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的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6-03-11 12:38
中国市场 2016年48期
关键词:软件技术校企软件

罗 莎

(北海职业学院,广西 北海 563000)

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的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罗 莎

(北海职业学院,广西 北海 563000)

伴随近些年来高科技的发展、电子技术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软件人才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因此在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的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北海职业学院尤为重视,因此文章中主要是对校企合作平台的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研讨。

校企合作平台;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科学技术在近几年中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和进步,在给人们工作上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对人们的生活也起到了显著的改善。软件技术目前已经成为21世纪中具有战略性的产业之一[1],尤其是软件技术的发展规模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发展程度的标准和标志。因此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尤其重要,也是软件科技发展的关键,高职软件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就成为高校发展的重点。[2]

1 校企合作平台对于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起到的作用

1.1 高校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职高校中对于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注重于理论知识和应试教育的培养,同时部分教学内容还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跟不上现代科技发展的水平和进步,对于学生的教学内容也是对书本中的软件知识进行刻板的讲解和应用解说。因此,学生毕业后在企业工作中能够应用的知识很少,在进入企业后高职软件专业技术人才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参加培训。[3]同时高职学校的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对于软件专业人才的培养还不够全面,同时单纯在高校中学习的毕业生缺乏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同时团队合作意识淡漠。[4]

1.2 校企合作平台的优越性

企业对软件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但因高职软件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同企业需求的人才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软件专业毕业生难以找到对口合适的工作,企业难以招到专业对口的技术人才,成为两难的境地,同时部分企业还会费时费力地重新对软件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培训和教学,降低和减少差距,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使软件技术人才难以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增加企业负担。[5]为解决这一问题,减少毕业生同企业需要人才间的差距,校企合作平台的创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同时也给高职高校同企业的衔接构架了桥梁。高职高校中的软件专业人才能够定期地进入企业进行学习和工作,获得更好的学习机会,积累工作经验、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同时能够使高职高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日益更新,更好地推动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6]

2 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2.1 教学内容的创新

为更好地对软件技术人才进行培养,同时培养出企业需要并且合格的技术人才,我校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进行嵌入式教学模式,首先对学生的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更改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原有的课本,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给予保留外均进行革新,实施完全多媒体化教学,无固定的教学课本,依据企业最新应用的软件进行课堂教学课本的编写[7],由教师定期轮流深入到企业进行最新软件技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之后编写教案和教学模板,进行实际教学增加教学内容的更新,满足软件技术专业人才获得最新的软件知识,更加符合于企业的需求,同时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企业对软件专业人才需求的标准,更加准确地掌握岗位要求,更加合理地设计课程教学体系。[8]

2.2 教学人员的革新

为更好地满足于企业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定期由企业选拔出优秀的技术人才来北海职业学院进行最新软件技术的讲解,同时对学生进行全面技术指导和帮助,对日常学习中的技巧和误区进行指导,增加学生对工作中相关知识的了解。同时在定期课堂讲授后由企业技术人员对高校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助,同时深入到企业的工作和生产中,让学生更多地掌握工作经验,提高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更加热爱本专业的学习,增加学生学习软件技术专业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增加企业对于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了解,增加毕业学生的就业比例。[9]

2.3 校企平台合作传递模式

对软件专业技术人才实施传递模式,在高校招生开始,同企业签订用工计划,同时实施传递教育模式,定向为企业培养软件技术人才。在签订用工和教学合同后,进行高职软件专业学生的招生计划,同时实施3+2教学模式,在高校中专业学习3年,奠定软件技术知识,同时在企业中进行带薪学习2年,工资为基本生活费用,为企业节省用工成本,同时为高校增加毕业用工比例,不但能够更好地安置毕业生,也能够使企业挑选出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软件专业技术人才,减少企业和软件专业技术毕业生的差距,增加高校同企业的衔接。[10]

