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叶梦得词词风的演变

2016-03-11 08:56冒鑫鑫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名作欣赏 2016年23期
关键词:词风下阕石林

⊙冒鑫鑫[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2]

浅论叶梦得词词风的演变

⊙冒鑫鑫[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江苏无锡214122]

叶梦得是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他早年词作属于婉约派;中年词风转向清旷疏淡,开始接受苏轼的影响;晚年则更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词风,并增添了豪迈雄放的音响,在南渡前后词风的转变中,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

石林词词风演变

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号石林居士,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史传苏州吴县人。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词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蒋哲伦《石林词笺注》中收录石林词99阕,补遗8阕。他的这些词作受其人生经历的影响呈现的词风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婉丽曲折、浮靡流美

第一阶段(1097—1109),这时词人初入仕途,少年新进,颇负大志。登第后,授丹徒尉;徽宗朝,任婺州教授,召为议礼武选编修官。因蔡京引荐,大为徽宗赏识。此后一度春风得意,担任祠部员外郎、起居郎、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这一阶段正是词人早年胸怀大志的时期,入仕为官的心境也极好,首阕《贺新郎》,颇能代表他早期的词风:

睡起流莺语。掩青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署。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尚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江南梦断横江渚。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花寄取。但怅望州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

词的上阕写午睡乍醒,忽闻莺声婉转,所见是“乱红无数”“垂杨自舞”的幽寂之景,由天气转暖寻宝扇而引发昔日离恨,用一“惊”字和“遽”字,语短情切,传神地表现了离恨的强烈程度。下阕紧承“旧恨”追忆往日之情事,场景也由居所之寂静转向滔天大江,“江南梦断”点明所思念之人在大江之南,因而放眼江南,此种辽阔的水天之景更令离恨无穷、惆怅无限。正如俞陛云所谓:“‘残花’二句喻无限离怀,只堪独喻。下阕‘楼前’五句写临江远望之神,寄情绵远,笔复空灵。”①词人渴望流水能寄来相思之情,但江上舟帆片片,远处千山万岭阻挡了视线,故结句言“谁为我,唱金缕”,深深表达了相思之情难以慰藉的孤独惆怅。这首词写恋情已褪去了花间的脂粉气与儿女态,而且情感的表达较委婉,从所用“乘鸾女”和“唱金缕”的典故方能见出,呈现婉丽之风。全词委婉曲折,风华流美,确如宋人关注《题石林词》所评:“叶公妙龄词甚婉丽,绰有温、李之风”②,在当时曾传唱遐迩。

再看其《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却以雄健之笔来表现婉约纤丽: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晴空。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娥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这是一首惜春伤春之词,是婉约词中常见的题材。这类题材词家容易写得感伤哀婉,情绪低沉。词人却一反常态,用健笔写柔情。上阕写落花,写时光流逝,虽寄寓怅惘之情,却写得含蓄而隐蔽。早上本来是半地落花,情景凄凉,但词人却写了游丝千丈高挂。“晴空”写得多有气势,低沉的情绪也为之一扫,变为高扬。下阕写邀约友人前来花下饮酒听歌,既有莫负春光及时行乐之意,又何尝不是为花饯别,给花送葬。词人劝美人不必愁眉不展,谓自己亦是多情之人,何尝不是很感伤的,然却能自持。词人以健笔来写柔情,使他的婉约词在风格上别具一格。

二、疏淡闲适、清旷放逸

第二阶段(1110—1126),这一时期词人在历经宦海风险之后,内心已萌生退隐之意,由厌恶官场的污浊转而寄情于江山风月和田园逸兴,词风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不求浓丽婉曲,疏淡明丽之中又有清旷放逸之风。

叶梦得罢知颖昌府后,回到湖州,卜居弁山石林谷,此后基本上过着隐居田园的生活,直至“靖康之变”。退居时期,陶渊明成为他的异代知己,词风变得冲淡闲适。如其词《八声甘州·甲辰承诏堂知止亭初毕工,刘无言相过》:

寄知还倦鸟,对飞云、无心两难齐。漫飘然欲去,悠然且止,依旧山西。十亩荒园未遍,趁雨却锄犁。敢忘邻翁约,有酒同携。况是岩前新创,带小轩横绝,松桂成蹊。试凭高东望,云海与天低。送沧波、浮空千里,照断霞、明灭卷晴霓。君休笑,此生心事,老更沉迷。

词的开头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之句。上阕写到山间的躬耕生活及与邻翁饮酒之事,闲适至极。下阕又云山间的乐趣还在于“小轩横绝”“松桂成蹊”,可以“凭高东望”,山间的一切在词人眼中都是那样简淡、适趣,而没有官场的倾轧与负累。

