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马克思 剑指不和谐
——读《回到马克思、培育和谐美——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现代解码》

2016-03-16 02:30邓纯东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伦理思想体面正义

邓纯东



回到马克思 剑指不和谐
——读《回到马克思、培育和谐美——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现代解码》

邓纯东

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是其经济伦理思想的有机构成,彰显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光芒,也是指导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认识自己人生的意义和赢得自身解放的有力武器。当代中国,在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日趋成为建设和谐社会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的背景下,系统地研究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发掘其不朽的精神内蕴和独特价值,总结其现代启示,既具有促进劳动伦理学、经济伦理学发展的重大理论意义,还具有为建设现代和谐劳动关系提供独特的理念依据和具体的理论指导的现实意义。贺汉魂教授的新著《回到马克思、培育和谐美——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现代解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与现代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研究”的结项成果,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判断,解答了很多涉及劳动关系的现实问题。该书虽名为回到马克思,但实则着眼于当下,剑指不和谐之音,探寻解决问题之道,是本值得一读的好书。通读此著,可以发现,其主要深入研究了如下内容:

其一,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历史出场与现代复活。该著指出,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是在对劳动问题的时代反思以及继承、发展前人劳动思想的基础上,历经长期且艰苦的探索之后逐步成熟、完善的伟大思想。对人类劳动及其关系给予终极道德关怀,对不道德劳动及其关系的伦理批判是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一体两面。历史与现实充分证明,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是人类劳动伦理思想恒久、壮丽的日出,是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劳动伦理思想天地中不灭的圣火,是指导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不灭航标、灯塔。劳动及劳动关系的现代巨变,不是宣布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已经过时,而是恰好证明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具有蓬勃的生机与强劲的活力,表明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获得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

其二,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根本旨趣与现代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该著指出,劳动解放是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根本旨趣。从劳动二重性的真义,即劳动的有害性与有用性看,劳动解放人与解放人的劳动是马克思劳动解放命题的本义。从伦理视角看此命题,需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劳动何以解放人;二是解放人的劳动是什么样的劳动。由此得出一个基本逻辑结论:劳动应是能够解放人的劳动,不能解放人的劳动就是应该解放的劳动。

其三,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根本原则与现代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该著指出,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根本原则包括劳动人道原则、劳动自由原则与劳动正义原则。马克思劳动人道原则的基本内涵是揭示劳动的人道意义,阐析劳动的人道要求。马克思劳动自由原则的基本内涵:一是从劳动论自由,揭示劳动的“自由”意义;二是从自由论劳动,揭示劳动的“自由”规定。马克思劳动正义原则的基本内涵:一是劳动规定正义,其核心是“劳动的才是正义的”——主要指生产资料所有权正义;二是正义规定劳动,其核心是“正义的才应该劳动”与“劳动应该是正义的劳动”,即劳动目的与劳动过程正义。现阶段,我国不少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存在不少不人道的劳动现象。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等级制和身份制依然存在使得现阶段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自由实现得并不充分。比照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可以认为现阶段我国劳动者在劳动中的主体地位依然不很真实。这些均影响着、损害着劳动关系和谐,也充分说明建设现代中国和谐劳动关系必须真切地实践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根本原则。

其四,马克思劳动伦理关系思想与现代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该著指出,马克思主要论述了劳动伦理关系三大主体,即资方、劳方、以及作为劳资关系第二级扩展的“第三方主体”即政府。其中劳资伦理关系是劳动伦理关系的核心关系(广义资方指生产资料所有者)。马克思劳动伦理关系思想启示我们:和谐的劳资关系是现代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核心;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的根本目标;利益公平分配、发展成果共享是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方式;集体谈判是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途径。在劳动关系的协调中,政府占主导地位,资方与管理者应承担主要责任,劳动者是重要主体,工会应承担重要责任。

其五,马克思劳动权利、义务观与现代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该著指出,在马克思看来,劳动的根本意义决定了劳动是有劳动能力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劳动资格权、劳动成果分享权、劳动维护权是劳动者劳动权利的主要内容。承认、保障、实现劳动者的劳动权利是国家与资方的主要义务。公正分配劳动权利与义务是劳动关系和谐的核心问题。马克思劳动权利、义务论启示我们建设现代和谐劳动关系,公正分配劳动权利与义务应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勤勉劳动是有劳动能力者的根本天职;二是处理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关系的关键是保障好劳动者的劳动权利。现代社会,确立劳资权利相对平等的产权制度是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公正分配的关键所在。以马克思政府责任伦理观视之,政府在推进劳动权利与义务公平分配方面责任重大,义不容辞。

其六,马克思体面劳动观与现代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该著指出,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具体阐析体面劳动概念,但可以认为体面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与实践形态。马克思体面劳动观的基本内涵包括三大方面,即劳动者因劳动应体面、劳动者有劳动才体面、劳动者的劳动应是体面的劳动。在我国现阶段,一方面,爱劳动早被确定为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却有不少能够劳动者,特别是一些年轻力壮者努力逃避劳动。现实社会中,一方面,法律、道德早就认可劳动者是国家、社会的真正主人;另一方面,却仍有劳动者在“血汗工厂”里流着血和汗。如此种种矛盾之象充分说明现阶段我国实践体面劳动的艰巨性、复杂性。现代中国实践马克思体面劳动观应做到:贯彻德福相通的伦理精神,确保劳动者能劳动、能体面地劳动、因劳动能体面。

其七,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与现代中国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专题研究。为更深入揭示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对现代中国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指导意义,该著针对我国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中困扰多年的几个焦点式问题,以专题形式进行深度研究。专题一是通过揭示马克思有用劳动观的伦理意蕴思索现代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效率、公平原则及其关系的正确对待。专题二是揭示马克思土地流转观的伦理意蕴,由此分析农民土地权益保障与农村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专题三是阐析马克思科技伦理思想的人本特征,由此探讨科研人员劳动及劳动关系管理的特殊性。专题四是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分析我国和谐劳动关系问题。

综观国内外学者涉及的马克思劳动思想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多数成果不以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为专门研究对象,对此思想在挖掘的深刻性,揭示的全面性方面有一定的缺失;出于时代背景,未能突出研究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对现代社会,尤其是对现代中国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实践意义与途径;西方学者的不少理解并不契合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本义与真义,一些学者对马克思劳动思想还有不少歪曲的理解和不当的批判。该著以“回到马克思、培育和谐美”为根本学术使命,对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进行现代解码。从选题、立意到内容确立,方法的运用均具有较大创新性。更重要的是,找到“病灶”方能治疗“顽症”。在现代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中,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是发现“病灶”,治疗“顽症”的宝典。但迄今,自觉以“老祖宗”思想分析、解决现代劳动关系深层次问题者甚少。该著系统论述了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全面素描出现代中国劳动关系图像,深入探讨了几个困扰多年的实践问题,为现代中国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提供了独特的理论与理念依据,发现了劳动关系不和谐的深层伦理之因,展示了和谐劳动关系的伦理之美,揭示了劳动关系和谐化的伦理之道(规律与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应用价值。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猜你喜欢
伦理思想体面正义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离婚时,请体面一点
体面过冬
以儒为本与因时之变:颜之推的家庭社会伦理思想论
狗熊讲体面
两方对特殊教育人文关怀的伦理思想
有了正义就要喊出来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
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理念
张强:“求包养”何来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