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民俗之画,悟诗意之美
——浅析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的审美特征

2016-03-16 08:43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四季柴可夫斯基审美特征

邢 颖

(宿州学院 音乐学院, 安徽 宿州 234000)



赏民俗之画,悟诗意之美
——浅析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的审美特征

邢颖

(宿州学院 音乐学院, 安徽 宿州 234000)

摘要:《四季》作为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的典型代表作品,具有不同的、对比鲜明的12个音乐主题,悠扬婉转的旋律线条,不同色彩主题的发展,让人们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宛如看到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民俗之画,透过音乐感受到了俄罗斯民俗的诗意之美。本文从民俗之画与诗意之美两方面为切入点,浅析钢琴套曲《四季》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四季》;柴可夫斯基;民俗之画;审美特征

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分别采用了12个不同的音乐主题,描绘了俄罗斯春夏秋冬四季各具特色的美丽风光,从其创作背景我们可以发现,每一首作品的思想内涵不仅融合了柴可夫斯基自身的创作风格,更是取材于不同诗人的经典之作。因而《四季》向听众呈现的不单是一幅幅俄罗斯美丽的民俗之画,其悠扬婉转的旋律更如诗人轻喃吟唱,春风般沐浴人的心灵,与听众产生了巨大的共鸣。

一、音乐形象的转换勾勒出不同的民俗之画

钢琴套曲《四季》创作于1875年,是柴可夫斯基根据12首涵义不同的诗谱写而成。12首钢琴小品体现了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智慧的结晶,更包含了俄罗斯民族及人民的意蕴风情,通过对《四季》的欣赏和研究,我们能感受到的不仅是旋律飘逸出来的动人音符,仿佛俄罗斯人民勤劳勇敢的特征也沁入心间,就连俄罗斯民族丰富精彩的民俗节日也犹如一幅幅画卷般映入我们的眼前。而种种这些成果的呈现正是通过柴可夫斯基对不同音乐形象之间的转换来实现的。笔者就从以下三点来浅谈一下这首作品通过音乐形象的转换所勾勒出的民俗之美:

(一)美丽旖旎的俄罗斯风光

云雀这种鸟禽被那一时代的人们视为吉祥的象征,其小巧美丽的形象、婉转动听的歌喉预示着光明的来临。由此,云雀的象征意义也受到广大作曲家的青睐,柴可夫斯基将以之命名的《云雀之歌》作为钢琴套曲的第三首,我们透过俏皮却又不张扬的旋律线条,仿佛看到了俄罗斯大地的寒冬已将逝去,春天的脚步正在悄然来临。[1]

松雪草同样是预示寒冬逝去、春天来临的吉祥之物,作曲家将其作为作品的第四首,向听众展示了俄罗斯大地万物复苏、一派生机的春天景象,也用之传递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六月船歌》是12首钢琴组曲中较为经典的一首,切分音的动荡、旋律静谧悠闲的音响,都使得夏天夜晚小船在湖面微波荡漾的美丽景象映入眼前。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柴可夫斯基正是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把对祖国大地的赞美之情融入到作品的每一个音符当中,给予了听众从音响中获得俄罗斯秀丽风光的极大想象空间。

(二)勤劳朴实的俄罗斯人性格

俄罗斯是一个性格豪爽、能歌善舞的民族,而俄罗斯人的这些民族特点在柴可夫斯基的钢琴组曲《四季》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七月《割草》朴实无华的音响正是俄罗斯人善良、朴实性格的写照,而八月《收获》、九月《打猎》则反映了俄罗斯人民热爱劳动、勇敢的优良品质。十月《秋之歌》则一反八月《收获》与九月《打猎》中的热情与欢快,缓慢的音乐中透露了俄罗斯人民沉静思考的一面。

(三)丰富精彩的俄罗斯民俗

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之所以能够在世界钢琴小品中占有一席之地,作品中体现的民族意蕴和民族精神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通过不同季节时令的安排,不同音乐主题形象的转换,向我们展示出一幅幅不同的、丰富精彩的俄罗斯民俗之画。[2]

壁炉在很多国家意味着温暖和幻象,一月《壁炉旁》,在我们聆听音乐的同时,我们感受更多的是俄罗斯人民不畏严冬的寒冷,围在壁炉旁取暖、幻想未来的恬淡场景。

二月《狂欢节》则以欧洲民间的宗教节日为主题。由于宗教教会规定,在封斋的时节内,教徒们需遵循教规不能吃肉,亦不可举行任何娱乐庆典活动,所以人们总会在大斋节的前三天举行狂欢,由此这天被人们称为狂欢节。柴可夫斯基采用了复三部曲式作为这首作品的整体结构,通过跌宕起伏的旋律,欢快的音乐使得狂欢节中热烈欢腾的景象犹如在每个人的面前。作品从侧面反映了俄罗斯人民风俗节日中欢庆、喜悦的一面。

