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导入,唤醒阅读期待

2016-03-15 18:06李声智
湖北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旧知小苗大树

●李声智



简约导入,唤醒阅读期待

●李声智

一、联系已知,迁情入境

不少课文的题目看似与学生有类似的生活或情感经历,但实际上叙述方式另辟蹊径,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这种认知上的冲突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幸福是什么》的教学中,教师这样导入。

师(板书“幸福”):同学们,请用自己的感觉读读这个词。(学生自由读词)我从你们满脸的笑容中,感受到此时此刻你们还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谁用一句话说清楚你在什么时候觉得很幸福?

生1:过生日的时候,妈妈送给我向往已久的玩具汽车,我最幸福、最快乐。

生2:暑假里,妈妈带我到张家界旅游时,我觉得最幸福。

生3:每次回答问题,得到同学们的掌声时,我最幸福。

生4:每年春节,远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妈妈回家和我过年,我真幸福。

师:刚才你们各自谈了对幸福的理解,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你们从家人、同学以及朋友身上有所得。幸福的含义仅限于此吗?(将课题补充完整)相信读完这篇课文后,你们对幸福会有更全面的认识与理解。

小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大多局限于“获得”“愿望满足”这个范畴。教师对此心知肚明,所以以此为起点,让学生先畅谈对“幸福”的理解,然后顺势导入新课。这种联系已知,抓住文本与已知间的冲突导入的方法,较好地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文本的欲望。

二、审美导入,激情入境

许多课文要么配有与文本主题相符的插图,要么文字本身隐含着优美的画面。这样的文章可以通过图片、音乐、解说等方式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

教学《秋天的雨》时,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树叶飘落图、果园丰收图、动物储粮图,让学生欣赏,同时辅之以优美的乐曲和旁白:几场秋雨过后,这些飘飘洒洒、鲜活绚丽的落叶在林间飞舞;这香甜可口、美味诱人的果实就好像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品;那些可爱的小动物生怕冬天大地被冰雪覆盖,也忙着为自己储备冬粮。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领略秋天的美景。

教师通过直观的图画、悦耳的音乐以及与图片、文本相关的文字解说导入新课,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审美体验,而且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三、由题生疑,带疑读文

有些课文的题目看似与文本内容毫不相干,或者有悖于常规思维,或者蕴含着多种答案。这样的文本,可以采用“由题生疑”的方式导入新课。

教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时,教师这样导入:同学们,刚看到这个课题时,我觉得这应该是一篇童话或寓言。可是仔细读完课文后,老师才发现课文写的是一个人的真实经历。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很快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课文到底是写谁的经历?课文写了他的什么事?作者为什么要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为题?“小苗”和“大树”是不是暗指特别的人呢?

这种导入开门见山,直奔课题,能快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文本上。同时,通过暗示、对比、启发等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课题,引发了学生关于“小苗”与“大树”的质疑。这为后续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同主人公、大师展开心灵对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复习旧知,探究课文

精读课文一般要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节课,学生对文本比较陌生,学习主动性较强。到了第二节课,尤其是第二天的语文课时,学生的新奇感减弱,学习热情会降低。如何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教师不妨通过复习旧知,选准切入点的导入,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如,教学《猫》的第二课时,教师这样导入:①教师出示词语,指名大声朗读:A.(任凭、不肯)(屏息凝视、一连);B.(抓痒、叫唤)(一声不出);C.(藏起来)(斗一斗)。②说说老师为什么把每组词又分成了两类?你们能否选其中的任意一组说一两句话呢?③这篇课文,老舍先生抓住猫性格古怪的对立面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让叙述生动有趣,又是怎样构段的?你可以将相关的语句和词语画下来,还可以在这些句子和词语的旁边写出感受和体会。

这样导入既复习了上节课的知识,又引导学生进入了新课——探究猫的“古怪”性格。

(作者单位:潜江市后湖小学)

责任编辑姜楚华

猜你喜欢
旧知小苗大树
拯救小苗
大树的日常
岁末
大树
守信
守信
小苗快快长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大树的梦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