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及中医相关活动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干预

2016-03-13 10:08朱海珍
哈尔滨医药 2016年2期
关键词:早期干预阿尔茨海默病

朱海珍

(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801)



中药及中医相关活动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干预

朱海珍

(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801)

摘要2014年8月22日至23日,中科院院士等科学家在上海组织研讨会并发表五点“阿尔茨海默病上海共识”,指出:“全社会要高度重视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及其研究”,“研究要重心下移和前移,积极开展社区大规模多中心的流行病学研究”, “重点进行早期预警、早期诊断研究”。本文立足中医药的优势和特点,研究探索出AD早期干预模式为:中药食疗补肾,清热解毒泡茶、理疗焦虑抑郁、头脑勤思去杂、优化周边环境、运动沙龙心花。 通过实践证明这一模式有效地杜绝和延缓AD进程。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干预;干预模式

文章编码:1001-8131(2016)02-0182-04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常伴有认知和记忆功能障碍。此病在首次描述者之前已客观存在。后来人们以这位德籍先知之名把该病命名为(Alzheimer disease,AD),这之后至今的109年里,人们和这种病进行长期卓绝的斗争。但人类的努力没有阻止它的肆虐,目前中国患有该病已有近600万,而且随着中国人口的日趋老龄化而使AD更加猖獗。

2014年8月22至23日由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裴钢,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主任段树民等担任领衔科学家在上海举行研讨并达成了“阿尔茨海默病上海共识”。[1]共识分五点阐述:首点首句就是 “全社会要高度重视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及其研究”。

1为什么以早期干预为主

1.1 修订思路——中心下移和前移

阿尔茨海默病上海共识指出: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要 “重心下移和前移”,重点进行“早期预警、早期诊断研究”。上海共识与美国国家衰老研究所和阿尔茨海默病学会的观点一致。2011年美国这两个组织修订了1984年版AD诊断标准[2],把AD分为:无症状临床前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n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期、痴呆期。三期的划分目的在于突出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目前国内外对AD的研究表明:病因、发病机制复杂,从我们的调查研究已积累的资料看,有遗传、环境、心理、性格、能量代谢失衡、神经系统障碍等等,不一而足。而“药到病除”的药全世界还没有研制出来。对AD的治疗已成为世界难题,更不要说奢望疫苗的陡然诞生了。正因为AD发病机制复杂,这就带来了AD早期诊治多靶标研究,这正是上海共识中说的加大“多模式、多靶标”防治。但是AD的流行却时不我待,中国每年以几百万人的速度递增,所以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在上述AD诊断标准的 期主动出击,从而延迟AD的发生,延缓疾病进程。

1.2 达成共识——早期预警和早期诊治

西药“抑制Aβ聚集”“tau神经元损伤”未果,现代研究认为:AD患者有两个明显病理变化 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 )异常沉积,Aβ由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水解而成,当某些原因促成APP水解增强时,Aβ生成就增多而形成大量沉积。这就是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s)。 tau蛋白过度磷酸化[3]。 tau蛋白磷酸化和Aβ沉积一样,本是动态平衡,但是因种种原因,体内tau蛋白过度增加,从而形成神经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缠结,神经元大量丢失,形成AD。Aβ和tau的关系是tau在Aβ的下游,换言之,Aβ和tau在AD过程中起扳机和子弹的关系。就是说Aβ是罪魁祸首,tau是胁从者。

于是,人们首先以Aβ的治疗为靶点展开研究,Aβ是因为其前体蛋白APP水解生成。用抑制APP水解来抑制Aβ生成是必然的逻辑推理。抑制APP水解加强的途径是β分泌酶(BACE)抑制剂,然而研究也因受阻而中止。但在这些研究中,人们还发现即使Aβ被抑制然而病情并未见好转的趋势。

在Aβ为靶点的研究连连受挫情况下,人们又以tau为治疗靶点开始长途跋涉[4]。从病理学角度我们知道:tau蛋白由某些不明原因导致过度磷酸化。磷酸化后的残渣是不溶物,该不溶物毒害了神经并最终导致神经元大量丢失。使磷酸化过度的是促磷酸酶的增多,因此治疗方向是给tau蛋白送去磷酸化的抑制酶,抑制酶易得,但这种抑制酶要想直入病体的具体蛋白部位,这就是接下来的问题,研究得知:血脑屏障在生理状态下不通透,只能有分子小于400-500的小分子有可能在质膜两侧自由扩散。这给tau和Aβ的抑制酶的研究者推出了一个必克的难题。

