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民本思想探析

2016-03-15 17:47邹心平
关键词:民本辜鸿铭扰民

邹心平

(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13)

辜鸿铭民本思想探析

邹心平

(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13)

晚清举国急于快速颁行新政以挽救民族危亡、而对日益恶化的民生状况有所忽视之时,辜鸿铭与众不同地发出了关怀民生疾苦的声音,展示了丰富的民本思想:新政改革应以不扰民为前提,保民生重于行新政,“修邦交”优于“讲武备”,有限的财力应主要用于经济建设,以改善民生,防止内乱。

辜鸿铭;民本思想;新政;改革

当辜鸿铭在慈禧寿宴上质疑举世皆唱“爱国歌”、独无“爱民歌”,并且惊世骇俗地当众即兴吟出“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1]时,其关注民生疾苦的民本思想跃然纸上。他的同僚赵凤昌曾说,辜鸿铭最体念民艰,殊近社会主义者。但当下对这位学贯东西、以狂怪和保守著称的历史人物的研究,多集中于他的怪诞、保守以及对西方文明的批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译介等方面,对其深厚的民本思想则极少涉及。就笔者所见,仅高令印、高秀华(2007)在谈及辜鸿铭的“道”,于慧颖(2013)在论述近代爱国人士对中共民生思想的影响时提到了辜鸿铭的民本思想,但都不是文中的重点,因而没有展开论述。故而本文对辜鸿铭的民本思想试作浅析,以抛砖引玉。

晚清遭遇多次外族入侵,并且多次战败,因而背负了沉重的战争赔款,清廷财政日形困窘,入不敷出,而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又不得不进行一系列包括练兵、兴办学堂、设立警局、地方自治等在内的新政改革,这些改革的落实都是需要钱去支撑的,因而清政府的财政负担进一步加重。为了应付巨额的财政支出,清廷只能在赋税杂捐上想办法,通过增加苛捐杂税提高政府财政收入。仅1900年到1911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就增加了3倍多,这其实就意味着老百姓的赋税杂捐负担大幅增加。梁启超估算当时的赋税负担应是清廷财政收入的三、四倍。清末在捐税上已到了无物不捐的情形,如当时媒体报道河南的情况:“有抽之于花户者如串票捐、契税捐、契尾捐、房捐、亩捐、随量捐之类是也。有抽之于坐贾者如斗捐、商捐、铺捐、油捐、火柴捐、煤油捐、量坊捐、变蛋捐之类是也。又如枣捐、瓜捐、柿饼捐、柳条捐、柿花、芝麻、花生等捐则就出产之物而抽收。如戏捐、庙捐、巡警捐、册书捐等则因特定之事而抽收。”[2]苛敛之下,百姓的生存状况恶化。

但由于当时民族危亡深重,人们急切地希望通过洋务、新政改革来富国强兵,挽救危亡,因而对民生状况有所忽视,并且普遍乐观地认为大力度的、激进的改革能达到挽狂澜于即倒的效果,全社会因此充斥着急功近利的浮躁、冒进情绪,使本已疲困的民生状况进一步恶化。因此,两广总督张人骏在给儿子的信中说:“近日改革政治日新月异,不察民情、不体国势、不计财力之盈绌……一事未成,一事又出……民力已竭,而不知人心已去……从前督抚以能安民为第一义,今之督抚以能扰民为第一义。”[3]作为清廷高官,张人骏此番言论无疑是道出了实情与自己的心声,但他只是私下里说说,正式、公开的表态仍是附和多数意见,而素以直言敢说、又熟知西方文明优劣的辜鸿铭则在给清廷的正式条陈中发出了与众不同的声音。在《外务部员外郞辜鸿铭陈言内政宜申成宪外事宜定规制并请降谕不准轻改旧章创行新政呈》中,辜鸿铭表达了对民生的强烈关注。

