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长与〈山海经〉》看鲁迅的自省精神

2016-03-15 09:28刘思萌
关键词:阿长山海经鲁迅

刘思萌,任 强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从《阿长与〈山海经〉》看鲁迅的自省精神

刘思萌,任 强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鲁迅之于初中学生,更多的只是一个名字、几篇文章。如何让学生们更立体地了解鲁迅这位文豪,作为他们能看懂且很感兴趣的《阿长与〈山海经〉》,应该是一个平台。多角度解读此文,让经典大放异彩,尤其是解读作者深刻的自省精神,让鲁迅这一人性的光辉绽放在学生心田,应该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自省精神

每读鲁迅的文章,都会被他刚毅不屈的品格强烈震撼,他在“四周黑洞洞的”环境里,“碰了几次壁”之时,[1](P82-83)依然“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2](P698)然而,更触及我灵魂深处的,是这位民族英雄空前的自省精神。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3](P299)《朝花夕拾》同样具有这种精神,但却被人有意无意地忽视。

一、内涵包括感恩之心,怀念之情,自责之意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创作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当时,鲁迅正经受着北洋军阀当局和各种敌对势力的严重压迫,“个人生命面临着疾病与死亡的威胁,心境最为‘芜杂’、阴暗、寂寞”。[4](P33)《朝花夕拾》主要写鲁迅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应该说,这个时期可写的事情很多,而他只选取了十个片段,“这与他一贯主张的‘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的谨严的写作态度有关”,也正因为此,“这十篇散文,每篇都有很深的思想意义和很高的艺术水平,在回忆散文中,属上乘之作”。[5](P76)尤其是《阿长与〈山海经〉》,更是被许多版本的语文教材选用。即使鲁迅很多作品被换掉,它也依然保持着长胜不败的记录,足见其经典性。

然而,许多年来,大多数教者,一直遵循着传统的思维,只解读其主旨为:通过阿长为鲁迅寻购到渴慕已久的绘图《山海经》,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尊敬和感激,对这位劳动妇女真诚的怀念。如果从显在意象和显在内容上看,这毋庸置疑。但如果把这样一部经典只解读到这里,不仅未能完全解读文本的真实,有失深刻,也使学生失去了探究的空间,同时不免会带来一些疑问:相似主旨的文章很多,为什么这篇能成为经典?

笔者认为:本文能成为经典,仅从主旨上看,就不是一两个方面能涵盖的,而是复杂深刻的。笔者概括为:感恩之心,怀念之情,自责之意。尤其是自省精神更应作为解读的重点。关于鲁迅的自省精神,学者或认为:指“直面自我,坦诚暴露自己的丑恶”;[6](P26)或强调:“孤独”体现鲁迅“个人的自识、自剖、自省达到了相当的程度”。[7](P102)本文所指的自省主要指自责和自我反思。

二、立足文本,全面解读,就会发现“习惯解读”的疏漏之处

所谓文本,包含了文章的语言、语境和背景。本文内容上重点写了两大板块:阿长的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作者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书《山海经》,充满的尊敬和感激。从文本出发,“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些极具表现力的抒情议论语句,的确表现了主旨之一——感恩之心。文章结尾处,作者呼告:“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让我们看到了鲁迅对阿长的深情——怀念之情。

那么,文章结尾为什么补述了这句话呢?“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从对阿长称呼的反复变化,可以看出鲁迅对之的无比想念。但是,还有许多细节是值得注意的:凭着鲁迅的记忆,三、四十前的事情记得如此完完全全,而阿长辞世的时间却用了一个表示推测的“大概”,是不符合常理的;“终于”,是最终的意思,鲁迅自始至终都没有询问她的姓名,对于那么喜欢刨根问底,连给父亲看病的医生“陈莲河”的名字都记得清清楚楚的鲁迅来说,也是说不通的;“仅”字写出了解之少;“大约”,再次推测,极言对其家事的知之甚少,而且从未问询。文章连续用“大概”、“大约”这些充满猜测、不确定的词语,鲁迅真正要表达什么呢?