茫茫雪原中的俄罗斯异常寒冷,然而作曲家却把这茫茫雪原看成是大自然对母亲大地的庇佑和厚爱,大雪之后即将到来的是万物的生长和复苏。以俄罗斯民歌为主题的音乐轻快而富有朝气,融入了俄罗斯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和尊敬之情。

在这部钢琴组曲中,作曲家采用了欧洲重要的庆典节日圣诞节来结束全曲,圆舞曲轻盈妙曼的舞姿渲染了圣诞节夜晚欢快的节日气氛。

二、音乐形象的塑造流淌出别样的诗意之美

(一)音乐主题的诗意化

从研究柴可夫斯基的钢琴组曲《四季》的创作背景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每首钢琴小品内容的创作主题不是作曲家臆想的,而是从不同诗人的作品中选择而来:一月——《壁炉旁》由普希金题诗,音乐风格上则采用了安详的民谣风;二月——《狂欢节》由苗塞姆斯基题诗,象征了无畏严冬的寒冷、对春天的期待;三月——《云雀之歌》、四月——《松雪草》由麦可夫题诗,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的复苏;五月——《白夜》,由费特题诗,阳光的四溢隐含了季节的转换;六月——《船歌》,由普雷西捷耶夫题诗,向人们展示了时空交错中的美丽情景;七月——《割草》八月——《收获》,由柯里杰夫题诗,在一派田园风光中展现了俄罗斯人民勤劳爽朗的性格特征;九月——《打猎》,由普希金题诗,展现了俄罗斯人民英勇的一面;十月——《秋之歌》,由托尔斯泰题诗,倾诉了人们对时光逝去的感伤与不舍;十一月——《雪橇》,内克拉索夫题诗,展现了茫茫雪原中俄罗斯人民对希望的追求;十二月——《圣诞节》,柴可夫斯基题诗,采用了华丽欢快的圆舞曲风格。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四季》中的每一首作品都是有着深刻的思想和内涵,作曲家对每首作品音乐形象的塑造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一个诗意形象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

(二)主观思想与客观客社会生活的体现与融合

《四季》这部钢琴组曲的诗意之美也体现在作曲家主观思想的融入与客观现实生活的反映,主观思想与客观现实的交相呼应,给欣赏者带来了别具一格的审美体验。

1.柴可夫斯基主观思想的融入

通过对柴可夫斯基音乐特征的研究我们发现,抒情性与戏剧性是贯穿其作品创作的两条主线,如于润洋老师所说:“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有两个最鲜明的特征:一个是深刻的抒情性,另一个是强烈的戏剧性。抒情性特征最突出地体现在旋律上。”[3]这种抒情细腻又不失阳刚的戏剧性创作特征在其钢琴组曲《四季》中体现得尤为明显。[4]

柴可夫斯基将自己温柔细腻的音乐情思、阳刚的人生情怀完美地融入了钢琴组曲《四季》的创作当中。整部作品把那个时期俄罗斯人民对光明的追求与黑暗的斗争,对欢乐的激情与痛苦的沉思等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如五月《白夜》,两个以快板速度活泼进行的乐段,将人们载歌载舞、欢庆喜悦的热闹场面展现得恰到好处;六月《船歌》中,A乐段与B乐段的鲜明对比,也将湖面的宁静与人内心的沉思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十二月《圣诞节》则以华丽的圆舞曲风格再现了人们节日欢庆的喜乐场景。一月《壁炉旁》与四月《松雪草》则以戏剧性的手法描写了壁炉的温暖、松雪草破土而出的生机,体现了对生命的赞美、对人们的厚爱和同情。

除此之外,这部作品中悲剧性的流露是其审美的又一特征。如十月《秋之歌》,安静却沉郁的旋律如同在向人们倾诉对风中落叶的惋惜,对时光逝去无可奈何的不舍,让人们从热闹欢庆的喜悦之中一下转入了对生命逝去的悲痛和思考。

2.客观现实的体现

上述中我们已经提到,十二首不同主题的钢琴小品,就如同一幅幅不同的民俗之画,让我们通过对音乐的欣赏了解到了俄罗斯美丽的民俗和风情。而作品之所以有这样的审美特质,正是因为柴可夫斯基把握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一创作真谛,如二月《狂欢节》,作品采用了俄罗斯的民间舞曲元素,跳跃的节奏、欢快的旋律表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庆祝狂欢节的热闹场面;七月《割草人之歌》,作品开始直接肯定有力的乐思蕴含了俄罗斯人民豪爽明朗的性格;八月《收获》则以快速热烈的旋律渲染了农忙时节人们热情欢乐、庆祝丰收的一派繁荣景象。九月《打猎之歌》,以饱满有力的音乐象征了俄罗斯人民勇敢的一面;十一月《雪橇》在描写俄罗斯辽阔雪原的同时,反映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和希望的追求;十二月《圣诞节》则以欧洲民俗节日为主题,采用了华丽的圆舞曲风格,在热烈欢庆的音乐中结束了全曲。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柴可夫斯基用自己卓越的创作才华,将自己的主观乐思与俄罗斯的现实民俗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并最终通过12首短小的钢琴小品体现出来,以其独特的魅力打动着无数听众的心。

