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分析及缓解对策

2016-03-15 09:28杨红玲
关键词:用人单位毕业生人才

杨红玲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

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分析及缓解对策

杨红玲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

上个世纪末,我国开始执行高校扩招政策,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就业压力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环节对策,对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具有较大帮助。

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分析;环节对策

自从高校开始实施扩招政策后,我国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更加严峻,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高度关注,这也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社会问题。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个人的因素,同时也有经济、政治以及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其中经济的影响作用是最明显的。尤其是当前世界经济还未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完全走出,大学生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快速稳步发展,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社会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精英化的高等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教育的方向发展,培养出了更多的高层次人才。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实施了扩招政策,在当年,我国大学生的数量只有160万人,而经过十年的扩招,到了2008年,我国大学生的数量为599万人,大约增加了4倍。这也说明了我国高素质人才不断增多,社会人才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招生人数的增加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在200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数量为107万,在2009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了612万,数量增长了将近5倍。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改革,传统的“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当前的“自主择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双向选择。然而,我国经济发展所创造的岗位增量远没有高校毕业生的增量大,二者增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随着社会人才数量的增加,大学生待业人数不断增多,毕业生的就业率逐渐下降。据有关调查统计,在2000年,中国有38万大学生没有获得就业的机会,而在2006年,这一数字增加到了110万。如果将每一年待业的毕业生人数相加,同时考虑研究生待业人数、企业裁员以及海归人员等,当前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显得更加严峻,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产生的原因

(一)高校人才培养脱离市场人才需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众多企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反映在就业市场中,即用人单位更加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当市场对人才类型的需求发生变化时,高校却仍然固守传统的教育模式,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完全脱离了实际需求,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虽然很多高校在学生毕业之前也安排了实习训练,但是所谓的实习只不过是“走过场”,学生并没有通过实习真正地应用所学知识,实习基地对学生缺乏有效的指导,这也造成了学生毕业后个人能力无法达到用人到位的要求,降低了竞争能力。这也是造成当前社会中存在较多的岗位,但是学生却无法找到合适工作岗位的原因。用人单位的岗位设置对人才具有一定的要求,而学生个人水平却达不到要求,虽然有些学生在校期间成绩优异,但是缺乏实践操作能力。有些企业认为,用人单位找不到人,学生找不到工作,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高校的专业与课程设置不合理,脱离了市场实际需求。

(二)产业结构调整造成的劳动力供求矛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对社会劳动力需求也逐渐增加。然而,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并没有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这也与我国工业化企业的生产模式有着巨大关系。虽然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但是当前我国大多数工业企业仍然处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过渡的过程中,很多企业主要从事加工生产,对于手工劳动者以及技术工人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对大学生人才需求量增加极少。虽然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也有所增加,但是由于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学生的整体质量呈现出下降趋势,很多用人单位也招聘研究生以上的学历水平人才,导致大学生可以选择的岗位更少。

(三)大学生自身的素质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

通过对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分析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在就业初期频繁更换工作,有些毕业生找到工作却又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放弃,这些问题与大学生自身有着巨大的关系。首先,高校毕业生对职业追求过于单一。很多毕业生在考虑工作时,非常重视工资待遇问题,有些学生对于一些低工资的工作不屑一顾,有些学生为了追求高薪工作,甚至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对口工作。其次,不能客观评价自己,对于职业的期望值过高。传统高校培养出的是精英人才,而当前高校处于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并没有思想上的转变,认为自己毕业后就是最优秀的人才,迫切想要到沿海大城市施展拳脚,对工作的待遇、环境提出各种要求,结果错过了合适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就业不难,而择业太难。大学生本身并没有太多工作经验与实践经验,但是对第一份工作却非常看重,这也是造成许多大学生待业的原因之一。第三,大学生自身职业素质不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些毕业生个人能力不足,不能胜任岗位要求,所以面试中屡屡失败;有些学生经验不足,但是却不愿从基层做起;有些学生缺乏职业能力,还没有为公司带来任何利益就要求高薪;有些学生为了获得好的工作岗位,捏造个人信息,并且不按照用人合同履行自己的职责,随意违约。第四,大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理想,很多学生只要看到有单位招人就去应聘,参加所有的资格证考试,对于就业没有明确的目标。

