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阕

  • 《沁园春·雪》与革命精神
    的意境之美。上、下阕内容精短干练,内容言简意赅却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其实,想要理解一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或者某些精神,首先就要对整体内容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其次根据文章的顺序进行分析解读;最后再进行总结即可。接下来笔者将这首词分为三部分为大家进行解读:第一部分是《沁园春·雪》整体的内容及中心思想;第二部分就是上、下阕的内容;第三部分就是总体说。让大家了解词里面的革命精神。第一部分:《沁园春·雪》全篇在讲述什么?怎么体现革命精神?首先《沁园春·雪》是一首抒

    课外语文·上 2023年4期2023-05-30

  • 《浣溪沙》词律发微
    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下阕前两句多用对仗,四十二字,《钦谱》《词律》《龙谱》皆以此齐言体为《浣溪沙》的正体。本词调的平仄格式,《钦谱》以唐末韩偓《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②为例,《词律》以唐人张曙《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为例,《龙谱》以唐宋韦庄、孙光宪、苏轼等人三十三首词为例归纳而出。词的句内平仄相间,句间平仄不粘,下阕头两句大多用对仗则平仄相对。上阕第一句第一、三、五字,韩词“宿醉离愁慢髻鬟”,“宿”字仄声,“离”字平声,“慢”字仄声;韦词“

    名作欣赏 2023年14期2023-05-18

  • 《声声慢》上下阕对读出新意
    声慢》,感觉上阕下阕在内容上相对独立,合二为一,又在情境上绵密契合。同时,将上下阕对照来读,会发现某些句子间有一些关联,放于一起理解,颇有意趣。一“寻”一“守”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与“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之间的对读。前一句写词人反复寻觅,寻之不得,愈感环境之冷清,从而生出凄苦、惨悲、哀戚之情,萦绕不散,后一句写词人独自一人坐在窗前,心想如何才能挨到天黑。前者是寻觅,是主动性行为,后者是守候,是被动性行为,但两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不管是

    中学语文 2022年8期2023-01-11

  • 析《沁园春·长沙》的激昂慷慨
    “激昂慷慨”贯穿下阕,占据全词主流《沁园春·长沙》,容易被上阕流露出的激昂慷慨吸引。“激昂慷慨”既是由直接抒情的词句“怅寥廓”表现出来,也是由上阕描写的秋景格调体现出来。 激昂慷慨展现得淋漓尽致的一句是“鹰击长空”。“击”的意思是搏击、斗。这句可理解为“鹰斗长空”。鹰与辽阔无垠的长空比,可谓“渺沧海之一粟”,太过渺小。传统文化视“天”为至高神灵,圣旨以“奉天”开头可为一证。鹰敢于挑战神一样的对手,让人情绪激昂。结合下文“万类霜天竞自由”,可理解为自由是战斗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2年1期2022-02-23

  •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词的上阕写梦境,下阕写梦醒后眼中所见和心中所想。“梦游”扣题,“不知”扣梦,虽说不知,但“清笳”“铁骑”“关河”,闻见清晰,指向鲜明,爱国之心一览无余。“铁骑无声望似水”既符合梦境之幻,又符合心理所期,读来令人泪目。作者心中是多么期望有那样一支望不到首尾的军队,沉稳浩荡,横扫一切!下阕回到现实,眼前的冷寂萧条和梦中战场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刻画出作者的落寞和处境的孤苦。但即便如此,他心中的报国之火依然在熊熊燃烧:“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磅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22年2期2022-02-16

  • 《金蕉叶》词调摭谈
    476,四仄韵;下阕五句,三十一字,句式为77476,三仄韵。现将词谱、例词列写如下:一一丨丨一一丨。一一丨丨一一丨。▲ ▲丨丨一一,丨一一丨一一丨。丨丨丨一丨丨。▲ ▲一一丨丨一一一,丨一一丨丨一丨。▲▲ ▲《金蕉叶》 柳永厌(影盐平)厌(影盐平)夜(以祃去)饮(影寝上)平(并庚平)阳(以阳平)第(定霁去)。添(透添平)银(疑真平)烛(章烛入)、旋(邪线去)呼(晓模平)佳(见佳平)丽(来霁去)。巧(溪巧上)笑(心笑去)难(泥寒平)禁(见侵平),艳(以艳去

