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宗教界代表人士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作用的思考

2016-03-15 06:22吴星辰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宗教界信教人士

吴 军 吴星辰

(1.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2.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天津 300193)

发挥宗教界代表人士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作用的思考

吴 军1吴星辰2

(1.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2.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天津 300193)

宗教界代表人士是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时代要求,是对宗教认识发展的必然逻辑。国家治理视域下,通过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在国家治理建设中的作用分析,更好地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即注重培养宗教界代表人士服从国家法律和制度,注重引导宗教界代表人士发挥自身优势,注重进一步创新宗教事务管理。

国家治理 宗教界代表人士 统战工作

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宗教工作再次强调:“民族工作、宗教工作都是全局性工作……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宗教界代表人士是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时代要求,是对宗教认识发展的必然逻辑。积极践行和大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如何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呢?作者拟从三个方面论述,即“注重培养宗教界代表人士服从国家法律和制度;注重引导宗教界代表人士发挥自身优势;注重进一步创新宗教事务管理”。

一、注重培养宗教界代表人士服从国家法律和制度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2]在国家治理视域下,宗教教职人员不仅要不断加强学习,更加注意自律,注重服从国家法律和制度,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维护良好的社会形象,为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其特有的优势。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要切实履行起职责,通过理论宣传解读,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对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积极协助生态文明建设有序展开。

注重培养宗教界代表人士服从国家法律和制度内涵的拓展,其本质是适应广大信教群众更多参与社会治理的需要,归根结底就是不断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更好地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宗教界代表人士和信教群众在服从国家法律和制度中,发扬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为保护环境作出了积极有效的贡献;为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协助党和政府对宗教场所进行管理,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对宗教教义进行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阐释,引导宗教界合理放生护生,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注重引导宗教界代表人士发挥自身优势

政府、人民群众、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作为国家治理的主体,从政府层面,延伸到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公民个人,包括宗教界代表人士和信教群众,都要自觉维护法律权威,认真遵守宪法法律、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等社会规范,在践行中严格约束自身行为,切实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宣法。适应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应该注重引导宗教界代表人士发挥自身优势,笔者把其自身优势归纳为有信仰基础、有历史传统、有自觉意识、有社会公信,所以在全民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中,宗教界代表人士可以发挥独特作用,是一支重要力量。

宗教界代表人士自身建设是宗教工作的基础性环节。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宗教界代表人士不仅爱国爱教、修德修身,更重要的是信仰虔诚、遵纪守法,积极发挥宗教领袖作用,团结信教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协助党和政府落实宗教政策法规、服务社会和人民。随着宗教团体自身建设的不断优化,宗教界代表人士在信教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就会不断增强,就能更好地发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独特优势。加强宗教文本研究、法义挖掘以及相关资料的保护与整理,发挥其文化功能,适应中国化的需要。面对宗教界代表人士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求同存异、平等互信,消除宗教界人士拘谨的感受,实现宗教之间的和谐,引导宗教界代表人士打开心扉、畅所欲言。“2012年,国家宗教局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把环境保护列入重点支持的非营利活动,为宗教界从事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各宗教要把生态保护放到从事公益活动的重要位置上来,在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中普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基本知识,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日常生活和修行实践中身体力行。各宗教要根据自身传统和特点,在植树护林、保护动物、旧品回收、节电节水、理性消费、健康饮食等方面,积极行动起来,打造环保类公益活动品牌。”[3]同时,宣传部门要为宗教界代表人士和信教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切实加强对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热爱祖国、关爱百姓、服务社会、慈悲济世、保护环境、放生护生等方面事迹的宣传报道,为促进和谐宗教关系健康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巩固和发展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引导宗教界代表人士发挥自身优势的现实基础。广大信教群众能够拥护党和政府、爱国守法、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积极投身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来、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宗教界代表人士所发挥的作用。要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两面旗帜,发挥宗教界代表人士自身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巩固、发展、创新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按照习近平同志和党中央的精神,爱国宗教团体在制度、思想、自身等建设方面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爱国宗教界代表人士的自身优势作用需要不断发挥和创新,宗教团体领导班子需要进一步构建,爱国进步的中青年教职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考察培养。“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这条红线,连接着党和政府与宗教界代表人士,连接着广大信教群众,在建立密切关系的基础上,听取、汇总、分析、使用宗教界代表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对待宗教方面的问题,要同他们充分协商。努力创造世界各宗教间对话交流的平台,倡导不同宗教文明的和谐共生与和平共处,推动世界各宗教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立足和谐宗教关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健康、有序、和谐发展。

