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

2016-03-11 02:45董晓光
当代医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共情情绪护理人员

董晓光

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

董晓光

目的 分析共情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抑郁症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共情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根据观察组的抑郁评分为(56.3±10.8)分,对照组的抑郁评分为(79.6±10.9)分,观察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抑郁症患者应用共情护理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同时也有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抑郁症;共情护理;应用效果

抑郁症在临床上也被称作是抑郁性障碍,属于发病率较高的精神科疾病,患者的症状包括紧张、焦虑和恐惧等,并伴有程度各异的自杀倾向。随着临床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共情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共情护理指的是要充分地理解患者,准确地把握其情绪特点,并对其情感状况进行正确的评估,然后为其提供对症护理[1]。本研究分析共情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5月,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共收治60例抑郁症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19~56岁,平均(39.3±5.5)岁,病程7个月~7年,平均(3.1±1.2)年,受教育年限7~14年,平均(10.2±0.6)年;观察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0~59岁,平均(39.6±5.7)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3.3±1.3)年,受教育年限7~15年,平均(10.5±0.5)年。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病程、婚姻状况以及受教育年限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抗抑郁治疗,且均使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生活护理、用药管理、常规健康宣教以及病情观察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共情护理,具体如下。

1.2.1 心理疏导 护理人员要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要倾听地听取患者的主观感受与内心诉求,并要耐心地回答其疑问,解决其顾虑,要用心地感受患者的情绪,要真正地关心患者,为其提供亲人般的照顾,以有效地拉近护患之间的心理距离。

1.2.2 知识培训 要定期对患者进行知识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沟通艺术、共情理论以及人性关怀理论等,引导患者不断地提升人际交往技能,引导其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以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消除患者的各种不良情绪,也要加强对患者的陪伴,指引其回顾自我的优点,以有效地及其其内心的正向看法,帮助其正确地认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2]。

1.2.3 积极倾听 要经常性地倾听患者的主诉,倾听时要全神贯注,且不要随意打断其表达,也要避免对其进行价值判断,护理人员可借助于眼神示意、点头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安慰以及鼓励。期间,护理人员既要全面地掌握患者的话语,也要善于观察其表情,以有效地增强其情感的敏感性,可以有效地优化护患之间的共情反应[3],优化护理效果。

1.2.4 共情体验 要善于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来审视其内心的痛苦和阅历的不幸,并要善于分析其反馈信息,全面地观察患者的言语、表情以及动作等,以有效地增强其自身的心理认知能力,提升护理人员的情绪体验能力[4],以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共情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抑郁评分和生活功能评分。使用抑郁自评量表[5]评估患者的抑郁情况,得分越低,情况越好;使用GQOL-74量表[6]评估患者的生活功能情况,得分越高,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抑郁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抑郁评分为(56.3±10.8)分,对照组抑郁评分为(79.6±10.9)分,观察组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生活功能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躯体功能评分为(83.5±9.7)分,心理功能评分为(85.1±9.1)分,社会功能评分为(84.5±9.8)分,物质生活评分为(85.2±9.9)分,对照组躯体功能评分为(69.3±8.8)分,心理功能评分为(69.9±8.8)分,社会功能评分为(70.5±9.5)分,物质生活评分为(68.3±9.1)分。观察组生活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抑郁症的病程往往较长,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悲观、恐惧等心理障碍[7]。共情护理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旨在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8]。在对抑郁症患者应用共情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具备必需的沟通技巧,并能够主动加强和患者之间的交流,缓解其精神压力,增强患者的安全感,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有研究人员指出,共情护理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消除其疏远感以及孤独感,激起其积极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检[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抑郁症患者应用共情护理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同时也有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1] 谢晓颖,蒋荣泉,凌迎春,等.“共情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3):122-125.

[2] 闫海花,张三桃,李银鲜,等.共情护理对神经胶质瘤合并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与生活功能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9):2267-2269.

[3] 郑梅,彭文玲,李芬燕,等.探讨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4,17(20):199.

[4] 索巧云.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1):118.

[5] 阮玲玲.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4,24(5):277.

[6] 常玉梅,时新芳,许玉霞,等.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9):236.

[7] 徐丽霞.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共情护理的实施效果[J].医学信息,2014,21(35):270-271.

[8] 赵爽.共情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9(6):110.

[9] 刘玲娜,陈克佳,陈佩芳,等.心理护理干预对住院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4,20(10):2612-261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6.065

吉林 132000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董晓光)

猜你喜欢
共情情绪护理人员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