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

2016-03-15 10:16彭佳景
湖南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常德实验学校师生

彭佳景



以“文”化“人”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

彭佳景

有人说,三流的学校靠校长,二流的学校靠制度,一流的学校靠文化。本刊本期刊发的通讯《让文化流淌在师生的血脉里——常德芷兰实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纪实》对此做出了生动的诠释。

我们知道,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历史过程中形成并经实践印证的办学核心价值体系,它是学校师生共同的思想引领、行为规范和价值追求。常德芷兰实验学校在建校之初,就把忧国忧民、求索创新、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这一极具屈原特质的“芷兰文化”,多途径、多平台、多渠道地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队伍建设、后勤保障、安全保卫等工作中,让“芷兰文化”变成新鲜空气、青葱原野、澄澈泉水以清新师生的大脑、荡涤师生的灵魂,进而化成师生的思想和行动。

常德芷兰实验学校建设学校文化的实践告诉我们,学校文化建设与育人不是两张皮,学校文化建设不是门脸工程、政绩工程、口号工程,而是育人的核心工程。走进常德芷兰实验学校,目之所及的一池、两石、三亭、四桥、五园及楼层文化、教室文化、寝室文化等,无不像是翻阅一本立体的校本教材,其独特的设计、精巧的布局,无不透露着学校特有的文化传承与特色,无不给师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并通过视觉去影响师生的思想和精神。令人欣慰的是,常德芷兰实验学校没有止步于显性的、物化的文化建设。为了让孩子们在学校里时时被感染、处处得熏陶、人人受教育,学校有一套完整的推行体系,从国旗下讲话到周会课,从作文竞赛到历史知识抢答赛,从课堂教学到社团活动,学校一以贯之、长期坚持把“芷兰文化”作为学校的核心文化来建设、来弘扬,久而久之,芷兰文化流淌在了师生的血脉里,外化在了师生的行为上。

学校文化如何实现价值转化,这是许多学校思而未果、行而未成的难题。常德芷兰实验学校的实践告诉我们,学校文化的价值转化是与学生和教师密切相关的课程文化、教材文化、课堂文化、教学文化及管理文化等紧密相连的,学校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中要全方位地体现学校文化的精髓。于是,常德芷兰实验学校在建设学校文化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与课程建设的有机融合,让学校的课程建设紧紧围绕学校的育人目标或者学生的核心素养来进行。比如,小学一、二年级开设的剪纸,三、四年级开设的书法和音乐,五、六年级开设的常德丝弦和京剧;高中阶段开设的声乐、体育、美术、乐器、播音主持等,十分注重从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文化和民间文艺中汲取丰富的养分。不仅如此,学校从生命的成长和发展出发,对每一个学段的课堂都有各自的界定和侧重,比如小学学段倡导的快乐课堂,让影响孩子一生发展的诸如生活、学习、道德、行为等方面的良好习惯都在快乐的氛围中养成;初中倡导的活力课堂,让学生的个性和活力在学科兴趣小组中得到充分的张扬和展示;高中倡导的灵动课堂,让学生在鲜活、生动、高效又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课堂教学中做有道德的人、有智慧的人、有健全体魄的人、有强大心智的人,最后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我们常说,学校文化建设的最大效应是促使育人“场”的形成,变学校严管、重罚、强迫为师生的自我认识、反思、约束,变学校的管理文化为一个积极健康的文化“场”,让“场”的氛围去督促师生的行为自觉。从这个角度讲,学校的管理文化即师生的行为文化。常德芷兰实验学校的管理文化,走过了一个从有痕到无痕的过程。从90多项制度的制订、实施,到全校师生思想观念、道德认识水平、价值观念上的共同行为准则的形成,无不彰显了学校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文化是学校竞争力之核心,是学校管理的法典,是管理好学校的金钥匙,也是赢得社会好口碑的试金石。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学校越来越重视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愿常德芷兰实验学校的探索和实践,给我省学校文化建设带来有益的启迪。

猜你喜欢
常德实验学校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1年招生简章
《扶琴》
钢琴组曲印象常德
宽甸满族自治县第二实验学校
《清溪雅集》
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
美丽常德
新乐市实验学校书画作品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