历史证明,爱国宗教团体已经成为建设多元一体和谐文化的重要力量。宗教界代表人士是爱国宗教力量的中坚力量,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自身建设要考虑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党的治国方略中也要考虑这一时代背景,宗教工作方法要变被动防范为积极应对。引导宗教界代表人士发挥自身优势,必须紧紧抓住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这三个基本要素。因此,对于这项工作,一定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牢牢把握爱国爱教主题,促进和谐宗教关系健康发展,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更好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组织建设,去伪存真,在各个宗教的教职人员队伍中暴露出以下问题:信仰淡薄与世俗化严重、戒律松弛与贪欲炽盛、轻修行与重名利、借教敛财与欺骗社会等。这就导致非法“乱建寺庙”、“烧高香”、“多烧香”以及产生垃圾污染周边环境等现象频发。这严重侵蚀了宗教的肌体,极大损害了宗教的形象,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加强引导、教育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纠正。宗教界代表人士对信教群众的精神生活有重要影响,对宗教的健康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在社会上代表宗教的形象。宗教教职人员的行为必须依照章程、制度和教规教义严格管理和规范,在教风建设上下大功夫、下苦功夫,在认定宗教教职人员工作上,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下真功夫、下狠功夫。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做好引导、监督和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努力造就一支合格的、有较强生态文明意识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

三、注重进一步创新宗教事务管理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应进一步注重创新宗教事务管理。

(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挖掘和建设宗教文化中的生态伦理

党和政府一直支持我国宗教界开展宗教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走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道路。我们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即“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在先,挖掘和建设宗教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按照“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生活上关心照顾”的要求,发挥宗教界代表人士自身优势,支持宗教界重视整理和挖掘宗教文化中的生态理念,进行符合中国化要求的阐释,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宗教生态伦理观,从而带动信教群众去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宗教界代表人士的独特优势是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各宗教要立足自身教规教义,重视阐释和研究符合自身宗教生态思想,以人为本,服务为先,从教风的改进和宗教的健康发展开始,按照党和国家要求,对宗教界代表人士加大培训力度,尤其是生态文明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从自身做起,影响周围信众,自觉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守护自心,奔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征程。

(二)重视法治在宗教事务管理中的保障作用,继续创新完善环保公益事业

发挥“爱国宗教团体”在推进、创新和完善环保公益事业的作用,这是对宗教管理体制的有益补充,也是宗教管理体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国各宗教一直保持着慈悲利众、济世服人的优良传统,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尤其是参与保护环境方面的公益事业,具有历史传统和良好社会效果。重点提高宗教界代表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从而增强全社会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继续深入开展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的教育,国际交流突出生态环保特色

我国的宗教界代表人士,不论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多与共产党长期合作、肝胆相照、生死与共。这些宗教界代表人士在联系广大信教群众,与共产党长期团结合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是我国宗教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遵循和重要原则。中国宗教事业的主动权掌握在中国宗教信徒手中,外国势力不得支配和控制。巩固独立自主自办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不放松,必须准确把握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必须做到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有效统一,必须做到增强抵御渗透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毫不动摇。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下,在与其他国家宗教界友好交流中,做到“三个介绍”,即“介绍我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介绍我国各宗教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文明理念,介绍我国宗教界在生态保护方面所做出的贡献”[3]。鼓励宗教界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把握“平等友好和互相尊重”两个方针,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国际交流,树立我国宗教的良好形象,营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家园而共同努力。

(四)促进宗教内部和谐,实现宗教内部关系协调和顺,宗教活动场所绿色发展

《倡导宗教和谐共同宣言》为我国宗教在倡导宗教和谐理念,深入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指明了方向,从而真正实现宗教内部关系协调和顺,推进宗教活动场所绿色发展。各宗教团体积极弘扬宗教优秀文化,将宗教思想与社会主义道德观结合起来,引导信众提高素质,化解矛盾,推动宗教活动场所环境建设,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因为“无论宗教如何发展,无论宗教的走向如何,只要人类需要,只要人类不能战胜自身的局限性,宗教就会存在,尽管宗教不可能成为社会的中枢,但它仍将会给予人们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赋予人们某种价值意义,帮助人们表达他们的信仰和终极关怀”[4]。

在耐心倾听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心声的基础上,关注他们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建议,深入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掌握他们的思想、作风、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和宗教领域近期的动态,同时向他们介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工作,最大限度地团结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共同目标凝聚智慧和力量,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国家治理视域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进宗教界代表人士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新拓展,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效补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宗教界代表人士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功能建设,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是宗教工作的不可或缺的一项任务,是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三五”规划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1]《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EB/OL].http://www.sh.xinhuanet.com/2015-09/23/c_134650502.htm,2015-09-23.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王作安.发挥宗教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宗教,2013,(07).

[4]高师宁.从社会学角度看宗教的发展和走向[J].世界宗教研究,1998,(04).

责任编辑:肖建平

D635

A

1671-2803(2016)06-0054-04

2016-11-03

1.吴军(1968—),女,黑龙江萝北人,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2.吴星辰(1980—),男,满族,河北承德人,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副教授。

猜你喜欢
宗教界信教人士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创新创业“新”桥梁
咸宁市召开宗教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会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培训会
WHEELS IN MOTION
学校教育支持系统视角下信教大学生的理性回归
“因病信教”:中国农民的宗教心理及其发展
湖北宗教界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
新一代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问题探究
关于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思考——以济南市为例
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