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以创新驱动重塑产业体系

2016-03-15 07:04IUD中国政务舆情监测中心
领导决策信息 2016年7期
关键词:建设发展

■ IUD中国政务舆情监测中心

陕西以创新驱动重塑产业体系

■ IUD中国政务舆情监测中心

回顾过去五年,“十二五”时期是陕西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十二五”确定的12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15项预期性指标基本完成,实现了由欠发达省份向中等发达省份的历史性跨越!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该省将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构建可持续的发展结构;把绿色作为必要条件,让生态文明融入发展全过程;把开放作为必由之路,建设内陆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把共享作为本职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为实现“十三五”开好头、起好步。

2016年主要工作及社会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主要预期目标

经济增长8%左右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和10%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

物价涨幅控制在3%左右

主要工作

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精心谋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切实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以推行权力清单为契机,将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不断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坚持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强化政府规章公开征求意见和听证工作,实行规范性文件“三统一”,推进全省行政机关法律顾问全覆盖,加快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建设

让五大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创新

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提高到60% ,进入中国著名品牌的数量大幅提升

积极推进大西安建设,着力提升中小城市承载能力

创新重点镇发展模式,狠抓新型农村社区

协调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覆盖率达到60%

建设铁路3500公里、高速公路1500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6万公里

严格划定并执行各类生态红线,持续铁腕治污降霾

启动山水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积极支持绿色清洁生产和消费

绿色

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4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5%

力争西安每年增加10个蓝天

积极建设“一带一路”

开放

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交通商贸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合作中心、

文化旅游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

新增就业220万人,全面实施13年免费教育

共享

社会保障实现法定人群全面覆盖 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76.7岁

文化产业年均增长15%以上,33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十三五”发展基本思路和目标

未来五年,陕西将

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

把协调作为内在要求,着力构建可持续的发展结构

把绿色作为必要条件,让生态文明融入发展全过程

把开入作为必由之路,建设内陆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把共享作为本质要求,不断为三秦百姓创造新福祉

实现宏伟发展目标

在提高质量与基础上,经济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3万亿元、人均超过1万美元, 城乡居民收入赶超全国平均水平,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同步够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个陕西”建设迈上更高水平

2016年陕西经济发展重要任务

供给侧改革

打好“去产能”歼灭战、实施“三个专项行动”、“补短板”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要素配置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

产业体系

按照中高端要求优化工业结构,让现代服务业的带动和拉动作用凸显,坚决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让创新要素渗透到全省各个领域

新型城镇化

加强城乡发展规划管控,推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一带一路

创建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优化投资环境,拓展“海外陕西”发展空间

重点目标

努力重塑体现创新引领与适应消费需求的产业体系

2016年,陕西省将以创新驱动重塑产业体系,坚决淘汰“僵尸企业”、高污染企业和产能过剩领域无竞争力企业。在此基础上,实施改善消费品供给、降本增效和制造业升级三个专项行动。通过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互动促进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根据国家战略创新体制机制、策划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列入国家航空发动机专项和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支持,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按照中高端要求优化工业结构,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带动产业和拉动消费的作用,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和优化产业聚集成在空间等四个方面,促进现代服务产业发展拉动消费,释放更多新活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环保生态

继续开展重点领域综合整治,全面落实节能减排各项要求,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体制机制

改善民生

确保130万人脱贫,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加快450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启动全国综合医改试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陕西

政府建设

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加快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切实解决“为官不为”的问题 要保护作风正派敢作为的干部,支持部队走中国特色的强军之路

亮点新举措

按照中高端要求优化工业结构

选择30家科研院所复制推广西安光机所、西北有色院模式,支持企业采用延长模式兼并重组科研院所,加快培育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主体;通过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互动促进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积极争取列入国家航空发动机专项和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支持,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积极探索军民融合有效途径,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布局,吸引配套企业聚集;超前部署石墨烯、量子通信、第五代移动通信、自旋磁存储等前沿技术研发平台和研究项目,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

让现代服务业的带动和拉动作用凸显

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让中外游客在休闲娱乐中留下对陕西的美好记忆;引领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支持服务主体围绕消费新需求增加有效供给,加大地产品牌推广力度,建设城市商业聚集区和“15分钟”社区便民生活服务圈,培育发展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医养结合等消费业态;围绕“互联网+”发展新型业态,推动互联网与制造、能源、农业、商贸、物流、金融等产业深度融合

坚决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新增基本农田50万亩,治沟造地8万亩,发展节水灌溉耕地80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500万亩,总产超过1100万吨,从2016年起就粮食安全对市县政府“一把手”实行年度考核

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

推进果业提质增效,壮大优势畜牧业,实施菜茶品牌化生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让农户分享全产业链价值收益。农业支持政策向规模经营主体和产业融合项目倾斜,大力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积极促进土地流转,带动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让创新要素渗透到全省各个领域

以现代农业园区条例颁布为契机,着力完善产业体系和配套设施,促进园区提质增效。继续支持各县工业集中区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推动国家级高新区和省级开发区进行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更加主动地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建立地方与央企合作新机制,进一步搞好航空、航天、兵器等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建设西咸新区国家航空城实验区和汉中航空智慧城。支持杨凌建设世界知名农科城,在更高层面上发挥示范效应。支持西安高新区托管省内其他开发区,争取在更大范围内享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

猜你喜欢
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图说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