(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并存

任何一个作曲家的创作都离不开塑造他的时代和土地,也因此任何一个作曲家的作品都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和时代印记,正如后人所说,他的音乐代表了19世纪末的情绪——浪漫主义运动最后阶段的悲观主义,不仅成为那个时代艺术的尾声,而且成为整个时代的总结[5]。然而,通过对钢琴组曲《四季》的解读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柴可夫斯基现实悲观主义的情思下,更多的是隐藏了浪漫主义的诗意和唯美。柴可夫斯基通过浪漫的写作手法、诗意的象征风格再现了当时19世纪沙皇的专制暴力,反映了人民对光明的呼吁,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笔者从以下两点浅谈自己对其的理解:

1.大自然中的典型与音乐形象的浪漫

三月《云雀之歌》:云雀,因其优美婉转的歌声深受俄罗斯人民的喜爱,将其视为赶走忧郁带来光明的吉祥之鸟,作曲家将现实中的存在融入到具体的音乐作品中,通过音乐形象的塑造,用浪漫且富有诗意的“云雀”表达了人们对春天到来的期盼。[6]

四月《松雪草》:上述文中已经提到,松雪草是一种寒冬逝去、大地回春之时破土而出的美丽植物,因其生长的特殊时节和美丽外形受到俄罗斯人民的喜爱和赞美。柴可夫斯基将其作为整部作品中的第四首,通过现实中的来源,将其诗意般地塑造为具体的音乐形象,以此来表达人们对春天的渴望和对希望的追求。

2.诗意的乐思与现实生活的再现

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以农村生活题材为主的诗意再现,二是以俄罗斯民俗节日为主的诗意再现。如七月《割草人之歌》、八月《收获》、九月《打猎》,作曲家通过紧密相联的乐思,在四季变换的时令中巧妙的融合了俄罗斯人民勤劳、爽朗、勇敢且又热情的性格特征;而以现实民俗节日为题材的二月《狂欢节》、五月《白夜》、十二月《圣诞节》则是在现实生活中融入了作曲家个人的主观思想和创作特征,通过不同的音乐题材运用(俄罗斯舞曲、民间歌谣、圆舞曲),诗意地表达了俄罗斯人民细腻的情感变化。

通过以上论述,笔者认为,柴可夫斯基的钢琴组曲《四季》的审美特征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是音乐形象的转换所勾勒出的不同民俗之画,二是音乐形象的塑造所流淌出来的诗意之美。作为一个钢琴的学习与表演者,笔者认为,只有对作品的审美特征加以认真的研究和把握,才能真正演奏出作曲家的创作情思和作品的精神内涵。

注释:

①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304.

②王岳川.西方艺术精神.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24.

参考文献:

[1]满园园. 从钢琴套曲《四季》看柴可夫斯基的创作风格[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吴金华. 透析柴可夫斯基的《四季》感悟俄罗斯的民俗之画[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4):163-165.

[4]谢晓轶. 试论柴可夫斯基钢琴组曲《四季》的审美特征[D].湖南师范大学,2008.

[5]吴金华.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融合的典范——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审美特征研究[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3,(4):249-255.

责任编辑:胡栩鸿

收稿日期:2016-03-02

作者简介:邢颖(1982-),女,安徽宿州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钢琴演奏。

中图分类号:J64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2016)05-0056-03

An Appreciation of Folk Painting and the Beauty of Poetry— An Analysis of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chaikovsky Piano Divertimento the Four Seasons

XING Ying

(School of Music, Suzhou College, Suzhou Anhui 234000, China)

Abstract:A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Tchaikovsky’s piano Divertimento, The Four seasons includes 12 different themes with melodious melody lin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themes drives people to see vivid folk paintings through listening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poetry of Russian folk-custom.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ur seasons through two aspects, namely the painting of folk and poetic beauty.

Key words:The four seasons; Tchaikovsky; folk painting;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猜你喜欢
四季柴可夫斯基审美特征
采访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选拔赛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教育部批准我校设立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艺术学院
柴可夫斯基都招了
“四季”语文,精彩教学
大脑也分“四季”?
苗族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辛夷坞青春小说的审美特征
新世纪贵州苗族题材电影的审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