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技术溢出与高技术产业生产效率

2016-03-13 08:18周淑贞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高技术时期系数

周淑贞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1 引言

随着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其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日益受到关注。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经济增长质量的怀疑来源于认为增长主要归因于要素投入而不是生产效率提高。另一方面,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投入,人力资本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高技术产业效率提升,其对产业效率的影响是否存在门槛效应,明确这些问题对高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早在20世纪60年代,以舒尔茨、贝克尔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就强调人力资本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大量文献探讨了人力资本对生产效率提升的作用,如Vandenbussche等对OECD国家实证发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对生产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彭国华对生产效率与人力资本构成的关系的研究也证实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部分对生产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高技术产业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从业人员占有较大比重,这可能意味着人力资本对其生产效率增长作用较传统行业更为显著,遗憾的是现有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生产效率研究缺少这方面的实证分析。现有研究的另外一个不足之处在于很少考虑技术溢出以及人力资本与技术溢出的交互作用对高技术产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FDI)通过技术外溢效应促进国内技术进步。但FDI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受东道国人力资本的临界值影响,人力资本在国际技术从创新国家到模仿国家的转移过程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研究人力资本、技术溢出及其交互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高技术产业效率提升的源泉。一些学者应用相关数据对高技术产业的生产效率进行了测度,以评价高技术产业经济增长的效率和质量,但现有对高技术产业效率的研究中,缺乏人力资本对生产效率不同时期影响的比较分析。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我国省际高技术产业生产效率,然后建立计量模型研究人力资本、FDI以及人力资本与FDI的交互作用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并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效率的时期差异作出解释。

2 高技术产业生产效率测度

测度生产效率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时间序列生产函数法以及增长核算法。由于对中国高技术产业而言,很难选择复杂的函数形式,也不适用于严格的行为与制度假设,如完全竞争市场和利润最大化假设。因此,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CCR模型),这种方法不要求价格信息和行为假设。

在计算生产效率时,一般以劳动和资本作为投入指标,劳动投入为高技术产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资本投入为固定资产额。以营业收入为产出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1-2014》和《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1-2014》。利用DEAP软件求解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时期高技术产业效率值

从表1可以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生产效率普遍偏低,2000-2013年平均效率仅为0.323。广东和北京生产效率较高,而甘肃和新疆生产效率偏低。如果根据2008的金融危机将把2000-2013年分为2000-2007年和2008-2013年两个时期,可以发现,大多数省份在金融危机后生产效率得到了提升,效率平均增长率高达41.7%。生产效率增长最快的是吉林、青海和重庆,而江苏和浙江效率增速较慢。大多数省份高技术产业生产效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我国高技术产业生产效率偏低主要是企业管理效率低下和生产经验不足造成的,金融危机后,严峻的产业发展形势使得国内企业开始注重提升管理效率。尽管这些结果表明中国政府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但高技术企业生产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政策产生的结果,如鼓励企业技术改造、设备引进税收优惠等,高技术企业仍缺乏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

3 计量模型与数据

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研发投入和产权结构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已经被大量文献证实。我国高技术产业效率具有显著的时期差异,本文进一步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并试图从一些主要影响因素如人力资本、技术溢出等方面给出解释。本文建立如下计量经济模型:

TE=α0+α1HC+α2FDI+α3RD+α4OWN+α5HCFDI+μ

(1)

其中TE分别表示生产效率;HC为人力资本水平,用R&D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表示;FDI为外商直接投资,用外商资本比重表示;RD表示研发投入,用RD经费支出表示;OWN表示产权结构,用非国有企业收入比重表示;HCFDI为HC与FDI的交互作用变量,用两者的乘积表示;μ为随机误差项。HC、FDI、RD、OWN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4》和《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1-2014》。

为了解决模型1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人力资本对生产效率影响的回归结果

注:括号内为t值。*、**、***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水平上显著。

对2000-201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省际数据的回归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高技术产业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对高技术产业生产效率的贡献系数为1.116;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其对高技术产业生产效率的贡献系数为-0.037;研发投入也显著促进了产业效率提升,其对高技术产业生产效率的贡献系数为0.12;产权结构对产业效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其对高技术产业生产效率的贡献系数为0.259;人力资本与FDI的交互作用对生产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交互项对生产效率的贡献系数为-1.485。分时期的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对产业效率存在“门槛”特征,在前一个时期,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后一个时期,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这说明随着我国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其对产业效率的促进作用逐渐变为显著。然而,外商直接投资额对产业效率的溢出效应在逐步减弱,在前一个时期,其对生产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贡献系数为0.261,而在后一个时期,其对生产效率的贡献系数为-0.232,在统计上显著。人力资本与FDI的交互作用对生产效率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前一个时期,交互项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数值为-3.922),在后一个时期,交互项的估计系数为-0.586,在统计上不显著。可能的解释在于,早期高技术员工流向外资企业,对高技术产业具有逆向技术溢出,后期高技术人员开始从外资企业流出,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有所减弱。

4 结论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中国省际高技术产业的生产效率,并建立回归分析模型考察人力资本对高技术产业效率影响的时期差异。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产业效率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随着我国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其对产业效率的促进作用逐渐变为显著,而外商直接投资所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正在减弱。

高技术产业要注重人力资本积累,加强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对高技术产业缺乏的高层次人才,可以通过产学研的模式联合培养,鼓励高层次人才学习深造;同时,积极吸引海归人才和国外专家。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积累也要求转变高等教育培养模式,注重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育投资利用效率。在保持对东部地区人力资本持续投资的基础上,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政府在高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方面可通过提供适度补贴和融资便利等措施鼓励其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水平,将更多的依赖自主创新,并将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吸收结合起来,在避免重复研发导致的资源浪费的同时培育独立的研发创新体系。

[1] 陈玲,薛澜.中国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及产业升级: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0,(6).

[2] Wang Z X,Wang Y Y.Evaluation of the Provinci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hinese High-tech Industry Using an Improved TOPSIS Method[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4,(41):2824-2831.

[3] 彭峰.高技术产业中技术转移与效率变化: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D].武汉:武汉大学,2013.

[4] Vandenbussche J,Aghion P,Meghir C. Growth,Distance to Frontier and Composition of Human Capital[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6,11(2).

[5] 彭国华.我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与人力资本构成[J].中国工业经济,2007,(2):52-58.

[6] G.Grossman and E.Helpman,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M].Cambridge:MIT Press,1991:59-83.

[7] E. Borensztein,J. D.Gregorio and J. W. Lee,How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ffect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8,(45):115-135.

[8] Barro,R.J.and Lee,J.W.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Educational Attain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3,32(3):363-394.

[9] 郑京海,胡鞍钢.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实证分析(1979—2001)年[J].经济学(季刊),2005,(2):270-271.

[10] Fare,R.S.Grosskopf,M. Norris,Z. Zhang,Productivity Growth,Techn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Change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84(1):66-83.

[11] Teixeira A A C,Fortuna N.Human Capital,R&D,Trade,and Long-run Productivity:Testing the Technological Absorption Hypothesis for the Portuguese Economy,1960-2001[J]. Research Policy,2010,39(3):335-350.

[12] 彭峰,李燕萍.技术转移方式、自主研发与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5):44-52.

猜你喜欢
高技术时期系数
这些待定系数你能确定吗?
打雪仗
清代时期
过年啦
两张图弄懂照明中的“系数”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航天项目管理——高技术复杂项目管理
高技术条件下空袭与反空袭的作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