    中国韵文学刊 2021年3期2021-10-27

  • 蹈实击虚高标梅格
    不愠不火,以此为下阕情感的喷发蓄势。苏轼诗词善于“为文造情,凭空布局,善于掉弄笔峰”。上阕冷峭沉郁,下阕则峰回路转。继续前行,眼前忽呈现出一条纤尘洗净的秀丽小道,原来是前村一带雪后初晴。景移情易,令人精神为之一振,诗人不禁感叹,春神原来是不辞辛劳,恪尽职守的。诗人不由得憧憬,春光到处,定然是梅花绽放,向人间报告春之来临。下阕写得明快轻捷,与上阕构成强烈的对比,鲜明地表现出诗人情绪的转折,寄托了诗人美好的希望和期待。“击虚”之法贵在“移空作有”,善于创设虚景

    课外语文·中 2020年3期2020-04-20

  •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味的情感内循环。下阕前两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在内容上刚好是对上阕的总结与提升,可谓画龙点睛,在节奏上也很轻快流利,而又情感含蓄深婉,与上阕风格也一脉相连。最后一句“小园香径独徘徊”,词人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久久无法平静,既伤春又惜春,由此反观前一句“似曾相识燕归来”,猛然发现这一句正是词人在怅惋之时的心灵慰藉,“小园香径独徘徊”则是词人在思考答案而不得其解又久久无法释然的一种无可奈何,这样又回环到了下阕第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可

    领导月读 2020年11期2020-03-03

  • 蹈实击虚高标梅格 ——苏轼《浪淘沙》赏析
    不愠不火,以此为下阕情感的喷发蓄势。苏轼诗词善于“为文造情,凭空布局,善于掉弄笔峰”。上阕冷峭沉郁,下阕则峰回路转。继续前行,眼前忽呈现出一条纤尘洗净的秀丽小道,原来是前村一带雪后初晴。景移情易,令人精神为之一振,诗人不禁感叹,春神原来是不辞辛劳,恪尽职守的。诗人不由得憧憬,春光到处,定然是梅花绽放,向人间报告春之来临。下阕写得明快轻捷,与上阕构成强烈的对比,鲜明地表现出诗人情绪的转折,寄托了诗人美好的希望和期待。“击虚”之法贵在“移空作有”,善于创设虚景

    课外语文 2020年8期2020-01-08

  • 溥仪“山寨”明代诗人作品
    后又寄出一篇分上下阕、每阕四行的七言诗《浮月》和一篇共八行的七言诗《荷月》,又很快被采用了。后来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透露,他当年投稿的那三首古体诗,是抄袭明代一位诗人的作品。他的三首“山寨”诗,不仅蒙骗了《游戏日报》的编辑,连他的英文教师庄士敦也始终被蒙在鼓里。庄士敦特意把溥仪发表的这三首古体诗译成英文,并收入他的代表作《紫禁城的黄昏》一书。他还说:“皇帝在报刊上发表他的诗作的时候,年仅16岁,这往往是一个作诗才华开始含苞欲放的年龄。”以此来炫耀他的

    中外文摘 2019年10期2019-11-12

  • 《醉花阴》
    ”二字。这是构成下阕“人比黄花瘦”的原因。下阕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苦。首二句写重九赏菊饮酒。词人照樣要在旧历九月九日“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佳节依旧,赏菊依旧,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但是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他乡的亲人,想到这里,词人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更因思念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19年20期2019-09-10

  • 小重山
    伏下。上阕写景,下阕言情,很多宋词都是这般写法。不过,这首词有了上阕的“犹带”一句设伏,下阕“往事莫沉吟”便转折得很自然了。那么,“往事”为何“莫沉吟”?很简单,时过境迁了,再沉溺于沉吟,也无多少意思了。这话看似说得平静,然“莫沉吟”三字,恰是欲盖弥彰,巧妙地体现出了词人心中思忆交织的波澜。“身闲时序好,且登临”二句,也很漂亮。其中“且登临”三个字,与“柳暗花明”一句相照应,非常熨帖地把上下阕衔接起来。“身闲时序好”一句,有的版本“闲”作“间”。就我个人感