在西药“抑制Aβ聚集”、“tau神经元损伤”未果情况下,人们只能寻求第三条途径,近年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突出丢失发生在神经元死亡之前,线粒体功能是脑内的各蛋白体的通道[5],线粒体功能障碍就是脑内各蛋白体的通道受阻,其中包括脑内海马区的神经营养不能补给,海马区突触正是认知记忆为主的生理机件。因此将线粒体和突出作为早期治疗靶点,可望从源头上阻止或延缓AD的发生。此种研究正在进行中。

综上所述,在长达100多年的对AD的研究中,步入了两个误区:一是研发药物仅针对单靶点或单致病途径。而AD病因复杂形成了多靶点,击中一靶,还有多靶。二是干预时机太晚,已有大量神经元死亡,病入膏肓,病情处在难于逆转状态。针对第一个误区,中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治疗策略,且中药除治疗功能外,还有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作用。中药治疗AD具有西药难以企及的连弩优势。针对第二个误区:干预太晚,就应该把干预提到临床前无症状期和MCI期。据专家研究和我们调查社会得知:从Aβ产生到AD形成要10~20年时间,这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是绝好的与病魔的斗争期。

刀疮药虽好,不割为妙。况且刀疮药还没研制出来,不割就更加重要了。

2怎样实施早期干预

2.1 接地思路——群防群治

“阿尔茨海默病上海共识”,是顶级科学家对人类智慧的动员,也是对病魔的宣战,共识指出,“重心下移和前移”,看来是充分发动群众,实施早期干预了。还说“立足中国的优势和特点”,中国的特点是中医药了。也可采取“物理疗法”,加大“多模式、多靶点”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力度。句句击中鼓心。

2.2 创新驱动——补肾益脑

中国已有几千年治疗AD的经验积累。其方法就是补肾。那么肾与AD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这可见于《内经》,“肾藏精”[5]之说。“肾藏精”理论的核心是:五脏六腑都生精供自身使用,各脏腑之精在维持各自活动的前提下,多余之精通过经脉转运至肾脏而藏之。肾藏之精主要去向是供给大脑,因为大脑的活动要耗去大量的脑髓,这些脑髓主要由肾脏供给的精生成,肾藏精不足带来脑髓不足,脑髓就是现代生物学基础所指的脑内神经细胞和神经营养因子,脑内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神经细胞萎缩和神经元大量丢失,就会引起认知功能下降而最终导致AD。这和Aβ聚集、tau神经元损伤学说就只是宏观和微观上的区别了。

作为五经之首的《易经》,现代科学认为其是一部自然科学,《易经》的核心是任何事物都存在阴阳,阴阳平衡是世间万物存在之源。AD是人体阴阳失衡所致。有现代科学认为,大脑内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缺失是导致AD疾病的关键原因,而乙酰胆碱的过度水解流失与肾不能够提供大脑营养因子不无关系,使乙酰胆碱得失均等,阴阳平衡就只有补肾是治本的最佳选择了。

2.3科研病理——中药食疗

从肾治AD,中医药的研究步入了快车道:李林等[6]研究表明,他们从《内经》等文献检索和古方查阅中确定60多个复方,又从中筛选出使用率较高的6类33味中药,主要包括补肾益智,清热解毒类,拟定了治疗AD新复方,由何首乌淫羊藿、人参、石菖蒲、葛根、川芎6味中药组成,该复方按照国家新药的要求,完成了临床前药理、毒理学研究,并于2001年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临床研究批件,正式命名为“参乌胶囊”,目前已完成了3期临床试验。

当然参乌胶囊是否会成为国家推广的新药进入AD的治疗药物行列,这并非是我们此文的目的期待,而更为可贵的是李林等人的思路对我们课题组有启示,它启示我们:中药有望旗帜鲜明地进入AD治疗药物行列,另一个更为可贵的启示是补肾益智治疗AD正是承接古方,连接现代科学的正确思路。由此我们还可进一步推知具有补肾药效的中药很多,特别是有些既是食材也是药材的,一举两得我们何乐而不食。

植物中兼是食药两用的很多,如上述的何首乌、葛根、山茱萸(可泡茶)。杨从等[7]研制的“补肾益智方”,由蛇床子、枸杞子、人参、何首乌、丹皮、冰片等组成。实践证明补肾益智方提取部位群在AD治疗中具有潜在优势和应用价值。这其中的蛇床子、枸杞子、何首乌、冰片,均唾手可得,而蛇床子、枸杞子、何首乌均为食材。