在简短地叙述了阿长给我买《山海经》后,在“震悚”“敬意”“伟大的神力”后,作者没有过多地铺陈,就简洁地过渡到这样的议论抒情,将阿长对“我”的无微不至的关爱,与“我”的冷漠对比,字里行间突出的应该是:自己这么多年对她毫无关心之意、毫无关心之行动的深深愧疚与无尽自责。这也应该是点睛之笔。

文章的结尾,往往是主旨所在。如果一笔掠过这个细节,只谈最后段的呼告是表达作者对阿长的怀念,这是对文本解读的疏漏。

三、独特的写作手法,彰显了作者深沉的爱和反省

教师讲此文,必讲其运用的欲扬先抑手法,这确实是本文的又一大亮点。

我们都知道:所谓“欲扬先抑”的手法,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面的“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

纵观此文,确实做到了 “从贬抑处落笔”。但在篇幅上,“抑”“扬”失衡——“抑”的部分占有1795个字符,而“扬”只有483个。看起来作者好似更侧重“抑”的部分。我们往往只习惯性的讲到,前面的“抑”是为了反衬后面的“扬”,突出主旨。这样的点到为止,也必然浮光掠影。

鲁迅作为一介文豪,使用起这种简单的写作手法自然应该得心应手,为什么他故意逆转人们的习惯思维?

有人可能说,文章是在批判阿长的封建思想。实际从现在教育孩子的角度来看,阿长很多的繁文缛节,是很有道理的(当然阿长是说不出这些道理的)。“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这样教育一个几岁的孩子,是对逝者和活着人的尊敬。“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死人的屋子会有很多细菌,尤其是在那个人们的健康意识还没有达到一个高度的时代,孩子年纪小,抵抗力弱,当然不应该进去;外面的环境不洁,容易让新生儿和产妇传染疾病,这样的屋子确实也不应该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这是教给孩子勤俭的好习惯。这些都不是封建思想。

再说“福橘”之事。原文:

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

研读文本,不难发现,一个生活在最底层的普通农村妇女,一生都是没日没夜的劳作,她没有别的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祈求来年的好运气,并把希望寄托在小主人身上。即使是封建迷信,也是值得同情的吧!况且,橘子还先给了小主人吃,祈求他也“一年到头,顺顺流流”。那么,还有什么值得批判的呢?作者极力写阿长的出身低微,目不识丁,她将这些当做有趣的事情和要遵守的法则教给视如己出的孩子,这份真情应该批判吗?

所以,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鲁迅因为没有像阿长爱自己一样关爱她,充满了内疚与自责。这就是鲁迅许多作品中的深刻反省精神。

四、联系写作背景,分析深刻内涵

我们解读文章,历来要知人论世。从创作背景来看,《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朝花夕拾.小引》)。这样的生活状态下,还能记得孩提时代阿长的种种令“我”嫌麻烦的规矩和道理,看来是记忆之深了。联系《朝花夕拾》其它几篇文章,我们不难看出,阿长对幼年的鲁迅关爱有加,随年龄的增长加之此时的境遇,让“只剩下了回忆”的作者怎能不懂了阿长?想到那些年对她的疏忽,怎能不怀念加愧疚呢?

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上“名著导读”中说;鲁迅在《朝花夕拾》中表达的情感是充满“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杨义认为,《朝花夕拾》“中年意识与童年体验碰撞,撞出了美好的、淡淡的忧愁,也撞出了犀利的、深刻的反思”。[8](P1)《朝花夕拾》中每一篇文章,在回忆中都或多或少批判了社会以及人们思想的弊端,反思社会,反思自己。而《阿长与〈山海经〉》却只解读为怀念、赞颂阿长这位劳动妇女,显然是肤浅的。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中的“我”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鲁迅本人,但一定是有他的影子的。那么鲁迅要理性地批判什么呢?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作者真正批判的是自己那些年的冷漠无情。

每读《阿长与〈山海经〉》,总觉得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循着他的目光望去,一位老者,短发短须,刚毅的唇间似乎又要喷射出火焰。然而这火焰却是在扫射自己。他从不置身事外,常常用匕首与尖刀深刻剖析自己。他,就是鲁迅,一位光耀史册的文豪,一位勇于责己自律的民族先驱。

(注:本文系 2013年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大教育改革研究项目“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师教育本科课程体系的实验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zdjy176;2014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卓越语文教师教育培养计划”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zjjh017;2014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三项改革专项课题“‘先学后导,展示训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淮北市濉溪县任集中心校为例”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GZXD201421)

[1]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A].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研究开发中心,编著.语文(六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A].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鲁迅.写在《坟》后面[A].鲁迅.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4]张树军.被误读的《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新解[J].中学语文,2006,(17).

[5]吴中杰.《朝花夕拾》所展示的世界[J].鲁迅研究月刊,2000(07).

[6]斑斓.论鲁迅的自省精神[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6).

[7]罗晓静.“孤独”的个人与鲁迅作品的自省精神[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5).

[8]杨义.《朝花夕拾》的生命解读[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猜你喜欢
阿长山海经鲁迅
高铁阿长过生日
鲁迅,好可爱一爹
山海经里说了什么
山海经夫诸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案例
阿长买《山海经》
鲁迅《自嘲》句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鲁迅《阿长与》的真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