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与实现中国梦

2016-03-15 05:32吴伊樱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23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苏维埃俄国列宁

吴伊樱,毕 聪,俞 敏(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210023)

列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与实现中国梦

吴伊樱,毕聪,俞敏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23)

列宁提出,在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告一段落时必须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和管理俄国,具体措施如实施国家资本主义、利用旧社会过来的科技专家、借鉴美国的泰罗制等。必须以渐进的方式进行经济建设,如十月革命胜利初期“计算和监督”的措施、新经济政策时期利用资本主义作用的措施等属于渐进的发展方式。必须将实现远大理想与完成当前任务统一起来。列宁探索社会主义途径过程中形成的思想对当代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梦具有借鉴意义。

经济建设;渐进;远大理想;当前任务;中国梦

DOl:10.3969/j.issn.1671-7155.2016.03.003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俄共(布)和苏俄工农群众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形成了重要的思想,如在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告一段落时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和管理俄国,以渐进的方式进行经济建设,将实现远大理想与完成当前的任务统一起来。他的探索及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中国梦的实践有着思想启示的意义。

一、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和管理俄国

历史的经验证明,无产阶级夺取和掌握了政权,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建设好工农国家特别是把工农国家的经济建设工作做好,是一项长期的、伟大的任务。所以列宁在领导建设苏维埃国家的过程中,十分重视适时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和管理俄国。

1918年4月,苏维埃政权已成功在俄国各大城市和乡村建立并得到了初步的巩固,此时列宁在党的会议上宣布,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斗争已经告一段落,当前的主要任务则是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他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进一步指出:“显然,苏维埃政权永远不会停止执行自己镇压剥削者反抗的任务,不管这种反抗用什么样的党的旗帜,用什么样的受人欢迎的和冠冕堂皇的牌号作掩护。但是,镇压反抗的任务目前大体上已经完成,现在提到日程上来的是管理国家的任务。”[1](P122)这些论断清晰地体现出列宁当时关于转变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思想,即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发展生产和管理俄国的思想。

列宁提出了实现工作重心转变的具体的措施和办法。首先,以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开展经济工作。这里所谓国家资本主义,指由无产阶级国家政权以某种方式参与私人企业组织生产的一种资本主义形式,包括苏维埃组织对企业的监督、国家政权同企业签订供销合同等等。显然国家资本主义是大生产,是用新科技和新机器从事的生产。当时的苏俄,小生产包括城市小生产和农村小农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极大。对比这种情况,国家资本主义是一种进步。列宁对苏俄当时的生产力状况有深切的了解,对与这种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生产形式有冷静的考虑和选择,即他没有选择立即搞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建设,而是选择以资本主义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也是资本主义)实现发展。

其次,吸收和利用旧社会过来的科技专家为建设工农国家服务。苏俄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发展生产力,需要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必须要有一支业务水平精湛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而实际情况是,刚刚起步的苏维埃俄国无法在短时间内培养出自己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列宁正是从这一点出发,要求吸收和利用旧社会过来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参加苏维埃国家的建设工作。他说:全体党员和干部必须关心和爱护专业技术人员,并应虚心地向他们学习,“如果一个共产党员只会侈谈‘领导’,却不善于安排专家做实际工作,不善于使他们在实践中取得成就,不善于利用成千上万的教员的实际经验,那么,这样的共产党员就毫无用处”[2](P330)。他的这一论断,既指明了吸收和利用旧专家的必要性,又体现出他对党员和干部做好这方面工作的严格要求。

再次,借鉴美国的泰罗制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生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方式和制度。当时苏维埃政权刚刚建立,没有这样的经历和经验积累。鉴于此,列宁提出借鉴美国的泰罗制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泰罗制是美国工程师泰罗在20世纪初创建的科学管理制度。它对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进行研究,肯定和保留必需的动作,禁止不必要的动作,从而提高每一个生产者以及每一个生产单位的劳动生产率,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列宁评价说:“泰罗制体现了科学的巨大进步,它系统地分析了生产过程,为大大提高人的劳动生产率开辟了途径。”[1](P131)

