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县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2016-03-12 04:15吴韬梁志军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17期
关键词:庄浪县社会化公共服务

吴韬,梁志军

(庄浪县畜牧兽医局,甘肃庄浪 744699)

庄浪县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吴韬,梁志军

(庄浪县畜牧兽医局,甘肃庄浪 744699)

本文介绍了庄浪县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公共服务形式、提高兽医社会化服务水平等对策建议。

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 兽医机构及队伍建设情况

1.1兽医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情况

一是兽医公共服务体系健全。2008年兽医体制改革后,县乡村三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职能划分为兽医行政管理、执法监督、技术支撑三块。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为县畜牧兽医局,正科级建制,隶属县农牧局;执法监督机构为动物卫生监督所(加挂“兽药饲料监察所”牌子),副科级建制;技术支撑机构动为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科级建制。二是兽医公共服务队伍稳定。县乡兽医公共服务机构有全额财政供给184人,其中:县级45人,乡镇畜牧兽医站139人(平均每站7~8人)。学历结构为大学本科78人、专科84人、中专及以下22人。年龄结构为30岁以下98人、30~50岁74人、50岁以上12人。职称结构为高级11人、中级41人、初级58人、员级62人、管理人员5人、工人5人。聘用村级动物防疫员269名,学历普遍偏低,年龄偏大。

1.2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县注册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组织32个,从业人员350人。注册养殖协会4个,入会会员103个;建成畜禽养殖企业(公司)96个,从业人员1 365人;生猪定点屠宰厂1处,从业人员13人,年屠宰生猪4万头;有兽药经营企业36个,从业人员123人;饲料生产企业2个,年生产饲料5万吨,从业人员43人;饲料经营门店28个,从业人员63人;有畜禽贩运户82个,从业人员183人;执业兽医6人、执业助理兽医10人、乡村兽医74名。

2 兽医服务需求情况

2.1兽医公共服务。

机构设置合理,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需进行改扩建。一是县乡兽医实验室需升级改造;二是县畜牧兽医局办公用房年久失修,设施设备不符合业务开展需求,特别是冷链设施不配套,需改扩建;三是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每站有人员7~8人,但住宿用房仅3间,不能满足人员正常工作生活需求,均需改扩建;四是乡镇兽医站运行经费不足,需补充。

2.2兽医社会化服务

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保障三个方面能满足基本运行,但专业合作社、养殖协会等功能发挥不充分、组织松散、制度不健全,需创新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制度建设。

3 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3.1加强领导,严把责任落实关

推行“政府部门负总责,生产者承担第一责任,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采取行政业务双轨运行机制,保证了免疫密度和质量。落实县上技术干部包乡镇、乡站干部包片包场(大户)、村级动物防疫员包村包户的包抓责任制,具体抓免疫、监测、责任落实,形成了上下联动、各负其责的有效机制。

3.2加强检疫,严把动物调运关

按照“抓监管,保平安,促发展”的思路,加强执法体系建设,强化技术培训,规范执法行为,提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制定《庄浪县调入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实施引种报批制度,并派技术人员陪同引种,严把引种程序,确保不发生外源性疫情。建立贩运户登记备案、出栏入栏动物巡查、出栏动物健康保证、检疫报检等制度,动物检疫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

3.3加强防疫,严把程序免疫关

树立“有收无收在防疫”的动物防疫责任意识,制定防疫流程图,按照“统一组织、集中培训、分片包干、整村推进、适时考核”的要求,划片分组,由乡站技术人员带队,进村入户,逐村开展免疫工作。推行三种防疫模式:规模场推行“完善的防疫设施+完善的防疫制度+专职防疫人员+科学免疫程序+包抓防疫工作者督导+免疫效果检测”模式;养殖大户推行“完善的防疫制度+科学免疫程序+培训业主防疫+包抓防疫工作者督导+免疫效果检测”模式;散养户推行“防疫工作者+村级动物防疫员+春秋两季集中防疫+常年补针+监督检查+免疫效果检测”模式。按规模确定模式,规范防疫组织方法和步骤,保证了防疫质量。

