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子文集》的异文类型
——以“淳熙本”与“四部丛刊本”为中心

2016-03-16 13:50陈平
武夷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异文类型

陈平

(武夷学院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



论《朱子文集》的异文类型
——以“淳熙本”与“四部丛刊本”为中心

陈平

(武夷学院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

摘要:宋淳熙本《晦庵先生文集》是编订于朱子生前的现存最早的朱子文集,与现今通行的四部丛刊本《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之间存在大量的异文。分类、梳理这些异文,并探析其产生的原因,对版本校勘、文字、词汇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关键词:《朱子文集》;异文;类型

《朱子文集》是朱子思想的主要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元代以后尤其是明代,《朱子文集》得到大规模的刊印,版本源流错综复杂。现存最早的宋刊本朱子文集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晦庵先生文集》,为淳熙末闽中坊刻本(文中简称“淳熙本”),是编订于朱子生前的《文集》版本。宋本《朱子文集》还有宋闽刻残本、宋浙刻残本两大系统的残本二十余种。《朱子文集》诸多版本之间形成的庞大的异文体系,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而丰富的材料,然而对此学界迄今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研究。

古籍异文,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异文类型。本文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十一年张大轮、胡岳校刻本《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文中简称“四部丛刊本”)为底本,校以“淳熙本”,将其中的异文分为讹误异文、异字异文、异词异文、异句异文四大类,分别进行考察研究。

一、讹误异文

《朱子文集》间存在大量的讹误异文,大致包括错讹字、字序倒误、脱文、衍文等。

(一)错讹字

文字错讹主要是版本在传抄、翻刻过程中因字形相近而产生的异文。

渍—缉

“四部丛刊本”卷第八十七“祭黄尚书文”:“闻卜欲往,竹符是萦。写哀陈辞,渍绵走酹。想像德容,恍若瞻对。”

淳熙本:“渍”作“缉”。

按:“渍”、“缉”形近而误,此处作“渍”为是。

“渍”有浸泡之义,《说文解字》:“渍,沤也。从水责声。”“渍緜”又作“酒渍緜”,来源于“炙鸡渍酒”典故:《后汉书·徐穉传》:“穉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穉诸公所辟虽不就,有死丧负笈赴吊。常于家豫炙鸡一只,以一两绵絮渍酒中,暴干以裹鸡,……,以水渍绵,使有酒气,斗米饭,白茅为藉,以鸡置前,醊酒毕,留谒则去,不见丧主。”谓以绵絮浸酒,晒干后裹烧鸡,携以吊丧。又如:元王礼撰《麟原后集·祭文·祭主簿潘景岳》:“言愈远而悲长兮,老泪泫其如洗;魂降只乎家庭兮,歆渍绵之清醴。”

走—是

“四部丛刊本”卷第七十八“衢州江山县学记”:“熊君谢曰:‘走则敬闻命矣,然此意也不可使是邑之人无传焉,愿卒请文,以识兹役而并列之。’”

淳熙本:“走”作“是”。

按:此处以“是”为洽。“是”,指示代词,指代上文朱子对熊君所言。“四部丛刊本”作“走”,乃与“是”形近而误。

(二)字序倒误

期耄—耄期

“四部丛刊本”卷第八十七“祭刘共父枢密文”:“天胡付公以瓌奇俊伟之材,而不并假以耆耋期耄之寿?”

淳熙本:“期耄”作“耄期”。

按:文句的大概意思是:老天给予了刘公卓越的才华,却不给他高寿。“耄期”有“岁数大”义,《书·大禹谟》:“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孔传:“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言己年老,厌倦万机。”《孔子家语·观乡射》:“好学不倦,好礼不变,耄期称道不乱者,在此位也。”“耄期”符合文意。“期耄”无义,应是字序颠倒而误。