首先,对盲目遵从西法,置民苦民怨于不顾,甚至借改革之机沽名网利的风气进行了批判。他认为自甲午庚子以来,士大夫急于为国雪耻而倾向操切,遂致朝廷也以筹饷练兵为急务,又“不知西洋乱政所由来,徒慕其奢靡,遂致朝野皆倡言西法,兴新政,一国若狂……各省督抚多有借西法新政名目,以任其意之所欲为,而置民苦民怨于不问也。”[4]其次,他指出,快速、密集、频繁推出的新政改革措施,不仅变成了求名不求实、徒鹜虚名的面子工程,而且对民生构成了威胁,严重影响了百姓生活。“朝下一令,曰为尔开学堂,暮下一令,曰为尔兴学堂,彼民者未见丝发加益于吾事,而徒见符檄之惊怛,征敛之无已。房捐、米捐、酒捐、糖捐日加月增,而民已无聊生矣。”[4]这种情形就是御史胡思敬所描述的,名器之滥,征敛之苛,古所未有;穷民转死沟壑,而官吏恣为淫侈,国家已到了溃乱的边缘。

鉴于上述情形,辜鸿铭认为新政改革应分清轻重缓急。他从民心向背、民惟邦本、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的民本思想出发,认为在民生凋敝之时,首要的是与民休养,改善民生,可缓的则是扰民的新政。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他认为新政太繁,苛敛无度,伤民过重,必致民变生乱,当时不断发生的民变已为此作了证明。他还指出,作为沉默的大多数,民众既非新政、新法的倡导者,也非呼吁者,“今日民实不欲新法、新政,亦并无须新法、新政”,而那些有话语权的人所喊出的新政,并未使民众从中得益,反而受害,因而这种新政就不是老百姓所要的,“徒好大喜功之督抚,遇事揽权之劣绅,欲借此徼名利耳。”[4]既然新政非民众所欲,且容易成为官僚劣绅捞取名利的渊薮,新政就应以不扰民为前提,凡是侵害民众利益的就应暂停不做,等到以后政府财力充沛时再作打算。这就是他说的:“凡百设施当以与民无扰为主,务去其害人者而已。”[5]循此观点,他对当时朝野十分重视的练兵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强化国防建设的目的是为了防外患,而防外患有“修邦交与讲武备”两途径,“讲武备”即练兵、加强国防建设。自鸦片战争以后,清廷于此着力甚大,投入大量财力物力的洋务运动,发展的主要就是国防建设,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以及练军、北洋师等的兴建,无一不是指向军事建设,但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及庚子事变中的败北,证明这种“讲武备”的防外患,不足为恃,因而就要转思路,更多地致力于“修邦交”。而“修邦交”,以前对外情了解不深、人才匮乏以及重视不够等原因,做得很不到位;当时许多的战祸,都可归因于外交上的欠缺,比如庚子事变,“亦多因中外情太隔膜,以致彼此猜忌积嫌,久而不能通,遂如两电相激,一发而不可收拾……诚有如当时谕旨所云彼此办理不善也。”[6]在《〈尊王篇〉释疑解祸论》中也说,自各国使者进驻北京以来,清廷中的高官极少与之来往,相互隔膜,缺乏沟通,因而酿成祸变[7]。因此,要及时补上“修邦交”的短板,加深中外的交流与相互了解,尤其在民生凋敝、国家财力严重匮乏之时,就更应着力于“修邦交”,改变以往对军事建设的过度执着,更多地着力于民生的改善,将有限的财力由用于军事转到可以改善民生的经济建设上,否则,可能外患未去,而内乱已发。“今日与其积兵力以防外患,而外患未去,内患已可虞,不如节兵费以裕民生,以治内政,以修邦交,而外患要无不可以销也。国固不可以忘戎,惟今日国家于戎政当以作士教礼为先,而不可以练兵集师为重。”[8]否则,“若不体量民力,一意汲汲于筹饷练兵,慕奇功,求速效……恐此非不足以御外患,而且必重伤民生,适以致内乱耳。”[8]

