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探析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2016-03-12 07:24孔观艳
大科技 2016年15期
关键词:电力工程监理项目管理

孔观艳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梧州供电局 广西梧州 543000)

有效探析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孔观艳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梧州供电局 广西梧州 543000)

近年来,我国在电力发展方面不断地进行改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传统的电力工程管理方面已经与当前的市场竞争相脱离了,因此,电力工程项目也应该寻找一条适合发展的新的道路。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电力工程项目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比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模式,提出几点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优化措施。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问题;优化措施

前言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政府对于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来说,既是操控者,又是建设者。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改革开放,我国目前已经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之下,我国在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方面,已经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过度,并适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但是在目前我国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的。

1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开发方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电力工程项目开发方式大部分是“建管统一”的方式,也就是说,整个电力工程项目,从组成项目团队,到项目的策划,再到资金的筹备、施工,再到最后的运营等,整个电力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都是由项目公司来负责的。在这种开发方式下,项目公司既是整个项目的法人,还要对项目的建设负责。这种“建管统一”的方式,有许多弊端。

(1)“建管合一”的开发方式,是由投资者选出法人,再由法人来组建一支管理团队。这之间的关系是上下级的关系,很难进行公平公正的管理,不能对项目工程进行很好的管理和监督,约束力度不够,项目完成的程度就不够,会导致电力工程项目达不到标准。

(2)承建项目的单位是项目完成后工程的经营者,如果按照“建管统一”的方式去运作,以单位为业主,对于后期的管理来说,为了管理方便,可能会造成投资者有增加投资,扩大项目的想法。

(3)建设一个电力工程项目,会涉及到许多不同的专业技术。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完成整个项目的建设,承建单位会选聘许多在不同领域,专业技能突出的工作人员,在项目的实施和建设中,也会培养出一定的管理人员。但是在“建管统一”的方式之下,项目竣工之后,在建设过程中拥有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就会转向管理方面,无法发挥他们在专业技能上的才能,造成了人才的流失。

1.2 工程监理制与三方管理模式

在我国当前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大部分还是采用最传统的管理模式。业主与承建单位、设计单位签订协议合同,与监理单位达成代理协议。业主与承建单位、监理单位构成了三方的管理方式。监理单位主要负责对整个工程的进程、完成质量、成本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对签订的合同、施工的信息进行管理。这种三方管理的机制在开始之初是为了更好的建设整个项目工程,但是在后期的实践中,却越来越显露出其弊端。

在三方管理模式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监理单位大部分只是参与到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监理的重要目的是要达到更好的施工质量。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先进管理观念的影响,工程监理正在朝着更多的方向发展。但是工程监理机制在电力工程的项目管理中,还只是对项目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查。

我国项目工程建设方面的体制不断的进行改革,目前已经拥有了基本的工程监理制度,实行的是三方管理模式。而发达国家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一般推行的是咨询服务。我国的工程监理制度与发达国家的咨询服务相对比,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又有一定的不同。发达国家的咨询服务,通常是对工程的设计、准备、施工等各个阶段进行管理,管理的方向包括成本、工程进度、质量管理、合同以及信息管理等几个方面。这一般就是贯穿在整个工程之中,从设计之初,到最后竣工。但是在我国的监理制度中,基本上忽略了前期的监理,只注重了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理,没有做到对整个工程的监理。我国的电力工程监理制度有以下几点问题:①监理单位在整个项目工程中起作用的阶段较少,没有真正的在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起到监督作用。②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注重的是对项目质量的监督管理,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其他问题监督管理的比较少,不算是真正的全方位管理。③我国当前的监理单位,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与工资待遇不能成正比,导致的后果就是监理单位不能全心全意的为项目工程服务。

2 优化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

虽然在我国目前所推行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影响到我国电力工程的发展。但是只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再加上对发达国家先进思想的采纳,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进当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更好的建设电力工程项目。