此外,他的《念奴娇·南归渡扬子作,杂用渊明语》:“故山渐近,念渊明归意,然谁论。归去来兮秋已老,松菊三径犹存。稚子欢迎,飘飘风袂,依约旧衡门。琴书萧散,更欣有酒盈尊。”几乎全用陶渊明诗文的意境和语句,充分表现了词人返璞归真的恬淡心境。

梦得中期词作比较明显地呈现了陶渊明和苏轼的影响,陶渊明的影响已见上述,有意学习苏轼超然旷达的处世态度的词作,可见他的《鹧鸪天》(一曲青山映小池)。前人评论石林,多藉该词袭用苏轼七绝《赠刘景文》诗句来说明其间的承嬗关系,殊不知其中乐观、开朗“莫为悲秋浪赋诗”③的旷达胸襟,才是东坡精神的真谛。又如《临江仙》诸阕(不见跳鱼翻曲港、自笑天涯无定准、山半飞泉鸣玉)里那种忘怀得失和超尘脱俗的情怀,《江城子》(碧潭浮影蘸红旗)中长歌痛饮的狂太守风度,亦都继承了东坡坦荡洒脱和清旷放逸的词风。词人的某些词作如《永遇乐》(天末山横)被后人误编入《东坡乐府》,正可说明他们此中有彼的风貌。

随着南宋统治集团内部主战派、主和派的激烈斗争,词人在变幻的政治风云中时起时废,宦海沉浮,他力图营造平淡自适的生活氛围,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其词自然具有疏淡闲适、清旷超逸之风。

三、豪迈雄放、慷慨激越

第三阶段(1127—1148),即南渡以后词人晚年为国效力的时期。金兵南侵,北宋灭亡,国土分裂和民族危亡的惨痛现实,促使词人重新振作起来,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这时期的作品突出地抒发了词人救亡图存、匡复故国的宏大志向,表现了豪迈雄放的风格。如《念奴娇》:

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黏天无壁。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追寻如梦,漫余诗句犹杰。闻道尊酒登临,孙郎终古恨,长歌时发。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灭。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

词的上阕是就登临所望建康的雄浑景象,感慨南归几年,头发已由黑变白,只有诗情犹在。下阕联想孙策也曾于此携酒登临,可惜他澄清天下之志未酬即短命而逝,饮恨千秋。全篇步东坡“赤壁怀古”的韵次,而能以慷慨激越之音,抒发忧时念国之意,较之东坡原词似更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

词人的爱国思想还渗透到他晚年生活的各个方面。看人射箭习武,会激发他“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病不能射》)的豪兴。登高望远,会引出他“老去情怀,独作天涯想”(《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的壮志。濠州观鱼,发一通庄子式的议论之后,又归结到姜子牙溪垂钓,而感慨自己“功业竟安在,徒自兆非熊”(《水调歌头·濠州观鱼台作》)。甚至在被谗落职,归居山间时,仍系心于“悲风时起”“边马怨胡笳”的艰危时局,并寄希望于谢安式的匡世之才出来平定战乱,“谈笑静胡沙”(《水调歌头》)。这种以解救国难为宗旨的功业自许的宏伟抱负,给词人晚年的创作增添了豪迈雄放的音响。

梦得后期词作中还有不少即景寄兴的篇章,大多气象开阔,韵度飘逸,神肖东坡。如《念奴娇·中秋燕客有怀壬午岁吴江长桥》:

洞庭波冷,望冰轮初转,沧海沉沉。万顷孤光,云阵卷、长笛吹破层阴。汹涌三江,银涛无际,遥带五湖深。酒阑歌罢,至今鼍怒龙吟。回首江海平生,漂流容易散,佳期难寻。缥缈高城,风露爽、独倚危槛重临。醉倒清尊娥应笑,犹有向来心。广寒宫殿,为予聊借琼林。

纵观叶梦得的一生,经历了少年得志、中年贬官归隐和晚年为国效力的曲折道路,在词的创作方面,不同时期的作品也呈现了不同的艺术风貌。早期词风婉丽曲折、浮靡流美;中年时期词人受陶渊明和苏轼的影响,表现出疏淡闲适、清旷放逸的风貌;晚年则主要呈现豪迈雄放的曲调,在宋词史上呈现了独特的个性风貌。

①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328页。

②孙克强:《唐宋人词话》,河南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428页。

③蒋哲伦:《石林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66页。

[1]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李庚.论叶梦得词[J].北方论坛,2003(2).

[3]李慧.石林诗词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

[4]甘松.叶梦得新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3).

[5]刘文兰.叶梦得的词学观[J].语文学刊,2010(8).

[6]蒋哲伦.石林词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作者:冒鑫鑫,江南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编辑:赵红玉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词风下阕石林
思念的五月
峥嵘向上石林峰
黄河石林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探索姜夔词的幽冷词风
浅析李后主词成就
石林迷阵
石林学校
张鎡词论
半阙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