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浅析

2016-03-15 10:18许青娟
黑龙江科学 2016年24期
关键词:教育

许青娟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 211156)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浅析

许青娟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 211156)

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为切入点,重点对现存问题进行剖析,总结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内涵和成效评价体系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实践和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成效评价体系

国家非常重视创新教育并颁布相关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政策中要求各高校要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培养机制、课程体系、教学考核方式等九个方面着手,开始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既落实了党的教育方针,也符合国家倡导的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能够很好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1 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一样,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创业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应用型教育,创新即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1],它包含更新、创造新事物、改变三层含义。创业是指在具备意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信息、资源,建立一个实体或者虚拟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将资源整合,进行创造与再创造的活动,从而获取更多的资源或财富,实现某种价值或目的。创新是创业的前提和基础,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和实现形式。创新通常属于意识范畴,而创业更侧重于实施过程。由此而论,创业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创新的深度。从两者的关系来看,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意识,并使之成为具备创业者素质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剖析

2.1 取得的成效

2.1.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基本普及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明确要求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讲授计划和学分系统。据教育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82%的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比以往有所增加。高校普遍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并计以学分作为保障。

2.1.2 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增长迅速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一是从教育部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都对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各种分享交流及座谈会等活动,总结出创新创业教育宝贵经验和优秀成果,并进行推广和宣传。二是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仅从发表的论文数量来看,在中国知网文献类别中检索 “创新创业教育”,共检索出1 642篇文献且近几年文献数量增幅明显,说明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度和研究热情有所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2.1.3 创新创业教育的被认同感有所提升

从国家层面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5月以来,中央已连续出台超过20份相关文件促进创新创业[2],目前这些文件正在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对创新创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来说,高校普遍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对通识课程、素质教育课程计以学分保障。对大学生而言,创新创业的学习已成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必修课,在增强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同时,创业能力提升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砝码。他们在通识教育、素质拓展和专业教育中已从过去学习的“被填鸭”逐步变成主动接受和乐于偿试。

2.2 存在问题及剖析

2.2.1 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理解不够深入和充分

各高校都是以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作为推广和实践创业教育的风向标,《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它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应时而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进行全面升级,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见》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对创新创业教育概念进行了描述。

科学准确地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才能有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已在我国高校普遍开展和推广,但是因为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相对匮乏,严重影响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内涵的理解和认识。许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简单视为批量生产“学生老板”,教育过程中形式化、简单化倾向明显,各类创新创业课程、讲座与竞赛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但教育成效并不明显。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大家对普及创新创业教育总体目标的理解和认识并不一致,对一些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性、根本性问题没有达成共识”[3]。用5W分析法来看,意味着部分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时,尚不明白 “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 “为什么要创新创业教育?” “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就开始实施创业教育,这显然违背了教育教学的自然逻辑与规律。

2.2.2 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

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中更关注量化的结果,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评价体系机制没有宏观的把握,质量控制相对薄弱,尚未形成科学的成效评价体系,这在方向引导和外部驱动上影响和制约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和成效。在教育实践中主要表现在:第一,部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有缺陷,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上升到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课程设置缺乏层次性、立体感,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不明确。第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甚至严重脱节。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不完善,表现出来的是教学方式及方法简单化。目前,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普遍采用以通识课程为主要阵地,创业竞赛类活动为辅助手段的简单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活动形式大于内容。第三,大多数高校的教学部门和人员培养的实施单位并没有真正参与创新和创业教育,其与国务院办公厅提出的“建立教育行政部门带头,学生工作、团委等部门共同努力创新和创业教育机制”,有很大的差距[4]。特别是指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力军,并非“双栖型”专任教师或具备实战经验的创业导师,大多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第四,“创业成功率”作为最有说服力的评价标准暴露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功利性。高校普遍将“学生老板”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成果进行宣传展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学主体双方的挫败感,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难以产生职业成就感,同时也让接受通识教育的学生产生学习畏难情绪,教学主体双方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等思想和素质方面成效尚不明显,原因有多方面,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成效体现需要不断地螺旋式上升和积淀。但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认识模糊和成效评价体系不完善,是导致成效不明显的根源性影响因素,严重阻碍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提升和科学发展。

3 结语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高校应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有所掌握,理清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评价体系,主动寻求和拓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新路径,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1] 周勤.论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J].知识产权,2010,(06):37.

[2] 张晓松,王宇,王希,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N].经济参考报,2015-10-26.

[3] 王占仁.高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争论与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15,(Z1):113-119.

[4] 蒋德勤.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6):1-4.

Analysis on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XU Qing-juan

(Jinke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anjing 211156, China)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its existing problems, summarizes its essential connotation and the important effect of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system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reform, practice and research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tatu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system

2016-09-20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基于需求分析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研究”(2016SJD880048)

许青娟(1980-),女,学士,讲师。

G647.38

B

1674-8646(2016)24-0102-02

猜你喜欢
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车内教育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教育心得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让教育成为终身之择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