    月读 2019年8期2019-08-29

  • 《醉花阴》
    ”二字。这是构成下阕“人比黄花瘦”的原因。下闋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苦。首二句写重九赏菊饮酒。词人照样要在旧历九月九日“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佳节依旧,赏菊依旧,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但是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他乡的亲人,想到这里,词人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更因思念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9年20期2019-07-01

  • 《临江仙》发展过程漫议
    分为两种:一是上下阕均为七六七五五言,平仄相同,二三五句押平声韵。如闽人徐昌图的作品: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清浪五更风。二是上下阕均为七六七四五言,二三五句押平声韵。如张沁的作品:烟收湘渚秋江静,蕉花露泣愁红。五云双鹤去无踪。几回魂断,凝望向长空。 翠竹暗留珠泪怨,闲调宝瑟波中。花鬟月鬓绿云重。古祠深殿,香冷雨和风。后人作《临江仙》大多沿用此两种体式,如有

    文学教育 2018年13期2018-11-30

  • 苏幕遮
    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层次分明。一、二句写静景,焚香消暑,取心静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中服一剂清凉药,两句写景静心也静。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曉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情致。“叶上”句,清新而又美丽。“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则动态可掬。这三句,实是交互句法,配合得极为巧妙。大意是: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阳下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8年31期2018-11-12

  • 《雨霖铃》文本细读
    别相送时的场面,下阕描摹了想象中离别后的虚景,两阕衔接自然,情感层层递进,动人心弦。一、上阕解读“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首句铺陈记叙,交代了离别发生的场景。这是一个清冷的秋季,寒蝉凄切地鸣叫。时间不早,已经到了傍晚时分。一对恋人在长亭送别。才下完阵雨,天刚放晴,这也是后文写到兰舟催发的原因,是故事发展的铺垫。寥寥数笔,整个画面展现在人们眼前。显然是凄凉、伤感的氛围。此句不带一个愁字,景物却悉数体现出“寒蝉”这个意象。蔡邕在《月令章句》中提到:“寒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7年12期2018-03-03

  • 略论陆游《钗头凤》与曹友仁《钗头凤》之异同
    篇描写离别苦痛,下阕情感则更为强烈,直接出现深忧、积愁等直抒愁绪的词语,而对于爱人间的耳鬓厮磨鲜有呈现。三、两首词艺术表现手法的比较词的结构形式方面,陆词在内容与情感上层层深入,在沈园这一设定的场景中,词的前两句从侧面描写了爱人现在的形象,道出心中悔恨。下阕情感逐渐深入,爱慕未减,但是奈何物是人非,情到深处,嗟叹三声“莫莫莫”深表自己的无奈与惋惜。曹词对陆游的词主要是文本的接受。但是其内容和情感则是开门见山式的迸发,开篇即言别离之苦,岁月蹉跎,相见亦难,一

    长江丛刊 2017年32期2017-11-24

  • 教古诗文
    处是“雁过也”。下阕有一处值得注意:即“满地黄花堆积”。总之,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上阕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色,下阕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关键词:乍暖还寒;雁;黄花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描写的到底是春季的景色还是秋季的景色,值得分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语文教学之友 2017年10期2017-11-15

  • 唐宋时期《忆秦娥》词体演进及其与《秦楼月》之关系
    “滴滴”增一字,下阕首句“忆苕溪、寒影透清玉”比“除非魂梦到乡国”增一字,下阕第三句“菰草绿”比“忆忆”增一字。由欧阳修词与张先词相比可知,四十五字体《忆秦娥》比四十一字体《忆秦娥》上阕第二句增“脱罗裳”三字,“西北有楼穷远目”句,减一字摊破作“入人怀,春困熟”两句,下阕第二句增“眼波长”三字,“应下溪头沙上宿”句,减一字摊破作“苦残宵,更漏促”两句。值得注意的是,欧阳修词上阕的“脱罗裳、长恁黛眉蹙”、下阕的“展香茵、帐前明画烛”“眼波长、斜浸鬓云绿”,与

    中国韵文学刊 2017年1期2017-11-14

  • 苏幕遮
    ,为写荷之绝唱。下阕再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圆,风荷凌举的景象联想到相似的故乡吴门的五月的风物,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相思之情淋漓尽致。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层次极为分明。一、二句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剂清凉药,两句写境静心也静。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叶上”句,清新而又美丽。“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7年23期2017-07-10

