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天津科技小巨人技术创新升级路径分析*

2016-03-15 10:15余桂玲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6年9期
关键词:科技型巨人天津

■余桂玲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天津科技小巨人技术创新升级路径分析*

■余桂玲

科技小巨人对优化产业结构,拉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供给侧改革以及天津致力于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的大背景下,技术创新升级是实现企业总体升级的第一步,但天津许多科技小巨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在实践上,要积极借鉴美国以及国内北京、深圳等城市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先进经验,通过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优化企业融资环境,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地位,深化产学研合作,以及打造人才梯队等5个方面,加速推进天津科技小巨人技术创新升级。

供给侧科技小巨人技术创新创新环境

近年来,天津科技小巨人企业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以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科技进步为动力的发展模式。在京津冀协同和天津自贸区、国家自创区建设的叠加效应下,天津小巨人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但长期以来,天津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以制造加工业为主,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包袱沉重,这成为推进天津科技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难点。透过供给侧改革的视角,探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问题,并借鉴国内发达地区发展科技小巨人的典型经验,为天津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发展壮大科技小巨人企业,进而实现天津转换城市经济增长动力,保持城市经济高速增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天津科技小巨人技术创新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多集中于制造加工业,技术创新综合能力不强

一方面是企业技术创新“内功”不强,多集中在制造加工业领域。企业技术创新资源包含人、财、物等多个方面,创新资源短缺是制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最主要方面。科技小巨人规模小、实力弱,资源整合能力有限,科技创新资源条件不强,创新能力水平不高。企业花大力气去做研发,需要长期资本投入,投资回报期长,风险高。所以天津许多小企业选择从事生产加工和组装等产业链低端环节,或是模仿市场现有的热销产品,获得眼前利益。

另一问题是企业外部资源整合能力弱。现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条块分割严重,企业、科研院所、大学三者之间的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机制不健全,许多科研设备闲置、重复购买等问题较为严重;人才交流与合作机制不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科研院所、大学之间的人才交流与合作不密切,造成许多科研成果难以流向对技术需求最为迫切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先天不足,限制企业创新投入

由于企业自身发展阶段以及尚未完全成熟的资本市场以及信用、贷款体系限制,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是全球难题。例如,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轻资产”、“高成长性”的特点,企业抵值物不足,银行将其视作“高收益、高风险”客户,而许多银行贷款产品和服务又需要充足的抵押物,这成为融资的一大先天障碍。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着想创新,但又无资金可投入的局面。虽然天津市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但贷款需求一定程度上有悖于银行贷款原则,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仍难以满足。目前部分银行开设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质押权服务,专利权包含发明、实用新型以及外观设计专利,但价值评估难度大,且后两种专利权期限仅为10年,且容易被模仿,风险较高,许多银行并不认可。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引入难,培育更难,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人才吸引政策比较下,天津已经成为人才净流出地。天津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缺失严重,高级技术创新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能型人才缺口较大。企业培养人才也有许多顾虑,一方面企业经费不足,无力进行培养,另一方面,许多企业担心培养后人才流失,所以并不乐于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帮助其进入核心技术领域。

另外,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处于低效状态,现有激励制度难以调动研发人员积极性,造成一部分人员安于现状,缺乏创新动力,部分人员不断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企业科研人员结构不稳定,最终许多企业常常陷入重新招聘、重新培养、人才跳槽的恶性循环。

(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弱,缺少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

长期以来,天津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拳头产品的企业数量很少。例如,在电子元器件制造、精密仪器等产业领域,天津许多小企业没有掌握一定的核心技术,也没有形成拳头产品,主要以生产加工和组装为主,劳动生产率低、能源消耗大。另外,通过调研发现,现在天津科技小巨人企业掌握专利的企业仍为少数,大多数企业专利数量仍为零。许多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弱化,为防止专利信息技术被公开后许多厂商进行产品仿制,有些企业对申报专利态度不积极,导致许多技术被其他企业抢先注册,还有许多企业为使用别人的专利技术而长期支付费用。

国内外发展科技小巨人的先进经验

(一)美国: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帮助企业躲过“死亡陷阱”

美国十分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建设,通过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有利于其发展的环境、促进有利于其发展的各项要素在区域的聚集,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躲过“死亡”陷阱。例如,美国通过加强法律环境建设,颁布一系列保护中小企业的法案,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其次是优化人才环境,通过制定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全世界优秀人才到美国工作。最后是融资环境建设,美国政府与金融机构开展广泛合作,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美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扫清了不利环境障碍,使美国成为全球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

(二)北京:提高政府服务能力,扩大企业受益面

北京中关村集聚了大量科技型中小企业,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典型问题,北京市政府强化顶层设计,在战略层面上,对要求突出政府的服务功能,将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

