心血管病患者体重管理研究进展

2016-03-10 08:07刘婷婷王晶晶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心血管病体重依从性

刘婷婷 王晶晶



心血管病患者体重管理研究进展

刘婷婷 王晶晶

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不断上升,且今后10年心血管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我国现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心肌梗死患者250万,心力衰竭患者450万,即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有心血管疾病,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1],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肥胖等是心血管疾病致病原因,而体重与这些疾病、健康问题关系密切[2-3]。因此,加强心血管病患者的体重管理非常重要。李剑虹等[4]认为,慢性病防控的优先指标是控制体重指数(BMI),因为BMI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也增大。本文将深入探索总结心血管病患者体重管理的方法,以期为心血管病的预防和患者健康维护提供建议,现综述如下。

1 体重与心血管病的关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超重和肥胖症在世界的不同年龄人群中的发生率都在快速增长。肥胖对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多系统的,对心血管系统损伤的威胁最为严重。李剑虹等[4]调查显示,成年人超重率为30.6%,肥胖率为12.0%,其心血管危险因素较正常体重者多。研究显示,肥胖人群易患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大约80%的是超重或肥胖患者,韩冰等[5]也发现,超重肥胖人群患高血压病的风险显著增高。因此体重管理对心血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2 心血管病患者对体重管理的认知与健康维护的关系

动态监测体重变化可以及时发现疾病恶化,以便及早到医院检查发现病变并得到治疗。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每日监测体重可以检查体内液体是否发生潴留(液体潴留指标是指体重增加1 kg/d以上[6]),如果体重持续、快速地增加提示心衰加重。研究显示[7],心血管病患者BMI每升高5 kg/m2,心血管病相关的死亡率升高40%。但目前患者对体重管理相关知识掌握不多,对监测体重的重视度较低,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也相对较差。还有些超重者自我认知错误,没有发现自己已超重[8]。冯萍等[9]认为,应加强患者体重管理的健康教育,增加其监测体重的信念从而提高依从性。鞠阳等[10]也发现,了解体重与疾病的关系和有监测体重信念的患者测量体重的依从性较高。

3 心血管病患者体重管理形式

3.1 出院后生活方式的社区护理干预对患者体重的影响 心血管病患者出院后的治疗大部分是在社区健康指导下的自我管理。研究显示[11-14],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可以帮助心血管病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控制体重。社区护理干预内容主要包括:(1)健康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涉及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用药及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预防意外、症状观察等。多采用讲座、看录像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2)心理护理。心血管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由于治疗效果欠佳、家庭经济负担等原因,常出现依从性差,烦躁、易情绪化等负面表现。进行沟通、安慰,强调心血管病是可控制的,能够减轻和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由配合治疗改为主动参与治疗,提高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提高治疗效果。(3)饮食与运动。社区护理人员建立患者档案,针对患者的文化水平、年龄、疾病的轻重程度、心理特征、职业、理解接受能力等因素的不同,实施个体化的饮食、运动计划。其饮食需要根据病情决定,合理的饮食是治疗的基础。运动主要是一些有氧运动,如瑜伽、太极拳、体操、栏拳、慢跑、快步走、平底骑车、爬山、上楼梯等,每天坚持进行20~30 min的体育锻炼,活动强度一般为其最大心率的40%~50%。宋慧娜等[15]发现,中等强度、间歇运动更有利于患者改善体重指数。

3.2 专项体重护理对心血管患者体重的影响 医院护士所实施的护理干预在以上各项护理的基础上,内容更具体化,措施更多样化。提高患者的主动性及对体重监测的重视度,从而全面改善患者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其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 护士引导患者管理体重 护士不仅为患者提供饮食、运动等具体全面的指导,更重要的是通过不同方式监测患者体重、督导患者进行自我健康维护。(1)采取家属参与的协同护理模式。由医师、护士、家属、患者共同完成健康饮食与合理运动方案。宋文爱等[16]也认为,协同护理模式能更好地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2)在详细的运动与饮食的回顾性评估基础上,制订出个体化的体重管理方案。罗晓玲等[17]在研究中详细询问患者前3 d的全部饮食并应用软件计算出其每日营养素的摄入量。(3)面对面访谈,长期、规律地进行随访指导。根据患者体重的变化,确定教育内容。谷艳侠等[18]认为,面对面的随访方式可以得到患者体重变化情况并能提供个性化的专业建议,从而使其注意体重的控制,使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都得以提高。(4)档案管理式护理干预。专人全程管理,并每周1次电话随访。(5)短信群发方式和健康教育工作坊。通过专题讲解、角色扮演、游戏等形式明确体重控制目标、坚持锻炼、运动与休息、合理饮食、用药指导、心理调适、按时复诊、中医养生等内容。短信内容除了传递疾病相关内容外,还会送去对患者的日常关怀[19],体现护理人文素养,促进护患感情沟通,更利于患者配合体重管理措施。

