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
——以菏泽学院为例*

2016-03-16 07:29王焕良
菏泽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菏泽高水平应用型

王焕良

(菏泽学院,山东菏泽 274015)



转型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
——以菏泽学院为例*

王焕良

(菏泽学院,山东菏泽 274015)

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设计,既要继承办学传统与特色,又要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自身发展机遇、所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才能制定切实可行又具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指引、激励学校的发展,把学校办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办学目标;办学传统;特色鲜明;应用型大学

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深化,要求新建本科院校提升内涵,转型发展。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以菏泽师专为基础合并菏泽教育学院、菏泽农校、菏泽电大、菏泽师范设置菏泽学院。从此,菏泽这片以农业为主的绿色大地上结束了没有本科院校的历史,有了菏泽人民期盼已久的大学。菏泽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需要转型发展与内涵提升。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菏泽学院要在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等方面作出实际行动和明确回答。

菏泽学院在升本以来十二年发展过程中,励精图治求发展,建基立业,为满足办学的基本需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建构学科专业结构,并在形成稳定框架的过程中,开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建设。在初创期,菏泽学院规章制度建设尚不系统,学校对未来的发展还没有树立起足够的自信,还没有从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上把握好发展的目标与方向。随着初创期的发展,内涵的进一步提升,菏泽学院完成章程建设,并依据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行应用型转型,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目标,为把学校办成全国知名、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

一、菏泽学院转型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时期,各级各类高校在校生总人数占世界第一,我国成为高等教育第一大国,但我国高等教育还处于低水平,存在着数量与质量、规模与结构等深层次矛盾。2011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2015年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特别是要促进一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即从传统的学术型、学科型转向应用型、技术型、技能型、职业型。

地方性和应用型即立足地方,为地方服务,致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这是菏泽学院最大的特点与优势。菏泽学院不是研究型大学,也不是学术型大学,追求的也不是技术、技能、具体的职业,可以说菏泽学院的型就是“应用型”。从某种意义上说,菏泽学院的办学一直是为地方服务的,属于应用之列,如今的转型更多意义上是观念的转型,是对新形势下区域高等教育目标的认识。因此,菏泽学院要扎根区域,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地方产业链,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方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继续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在转型的过程中,应避免两种倾向:一是传统经验主义,不愿意接受转型;二是功利主义或实用主义,把本科教育等同于职业技能训练以至于忽视本科教育的基础性、长远性和全面性功能。

二、转型发展期办学定位的影响因素

(一)办学思维定势的传统

高等教育需要转型,国家及时按照教育规律要求引导转型。随着20世纪80年代少数普通本科院校转型的率先开拓,随着地方普通高校的转型实践及其深入思考,普通高校逐渐认识到转型的重要性,人们开始接受并使用这一概念,并逐步理解了转型发展的时代内涵。转型并非转向,并非抛弃原来的办学基础,也不是截断与原来的基础联系,而是使普通本科院校在培养人才目标方面给自身“定型”,让“型”符合时代要求,符合社会需求,之后转到这个“型”上来。如何“转”到“型”上来,要有观念的改变,要有实际能力,没有相应的能力不能完成好转型,转型还需要考虑文化传统。

每所普通本科高校都有自身的发展历程和成长轨迹,因而都有自身成长的“个性”特点,形成了自身的路径依赖模式和办学思维惯性。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建设中国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进程中,普通高校都面临着转型。对普通高校来说,如何确定转型发展之“型”,需要具有智慧和能力。需要通过智慧对办学目标进行清晰思考,从而对学校的发展进行转型背景下的准确定位。只有定位准确,学校办学才能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对地方高校的要求。只有定位准确,学校才能整合各相关利益者的力量和社会资源进行办学,才能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才能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才能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创新创业人才。

从高校自身与所在区域上看,地方高校准确定位的能力来自于自身长期的办学基础与办学实践,来自于对地方经济产业链所需人才类型的把握;从宏观上看,地方高校准确定位的能力来自于对我国乃至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把握,来自于对国家政策导向的理解与把握,来自于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把握。所以,准确定位是一种综合的考量与智慧能力。

(二)自身办学传统与特色

菏泽学院走过了六十六年的办学历史,有自身的办学传统与特色。教师教育是我们的传统办学优势。菏泽学院成立后,在大力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同时,保持了教师教育传统办学优势,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教师教育培养体制。通过强化学科建设、专业改造、融入地方、地方文化研究形成自身特色。始终坚持以通过鼓励科研创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扩大开放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争创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名校为目标,努力把菏泽学院建设成为基础扎实、特色鲜明、应用型人才培养成绩突出的优秀地方综合性本科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