可是,此次转变工作重心的过程未能顺利发展下去。当年8月爆发了国内战争,党和国家不得不再次将注意力集中在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之上。1920年2月,苏俄军民在国内战争过程中赢得了较为有利的形势,和平建设的时机似乎再次来临。于是列宁再次重申必须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和管理俄国。他提出:“要坚决把苏维埃共和国转上经济建设的新轨道。在最近几个星期,也许在最近几个月,这个任务一定要完成。”[3](P116)此次转变工作重心,列宁试图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其一,管理体制由集体管理制过渡到“一长制”。所谓集体管理制,是苏维埃建立初期生产管理的基本形式,是企业内若干领导人共同负责的管理制度。集体管理制由于权力和责任不落实到个人,所以不能保证大工业生产所要求的决策速度和工作速度。一长制,是一种授予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履行职责所必须的广泛权力的制度,是企业领导人对工作结果、生产结果个人负责任的制度。它比集体管理制更能适应大工业生产的环境,更能适应大工业生产对快速决策的要求。由此列宁主张实施个人负责制。列宁试图改进企业的管理制度,用一长制来管理企业,以此促进苏维埃国家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

其二,组建一支“劳动军”,即把一部分红军部队改编成生产劳动部队,让这些部队参与到修建铁路、运输粮食和开采煤矿等工作中去。当时的俄国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恢复和发展生产必须首先恢复铁路运输和燃料开采。因而列宁提出将暂时还不能复原的红军部队派去参加经济建设,即由他们构成所谓“劳动军”。列宁提出,这支劳动军应参与修建铁路、运输粮食和开采煤矿等工作,因为这方面工作非常的艰苦,由红军部队改建的劳动军可以胜任此工作。

此次转变工作重心的尝试也未能坚持下去。不久,波兰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军队以及弗兰格尔的反革命军队向苏维埃俄国发动了攻击,苏俄再度陷入了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之中。战争持续到1920年11月,苏俄军民才最终赢得了国内战争的彻底胜利。正是这时,列宁又一次提出了转变工作重心的任务。根据他的设想,这一次工作重心转变需要采取下述具体措施:(1)在俄国推行租让制。俄国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却暂时无力开采。因此列宁考虑,可以通过租让把外国资本引进俄国,苏维埃政权向外国资本家让渡一部分经营权,从他们里获取恢复生产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帮助。(2)编制并准备实施全俄电气化计划。1920 年2月2日,第七届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举行。列宁在会议上提出,要制定一个以电气化为基础的经济建设的远大计划。这次会议通过了有关全俄电气化的决议。(3)必须改善工农关系。在俄国这样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里,农民的生存状况始终是关系社会主义前途的重大政治问题。1921年3月发生的喀琅施塔得叛乱使列宁深刻认识到:“我们必须在工人和农民这仅有的两个阶级之间建立一种应当成为我们经济基础的关系。”[4](P350)因此,列宁决定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满足农民的利益要求,以此来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4)通过组织竞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苏维埃制度下,组织竞赛可以提高组织性、纪律性和劳动生产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组织管理方式。在列宁的倡议下,苏维埃政权组织了劳动竞赛,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综上所述,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但凡政治和军事的局势有所缓和,就强调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和管理俄国,这体现出列宁对发展经济和发展生产力的执着追求。

二、以渐进的方式进行经济建设

列宁面对俄国经济和文化较为落后的实际,主张以渐进的方式变革经济和进行经济建设。如他在论及俄国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形态时说:“这是一个无比困难的任务,而且必然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这个任务不能用推翻哪个阶级的办法来解决。要解决这个任务,只有把整个社会经济在组织上如以改造,只有从个体的、单独的小商品经济过渡到公共的大经济。这样的过渡必然是非常长久的。采用急躁轻率的行政手段和立法手段,只会延缓这种过渡,给这种过渡造成困难。”[5](P273)这些论断说明,在列宁思想上,俄国的发展途径是区别于西方国家发展途径的,俄国的经济变革和经济建设应考虑其自身的特殊性,通过渐进的方式进行。