3.2.2 护士监测患者体重 体重监测是使用相同的测量工具,在确定的时间点、规律的时间间隔,患者裸称或穿相同的衣服被测量。护士监测患者体重更加准确的记录了体重变化,避免了因衣物、饮食等因素对体重的影响,从而能更客观地根据体重变化对患者病情作出判断。体重持续、快速地增加是心力衰竭加重的一个重要证据,因此,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体重监测更加重要,能使患者被及时发现并得到治疗。张红[6]认为,心力衰竭患者应每天精确地监测体重,尤其在晨起时、排尿排便后和进餐前。肖日央等[20]认同监测体重简单易行,患者依从性好且效果明显。每天记录体重并描记成表能够更加直观地反应患者每天的体重变化,尤其是结合疾病重要体征指标设计成图表进行记录[21],能够更准确地表明体重管理与疾病进展的重要关系,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

3.2.3 保健措施对患者体重的影响 专项体重管理提高了患者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正确监测体重行为的形成率,使患者从根本意识上重视体重的监控并能够很好地自我管理。其它一些作为间接管理体重的护理措施,已被证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许丹等[12]还发现穴位按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血管病患者的体重指数,何叶等[22]利用同伴支持提高了心血管病患者依从性,从而降低体重指数。杨小英等[19]发现,运用短信群发方式能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有研究显示[23-24],国外对患者的干预时间长达10个月,其中有6个月的课程培训。Luley等[25]认为,远程监控加饮食组合-效应主动体控制程序(ABC)可以提高患者的遵医依从性。

心血管病病程长,需要长期病情控制,因此难以保证患者遵医行为,疾病预后与患者健康水平难以预测。有效的体重管理不仅能够及时、客观地反应病程变化,还可以间接督促患者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以达到控制疾病症状、促进健康的目的。目前体重管理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制订规范的体重管理方案,通过远程监控实现医院、社区、家庭之间无缝对接,提高患者体重管理依从性是该研究领域仍需关注的问题。

[1] 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摘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7):487-491.

[2] 李 琛,谢江柳,张红霞,等.体重指数与血压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3):63-64.

[3] 于连龙,刘 岩,胡 藩,等.短期体重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J].卫生研究,2012,41(2):232-234.

[4] 李剑虹,王丽敏,黄正京,等.中国成年人体重指数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9):977-980.

[5] 韩 冰,冯石献,周 刚.体重指数、腰围与高血压患病率关系的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1887-1889.

[6] 张 红.勤称体重、估计水量、自测心衰[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1):206-207.

[7] Prospective SC,Whitlock G,Lewington S,et al.Body-mass in-dex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900 000 adults:collaborative analyses of 57 prospective studies[J].Lancet,2009(373):1083-1096.

[8] Minnen KV,Davis WA,Bruce DG,et al.Accuracy, determinants, and consequences of body weight self-perception in type 2 diabetes:the Fremantle Diabetes Study[J].J Diabetes Com,2011(25):1-6.

[9] 冯 萍,仇静波,汪小华,等.体重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率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61-263.

[10]鞠 阳,汪小华,仇静波,等.心力衰竭病人体重管理相关知识-信念-行为对称体重依从性 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6):1550-1552.

[11]项建明,邵锦霞,吴凤娟,等.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行为干预效果评价[J].浙江预防医学,2014,26(12):1279-1283.

[12]许 丹,林 雁,谢珍妹,等.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5,13(11):995-997.

[13]谢建秀,陈水琼,叶翠华,等.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9):119-120.

[14]陈雪兰,李 潇,吴杰清,等.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76-78.

[15]宋慧娜,何露斯,高艳红,等.不同运动护理干预方案对2型糖尿病伴肥胖病人血糖水平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8):2733-2737.

[16]宋文爱,曹春梅,张 燕.协同护理模式对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4(7):1-3.

[17]罗晓玲,余丽芳,郭昆全.基于个体化与体重化用于2型糖尿病饮食教育的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14(7):1080-1081.

[18]谷艳侠,王丽江,王连芹.面对面随访对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合理控制体重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2015,21(11):1862-1864.

[19]杨小英,杨连招,邓秋兰,等.运用短信群发方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015,37(6):870-872.

[20]肖日央,朱可云,梁转合.家庭监测体重在门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20):124-125.

[21]乔 娟,单 岩,徐兆萍,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重增加曲线图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882-884.

[22]何 叶,绳 宇.同伴支持对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体重指数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2):539-542.

[23]Vanderwood KK,Hall TO,Harwell TS,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maintenance or achievement of the weight loss goal at follow-up among participants completing an adapted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1,91(2):141-147.

[24]Harwell TS,Vanderwood KK,Hall TO,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chieving a weight loss goal among participants in an adapted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J].Pri Care Diabetes,2011,5(2):125-129.

[25]Luley C,Blaik A,Reschke K,et al.Weight loss in ob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effects of telemonitoring plus a diet combination-the active body control (ABC) program[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1,91(3):286-292.

(本文编辑 陈景景)

450052 郑州市 郑州大学护理学院

刘婷婷:女,本科在读

王晶晶,女,硕士,讲师

2014年度河南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144300510056);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4A320014)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1.008

2015-11-30)

猜你喜欢
心血管病体重依从性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你的体重超标吗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