另据聂志玲等研制的“补肾活血化痰方”[8]记述在动物实验中证明对AD治疗效果不错。其中“补肾活血化痰方”由十位中药组成,它们是淫羊藿、石菖蒲、何首乌、川芎、远志、黄芪、龟板、丹参、熟地、山茱萸,其中绝大部分都易得、且各单方对人体均无副作用,都可用不同方式在平常服用解渴,治病。

说到食疗,在老百姓中存在几千年的食疗文化,他们吃猪等动物内脏时就说“吃什么,补什么”;他们吃像脑形的核桃,就意味着补脑;吃腰果就意味着补肾吃无毒花瓣时,就意味着美容,变年轻等,真是不无道理。”

连弩正中多靶点—多糖抗AD—清热解浊毒—食疗

王永炎院士[9]等提出:AD是“浊毒损伤脑络”所致,中药中有清热解毒功效的有黄连、泽泻、栀子、白花蛇舌草、金银花、蔓荆子、夏枯草、知母等。

另外中药多糖也有神经保护、抗衰老、抗AD功能[10]。多糖作为自然界一种重要生命物质,且毒副作用低,目前中药多糖用于治疗AD的有:当归、羊栖菜、肉苁蓉、玉郎伞、香菇、灵芝、枸杞、山茱萸、黄芪、白术、茯苓、地黄、甘草等。

以上清热解毒和多糖类中药均易得,大多可作食材。

另外,虾、蟹、海参均有神经保护作用。

说到食疗还有一些必须说及的,就是男子喝红酒(葡萄酒),可预防AD,这是美国的研究成果,从我们的课题组掌握的资料看,终生饮酒的人,没有患AD的。另有一些民间资料有显示饮醋、喝清茶也有益于血管软化和神经脉络转运功能。

有人说食疗健肾,中药材吃下去,人体能吸收吗?能!人体的胃肠中都有大量的消化酶,特别是大肠,各种酶很多都能分化并吸收中药材的成分,而且人体一旦缺失什么成分而造成阴阳失衡或是代谢失衡,人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有倾向性地吸收其中缺少的成分很有可能。人体是一个高度完善,各机体保护机制健全,正如我们吃菠菜会补铁一样。况且长达几千年的中药服用中,从来服的都是“本草”生物,并未服用提取物。以上胡江平等人研究:AD早期的脑损伤可能是可逆的。

2.4相关诱因——先行干预

Teri.L等人[11]发现:AD和焦虑抑郁有关,70%AD患者伴有焦虑和抑郁症状。50%的AD患者同时患有焦虑和抑郁症。所谓抑郁病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的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所处环境不相称[12]。科学认为:该病与脑内神经递质乙酰胆碱质被扰乱有关,这与AD的病理非常相似,实践证明中药熟地黄能改善焦虑症状。

但药物治疗这种心理、情绪上的毛病还远远不够,我们课题组从掌握大量病因得知:(1)抑郁症还与性格和挫折有关。性格上有的人内向,虚荣心重,遭受爱情、事业、经济、人生上的挫折永走不出阴影。这要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培养其耐挫力;创造条件,使其从暗处走到亮处来。(2)抑郁症的压力,多数来自工作、攀比所形成的心理压力。这要区别对待,例如外出旅游,社区组织教跳广场舞;看电视新闻,评新闻;认可社会上的人在物质占有上的差距;和别人比奉献,比付出。

AD与久不动脑有关:有些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退休后,无所事事,不动脑筋,认知记忆功能下降。这是个危险信号,容易步入AD的进程。

另一些人,不动脑筋过活,头脑无意识接受的时间太长。例如一坐 就是半天看电视剧;一倚在墙根就是半天晒太阳。有些人从岗位退下后或者退下前多年,因为自己不是单位决策者,居于一个可有可无的榜上无名的位置,孤独感造成的心理压力与日俱增。还有一种类型,头脑不专一,欲望太多,叉枝太繁了,一个人同时有几个欲望乱了思绪。