(三)脱文

脱文又称“夺文”、“脱字”,或省称“脱”,指在古籍传抄或翻刻过程中,由于受到抄录人知识水平、书写风格、习惯、态度和疲劳程度等因素影响,导致文字的误脱漏。

甥—外甥

“四部丛刊本”卷第二十六“与袁寺丞书”:“而熹以一身孤客于此,携小儿甥在此,无妇女看当,无日不病。”

淳熙本:“小儿甥”作“小儿外甥”。

按:“四部丛刊本”脱“外”字。“甥”亦可指“姊妹之子”,《诗·大雅·韩奕》:“韩侯娶妻,汾王之甥。”郑玄笺:“姊妹之子为甥。”《后汉书·杨修传》:“如是者三,操怪其速,使廉之,知状,于此忌修。且以袁术之甥,虑为后患,遂因事杀之。”然而,唐宋以后,双音节词“外甥”已经基本取代“甥”表示“姊妹之子”,因而此处用“外甥”更符合语言习惯。

所以—所以……者

“四部丛刊本”卷第九十七“观文殿学士刘公行状”:“事君事亲,初无两心。使亲丧而可夺,则他日所以事君可知矣。”

淳熙本:“所以事君”作“所以事君者”。

按:文中“可知”的对象不是“事君”这一行为,而是“所用以事君的”即“所以事君者”。可见“四部丛刊本”脱“者”字。

(四)衍文

衍文,是由于在缮写、刻版、排版中出现错误而多出来的字或句子。衍文多在古籍流传过程中辗转传钞刊刻时产生,与古籍原文重复或无必然联系。

之之—之

“四部丛刊本”卷第七十七“存斋记”:“一日,生请于予曰:‘升之之来也,吾亲与一二昆弟相为筑环堵之室于敝庐之左,将归,翳蓬藋而居焉……’”

淳熙本:“升之之来也”作“升之来也”。

按:“四部丛刊本”第二个“之”字显然系因重复第一个“之”字而衍。

所以—所

“四部丛刊本”卷第七十九“邵武军学丞相陇西李公祠记”:“然而世衰俗薄,学废不讲,则虽其中心之所以固有,亦且沦胥陷溺,而为全躯保妻子之计,以后其君者,往往接迹于当世。”

淳熙本:“中心之所以”作“中心之所”。

按:文中“沦胥陷溺”的对象是“其中心之所固有”的,即上文的“人心之本然”。可见“以”为“四部丛刊本”衍文,盖因“所”而衍。

二、异字异文

异字异文是从文字角度对《朱子文集》异文所做的分类,文中我们将这类异文分为异体字异文、古今字异文、通假字异文三种。

(一)异体字异文

《汉语大词典》对“异体字”的解释为:“音同义同而形体不同的字。即俗体、古体、或体之类。”对异体字的使用,是《朱子文集》版本异文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疆—畺

“四部丛刊本”卷第一“白鹿洞赋”:“承后皇之嘉惠,宅卢阜之南疆。闵原田之告病,惕农扈之非良。粤冬孟之既望,夙余驾乎山之塘。”

淳熙本:“疆”作“畺”

按:“畺”、“疆”异体字。《说文·田部》:“畺,界也。从畕、三,其界画也。疆,畺或从彊土。”《周礼·春官·肆师》:“与祝侯禳于畺及郊。”郑玄注:“畺,五百里。”《汉书·郊祀志上》:“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而诸侯祭其畺内名山大川。”颜师古注:“畺,境也。”《周礼·地官·封人》:“凡封国设其社稷之壝,封其四疆。”贾公彦疏:“诸侯百里以上至五百里,四边皆有封疆而树之。”孙诒让正义:“疆,界也。”《汉书·王子侯表序》:“至于孝武,以诸侯王畺土过制,或替差失轨,而子弟为匹夫。”颜师古注:“畺亦疆字也。”

“畺”、“疆”的最初写法应是“畕”。《说文·田部》:“畕,比田也。从二田。”《正字通·田部》:“畕,畺本字……《正讹》:‘畕,田界也。从二田会意。’或作畺,俗作疆。”罗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从畕象二田相比,界画之谊已明,知畕与畺为一字矣。”“(甲文)从弓,从圉……此古者以弓纪步之证。”①