2.1 实行“递进式”开发模式

传统的“建管统一”的开发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手段,想要突破这种限制,可以实行一种新的开发方式。“递进式”的开发模式,是指承建单位在获得整个项目工程的开发权之后,把整个项目分成不同的阶段,前一阶段完成之后,技术人员转向下一阶段继续建设,而管理人员开始对已经完成的阶段进行管理,完成后续的其他工作。目前这种递进式的开发模式在我国水电方面的工程建设中应用的较为广泛,在火电方面应用的还很少。所以,火电的工程项目建设可以参照水电的开发方式,也实行“递进式”。

这种“递进式”的开发模式,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将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与管理相分离,有效的遏制了“建管统一”模式的弊端。①“递进式”的开发模式实现了承建单位集中管理项目工程的想法,还能更专业的对电力工程进行建设。术业有专攻,不同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在不同的领域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所以,“递进式”的开发模式,能够让承建单位的人员储备得到更大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才能。②“递进式”的开发模式,将建设与管理分离开,对整个项目工程进行了分工。施工单位主要就是把工程建设好,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管理单位的工作就是对整个项目工程进行监督管理,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能做到认真监督、管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不用把精力分散在不同的方面。

想要真正的做到“递进式”的开发模式:①要做的就是要给予承建单位一定的人事权利。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是由项目公司来进行调配的,当然所有工作人员的考核等也是由项目公司来决定的。施工方是没有任何决定的权利的。这样的后果就是施工方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动力,不能全心全意的为工程的建设而努力。这样也就会导致整个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施工方没有权利为工作人员谋福利,工作人员没有奖励,不能激励工作人员更好的工作。②要提高承建单位的授权程度。承建单位对施工方的授权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假设规定允许的施工方发包资金是100万元,施工方如果想要在建设中拥有一定的主动性,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将整个项目进行分割。所以,承建单位要给予施工方一定的权利,防止带来一定的风险。

2.2 取消行政隶属关系

当前我国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着一些担心索赔的情况,承建单位也不想在整个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出现索赔的现象,索赔的发生,会使承建单位的利益降低。所以承建单位会想方设法的减少索赔情况的发生,会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处理索赔情况,将责任推给设计方或者归咎于自然原因。与此同时,由于考虑到主动权的问题,当项目出现一定的变动之时,承建单位一般会选择修改名称,用新增加工程的方法来进行上报。所以,在对新增加的工程进行的价钱规定,就会由承建单位与项目公司之间来进行确定,就出现了承建单位与项目公司之间的“寻租”情况。当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改变承建单位与项目公司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这种行政隶属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使施工方缺乏动力,不能更好的进行项目的建设。所以,要解决“寻租”的情况,就要避免行政隶属关系的发生,用合同制的方式来替代这种行政关系。

3 结语

电力工程项目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经验,将水能、火力等一定的资源转化为现代人们生活所需要的能源的一种建设。这种特殊的生产过程,有着一定的顺序,也有着其阶段性。每一个完整的电力项目工程都是由许多不同阶段的项目构成的。项目的管理也是一样,也是可以分成许多不同的阶段进行分层管理。我国现阶段比较大的电力集团,一般都是刚刚成立或者是刚进入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很短的时间。恰逢我国正在实行电力工程项目的体制改革。所以,大部分的电力工程建设集团都没能制定出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与管理手段。当前我国市场中的电力工程项目竞争十分激烈。每一个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公司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在进行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期间,各大电力公司应该多多吸取经验,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更先进、更完善的管理方式来充实自己的管理制度,更加科学有效的对电力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建设出高质量的电力项目。

[1]郭 欣.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探析[J].电子制作,2014(3):257.

[2]郭敬义.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浅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4(21):259.

[3]陈雪娇.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三角洲,2014(5):101~102.

TM73

A

1004-7344(2016)15-0031-02

2016-4-12

孔观艳(1971-),女,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生产项目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电力工程监理项目管理
试论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BIM系统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电力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浅析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