在列宁的思想上,十月革命胜利初期所实施的“计算和监督”属于渐进的变革方式。“计算和监督”,是指在不改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前提下,由工人组织或国家机关对企业的生产和分配过程进行监督,对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账目进行计算。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曾说:“我们的直接任务并不是‘实施’社会主义,而只是立刻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6](P166)可见,列宁是希望通过“计算和监督”把生产和分配组织好。对于“计算和监督”的含义,列宁作了解释,即“非剥夺剥夺者”,或者说不剥夺资本家的财产,不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他说:“我们能够而且应该处理得更适当,逐步实行比较合理的税收,把小股东和大股东区别开来,对前者将征得很少,对后者才征得很多。”[7](P107)还说:“除实行最严格的计算和监督,把以前所规定的捐税全部征收上来外,政府不打算再采取任何其他措施。”[8](P62)这里所说“政府不打算再采取任何其他措施”,即指苏维埃政府不打算剥夺资本家的财产。列宁主张不剥夺资本家的财产,足以说明他主张以渐进的方式而非激烈的措施实施经济变革。

在列宁的思想上,渐进的方式还表现为工人阶级同农民建立起巩固的经济联盟,逐渐地把个体农民引上集体化的道路。在俄国,由于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企图通过种种工人联合体来建设社会主义是不切实际的。要完成这个过程,即变个体农民经济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一个异常艰难的任务。列宁说:“一下子就把数量很多的小农户变成大农庄是办不到的。要在短期内一下子把一直分散经营的农业变成公共经济,使之具有全国性大生产的形式,由全体劳动人民普遍地同等地履行劳动义务,同等地公平地享用劳动产品,——要一下子做到这一点,当然是不可能的。”[9](P170)这里的意思是,把个体农民引上集体化的道路需要经过一个长时期的、缓慢的渐进过程。显然,确认需要经过一个长时期的、缓慢的渐进过程,才能实现由个体农民经济向公共经济的发展,体现了经济建设上的渐进的方式。

在列宁的思想上,渐进的方式还表现为新经济政策时期利用资本主义的作用来加强管理和发展生产。在新经济政策时期,苏维埃政权支持发展小农经济,支持城市私人小工业企业的发展,发展自由贸易和商品交换,将一部分国有大型企业出租给外国资本家,由外国资本家将资金、技术和设备带进俄国,使这些企业恢复生产。这就是所谓国家资本主义。实施这些措施,是利用资本主义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发展。在列宁看来,苏俄在当时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水平很低的条件下,利用资本主义的作用,绝不是偏离了社会主义的目标,恰恰相反,它是在缓慢地、逐渐地走向社会主义目标。由此也可以看出列宁以渐进的方式发展的思想。

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战略退却”思想的内容是以渐进的方式进行经济建设。苏维埃俄国在1921年3月从国内反革命叛乱的艰苦战争中挣扎出来,且经济已濒临崩溃的边缘。这时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必须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战时非常措施不再适应新形势时而提出的过渡性策略,它废止余粮收集制而实行粮食税,恢复了货币关系和商品流通,繁荣了市场,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调整了农民和工人阶级的关系。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较,从某种意义上说,新经济政策的确是一种退却,是一种战略退却。但这种退却是一种迂回而渐进的经济建设的方式。它不改变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也不丢弃革命胜利的成果,更不丧失由无产阶级国家所掌握的经济命脉。只是因为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革命走得太远,有脱离群众的危险,为了巩固已取得的成果有必要实行有秩序的退却。列宁说,“这个退却的任务,其实质是:同农民经济结合起来,满足其最迫切的经济需要,建立巩固的经济联盟,首先提高生产力,恢复大工业。”[10](P514)可见,列宁“战略退却”的思想蕴含着以渐进的方式进行经济建设的内容,且这种退却是暂时的、有限度的。列宁在1922年3月的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说:“对我们来说,无产阶级国家,减去向新经济政策所做出的让步,所取得的东西已经足够(保证社会主义)”[11](P396)可见,列宁主张实施新经济政策,主张战略退却,实际上是主张以渐进的方式发展俄国经济,使得俄国能从资本主义顺利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三、将实现远大理想与完成当前任务统一起来