在实践上,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政府对科技小巨人的支持力度。政府为防止“政策疲软”问题,提出一系列工作保障措施,层层落实,扩大政策宣传力度,帮助政策落地,扩大企业受益面,这些举措让各种创新要素得以活跃。在帮助科技小巨人企业降低成本,轻装上阵的同时,也帮助企业补齐了资金、技术、管理上的短板,从根本上刺激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活力。

(三)深圳:强化企业与市场对接,创造“深圳速度”

深圳设定了高额奖励,引导科技小巨人发展,对于进入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库的企业,以及提交高新技术企业申请以及入库的企业分别给予高额奖励,这些举措充分调动了企业积极性,培育了大量有质量、有品牌、上规模的行业领军企业,创造了“深圳速度”。这实质上是通过创新有效纠正了低端生产造成的资源错配、浪费等问题,为适应供给侧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为落实国家发展“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战略,深圳积极打造众创空间,加速技术、人才、金融、第三方机构等各类创新要素集聚,给予配套支持政策,给予创业成本不提、担保费不提、购买服务不提、创新创业项目资助等方式支持小微企业,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天津科技小巨人技术创新升级路径分析

(一)明确政府、企业、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一是要明确政府的服务功能,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简政放权,让政府服务高效化、便利化,为小巨人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认清政府政策与法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驱动要素,政府要承担起统筹规划、产业指导、政策扶持、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要将注意力放在专门解决关键性问题、主导性问题上。政府要积极向企业普及国家、省市有关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任务,同时要为全市中小微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融资对接、技术推广、市场开拓、教育培训等服务。

二是要协调政府、企业、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调动市场的积极性和企业的主体作用,集中精力发展市场潜力大、技术含量高、有竞争力的产业,在这些产业领域培育出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扩大增量。同时,要在政府引导下,逐步淘汰落后产能,让产业资源获得高效利用,优化产业环境。

(二)优化企业融资环境,切实落实金融扶持政策

一是要着力构建普惠性与系统化的政策体系,积极学习北京、深圳的发展经验,提高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比例,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的政府财政投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补贴力度,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二是要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要依托天津现有的金融机构,不断优化区域投融资体系。同时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科技金融资源在津聚集,提高科技金融与科技实体的结合,让各类专项资金和众筹、众包、众创、众扶等多种融资方式发挥作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服务。

三是要扫除政策实施与兑现壁垒,狠抓落实。要提高相关财税政策宣传工作力度,让政策更公开、透明,让真正有需要的企业了解当前的政策措施,让更多企业受益。在工作实践上,要层层抓落实,让这些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相关的政策,顺利落地。

(三)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技术改造

一是要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设立技术中心、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并给予一定的财政奖励和税收补贴。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与升级,对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改造现有产品的企业,要根据天津现有的贷款贴息优惠政策,给予落实。要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加速实现天津经济从宏观经济总量上的平衡向结构平衡转变。

二是要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中,将天津建设成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要求,在高新区打造公共技术和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平台来集聚更多的科技创新资源,让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入驻,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条件。

(四)深化产学研合作,强化协同创新

一是鼓励项目创新合作。鼓励企业联合天津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就技术、产品与服务进行合作创新,并开展长期战略合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研人员服务企业活动,以特聘、科技特派员等形式深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二是鼓励放开科技设备、科技服务,促进资源共享。鼓励高校院所、大型企业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租借仪器设备或提供检验检测、研发设计等技术服务,减少企业在设备上的投资。

(五)完善人才管理政策体系,打造企业人才梯队

一是积极引进“外脑”。要实施更为开放、便利的人才引进与培育政策,针对天津八大支柱产业急需的高端人才,在现有的“千人计划”、“千企万人支持计划”、“特殊人才支持计划”、“创新创业人才推进计划”人才计划的基础上,制定“紧缺人才培育和引进计划”。要逐步对现有薪酬制度和研发奖励制度进行革新,对在津科技小巨人企业就业的高端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以及高级技能型人才,实行科技成果收益分配和股权分配等新型激励制度。根据人才需求的缓急,在购房、人才落户、社保、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保证人才实现“安居乐业”。

二是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科技小巨人企业以项目为依托,与高校展开创新人才培养合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对产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要引导企业与职业院校展开订单式培养,让学生尽早掌握未来的工作内容。

参考资料

1.英英,萨如拉.金融工具创新之夹层融资——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可选途径 [J].中国科技论坛,2011,03:67-72.

2.许爱萍.区域科技创新人才聚集驱动要素分析——以京津冀为例[J].科技与经济,2014,06:81-85.

3.江曙霞,戴晓彬.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福建金融,2009,01:27-30.

4.许爱萍.美国提高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经验及借鉴[J].中国科技论坛,2014,03:72-78.

5.粟进,宋正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研究——基于京津4家企业的一项探索性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05:156-163.

责任编辑:刘桂素

天津社会科学院重点研究(应急)课题“打造科技小巨人企业升级版的体制机制研究”(16YYJ-06)的阶段性成果。

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科技型巨人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国内
天津卷
《天津之眼》
天津
直立的石巨人
民营科技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顶天立地
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人才供给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