  • 苏幕遮
    ,为写荷之绝唱。下阕再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圆,风荷凌举的景象联想到相似的故乡吴门的五月的风物,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相思之情淋漓尽致。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层次极为分明。一、二句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剂清凉药,两句写境静心也静。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叶上”句,清新而又美丽。“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17年23期2017-07-10

  • 相见欢
    清秋的梧桐”,为下阕情感的抒发渲染铺垫;下阕借用形象的比喻抒发自己悲痛沉郁的情感,呼应上阕凄凉之景。其中人含情,景生情,收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与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有异曲同工之妙,极言愁之多、愁之浓,如影随形,怎么也摆脱不了。“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别是”写出了“滋味”的与众不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恐怕连词人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词人内心的孤寂、思乡的情愫、亡国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6年16期2017-05-31

  • 《忆秦娥·娄山关》教学实录
    行军的情景)师:下阕呢?也按照我们刚才概括上阕的办法,从词中句子里找信息,再抓出其要点。谁说?生:写攻克了娄山关。师:怎么找出来的,理由?生:我从“而今迈步从头越”找出来的,都从娄山关的头上越过了,就是把娄山关打下来了。师:抓住了要点,对,就是攻下了娄山关。(老师板书:胜利攻占娄山关。)(二)赏析1.赏析上阕师:在把握了本词的上下阕的内容后,我们算是对全词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这首词就是写的胜利攻占娄山关的感受。现在我们具体的来赏析一下这首词。师:刚才我们概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7年4期2017-05-27

  • 蹈实击虚高标梅格
    不温不火,以此为下阕情感的喷发蓄势。苏轼作词善于“为文造情,凭空布局,掉弄笔锋”。上阕冷峭沉郁,下阕则峰回路转。继续前行,眼前忽呈现出一条纤尘洗净的秀丽小道,原来是前村一带雪后初晴。景移情易,令人精神为之一振,词人不禁感叹,春神原来是不辞辛劳,恪尽职守的。词人不由得憧憬,春光到处,定然是梅花绽放,向人间报告春之来临。下阕写得明快轻捷,与上阕构成强烈的对比,鲜明地表现出词人情绪的转折,寄托了词人美好的希望和期待。“击虚”之法贵在“移空作有”,善于创设虚景,“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7年3期2017-03-13

  • 船山词的格律缺陷*
    、敬”等韵,其中下阕第二三韵脚“枕”属于第十三部仄声“寝”等韵,不押韵。《更漏子·本意二首》中的第一首“斜月横”,它的词调格式属于《词谱》中的第一体,属于四换头押韵方式,其中下阕三仄韵押第三部仄声“尾、贿、未”等韵,第二韵脚“絮”属于第四部仄声“御”等韵,不押韵。《水调歌头·惊梦》属于《词谱》中第三体的格式,上下阙两仄韵不为一韵,其中上阕两仄韵中“茀”属于第十八部仄声“物”等韵,“药”属于第十六部仄声“药”等韵,两者不押韵,上阕下阕四平韵则同韵。《青玉案·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3-16

  • 从宋词《钗头凤》的英译浅析许渊冲的“三美论”
    七仄韵,二叠字,下阕同,共60字。上下阕押仄声韵,上三韵用上、去声,下四韵用入声;上三韵用入声,下四韵用上、去声。汉语是声调语言,通过平仄来体现语言的节奏感。“平”“上”称“平”(即一、二声);“去”“入”称“仄”(即三、四声)。本首词押仄声韵。每阙后四韵转韵,下阕前三韵与上阕前三韵同韵,下阕后四韵与前阙后四韵同韵[3]。许先生《钗头凤》的英译恰恰把以上词牌名的含义和结构特点完美地表现了出来,且看下面许先生的英译赏析。(三)“三美论”下的许译赏析1.译文中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12-05