列宁关于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阐述,贯穿其革命生涯和理论研究进程中,并在实践中深化和完善。同时他针对俄国革命和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当前无产阶级的斗争任务。也就是说,列宁是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与无产阶级着力于当前任务统一起来的。

1917年二月革命后列宁从西方回国,提出了无产阶级当前时期的任务,即工农掌握政权的任务。当时虽然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但相对于沙皇制度而言,俄国的性质没有根本的改变。这时,列宁在《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中写道:“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6](P114)怎样才能完成这一任务呢?从俄国当时的政治形势看,许多城市建立了苏维埃,即由工农群众选举的代表所掌握的组织。它既是继续进行革命斗争的领导机关,也是地方性的政权机关。由于存在着这一组织以及相关的一些条件,当时的俄国,政治自由度比较大,工农群众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提出诉求,继续进行斗争。所以,这一时期列宁提出了一个策略口号,即“不能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在他的思想上,孤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使它不能顺利地实施压迫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措施,并且使它的存在出现重大困难和危机,使它自动地退出历史舞台,使政权和平地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也就是说,这一时期列宁持革命和平发展的思想和主张。7月中旬,俄国发生“七月事变”,资产阶级及其临时政府彻底走向反动,枪杀游行示威的工农群众,解除工人武装,封闭《真理报》,通缉列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至此完全掌握了政权,苏维埃变为临时政府的附庸。七月事件表明,革命和平发展的道路已被堵塞了。此时列宁形成了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思想。特别是9月布尔什维克组织工农群众粉碎科尔尼洛夫反革命叛乱后,工农群众纷纷站到布什维克的立场上,支持它所领导的革命斗争。这说明,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力量已经发展到可以夺取政权和掌握政权的地步。列宁在《布尔什维克应当夺取政权》中明确提出:“布尔什维克在两个首都的工兵代表苏维埃中取得多数之后,可以而且应当夺取国家政权。”[12](P232)

在这一时期,列宁不忘将俄国革命与世界革命联系在一起。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建立新的国际组织的主张。此前的第二国际及其领导者在恩格斯逝世后背叛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主张通过议会途径使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们中的一些人背叛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原则和精神,站在本国资产阶级政府的立场上,动员本人工人上前线厮杀,即为维护和争取本国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同别国的工人兄弟进行战争,导致第二国际破产。因此必须建立一个新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路线的国际组织,推进世界革命,实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理想。可以看出,列宁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组织的思想,实际上是推进世界革命和推进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进程的思想。综上所述,列宁在这一时期既提出了俄国无产阶级当前的任务,又提出了推进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进程的思想,他是将无产阶级当前的任务是实现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和结合起来的。

这一时期,列宁在提出苏俄无产阶级当前任务的同时,还关注世界革命的胜利和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实现。俄国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欧洲和北美的一些国家,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列宁关注到这一点。他在有关讲话中深刻地指出:“一旦工人们知道,甚至一个落后国家的不开展的工人在联合起来夺得政权后,也能形成一种力量来抗击全世界的帝国主义者,也能从资本家手中夺得工厂并把地主的土地交给农民,——一旦全世界的工人群众都懂得这一真理,那时,我们就能大声地、满怀信心地再一次地说,我们一定会在世界范围内取得胜利,因为资产阶级已经摇摇欲坠了,再也不能欺骗工人了,因为到处都有苏维埃运动了。”[13](P65)可以看出,列宁对世界革命和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实现充满了信心,并且向工农群众揭示了革命的美好前景。

