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民族预科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2016-03-15 23:01彭国荣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数学教学

彭国荣

摘要:民族预科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美的熏陶、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意识等。本文分析了在民族预科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应遵循的原则,以及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特点。

关键词:民族预科;数学教学;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046-02

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部分,是根据少数民族学生实际接受基础教育程度不同所采取的特殊措施,目的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各方面都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为在高等院校进行本科专业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所开设的一种教学制度。[1]本文以湖北民族学院预科数学教学为基础进行探讨如何在民族预科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一、我校民族预科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湖北民族学院民族预科学生生源分布广(主要来源于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如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贵州、重庆、新疆、云南、内蒙等省市),民族成分较多(主要包含土家族、苗族、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近三十个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原因,地域差异,导致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相对落后,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也比较低、学习习惯不好、各民族学生生活习俗差异大,部分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低等。这些都加大了民族预科教学与管理的难度。数学是民族预科阶段重要课程之一,在民族预科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具有必要性。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具有客观性、理智性、严密性、进取性、实践性、基础性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具有可行性。

二、民族预科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特点

(一)隐蔽性

由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其德育内容蕴藏在数学知识之中,所以民族预科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具有隐蔽性。此教育并非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不容易被人察觉的渗透到数学教学内容之中的教育。此教育不能大张旗鼓地进行,而要在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将思想、观点、精神、品质等思想品德内容有意识地扩散、冲击、传递给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达到受教育的目的。民族预科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能毫无目的地进行,一定要紧扣数学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强渗透德育的意识,努力钻研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抓住渗透德育教育的每个环节,方能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

(二)迟效性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民族预科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具有迟效性,它不能立即获得显著的效果。作为民族预科数学教师需要应用数学学科本身特点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德育教育。

(三)整体性

民族预科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具有整体性,从智力方面讲,它可以提高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从德育方面讲,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爱国主义精神,审美能力等。

(四)制约性

民族预科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受很多因素限制,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途等。它必须依附于教学内容,数学教材是德育教育的主题,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素材,找到数学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的切入点,让德育教育融入到智力教育中。

三、民族预科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数学是在数量和空间上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反应。其客观性、统一性、辩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民族预科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数学教师需要努力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紧扣相关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比如,民族预科下学期讲导数和极限的概念的时候,一方面教师可以借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导数和极限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导数和极限在实际生活中是存在的;另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导数和极限的概念之后,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导数和极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并为实践服务,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根据这些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所有的数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且每个数系的产生都是为了人类实际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事物是客观存在的,理论来源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促进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在民族预科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是十分有必要的,民族预科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很多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素材。比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一些伟大的数学家以及我国古代数学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例如,在民族预科上期讲复数、行列式和解线性方程组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古典名著《九章算术》。学生了解了我国古代这些真实典型的史料,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激发他们爱国主义热情。

(三)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古希腊伟大数学家洛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并不枯燥,因为其蕴含着许多美的元素,数学中的美主要表现在和谐、统一、对称、简单等方面。在民族预科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数学中的定义、概念、定理、法则等的描述,都体现出知识的准确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简洁性等。数学理论、数学方法以及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渗透出和谐统一之美。对称美是和谐美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体现的是审美对象形态或结构的均衡性、匀称性。民族预科数学内容中也蕴藏着许多对称美。例如,在民族预科第一学期讲在复数集中求解是系数一元n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其虚数根是成对出现,并且关于虚轴对称。进而鼓励学生发现更多的对称美。这样的对称美在民族预科数学中还有很多,如共轭复数、共轭根式、对称多项式、线性方程组的克莱姆法则、反对称矩阵、对称矩阵等。这些美的因素都可以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悟理性的美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的这些美感,对学生们进行美的教育,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对理性知识的审美能力,为他们今后创造出更多的美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思想品质与心理健康是密不可分的。结合民族预科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锻炼十分必要的。首先,由于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导致解决数学问题存在一定困难,学生在做练习或者做题过程中体验挫折和失败,从而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力,培养了学生坚忍不拔、顽强拼搏进取的精神。其次,数学中的每个定理、结论的得出,都必须要经过严密的推理、反复的论证,需要一种事实求是,言必有据的精神,由此培养了学生处理对待问题正直讲理实事求是的精神。再次,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养成了爱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好习惯,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批判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五)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意识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意识。众所周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各个领域都有应用,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数学。例如,数学在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管理问题、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方面的应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这方面问题为实例,学生在思考应用数学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无形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道德意识。

四、民族预科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一)潜移默化的原则

由于民族预科学生都具备一定的思想基础,以及数学学科自身特点,其德育内容都蕴含在数学教学内容之中。因此在民族预科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应遵循潜移默化的原则。教师应尽量避免说教,说套话、空话,更不能让学生感觉把数学课变成了思政课,否则将失去了民族预科数学课的本质特征。

(二)可接受原则

德育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可接受原则实质是体现了教育的价值与效应。因此,在民族预科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思维发展水平,选择切合实际的、学生能接受的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分析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由于我校民族预科学生存在民族和地域差异,导致数学基础、思想品德素质参差不齐,思想状况复杂,所以我校进行分不同层次进行德育教育。

(三)鼓励原则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鼓励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转化后进生中具有明显效果。事实证明,教师适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等方面都是十分有利的。在民族预科数学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对学生充分了解、对学生充满信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对学生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要回避,坚持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宽容对待学生。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紧扣教学内容,将德育教育融入民族预科数学教学内容之中,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养,对培养新时代的合格大学生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静安,黄永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学科教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郑华萍.数学美及其对数学教学的作用[J].教学与管理,2002,(18):54.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数学教学
以德立身 以德施教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