(三)区域的现实机遇

1.菏泽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菏泽地处鲁西南,属于山东省欠发达地区。省委、省政府一直支持菏泽发展,“通过实施‘突破菏泽’战略、建设包括菏泽在内的西部经济隆起带,菏泽发展进入快车道”,国家“中原经济区”战略也包括菏泽。菏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机遇与挑战的关键时期,菏泽学院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经济社会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等人才,高等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等教育。菏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高层次人才,更需要地方大学的支撑,菏泽需要建设自己的大学,需要自己的大学提供人才培养、科研支撑、服务支撑。在经济发展地方化和高等教育体制转轨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地方化,实现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在欠发达地区创办大学,从决策到申报审批,再到施工建设,靠的是上级的支持,靠的是菏泽人民的大智大勇、艰苦奋斗、齐心协力、咬牙攻关。菏泽市委、市政府始终支持菏泽学院创建、发展,把支持菏泽学院创建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纳入了“科学赶超、后来居上”的发展战略,并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已经纳入菏泽市“十三五”规划,菏泽市委、市政府的明确态度,菏泽市人民的期盼,赋予了菏泽学院加快发展的责任、压力、动力。

2.筹建菏泽大学是优化全省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的需要。我省高等教育总体上比较发达,但由于历史原因,省内发展并不平衡。菏泽地处全省西部,已经越来越成为全省经济版块中的重要一极。加快筹建菏泽大学,有利于加快推进全省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化发展,策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强省、积极推进科教兴鲁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推进菏泽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菏泽是人口大市、农业大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相应的大量人才。菏泽要改变经济欠发达的现实需要大量高等人才,菏泽五大支柱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等人才,菏泽农业发展尤其是牡丹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人才的支持。在欠发达地区创办大学有成功的例子可循:在国内,在革命老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创办区域性综合大学有成功的例子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3.符合教育规划政策。菏泽创办菏泽大学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高等教育强省的要求。创建菏泽大学,实现菏泽高等教育“突破发展”,有利于助推山东省向高等教育强省迈进。

4.人文地理优势。菏泽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包含在“中原经济区”之中,京九铁路贯通菏泽,高铁、机场正在规划建设之中。这样一个区域需要文化高地、学术高地、培养高地、服务高地。从大学的地理布局结构来讲,需要综合性大学。菏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革命老区。习总书记视察菏泽时说“菏泽,传说是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先为商汤之京畿,继属曹国之疆土,孙膑、吴起、范蠡、曹植、黄巢、宋江等历史人物都同这里有密切关系,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传统文化与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在此交汇,形成丰厚的文化教育底蕴。

菏泽学院发展的人文地理优势还表现在菏泽人民期盼上大学,期盼有自己的大学。菏泽人民期盼上大学在历史上是追求读书上大学的心理情结,读书上大学是经久不变的情怀,如今则表现为菏泽人民的“大学梦”。

5.高等教育经验。菏泽学院经过筹建、初创,正在健康发展,为菏泽大学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菏泽建设区域性综合大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2年,在菏泽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以菏泽师专为基础,“五校合并”,筹建菏泽学院,2004年菏泽学院成立,实现了菏泽高等教育的华丽转身。学校制定的“353”战略设想、“十一五”和“十二五”发展规划,坚持咬定发展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353”战略设想得到很好的落实,“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基本实现。新的5年发展规划,对学校发展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一定要上层次,整合更多的资源办大学;一定要上水平,在做好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办好研究生教育;一定要出特色,打造区域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综合大学。

6.具有一定的地方高等教育资源。在菏泽区域内,设置有几所不同类型的高校,现有的几所高校不仅不存在恶性竞争,而且由于多方面的资源共享发展,彼此会产生发展方面的支撑与促进力。在菏泽市范围内,不同类型的高校同时并存发展,实现了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彼此培养目标不同、办学模式不同,积累着不同方面的经验,成为菏泽市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资源。不同高校通过相互借鉴与学习,共同为菏泽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不同类型与结构的应用型人才。

三、菏泽学院未来发展的办学定位

1999年至今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迅速增加600多所,菏泽学院为其中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借鉴德国等欧洲国家的经验,有观点主张把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成为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应用技术大学,如果全部采用一刀切的做法,是否符合国情、符合区域发展实际呢?

从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和英国92后多科大学实际情况来看,是属于职业高等教育的一类。而在我国有专门的职业院校,所以把一些老本科及其新建本科院校办成应用技术大学并不能完全解决我国高教育发展的问题。

从入学率情况看,我国还有相当多的人需要接受高等教育。虽然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只是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中期阶段。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现实需要综合性大学,需要接受高等专业教育,这是高等教育强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性的东西。美国如此,日本、韩国都是如此。

从高校层次结构来看,我国有数量庞大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群体,他们的发展方向和空间是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从全国布局和区域性布局来看,新建本科院校的增多,在有些地方出现了高校相对集中的情况,因而表现出同质化、雷同化办学现象。而在有些地区恰恰是合理性布局的需要,是国家战略、区域性发展战略、省发展战略的需要。如地处鲁西南的菏泽学院,是山东省农业大市、人口大市菏泽市目前唯一的一所综合类本科院校。

综合以上情况分析,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处区域不同,区域文化期望不同,承载的任务不同,现实机遇不同,面临的选择路径也不同,不应进行犹如一刀切的硬性“定位”。

菏泽学院在办学定位上始终坚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特色是实现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并且实现高水平的社会供给的前提;应用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彰显学校办学特色,转型发展的目标是建成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而高水平是支撑地方本科高校向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基石。“有特色”“应用型”“高水平”相互融合,有机统一。

