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个全面”视野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维度

2016-03-15 06:22孙留萍孙毛妮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四个全面小康社会依法治国

孙留萍 孙毛妮

(1.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2.沈阳工业大学,辽宁 沈阳 110870)

论“四个全面”视野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维度

孙留萍1孙毛妮2

(1.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2.沈阳工业大学,辽宁 沈阳 110870)

“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体方略和顶层设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布局,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四个全面”的提出为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期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时代主题和内容载体,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四个全面”各个要素之中,发挥着生命线的作用,其本身的工具性和价值性为每一个“全面”的实现提供了动力和保障。这既要求我们不仅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进行谋划和推进,以此引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发展,而且要运用思想政治工作助推“四个全面”布局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个全面”战略 思想政治工作 价值维度

2014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是新形势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抓手。“四个全面”和思想政治工作密切相关,相互促进。一方面,“四个全面”的提出为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期的开展提供了新的载体;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的工具性和价值性也为“四个全面”的实现提供了动力和保障。这既要求我们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谋划和推进,引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发展,同时要用思想政治工作力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手段和途径。因此,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小康社会政治发展的直接途径

政治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维度。在培育小康社会的政治发展中,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向全体人民传播正确的政治意识,引导其政治行为,进而促进政治关系的和谐发展。首先,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正面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人们意识形态的认同和内化;其次,它还揭露和批判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相对立的思想,限制和取缔不健康的精神产品。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其具有的政治社会化的功能,培养人们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形成较高的政治素养,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政治水平。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器

经济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心工作。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具备良好思想道德素质以及较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人,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在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通过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宣传形成全国人民的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三)思想政治工作是小康社会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文化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传播和选择功能可以通过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社会成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从而培养人民形成小康社会所需的思想意识水平和道德观念。同时,其文化创造功能还可以通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保证小康社会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通过对小康社会中文化发展的作用来推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四)思想政治工作是小康社会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社会稳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和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然会牵涉到多种利益关系的变革,这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势必影响社会稳定,进而影响小康社会目标的达成。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通过心理调适、情绪调控、利益调节、人际关系调节等,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念,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缓解冲突,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思想政治工作是小康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根本条件和决定力量。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从人的思想状况着手,抓准人的思想脉搏,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合理界定和规范人们的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思想和行为,由此不断培养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造就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思想政治工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三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的依靠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激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获得群众的认同和支持是全面深化改革成功的关键。思想政治工作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仅可以扫除阻力、而且还可以提供动力和形成合力,通过这“三力”助推全面改革的深化。

(一)思想政治工作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引领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对既有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在此过程中必然有来自各方面的阻碍和杂音。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深入的、有说服力的理论传播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改革的本质和方向等,纠正认识上的误区,最大程度地克服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消极因素,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改革面临着国内外的各种非马克思和反马克思思想的侵蚀。因此,必须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导向功能和意识形态整合作用,引领社会思潮,坚决抵制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引导人民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国梦信念,从而保证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为“四个全面”战略的实现提供思想保证。

(二)思想政治工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动力

第八步:评价。评价方式包括自评、互评等形式。练兵完毕后,应由两队战斗班组组长对练兵情况进行互评,中队长做总结,查找练兵时出现的问题,供其他人员借鉴、提升;其他练兵人员,应引以为戒,在后续的练兵过程中杜绝同类行为发生。

全面深化改革决不是“悬在空中”的大政策,而是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增强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讲明白,具体化,让人们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激励人们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改革。

(三)思想政治工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凝聚合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巨大发展成就的取得就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同样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到了攻坚期,动员最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和深入的参与是攻破瓶颈期的关键。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加强思想舆论引导,及时聚焦、解读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寻求最大公约数,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群策群力,汇聚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三、思想政治工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补充

新的历史时期,全面依法治国的提出对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战略指导意义,同时也赋予了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历史使命。然而,法律自身的局限性要求我们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同时,也需要其他措施来弥补和完善法律的局限。

(一)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重要补充

从国家的治理角度来讲,法治与德治是治理国家的两种根本手段,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需要坚持不懈地加强以德治国,把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正是顺利实现以德治国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内在守法”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直接作用。在以德治国中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体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依法治国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表明,唯有依靠法治,才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法治精神是依法治国实现的必要思想基础和心理条件,增强全民族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因此,依法治国必然要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人们只有具备一定的法治观念,对法律有信任感和支持度,依法治国的社会氛围才会形成。要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需要坚持不懈地对全体公民进行法律宣传和法制教育,使人们能够树立起正确的法律观,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而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之一,即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教育对于公民将外在的法律规范内化为公民内在的行为规则,培养法治思维具有关键作用,能为依法治国的有效落地打下坚实基础。

(三)借助思想政治工作的灵活性是实现依法治国的优化措施

一方面,法律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在内容上属于概括性规范,是抽象意义上的规约,相对于不断变化的社会来说,法律具有相对的滞后性,难以面面俱到,这使得法律经常落后于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而思想政治工作是紧跟时代主题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是贴近和契合社会实践的,可以根据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灵活地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更具灵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法律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素质,特别是法律工作者的素质。法律工作者的思想道德和专业文化素质对法律效果的实施具有重要影响。专业文化素质欠缺,就难以合理地适用法律;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就无法做到严以律已,而这些都将影响法律效果的实现,损害法律的权威。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帮助法律工作者正确使用自己的自由裁量权,做到执法必严。

四、思想政治工作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途径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我们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成功的关键。自从严治党提出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已经成为党建的“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是建党、兴党、强党的生命线,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坚持不懈地抓思想政治工作,坚守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从严治党的传家宝和生命线,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执政党使命的根本保证。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

党的建设的全部经验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一切工作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是建党、强党、治党的生命线。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强调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将这项工作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这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落实的法宝,是保证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发展方向的前提。

(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意识形态教育可以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切实加强党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因此,通过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旗帜鲜明地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旋律,使每个党员、干部和群众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

(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道德品格教育可以提高党员素质

从全面从严治党来说,党员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是保持党员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重要条件。自身素质中的道德品格素质则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这就需要通过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共产党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操。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党的队伍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理想信念、道德操守等问题上,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源很大原因在于党的队伍思想上出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形象地指出,这些问题是精神上“缺钙”,得了“软骨病”,实质上,就是党员理想和信念的缺失,精神思想的迷茫,只有“补钙”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补钙”?关键就是对党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先导和突破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党员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提高能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等,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才能以思想上的纯洁保证行动上的正确、用权上的清醒。

综上所述,“四个全面”和思想政治工作在本质上是相互关系、相辅相成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体两翼,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而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四个全面”的各个要素之中,是各个要素实现的保障和条件。同时,“四个全面”的提出也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时代主题,进一步充实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责任编辑:李卓垚

D64

A

1671-2803(2016)06-0076-04

2016-09-21

本文系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法治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研究”(14JD710006)的研究成果。

1.孙留萍(1985—),女,山东济宁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博士;2.孙毛妮(1990—),女,山东济宁人,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硕士。

猜你喜欢
四个全面小康社会依法治国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