  •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背诵能力
    词的上阕前三句和下阕前三句都是写景,但上阕写的是远景,是轮廓;下阕写的是近景,是细节。相同中有不同。上阕后三句写的是观景的愉悦之情,下阕后三句写的是归去的留恋的遗憾之情,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感情。不同中又有相同。这样的分析不仅能使文字形象地转化成画面深刻在脑海中,而且让思路更加清晰。让思路清晰还有一个方法,即化繁为简。屈原的作品因时间和空间的差异,让现在的学生理解和背诵都比较困难,但方法总比困难多。例如,背诵读本中《国殇》的第一段。“操吴戈兮被犀甲”可概

    学苑教育 2015年9期2015-08-15

  • 略论宋词的形式与音声之美
    数不尽相同,但上下阕看起来却十分齐整。举例来说,《采桑子》一调,按照词谱规定,总字数为44个字,上阕22字,下阕22字,句式为:上阕7,4,4,7,下阕7,4,4,7,上下阕呈对称状。一阕之内也自然对称,如上阕上半部分是7,4,下半部分是4,7,呈轴对称形制。下半阙亦然。如果写成书法作品,就可看出其错落中有齐整,有一种建筑的形式之美,如晏几道的《采桑子》就是如此:“花前独占春风早,长爱江梅。秀艳清杯,芳意先愁凤管催。寻香已落闲人后,此恨难裁。更晚须来,却恐

    现代语文 2015年28期2015-03-01

  •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解读
    的生动写照。词的下阕开头,一句“依然月明如昔”,语带双关,看似是描写环境的一处闲笔,其实是对焦裕禄美好品德的一个美好象征。这一句过片就如一个巧妙的榫头,将上下两阕串联成一个整体,既收束住了上阕万马奔腾般的情感波涛,同时又于岭断云连、水穷云起的转折之际,为下阕翻出了另一番新意:“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从对焦裕禄的思念和称赞,转而开始抒写作者自己的心迹和情怀。“路漫漫其修远矣”巧妙化用了《楚辞·离骚》的诗句,但这里表达的不是屈原

    当代贵州 2014年12期2014-09-21

  • 时空对接,意境恢弘
    间千万里,那么,下阕就是时间数十年。当然,上下阕并不是不相干的,而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上阕,竭力写江山如画,秋景“竞自由”,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并进而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直接道出了作者指点江山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下阕,顺着这个思路自然而然地引申出对充满豪情壮志的“往昔峥嵘岁月”的回忆,于是,作者自然而然地从记忆深处牵出了早期革命者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整个下阕在时间轴上铺叙“同学少年”的气质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4年25期2014-09-02

  • 《沁园春雪》教学实录
    下两阕,你觉得上下阕的内容分别是什么?生:我认为上阕重在写雪,下阏重在写人。生:我认为上阕是描写景物,下阕是抒发感情。生:我认为上阕重在写雪景之美,下阕重在写英雄人物。师:嗯,很好。从发言中可以看出,大家对词上下阕的主要内容都有自己的感受。而且都认为上阕的内容与什么有关?生(齐答):雪。师:对,雪。下阕主要围绕什么来写?生(七嘴八舌):人物、情感……师:什么人?生(七嘴八舌):古代的,也有现代的。师:对,古今的英雄。那从表达方式上看,上下阕是否一样呢?生:

    语文建设 2009年6期2009-07-14

  • 《沁园春·长沙》阅读练习
    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伟大的抱负。那么,这首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上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雪》上阕有一个“望”字,下阕有一个“惜”字,各总领了七句话。在这首词中也有两个字起到了总领作用,找找看,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3.这首词和《沁园

    21世纪中学生作文·中考适用 2008年9期2008-11-04

  • 相反与相成
    愁苦,无病呻吟。下阕说如今真正饱尝了人间忧愁的滋味,心中想诉说惆怅,而又不想把愁流露出来;本来天气已凉了,他反而大声赞叹:“好一个清凉的秋天!”这首《采桑子》,可以说是“相反皆相成”的典范。辛弃疾的词向来以豪迈奔放著称,而这首词却一反常态,的确令人有“在意料之外”的感觉。这种一反常态与他的遭遇是分不开的。辛弃疾从小就立志报国,赶走侵略者实现祖国统一。而他的满腔抱负却屡次遭到奸佞之徒的打击,被投闲置散不受重用,诗人的烦恼、忧愁、愤懑集于一腔,“想当年金戈铁马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9期198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