(一) 有特色

“特色”是指一个或者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和形式。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有特色,首先是办学定位要形成特色,必须打破传统观念壁垒,坚持面向地方、面向行业、面向实践,做到定位准确、特色发展;必须强调服务区域的价值取向和宗旨,走产教融合道路,加强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

其次,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上要形成特色。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必须突出建设某一门和几门学科,形成学科、专业、课程品牌优势和特色。尽管一些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中会保留较为全面的学科专业体系,但是必须突出发展一门和几门优势的学科,在一门或几门特色学科上形成特色。地方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应融入行业发展,积极构建面向地方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立足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发展需求,满足企业成长的需要,适应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人才的要求。

最后,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上要有特色。地方本科高校要依托特色学科专业,立足地方的传统优势和产业优势,根据地方主导产业发展的需求,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上形成特色。地方本科高校科学研究上应该针对地方行业企业的需求,在某些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在某些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上形成优势和突出特色,在政府咨询、管理咨询、科技服务、社会化培训等方面要形成优势,扩大办学影响力,在社会化服务中创造办学资源。

(二) 应用型

应用型首先是学科专业群建设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应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学科专业群建设,发挥集群效应。地方本科高校的学科专业调整要满足新常态下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构建对接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学科专业群。

其次,应用型是人才培养的应用型。国内外实践表明,企业对操作型和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需求量比较大,而对研究型人才的需求量相对较少,高素质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的缺乏也是当前直接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中要与政府及行业企业协同创新,围绕“应用型”设置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等,产教融合、协同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实现学生面向区域、面向产业、面向地方就业。另外,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根据社会对创业人才的要求,积极培养一些应用型创业人才。

最后,应用型体现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上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的科学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一方面,要根据行业企业对技术的需要,加强与政府和行业企业的协同创新,积极解决行业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及时将科研成果产业化。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战略规划等咨询服务,长效化地为区域企事业单位开展管理咨询和培训等。

(三) 高水平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目标是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高水平首先是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和建设上提高水平。地方本科高校要深挖自身和地方传统优势,建设几个高水平的学术高地,通过一门或者几门高水平学科专业和课程的建设带动学校相关学科专业高水平的发展。一门和几门学科的优势和特色,能够带动学校的整体进步和全面提高,足以形成学校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声誉。

其次,人才培养上要体现出高水平。高水平的人才不仅是处于专业前沿并且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具有较高影响的人才,而且是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切实解决行业企业发展问题的各类技术型、操作型和管理型的应用型人才以及高水平的创业型人才。地方本科高校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过程中必须坚持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如果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中不解决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就会造成大量人才闲置,转型发展就会走进误区。

第三,科学研究上要体现出高水平。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不是放弃科学研究,而是通过挖掘自身优势,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一方面是高水平的应用研究,要立足区域行业企业的需求,开展高水平应用研究,切实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技术难题,在促进行业企业发展中体现出“高水平”;另一方面,在某一个或几个领域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通过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带动高水平的应用型科学研究,进而促进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

最后,服务社会上高水平。新常态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很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高水平的思路、方法和技术。这就要求地方本科高校要面向地方,坚持聚优势、强特色,不断扩大服务的覆盖面,强化服务的深度,提高服务的层次,让高水平的社会服务成为新常态,为地方的管理咨询、技术研发提供更高水平的社会服务。在服务行业企业、服务社会以及服务社区中体现出高水平。服务好了地方就是服务好了国家,服务好了国家就是服务好了世界。

菏泽学院始终是为地方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正如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也包含应用,并不排斥应用一样,菏泽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其办学的类型就是应用型。

是什么样的应用型呢?新建本科院校在初创与发展过程中有新的提法。如常熟理工学院发展目标定位为“应用型品牌大学”,浙江科技学院发展目标为“现代化应用型大学”,肇庆学院发展目标为“应用型综合大学”。也有的提法为“新型综合大学”。以上提法都包含各自的办学理念与目标,实质是应用型综合大学,符合应用发展方向要求。如果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方向是综合性,显然综合性不排斥应用型,综合性目标与阶段性提法并不矛盾。

菏泽学院的发展再一次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1]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2]别敦荣.战略规划与高校的转型发展[J].现代教育管理,2015(1):1-9.

[3]黄达人.大学的转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责任编辑:王佩)

The Orientation of Running a Newly-built Univers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ransformation——Taking Hez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ANG Huan-liang

(Heze University, Heze Shandong 274015,China)

The orientation design of a newly-built university should not only inherit its tradition and features but also grasp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higher education, its own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o as to make a feasible and forward-looking top-level design, guideline and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leading the school into a distinctively high- level applied university.

goal of running a school; tradition of running a school; distinctive features; the applied university

1673-2103(2016)03-0119-05

2016-03-25

王焕良(1965-),男,山东寿光人,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

G648.4

A

猜你喜欢
菏泽高水平应用型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乡村振兴的“菏泽路径”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2019年底前山东菏泽境内三条高速可通车
菏泽牡丹,花开全新产业链——第27届菏泽牡丹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