以上情况均由自身造成,解铃还须系铃人。每天做一道数学题,背诵一首诗,学唱一首歌或搞点小发明。对一般人来说,都会有兴趣爱好,退下来后,发展自己的爱好,有的是时间。爱鸟的,就养鸟;爱山水的,就去观光……笔者在社会调查中,遇到一位106岁的老人,老人退休前是一位文化馆工作者,他见到我说他读过我写的诗,要我再用毛笔写几首让他看,过几天,我送诗去的时候,他当面背诵了前一次给他的诗。

我在老人房间的二胡上,书桌旁、谈吐中,到处都可读到老人远离AD的解说。

2.5优化环境——拒AD于门外

上海共识中强调的物理疗法很重要。社会环境的优劣对一个人来说是无能为力的,而家庭小环境就成为最大限度地影响一个人变化的外因了。这要从两方面说:①是家庭有人赌博、酗酒类。②家庭成员中有婚姻失败离异的,有非正常死亡的,有犯罪入狱的,子女有大龄而未娶未嫁的。

凡此种种,这样的家庭小环境是不良的。解决的方法是抓主要矛盾,理性对待,向好处转化。最终创造一个和谐生活环境。

2.6强身健体——拒AD于身外

本课题组研究显示,AD患者90%以上体力不好。有研究认为:运动能改善大脑运动区突触素水平,促进皮质突触形成。提高神经元的功能和耐受性[13]。体育运动和勤于思考一样,是一个人终身的生命运动。AD早期干预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运动健体,让大脑和脏腑协调地动起来。

运动的项目包括:①走步。走步的方式:正走,倒走,一段正走一段倒走;走速:变速。时间:黄昏前后。距离:3 km。②跳广场舞:这一运动最好由社区组织,或由社区分管部门领衔负责,由此又为社区带来文明、和谐的环境。也为认知障碍者提供社会交流平台。③组织艺术沙龙。

3总结与展望

目前临床试验失败表明AD形成后已处在难于逆转状态,因此早期干预才是必要、可能和理性的选择。本课题组认为早期干预的方式方法就是:食疗常选补肾,清热解毒泡茶,理疗焦虑抑郁,头脑专一去杂,和谐家庭环境,运动天天不落。

AD是一种老年人的普通疾病,只要我们承认它,认识它,研究它,实行早期干预,就会远离它。上面文中提供的研究成果只是为AD早期干预指出讨论实践的途径方向,方式方法,但我们认为这些方式方法还可细化,真正达到如“上海共识”中要求的“帮助社会各阶层患者及其家属正确面对AD,选择合适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延迟AD的发生,延缓疾病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第89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达成 “阿尔茨海默病上海共识”[J].科技导报,2014,32(26) : 57.

[2]王延江,卜先乐.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研究进展[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21):2153-2157.

[3]张静爽,王蓉.阿尔茨海默病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4,35(6):1-3.

[4]胡江平,耿瑞.tau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11):1031-1033.

[5]王键,胡建鹏.“肾藏精”研究述评[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28(2):1-4.

[6]李林,张兰.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特点[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2,39(8):816-828.

[7]杨从,侯雪芹.补肾益智方有效部位群对M146L细胞分泌β淀粉样蛋白的抑制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8):2010-2013.

[8]聂志玲,周小莉.补肾活血化痰方对AD模型大鼠海马ERK1、ERK2蛋白表达的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10):2369-2371.

[9]柳春,王艳杰.知母总皂苷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Bax表达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8):5163-5165.

[10]刘瑞雪,常平.生物活性多糖的神经保护及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作用研究进展[J].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2014,26(12): 2076-2079.

[11]Teri L,Ferretti L E,Gibbons L E,et al.Anxiety in Alzhenimer’s disease:Prevalence and comorbility[J].The Journals of Geromology Series A:Biological Sciences and Medical Sciences,1999;54(7):348-352.

[12]张建忠,柯樱,沈佳琳.抗抑郁药的研发进展及市场情况[J].上海医药,35(21):66-70.

[13]王蔚,朱奕,杨思雨,等.有氧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2):1151-1155.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学科分类代码:32014

收稿日期:2015-08-21

猜你喜欢
早期干预阿尔茨海默病
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在阿尔茨海默病中轻度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内容分析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居家照护概念的解析
吞咽治疗的早期干预时间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恢复的影响
琐琐葡萄多糖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行为学和形态学的影响
早期干预防治围生期高危儿神经发育异常的临床研究
西安市特殊儿童教育权法律问题研究
HSP70敲低对AD转基因果蝇的神经保护作用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抑郁症状及生活能力相关性分析
晚期早产儿精神运动发育早期干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