往—徃

“四部丛刊本”卷第七十七“建宁府建阳县主簿厅记”:“顾今铨曹所领员以百数,既不容有所推择,而为令者又往往私其政,不以及其属,是以官多不得其人,而人亦不得其职。”

淳熙本:“往”作“徃”。

按:“徃”、“往”异体字。《说文·彳部》:“往,之也。从彳?声。迬,古文从辵。”“徃”主要出现于宋代及以后的字书和文献中。宋沈辽《走笔酬亨甫所示二篇次韵和之》之一:“少壮已徃谁能逐,此身正如车軑毂。”明陶宗仪《辍耕录·奇遇》:“余徃闻先生之姪孙立礼说及此,亦一奇事也。”《集韵·漾韵》:“徃,归向也。隶作徃。”《字学三正·体制上》:“往,俗作徃。”《汇音宝鉴》:“徃,俗往也。”

(二)古今字异文

“一个词的不同书写形式,通行时间往往有前后。在前者就是在后者的古字,在后者就是在前者的今字。”[1]当然,古今字的古、今是相对而言的,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谊”字条说:“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朱子文集》中的异文有不少是属于古今字关系。

攷—考

“四部丛刊本”卷第八十一“书刘子澄所编曾子后”②:“然熹尝考之,窃以谓曾子之为人,敦厚质实,而其学专以躬行为主,故其真积力久,而得以闻乎一以贯之之妙。”

淳熙本:“考”作“攷”。

按:攷,本义为敲,拷击。《说文·攴部》:“攷,敂也。”《广雅·释诂三》:“攷,击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攴部》:“攷,引伸之义为考课。”即由敲击引申出拷问、考察义。《周礼·夏官·大司马》:“以待攷而赏诛。”郑玄注:“攷,谓考校其功。”又《天官·宰夫》:“旬终,则令正日称,而以攷其治。”贾公彦疏:“言会要成揔考之。”

考,本义为年老。《说文·老部》:“考,老也。”老人拄杖行走,一步一顿,犹如敲地,因而借用作“攷”,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攴部》:“《周礼》多作攷,他经攷击、考课皆作考,假借也。”后“攷”废,其词义转由“考”承载,“考”成为“攷”的今字,《玉篇·攴部》:“攷,今作考。”

寮—僚

“四部丛刊本”卷第九十一“何叔京墓碣铭”:“秩满,计其月十有四,悉归其券于有司。一时学士僚友高君学行,多师尊之,而当路鲜识之者。”

淳熙本:“僚”作“寮”。

按:“僚”为“寮”之今字。

寮,本义为同一官署的官吏。《尔雅·释诂上》:“寮,官也。”郭璞注:“同官为寮。”《玉篇·宀部》:“寮,官寮也。与僚同。”《正字通·宀部》:“寮,杨慎曰:‘古人谓同官为寮,亦指斋署同窗为义。’”《诗·大雅·板》:“我虽异事,及尔同寮。”毛传:“寮,官也。”《左传·文公七年》:“同官为寮,吾尝同寮,敢不尽心乎!”

僚,本义为美好。《说文·人部》:“僚,好貌。”段玉裁注:“此僚之本义也。”《诗·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毛传:“僚,好貌。”孔颖达疏:“谓其形貌好,言色美,身复美也。”宋苏轼《西江月·再用前韵戏曹子方》:“月与佳人共僚。”

“寮”的“官”义后用“僚”来表示。段玉裁于“僚”字注曰:“自借为同寮字而本义废矣。”《玉篇·人部》:“僚,同官曰僚也。”《仪礼·士冠礼》“主人戒宾”郑玄注:“宾,主人之僚友。”唐贾公彦疏:“同官为僚。”贾公彦疏:“同官为僚。”《礼记·曲礼上》:“僚友称其弟也。”郑玄注:“僚友,官同者。”