3 以创新管理制度为核心,保障改革持续运行

3.1 对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制定对应的管理制度,已经成为校企合作的主线,以对人才实施激励和鼓励等措施为杠杆,以培养合格人才为标准的高质量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同企业签订用工合同后,学生依据企业工作培养,同时在毕业后进行专业考核和基础考核制度,对高职软件专业人才进行全面的考核合格后颁发对应的资格认证证书,同时正式签订用工合同。明确了引进企业的条件、支撑教学的技术力量、投入的教学资源和生产项目等硬指标。企业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交叉任职,生产与教学人员双向兼职。对企业的优惠政策与教学考核挂钩,促使校企合作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开展。基于院系二级管理,建立了教师考评机制,开发了教师教学质量测评软件系统,将质量考核与绩效挂钩,形成了“评价→改善→评价”的循环提升机制。抓学风建设,建立学风改善提升机制。通过实行基础课程教考分离,专业课程考核项目化的课程考核方式,实施低年级学生进学训区,高年级学生进驻校企业、到创新工作室的管理制度,建立了学习时间有效利用机制,学习训练总时间较改革前增加了1.5倍。[11]

3.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路径

一是利用两个合作(即校企深度合作、国际合作办学),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资源、实践条件、教学团队建设和制度改革协同推进。二是建立基于软件开发职业发展历程的课程资源,创新“五环节”理实一体分组交替教学模式;结合企业生产需求率先开展校内技能联赛,竞赛积分与学分挂钩,形成可持续的技能训练模式。三是探索基于教学能力评估、教学质量评估、职业能力评估的团队培养递进路径,建成了国家特级名师引领、中外结合、校企结合的省级教学团队。四是按照软件行业标准,对岗位需求建立职业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形成引进生产性训练项目的畅通渠道。

4 数据印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得到各方认同

4.1 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高

麦可思调查显示,毕业生首次就业率从84.5%提高到98.8%;自主创业率从0.6%提高到5.2%;专业对口率净增49%;成都地区毕业生半年后年薪平均达4.1万元,较改革前提高了214%,比全国示范院校软件专业平均起薪高出6.8%,较本省高职同类专业高出9.6%。毕业生对在校教育教学的满意率超过了98%,就业质量大幅提高。通过用人企业调查数据表明,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率增加了43%;毕业生1 年晋升率达到22%,3 年晋升率达到73%,比改革前分别净增9%和36%。毕业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比改革前提高了55%和21%。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分别增长41%和33%。对65%的家长调查表明,家长对学院的教学管理模式、学习方式、学习成效、毕业待遇满意率均超过了92%,社会认可度明显提升。[12]

4.2 专业水平更上台阶

在改革中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已经发生了关键性的变化。2010年,我国已经开始实施毕业学生现场考核措施,对已经获得毕业证合格的学生进行应试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检验,符合企业用工标准的毕业生或是针对于企业发展有利的软件专业技术人才会被企业留下,不合格或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毕业生会被淘汰,导致学生就业障碍,动手能力不强。为更好地整合现有的软件先进技术,多个企业联合投入资金对高职软件专业人才进行培养,共同承担资金的同时也共享资源,折合人民币约300余万元,对高校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用具等进行更新。

5 结 论

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科学现代化发展中必要的条件之一,高校在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减少用工企业同毕业生间的差距,增加实用型高职软件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因材施教,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同时培养出更加优秀的高职软件专业人才,也对国家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企业发展意义深远。

[1]李良.“双三位一体”的高职软件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5):35-36.

[2]堵有进,汤丽娟.五年制高职软件专业“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3-36.

[3]魏兴.高职模具专业“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3(19):12,14.

[4]杨晶,刘程诚,王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制药专业的探索和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7):65-66.

[5]李良.高职软件专业产业园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科技视界,2012(29):13,49.

[6]职业教育研究.2012年《职业教育研究》总目录[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181-188.

[7]邹建华,徐睿.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文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2(31):132.

[8]郭锋.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8):135.

[9]王莉,郭继元.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72-73.

[10]田园.对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农业网络信息,2010(8):136-138.

[11]陈斌,杨桦,凌晓萍,等.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双平台—双主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45-48.

[12]冯晨静,李雨锦,石秀霞.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合作模式探讨——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神舟,2013(3):245-247.

10.13939/j.cnki.zgsc.2016.48.197

本文为2015年广西教育厅课题,项目名称: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的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罗莎(1982—),女,广西北海人,北海职业学院讲师,工程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

猜你喜欢
软件技术校企软件
禅宗软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软件对对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长三角地区需求的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
利用Java开发智能软件技术研究
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