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教学模式的改革

2016-03-10 17:04叶军明钟茂林彭道珍单热爱谢海玉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麻醉学研究性麻醉

陈 丽,叶军明,黄 宽,钟茂林,彭道珍,单热爱,谢海玉

(赣南医学院 1.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2.2014级硕士研究生,江西 赣州 341000)



麻醉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教学模式的改革

陈 丽1,叶军明1,黄 宽2,钟茂林1,彭道珍1,单热爱1,谢海玉1

(赣南医学院 1.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2.2014级硕士研究生,江西 赣州 341000)

通过优化教学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见习教学的改革,可提高麻醉专业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满足了学生对临床课本以外的新技术、新知识的需求,拓展了麻醉专业学生临床实践与实验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麻醉;教学;实践;创新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教育方式的多样化以及高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医学教育方式也日益表现为多样化,目前的教育还未摆脱临床医学教育的传统束缚,没有突出麻醉学教学的特色。如何办好麻醉专业,如何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并具有健全人格的麻醉人才已是当前麻醉学教育、教学改革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1]。为了提高麻醉专业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初步尝试,以期对推动麻醉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有所启示和帮助。

1 优化课程结构

整合理论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遵循学科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对课程结构及其内容进行整体优化和改革创新,增加临床医学与教学的内容,扩展麻醉学学生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使学生跳出单一的麻醉思维,综合考虑患者的各种生理条件及内外科疾病,对患者个体有整体、全面思维的能力。由传统单一课程体系向多样化的课程体系转变。

1.1 教学媒体和教学病例的恰当利用 教学媒体和教学病例的利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恰当的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取相应知识并可以拓展知识面,因此提高教学的兴趣和效率。在临床麻醉学的教学中,一些不太容易懂的局部解剖,在使用恰当的教学媒体后就可迎刃而解,如讲授椎管内麻醉,学生很难理解怎样判断穿刺针到达蛛网膜下腔。看过教学录像后,整个过程就变得生动直观。选择恰当的教学病例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基础医学知识及临床医学知识的串联,而且可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例如讲授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做二尖瓣置换手术的麻醉病例,此时加强学生对冠心病、糖尿病、瓣膜病的病理生理的理解,拓展学习冠心病、糖尿病的并发症及治疗,使他们在此基础上更全面的理解整个麻醉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及对一个疾病的全面综合的了解。

1.2 开展麻醉学讲座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麻醉和临床治疗过程中用药不断更新,教材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临床工作对知识的需求,迫切需要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新知识。临床麻醉讲座恰好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利用周三早晨半小时,由科室主治医师给实习学生讲解目前临床麻醉技术的新动态及新问题;每周一晚上半小时,由住院医师讲授课本理论以外的麻醉技术,以满足麻醉医学生对临床新技术、新知识的渴望。

2 实验教学改革

增加设计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基础和综合性实验作为必开的刚性实验,而研究性实验作为拓展学生潜能的柔性实验,教学中落实基础与临床、教学与科研,刚性实验和柔性实验、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际模拟,经典与现代实验相结合的五个结合,从而构建一体化、五结合的麻醉实验教学体系。

2.1 基础性实验室反映学科基础知识,我们以传授知识为主,对原有的实验内容和学时进行精简,通过对实验内容的改革,既突出了基础性实验的基础性、实用性,又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例如局麻药中毒的基础性实验,先经过讲解,然后学生动手做,最后进行讨论和总结。

2.2 综合性实验室开发学生智能的重要步骤,我们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把开设综合性实验作为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合理设置实验项目,精心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综合实验改革,坚持重基础,强能力的理念,按照基础与临床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动物的失血性休克模型制作,就要学习休克的类型、表现、治疗等,学生观察完动物休克的表现后,再讨论此时麻醉如何来做。

2.3 研究性实验作为拓展学生潜能的柔性实验,具有科学研究性与创新性,是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拓展学生潜能的重要形式,研究性实验是以提高素质为主线、按照教学与科研结合的思路,鼓励教师指导本科生参与研究性实验。研究性实验不要求学生全部参与,由老师在课堂上大致讲解实验的目的及内容,让学生自主报名参加,例如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脑中风后的一系列表现及制作切片。

3 见习课,实习课改革

3.1 通过临床见习,医学生对基础理论理解得到加深和拓展,开始建立临床思维。有调查表明麻醉专业医学生希望尽早接触临床,增强对专业的了解,更好地激发学习基础课的自觉性[2]。采用手术室见习+实验室见习+病案讨论的见习模式,将加强基础、临床与实习教学的衔接,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巩固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同时,我们采用了手术室见习经典病例的麻醉,由专门老师讲解整个麻醉过程,然后让学生在模拟人身上实践操作,进行简单病例讨论的模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为日后毕业实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3.2 在毕业实习阶段,除了传统的一对一的带教实习操作外,规范麻醉技能操作,参照专家共识来制定规范化麻醉操作流程,达到全面提高麻醉实践教学质量目的,在原有临床实践教学操作基础上,以病例讨论的形式,采用PBL(基于问题学习)、提问式、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且在麻醉学本科学生实行全程导师制,自始至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心理健康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及正确的人生观,是临床教学的一种良好形式[3]。

4 改革考试制度

以往的实习考核主要关注结果,使学生片面追求操作结果,而对麻醉操作过程及相互协作能力、病例分析不重视,为客观地考核实验教学效果,改革实验考核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作风及团队精神。在实习阶段,严格出科考试制度,加入规范麻醉操作、病案讨论等考试内容,例如麻醉操作中的椎管内麻醉、动静脉穿刺、神经阻滞等应达到一定数量,考试时由几位高年资带教老师监考其操作是否规范,并给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现场解答,最后由几位老师给出综合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专业技术的规范化,提高学生日后临床操作的实践能力。

总之,在麻醉学教学中,通过教学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见习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拓展学生的临床和实验思维能力,以期提高麻醉专业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培养新世纪优秀的麻醉人才做出贡献。

[1]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指南[S].2001.

[2] 纪荣明,刘芳,张传森,等.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结合专业特色,改革麻醉解剖学教学[J].解剖科学进展,2001,7(1):94.

[3] 叶军明,钟钦文,陈新荣,等.在麻醉学本科生中实施“全程导师制”的实践和思考[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32(5):719-720.

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XJG-11-12-8);赣南医学院教改课题(jgkt-2011-28)

叶军明,男,教授,主任医师。E-mail:yjm7798@sina.com

G642

A

1001-5779(2016)05-0754-02

10.3969/j.issn.1001-5779.2016.05.026

2016-07-20)(责任编辑:敖慧斌)

猜你喜欢
麻醉学研究性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可视化技术在非麻醉专业学生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