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僧行脚(二)

2016-03-11 09:52明海
环球人物 2016年6期
关键词:烟霞外界生涯

明海

历史上行脚修行的禅师有很多,到近代这种传统还在延续。比如我们的虚云老和尚,他一生走遍中国南北,曾经从浙江的普陀山三步一拜到山西的五台山,开悟后住在终南山,后又到四川、云南、西藏、尼泊尔、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在虚云老和尚的年谱里,他自述了行脚的种种艰辛和内心的体验。他那时行脚的艰辛不是我们现代人所能想象的,而且一路上遇到了很多“与他过不去”的事。有一次,他要坐船过河,使好心让别人先上了船。结果轮到他时,跳板突然翻了,他掉进了河里。更不幸的是,当他抓住船帮想上去时,船上已坐满了人,只要他一动,船就可能翻了。后来,他愣是泡在河里被拽了过去。上岸后,他身上湿透了,又是冬天,便跑到一个寺院去挂单,可寺院偏偏不收,只好找了一个戏台,在上面铺了些湿草,过了一夜。这样的经历在他的行脚生涯中经常遇到。他说,走过很多山水,外界也不断变化,但内心却越来越清明。这些高僧大德都热衷于行脚,它对修行和生活究竟有什么意义?

对普通人来说,我们内心的稳定感是与家分不开的。家庭给我们提供了住宿和饮食的保障,家人给我们提供了思想感情的慰藉,这一切使我们的身心平衡、稳定。现代通信手段便捷,即使我们出门旅游,走到天涯海角,也可以和家人联系。在遥远的地方,想起还有家,有家人在等待,不管多苦,心里总有一份安定感,这是普通人对家的感受。但对修行人来说,他要让自己的身心完全独立,摆脱对外在事物、名誉、社会地位、固定居所以及人际关系的依赖等。只要存在对这些东西的依赖,就说明我们的心还没真正独立。

在茫茫大地上,一个人行走,没人认识你,就是递名片也没人晓得。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遇到来自外界的认同或否定,遭到打击甚至伤害。随着阅历的增多,修行人的身心会变得越来越坚强。当身心完全独立,他在行脚时那种自在的境界,就不是普通人能领略的了。古人有很多优美的词句来描写行脚生涯的美好,比如傍晚一个人走在山里,他们说“杖挑明月,衣惹烟霞”。古代禅僧的行囊很简单,他们背着一个藤架,上面有坐垫、蒲团,简单的行李,有的还会带禅杖。在路上走着走着,天渐渐黑了,禅杖便把明月也挑着;“衣惹烟霞”,则是说衲衣所抚之处烟霞升起。这样的描述,会让很多人对行脚生涯有所向往。

行脚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让身心摆脱对外在事物的依赖。现在我们的家都是阶段性的,总有一天要离开。实际上,从小到老我们一直在旅途中,在行脚中,从未停止,直到我们死后。按佛教中所讲,人死后,意识会经历一个过程,像风中的树叶一样飘摇不已,完全裸露在外相的诱惑和自己杂念的冲击之下。但我想那些通过行脚磨炼内心已获得独立与自由的禅僧,当他的意识进入这种状态时,应该一点儿都不陌生,因为他生前就处于那种状态下,那时他一定能自主。

对禅僧来说,行脚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到各地去拜访修行人。禅宗修行到最后,是以心印心,因为开悟以后的境界是很难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所以他一定要去拜访那些认为自己也开悟了的人,互相切磋彼此的感受,来辨别真假,取长补短。

此外,禅僧行脚时,外面不断变化的环境,也是检验修行是否到家的试金石。有时,我们在禅堂里,衣食有保障,一切都很舒适,你得到一个很好的感受,以为是开悟,但你把这个感受拿到生活没保障、身心不断受到外界考验下去检验,才发现禅坐得到的那点觉受非常不够。这棵嫩芽你要养护它,然后在大风大雨中磨炼,这也是行脚生涯的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烟霞外界生涯
我的教书生涯
16 Years in the Mines
深山里的部落
手残党的厨艺生涯
张国中
闲题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烟霞洞
聆听烟霞
奥巴马:总统生涯使我成为更好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