(四)就业市场管理服务体制不完善

随着高校人才数量的增加以及企业对人才需求量的增加,我国迫切需要有一个规范、有序的就业市场。虽然当前我国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基本上已经形成,但是还不够健全,有些方面明显缺乏公平性,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应聘者的性别以及户籍存在歧视,有些需要通过“找关系”才能获得工作,这些不公平的现象都造成了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减少。同时,有些方面的制度还不够合理,比如信息公布制度以及户籍档案管理制度等,尤其是学生就业后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以及不同单位之间难以实现档案的自由流通。虽然我国众多所高校每年都举办各种类型的招聘会,但是学生会的的就业信息不准确、不及时、不全面,这就影响了学生在应聘时的准备,造成学生的就业率下降。虽然我国政府出台了多种扶持政策来帮助大学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经济条件不同,获得的工资待遇水平也有较大差异,学生受到这种利益差距的影响,纷纷选择到沿海发达的城市就业。

三、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对策

(一)改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所以在培养人才时必须牢牢把握市场需求。人才的培养是长期、系统的工程,并非短期内快速见效的工作,所以高校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人才的发展,将市场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一方面,高校应当建立以市场需求以及人才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设置以及课程设置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同时,要处理好扩招人数、市场需求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动态关系,不断降低人才的供需差距。另一方面,高校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以及就业信息对高校依赖性较大,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健全就业信息网络,增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强化档案户口管理工作,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

(二)利用政策手段,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首先,政府应当大力发展经济,对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见习岗位数量增加,对毕业生的培训学习进行补助。同时,要鼓励各大企业积极接受毕业生就业,并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扶持积极接受毕业生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其次,调整人才配置,扩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解决大学生户籍管理与流动的问题。虽然当前我国政府倡导大学生到基层参加工作,但是基层工作待遇水平较低,所以政府应当对到基层参加工作的大学生进行一定的补偿以及优惠,引导大学生对就业前景进行规划。第三,政府要不断规范就业市场,为大学生的就业创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管理,确保就业市场安全有序的运行。

(三)用人单位以及大学生要转变观念

首先,用人单位要杜绝对大学生的歧视行为。大学生之所以就业困难,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过于苛刻,存在歧视的心理。在面试大学生时,用人单位应当摒弃对学历、性别以及经验等方面的歧视,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出合理的要求,这样才能够找到与企业共同成长的优秀员工。其次,用人单位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大学生,不能要求大学生刚毕业就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应当给大学生更多的时间去适应工作。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很多企业通过裁员的方式来降低企业的开销,帮助企业渡过金融危机。这一时期对用人单位而言既是危机,同时也是机遇。在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的时期,社会上聚集着大量的优秀人才,如果能够在这个阶段做好新人的招聘以及培养工作,那么企业将会得到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同时也解决了部分大学生就业问题,尽到了一份社会责任。对于大学生而言,也要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观念以及职业期望。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激烈的人才竞争,合理定位自己的职业选择,不能对第一份工作看得太重。同时,大学生要意识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毕业生应当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来强化自身素质,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加强实践,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增强竞争优势。对于尚未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必须合理规划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涯,要感受到就业压力,沉下心来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为自己将来参加就业增加成功的砝码。

四、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大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庞大的毕业生数量以及稀缺的就业岗位是造成就业压力主要原因,同时,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经济发展以及用人单位的要求等都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难题。然而,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并非依靠一方之力能够解决的,面对这种情况,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以及学生都应当做出适当的调整,通过合力来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注:本文系知识管理视阈下的高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模式探讨,粤高职管理教指委2015[4])

[1]青岛科技大学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课题组.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4).

[2]侯文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9).

[3]杨良奇调.整择业观,主动就业,面向基层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点[J].大学生就业,2009,(2).

[4]吴克明.大学生失业现象的合理性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毕业生人才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人才云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