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造瘘管和双J管拔除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2例诊治报告

2016-03-14 02:32姜华李淦洪刘璐璐杨俊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6年3期

姜华 李淦洪 刘璐璐 杨俊

1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泌尿外科 519100 广东珠海



病例报告

肾造瘘管和双J管拔除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2例诊治报告

姜华1李淦洪1刘璐璐1杨俊1

1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泌尿外科 519100 广东珠海

[关键词]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肾造瘘管;双J管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 VVS)是指各种刺激在神经反射的作用下,导致机体肌肉和内脏的小血管舒张以及心率减慢、心排血量减少,出现低血压,大脑血流量急剧减少,临床主要表现为短暂的意识障碍,但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VVS是一种少见但极危险的并发症,多见于内科性疾病或操作中,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随着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术后大部分患者需要留置内引流或外引流管,拔管时出现VSS极其少见,一旦出现,需紧急处理。我们在拔除肾造瘘管和双J管后有2例患者并发VVS症,现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例1患者,男,64岁。于2015年3月6日因体检发现左肾铸型结石4 d入院。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双肾区无叩痛。双肾CT提示:左肾铸型结石。IVU提示:左肾铸型结石,分泌功能减弱,右肾功能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择期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穿刺间隙为第11肋间,术程顺利,术后复查双J管及左肾造瘘管位置正常,无结石残留。术后第7天(2015年3月18日)安排拔除左肾造瘘管,拔管时诉造瘘口处疼痛,起身约30 s后患者诉头晕、心慌,伴有恶心,面色苍白,大汗,渐出现视物模糊、黑朦,倒地,呼之不应。查体:P 42次/min,BP 68/48 mm Hg(1 mm Hg=0.133 kPa),双侧瞳孔等圆、等大,d=4 mm,对光反射稍迟钝。双肺呼吸音弱,律齐,手指末端电脑血糖监测5.0 mmol/L。立即予以建立静脉通道,复方氯化钠500 ml静滴,阿托品0.5 mg静推,多巴胺10 mg静推,持续低流量吸氧、心电监护。20 min后患者恢复意识,诉乏力,无其他不适,此时P 77次/min,BP 115/78 mm Hg。病情平稳后行脑电图、脑血管造影、头颅MRI、Holter监测及直立倾斜实验(HUT)均阴性。观察2 d后无不适出院。

例2患者,男,37岁。于2015年8月20日因左侧输尿管下段结石钬激光碎石术后留置双J管1个月入院。完善检查后于2015年8月21日拔除双J管,采用2%利多卡因尿道表麻,拔管过程中诉尿道疼痛,呼吸急促,拔管后约1 min,患者下检查床自行穿衣裤时突然晕倒,诉胸闷、心慌、恶心,面色苍白。立即扶上床,平卧位,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P 48次/ min,BP 72/51 mm Hg,予多巴胺20 mg加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阿托品0.5 mg静推,15 min后,患者不适症状逐渐缓解,P 68次/min,BP 105/65 mm Hg。追问病史,患者既往有晕血及一次痛性晕厥史,同样行脑血管造影、Holter监测及HUT均未见明显异常。

2讨论

VVS的发病率较低,多见于青年女性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在35岁,常见的发病诱因有剧烈疼痛、恐惧、医疗器械介入性操作、高度精神紧张、体位改变以及长久站立等[1]。发病机制可能为,在剧烈疼痛及精神紧张的因素的作用下,心血管中枢和下丘脑内胆碱能植物神经张力升高,导致机体肌肉和内脏血管扩张,心率变慢、血压骤然下降[2]。多数患者有发作前兆征,如:头晕、大汗、恶心、心慌、胸闷、面色苍白、黑朦等,进而可出现晕厥,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心脏骤停等症状[3]。临床工作中需要正确判断紧急处理。

目前,泌尿外科大多数患者术后常规留置内支架或外引流管,术后适时拔除引流管也是临床工作的重要部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较罕见。分析此2例患者,有其独特之处,均为男性,均为中老年患者,既往亦无相关心脏病史,疼痛和精神高度紧张可能是其发作的诱因。例1患者,PCNL穿刺间隙在第11肋间,造瘘管选择为F20,较大,可能压迫刺激肋间神经,拔管时刺激加重,疼痛剧烈;例2患者,对疼痛敏感,既往有晕血及痛性晕厥病史,双J管拔除时采用2%利多卡因10 ml尿道表面麻醉,选用F21膀胱镜,在镇痛不完全的情况下使用了大口径的膀胱镜,加重了患者的疼痛程度,最终导致VVS的发作。

及时正确的诊断、静脉通道的建立、血管活性药物和抗胆碱能药物的使用是救治VVS的重要原则。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一旦发现患者出现VVS前兆及典型的晕厥发作,在排除低血糖、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的器质性病变时,要考虑VVS的发生。此2例患者在晕厥及相关前兆发作时,积极建立静脉通道,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升压和用抗胆碱能药阿托品提高心率,对患者的救治和良好的预后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为减少VSS的发生,首先,要重视病史的询问,对于有晕厥病史及精神高度紧张的患者,在相关治疗及操作前,同患者做好解释,排除其紧张、恐慌的情绪,常规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其次,操作过程中注意麻醉彻底,必要时选用椎管内麻醉,特别是对于有疼痛性晕厥病史的患者,操作需轻柔,减少刺激;再次,操作后要加强监护、观察,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关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Mathias CJ, Deguchi K, Schatz I. Observations on recurrent syncope and presyncope in 641 patients. Lancet, 2001,357(9253):348-353.

[2]周玉杰,成忠,史冬梅,等.心脏介入治疗拔鞘管后心血管迷走反射的预防.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2,16(3):227-228.

[3]Xu Z, Bower S, Seneviratne U. Severe cardioinhibitory vasovagal syncope in sleep and supine posture. Epileptic Disord, 2014,16(1):101-106.

通信作者:姜华,yonghongjiang@163.com

收稿日期:2016-04-20

[中图分类号]R6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146(2016)03-1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