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市场为导向的大学外语教学
——以EGP向ESP的转型研究为例

2016-03-11 12:38
中国市场 2016年48期
关键词:通识外语英语教学

王 巍

(长春光华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3)

浅谈基于市场为导向的大学外语教学
——以EGP向ESP的转型研究为例

王 巍

(长春光华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3)

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今天,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变化,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求。目前大学通识英语(EGP)教学虽然强调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各方面技能,但实际上EGP课程的主要目标仍然是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主,难以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向专门用途英语(ESP)的转变迫在眉睫。

大学外语教学;ESP教学;FGP教学

1 进行ESP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新世纪之初,我国开始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主要呈现了三个方面的变化,即:教学重点从阅读理解向听说为主的方向转变,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从传统灌输型向现代探索型教学模式转变,更加强调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教学评价从形成性评价向终结性评价转变,越来越突出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

近几年,国家针对高考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案和实施意见,进而引发了高考英语改革和高校大学英语改革的新热点话题,这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在酝酿之中。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下有关专家针对ESP大学英语教学的看法:

在外语方面有很深造诣的原人大副委员长廖承志在1978年8月召开的外语教育座谈会上最早提出了大学要搞专业英语教育;原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许国璋先生提出了三级英语模式。第一级:中学学好普通英语;第二级:大学学好分科英语;第三级: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学好专业英语。刘润清(1996)(原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也曾经说过“将来英语学习可能不再是单纯的英语学习,以后的英语教学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或者说与另一个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21世纪的英语教学的主流”。原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主任章振邦曾说“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大批既懂专业又通外语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里所讲的外语主要指专业外语”。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会长胡文仲也指出“随着中小学生和非外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可以预见,通用英语教学的过程势必将缩短,大学英语将更早地进入ESP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将越来越趋向于ESP教学。这是十分正确的。”

通过专家的分析预测, 我们可以窥斑见豹:ESP教学不但是真正落实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需要,也是优化大学英语教学资源的需要,更应该是符合未来大学英语改革和发展趋势的需要。

2 对ESP的认识

2.1 ESP与EGP的差异

定义不同:ESP指的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English forSpecific Purposes),而EGP指的是普通英语或通识英语教学(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课程目标不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目标设定和内容选择是由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实际需求决定的,而通识英语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或教育机构设定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目的不同:通识英语是纯粹打语言基础或以应对考试为目的,而 ESP 教学则是为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语言能力服务的。

教学内容不同:通识英语为了凸显一般通用语言,课文选材倾向小说和散文,多为日常生活方面的题材,而ESP学习内容和学生专业背景相联系,主要围绕专业相关的语言特点和学术技能;通识英语听的是故事和新闻,练的是日常生活会话,而 ESP 听的是一般话题的学术讲座,练的是校园、教室和学术讨论等方面的学术语言。

2.2 ESP的四个特征和五个变量

早在 1988年,Strevens 提出了ESP教学的四个区别性特征:“需求上,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内容上,与特定学科专业和职业相关;语言上,放在适合这些专业和职业的句法、词汇和语篇教学上;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

1998年,Dudley-Evans对ESP定义进行了修正,去除了第四点“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还把 Strevens 的两个变量特征增加到五个:“ESP或许和某学科有关,或为某学科专门设定;教学中或许运用和通识英语不同的方法;或许为成年人学习者设计,他们或在大学学习或在公司工作,但也可能是中学生;学习对象通常是中高级学习者;学习对象要有基本的语言基础,但也可以是初学者。”

3 实施ESP教学改革可行性

通过对ESP教学的了解,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与EGP相比,ESP英语的学习对象更广泛。也不一定要限定学习对象的年龄和英语水平,对象也可以是英语初级水平的中学生。长春光华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质量与普通高等学校相比虽然存在一定差距,但他们思维活跃、创新能力极强,而且大多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完全适合于ESP课程的学习。

另外,ESP课程不需要涉及很深奥、很系统的某学科专业知识,它应该是作为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之间的一个过渡课程。ESP教学仍属于语言教学而非内容教学。因此,普通的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大学英语教师经过一定的学习和培训,完全可以胜任ESP课程的教学。

4 实施ESP教学改革过程

4.1 分级教学是改革开展的前提

分级教学是在高校教学改革中普遍运用的手段。当前,很多高校都在运用分级教学这种方式,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经验看来,分级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还不能够完全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们要在“分级”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流”,即开设ESP课程,以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可以说,分级教学为ESP教学提供了基础与保障,ESP教学又巩固了分级教学的成果。

4.2 教程选择和编写是改革发展的重点

ESP作为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之间的一个过渡课程,教材的编选是重点问题。在改革试行的过程中,教材的编写和选择要控制难度,如果太难了就几乎等同于专业英语,不属于大学英语教学范畴。根据Hutchinson & Waters 的观点:“ESP 可分为职场英语(EOP)和学术英语(EAP),职场英语可是岗前培训性质的,也可以是高校的ESP课程。”从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当前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职场英语可以作为民办高校 ESP 教学的首选。这既符合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又能满足市场的岗位需求,又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不高,改革实施的阻力小,成效大。

4.3 师资建设是改革成功的保证

由于我们绝大部分教师都仅具有英美文学和语言学学历背景,长期以来进行的是通识英语教学,因此要胜任ESP教学,学院必须统一组织学习,建立ESP教学理念。大学英语教师对ESP教学的认识和态度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因此,培养合格的ESP教师队伍是教改成功的保障。

5 结 论

总之,在教育日趋国际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英语是“使用”的对象,而不是“学习”的对象。我们能否抓住机遇、适时地把单纯的“学习英语”改变成“用英语学习”,将关系到大学英语课程的生死存亡。

[1]张霞.大学英语EGP+ESP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2]贾娟.大学英语EGP+ESP教学模式探索——以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教学改革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

10.13939/j.cnki.zgsc.2016.48.174

本文是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从EGP向ESP的转型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6〕第572号)。

王巍(1980—),男,汉族,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二语习得、词汇学。

猜你喜欢
通识外语英语教学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