进入新经济政策时期后,苏俄面临的任务是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并为建设社会主义准备条件。在俄共(布)十大上,列宁向党和人民提出了实施新经济政策的任务。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包括实行粮食税、允许自由贸易等等。实行这些政策,意味着可以迅速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在列宁的思想中,实施新经济政策,迅速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进而改善全体人民的生活条件,是苏俄无产阶级的当前任务。同时列宁向往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如他在离世前夕提出了两个“划时代”的战略任务,其中一个任务是进行文化革命,即大规模地进行文化教育工作。他说“现在,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社会主义的国家了。”[11](P368)这说明,他是将当前的文化工作与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社会联系在一起的。他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还指出:“我们把社会主义拖进了日常生活,我们应当弄清这一点。这就是我们当前的任务,这就是我们当今时代的任务。”[11](P302)这段话语是列宁将当前任务同远大目标结合和联系在一起的经典话语。他的意思是,无产阶级当前的实践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所以说人们把社会主义拖进了日常生活。他要求无产阶级努力完成当前的任务,增进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在他看来,无产阶级在彻底完成当前的任务之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就将在俄国实现。

四、列宁思想对于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上述列宁的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的意义。

列宁根据俄国的当时的情况,要求苏维埃必须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和管理俄国。这对于当代的中国来说,具有借鉴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首要任务。经过30多年的建设,目前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共产党关于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思想依然未变。目前的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针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精会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14]这就表明,在当代中国,经济建设仍然是党的工作中心。这个思想同列宁关于转变工作重心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可以看出,列宁的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具有启示和借鉴的意义。

如前所述,列宁提出以渐进的方式进行经济建设。尽管时代相隔甚远,渐进的方法依然适合当今中国的经济建设。改革和建设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样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合理且有效的方式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当代中国新经济的必要手段。中国的经济已经处于“新常态”阶段,即经济形势基本处于稳定,经济增长速度趋于中速,目前的经济任务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个思想里包含着渐进发展的思想因素。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方面,习近平指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15]。这与列宁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的思想不谋而合。这也属于渐进发展的思想。由此也可以看出,列宁的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具有启示和借鉴的意义。

列宁关于将实现远大理想与完成当前任务统一起来的方法和思想,对于实现中国梦同样有着思想启示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人在当前的实际进程中,也是将实现远大目标与完成当前任务统一起来的。当前的任务是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指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16]在他的思想上,当前推进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才可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才有可能继续发展,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同时习近平要求全体人民特别是共产党员坚持共产主义信仰。他于《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7]这就证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是将完成当前任务与实现远大理想统一起来的。习近平的思想同列宁的思想是一致的。列宁的思想对于当前的实践具有思想启示的意义。

[1]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列宁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6]列宁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7]列宁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8]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9]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0]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1]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2]列宁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3]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4]习近平.准确把握和抓好我国发展战略重点扎实把“十三五”发展蓝图变为现实[N].人民日报,2016-01-31.

[15]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N].人民日报,2016-03-09.

[16]习近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N].人民日报,2016-04-20.

[17]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9).

(责任编辑叶剑锋)

吴伊樱(1995—),女,江苏常熟人,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学生,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毕聪(1994—),男,江苏丰县人,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学生,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俞敏(1982—),女,湖北武汉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A82

A

1671-7155(2016)03-0017-05

2016-03-15

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要求研究”(项目编号:15ZDA002)暨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研究理想社会的原则与实现中国梦研究”(项目编号:14AKS004)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苏维埃俄国列宁
苏维埃运动在湖南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茂名:粤西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成立地
海陆丰:我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和土地革命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