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的人物报道研究
——评《媒介社会学视野下的人物报道转型研究》

2016-03-16 02:30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媒介转型价值

杨 祎



接地气的人物报道研究
——评《媒介社会学视野下的人物报道转型研究》

杨 祎

人物报道是我国新闻报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时代感和价值取向性,在塑造精神品格、培育道德情操上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盛芳副教授的《媒介社会学视野下的人物报道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就是一部接地气的人物报道研究的新成果。

第一,研究角度较新颖。该著超越一般的新闻业务的研究局限,跳出了针对传播过程本身的研究范围,以更加宏观和动态的视野观察媒介,将新闻放置在中国具体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环境中,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人物报道转型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道德转型、社会心理变迁等之间的关系;从观念转换、方式变革、受众分析等层面探讨人物报道与社会、时代的互动关系,强调媒介与社会各方因素的联系,尝试以人物报道这一小的切入点描摹新闻社会史,借此探析中国新闻观念的嬗变与报道方式的革新。

第二,案例丰富、阐述详细。该著系统地分析了各类人物报道,关注了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问题。如第二章“当代人物报道的的多元面孔”,作者首先按人物所涉领域对政治人物、经济人物、文化人物、娱乐、体育明星进行研究,展现各类人物报道现状、特点、发展演变过程及应遵循的报道策略;接着,通过对青年、女性、老年人等几类人物媒介形象建构展开探讨;最后,对几种新兴的人物报道品种如历史人物报道、网络红人报道和讣闻的特征以及不足进行分析。

第三,现实针对性强。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随着各类人物形象意识形态的变迁而导致媒介话语转换,人物报道出现了由“典型”转向“非典型”、由政治主导趋向价值传播与文化认同等显著变化,重新审视人物报道的价值和地位,及时调整人物报道乃至整个新闻报道的理念和策略非常必要。该著归纳总结了各领域人物报道的特点,进而分析了当代人物报道的内在演变,通过对价值传播认同、审美价值传播等相关问题的探讨,总结出媒体建构人物形象、传播价值理念应遵循的原则,对当前人物报道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第四,该书对媒体公共品性、文化价值传播使命的强调贯穿始终。通过对人物报道的关注,作者试图表达的是自己对当下新闻传播现状的反思与关切,论述着眼于如何促进传媒和社会发展、变迁的良性互动,从中可见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忧患意识。

该著指出,当代中国正面临巨大的社会改革和深刻的文化转型,消费文化的盛行,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的流行泛滥造成的价值紊乱、理想失落、信仰缺失成为社会之病;新媒介传播格局更是加速了个体价值观的多样性与变异性趋势,人们迫切需要通过媒介进行价值粘聚、整合与传播,提供价值参照系。在第七章“人物报道审美传播与深层影响”中,作者结合具体作品的案例分析,首先从文本形式层面对人物报道的修辞策略及文学性气质展开论述,并重点从价值取向层面探讨人物报道审美传播的具体表现,指出人物报道审美价值内涵的三个特质:人文主义的价值立场、精神超越的情感认同及批判性的社会关怀,进而在反思媒介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的缺失等问题中探讨新闻报道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该书打破史、论界限,对传媒与文化关系的研究有探索意义。新闻是反映时代最直接的文化产品,是观照社会观念变化的最明显的文化载体。该著把人物报道视为一种不断变动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现象,观察其与社会的互动、把握其内在嬗变轨迹,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

(作者系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媒介转型价值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