但辜鸿铭重视民生,主张新政以不扰民前提,并不是完全反对新政改革。事实上,他一直致力于中西文化的融合、取长补短,十分强调学习西法进行改革,在《〈尊王篇〉释疑解祸论》中对甲午以来有益于国计民生的洋务新政给予了高度赞扬,“中国自甲午一役,人人皆奋发有为……凡西法之有益于国计民生者,莫不欲次第仿行”,[9]并认为推行这种新法的人与谬袭西人唾余的浮躁好事之辈不同,是明于治理、关心民瘼的国之栋材。在新政改革与民生的关系上,他也不是机械地、片面地强调保护民生而将两者绝然对立,他也认为有时为了民生的长远利益,可以对眼前利益做些牺牲。比如他认为当时最危险的是“思乱之民”,而民之思乱,原因有二:“一曰饿,一曰怨”,“饿”(指民生状况变差)的问题短时难以解决,但只要各级官吏认认真真办理确实有益于国计民生的新政,讲求实效,不中饱私囊,不搞花架子面子工程,“事事以保民为心”,民众定能理解朝廷的苦心,并能正确对待,做出牺牲,所谓“虽饥饿以死,民又何怨?”,也即孟子所说的“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人者”。但问题就在于各级官吏不能以“保民之心”去办理新政,而是以保禄位、中饱自肥、鱼肉百姓之心去行新政,因而使百姓生“怨”,进而思乱,激起民变。这就是他说的,“民之怨者,非新政使之也。民非怨新政,怨办新政之衮衮诸公将题目认错耳。”[10]所谓的“衮衮诸公将题目认错是指将本来保民的新政,被异化为保衮衮诸公的禄位,以及损公肥私、损民肥己。

不难看出,这里有辜鸿铭一贯坚持的良民之治的思想。他所谓的良民,就是明了且力行儒家“义”、“利”之辩,有着良好的道德修养、有“良民宗教”情怀的民众,而这样的人他认为存在于很早以前的中国,到清末时正逐渐消失。因而,在新政与民生的关系中,他更多的还是侧重于对新政扰民的批判。

总之,辜鸿铭在举国对新政躁进若狂、忽视民生之时,以民本思想作资源,发出了与众不同声音:第一,对扰民的新政进行批判,提出新政改革应以不扰民为前提。第二,在民生凋弊之时,保民重于新政改革。第三,鸦片战争以来一直过于重视的“讲武备”之策,并不能达到防外患的目的,反成乱源,因而要转变思路,注重以往忽视的“修邦交”之策,尤其在民生凋敝之时,更要通过“修邦交”取得和平环境,以减少军费投入,将财力更多投入经济建设,改善民生,避免内乱。第五,为了民众的长远利益也可适当牺牲短期的眼前利益,只要出以公心,民众也能理解并做出牺牲。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管理思想通史”,项目编号13&ZD081)

[1]辜鸿铭.张文襄幕府纪实·爱国歌[C].//黄兴涛等译.辜鸿铭文集(上),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428.

[2]张霞,邹进文.乡镇财政的早期近代化:立足于清末的考察[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4):35-44.

[3]张守中编.张人骏家书日记[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121.

[4][5][6][8]辜鸿铭.外务部员外郞辜鸿铭陈言内政宜申成宪外事宜定规制并请降谕不准轻改旧章创行新政呈[C].//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北京:中华书局, 1979.309,310,311,312.

[7][9]辜鸿铭.《尊王篇》释疑解祸论[C].//黄兴涛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辜鸿铭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354,354.

[10]辜鸿铭.张文襄幕府纪闻·不问民[C].//黄兴涛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辜鸿铭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99.

猜你喜欢
民本辜鸿铭扰民
“两元保险”背后的民本思维——西安交大教授王立剑:风险管理再添一筹
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体现
兜底治疫
扰民的皮乐
最尊贵的中国人
两眼镜店“交恶”比“嗓门” 4只高音喇叭聒噪扰民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探讨
笔误
“清末怪杰”辜鸿铭
精通九国语言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