3.4加强卫生,严把消毒灭源关

将消毒灭源工作作为有效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提升防疫质量的有效措施,抓住规模养殖场户、畜禽贩运户、屠宰场、动物及产品交易市场等重点,每年开展春秋冬三次集中消毒灭源月活动。指导养殖场户完善消毒设施,配套消毒器械,建立消毒门禁制度,做到消毒门禁常态化,同时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从源头上防止动物疫情发生;给畜禽贩运户配发消毒药品,进行技术培训,严格人员和车辆消毒,有效切断疫病传播途径。建立屠宰场、动物及产品交易市场消毒制度,定期开展消毒灭源工作。

3.5加强监管,严把场区建设关

制定《庄浪县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管理办法》,按照防疫条件审核要求,实施规划建设、设施配套、饲养管理三段式全程管理。建前抓选址规划,做到人畜分离、场区与人居环境分离,防疫、消毒、粪污及无害化处理设施同步;建设中抓现场指导,做到布局合理、质量达标、配套齐全;建成后抓引种投产、防疫检疫、饲养管理、技术培训及“双认”,从源头上防止动物疫情发生。

3.6加强饲管,严把技术培训关

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培训,提高技术及从业人员业务水平。编印了《庄浪县畜牧兽医工作手册》,督促技术人员坚持学习,做到懂技术、晓法律、明程序;对村防疫员进行免疫注射、档案登记、消毒灭源、法律法规四个方面定期培训;对养殖场(户)技术人员开展疫病防治、饲养管理、科学防疫、合理用药等培训;对贩运户进行消毒灭源、引种申报、落地报告、检疫申报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知识培训。

3.7加强协作,创新合作模式

推行国内知名养殖(品牌饲料)企业向县内养殖企业供种、供料、供技术、包销售的“三供一销”协作模式,保证了品种良种化、饲料品牌化、技术先进化、管理科学化、生产标准化。推行“畜沼果结合”模式,把养殖场建在果园内,畜禽粪便用于生产沼气,沼渣生产有机果。

4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4.1作用发挥不充分

一是乡镇畜牧兽医站服务与监督职责集于一身,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监督作用不能很好发挥;人员技术能力和素质普遍较低、经费保障不足、服务手段落后,尚不能完全成为兽医社会化服务的依托。二是动物诊疗机构发育不良,技术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三是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服务不到位,大多为销售产品而提供初级服务,属于产业链条间简单买卖关系,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四是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低,养殖大户大多是各行其是,单兵作战,互不联系,服务形式松散。五是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专业人员占比小、学历低,服务能力弱。

4.2运行机制不健全

社会化服务组织普遍缺乏科学评价、激励机制和扶持政策,导致服务主动性不足、服务效率低下;社会化服务组织与服务对象利益联结不牢固,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之间缺乏共生关系。

4.3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兽医体制改革后,乡镇畜牧兽医站药房推向社会,加之散养急剧退出,病畜逐年减少,兽医服务领域由散养转向规模场,动物诊疗及疫病防治用药大多靠养殖企业所联系的兽药和饲料厂家提供,品种和质量混杂,管理难度大。

5 建议

5.1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深入推进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制改革,完善执法机制,改进兽医卫生检测技术和监管手段,提升兽医卫生执法水平。二是加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力度,解决县乡村三级兽医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费短缺的问题。三是建议出台“养殖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管理条例或办法”,明确养殖龙头企业和所服务的养殖场户的利益和责任关系,建立激励机制,发挥养殖龙头企业兽医社会化服务主体作用。

5.2创新公共服务形式

一是创新兽医公共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实现形式。将规模养殖场重大动物强制免疫推向市场,由统采疫苗生产厂家向规模养殖场负责提供疫苗、技术服务,兽医公共服务机构负责监测抗体效价,保证免疫质量。二是按照“政府搭台、市场唱戏”的原则,支持动物诊疗机构、专业合作组织、执业兽医积极承担公益性服务职能,调动服务主体积极性。探索政府与企业、诊疗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多样化兽医服务。

5.3提高兽医社会化服务水平

加强官方兽医队伍培训,规范官方兽医执法行为;完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强化执业兽医继续教育;加大乡村兽医队伍、村级防疫员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兽医队伍整体素质,建议将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补助提高到每人每年1万元以上。

[本文获甘肃省首届兽医系统征文比赛二等奖]

(编辑:赵鹏飞)

S851.33

A

1006-799X(2016)17-0010-02

吴韬(1971-),男,甘肃庄浪人,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庄浪县社会化公共服务
境由心造
兰抒蔚瑛
公共服务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庄浪县马铃薯地下害虫危害规律及药剂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