(三)通假字异文

关于通假字,现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从狭义上理解,“通假字”就是有本字的假借,“通假字是假借的一种,是指本有其字的假借。”[2]从广义上理解,“通假字”既包括有本字的假借,也包括本无其字的假借,“所谓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3]本文所列举分析《朱子文集》的通假字异文,采取的是广义的理解。

谯—噍

“四部丛刊本”卷第九十一“国录魏公墓志铭”③:“人畏其凶虐,无敢议者,元履独慨然以书噍让杰,长揖径归,杰亦不能害也。”

淳熙本:“噍”作“谯”。

按:噍,本义为咀嚼。《说文·口部》:“噍,啮也。从口焦声。嚼,噍或从爵。”《荀子·荣辱》:“今是人之口腹,安知礼义?安知辞让?安知廉耻、隅积?亦呥呥而噍,乡乡而饱已矣。”杨倞注:“噍,嚼也。”此义于此句中显然不合,文中“噍”应是通假字,其本字为“谯”。

“谯”有责备,谴责义。《说文·言部》:“谯,娆譊也。从言焦声。读若嚼。诮,古文谯从肖。《周书》曰:‘亦未敢诮公。’”段玉裁注曰:“谯,让也。齐楚宋卫荆陈之间曰谯。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言相责让曰谯让。”《管子·立政》:“里尉以谯于游宗,游宗以谯于什伍,什伍以谯于长家。”

谯、噍二字在韵书中均是才笑切,去声,笑韵,从母。二字通假在古代比较常见,《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噍呵绾,绾日以谨力。“司马贞索隐:“一作‘谯呵’。谯,责让也,言不嗔责绾也。”汉贾谊《新书·傅职》:“天子居处出入不以礼……忿怒说喜不以义,赋与噍让不以节,小行、小礼、小义、小道:凡此其属,少傅之任也。”卢文弨校:“噍当作谯。”

诀—决

“四部丛刊本”卷第八十七“祭张敬夫殿撰文”:“召宾佐而与诀,委符节而告终。”

淳熙本:“诀”作“决”。

按:此处“诀”为“告别”义。“决”通“诀”,《史记·外戚世家》:“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司马贞索引:“决者,别也。”宋洪迈《夷坚丙志·王八郎》:“吾与汝不可复合,今日当决之。”

三、异词异文

异词异文是从词汇的角度探讨《朱子文集》的异文,我们主要分析同义词异文、同素逆序词异文以及几类特殊词类异文。

(一)同义词异文

同义词异文,就是指用相同或相近的词代替原来的词,原文意思基本不变。这类异文在《朱子文集》中比较常见,如:

教—诲

“四部丛刊本”卷第八十七“祭黄尚书文”:“正冠肃容,不异平日。端拱立谈,教告谆悉。岂谓此别,遂隔死生。”

淳熙本:“教”作“诲”。

按:“教”、“诲”同义词。《说文·敎部》:“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徐锴《系传》:“攴所执以敎道人也……言,……以言敎之。”《说文·言部》:“诲,晓教也。”段玉裁注:“明晓而敎之也……晓之以破其晦是曰诲。”《玉篇·言部》:“诲,教示也。”《广韵·队韵》:“诲,教训也。”《诗·小雅·緜蛮》:“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唐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诗:“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

错综—错揉

“四部丛刊本”卷第七十五“赠徐端叔命序”:“盖天地所以生物之机,不越乎阴阳五行而已,其屈伸消息、错综变化,固已不可胜穷,而物之所赋,贤愚贵贱之不同,特昏明厚薄毫釐之差耳,而可易知其说哉!”

淳熙本:“错综”作“错揉”。

按:文中“错综”为“错杂”义。“错揉”亦有“错杂”义,又如《朱子语类》卷四:“缘是他那物事错揉万变,所以不能得他恰好。”“错揉”本作“错糅”,《文选·嵇康〈琴赋〉》:“或间声错糅,状若诡赴,双美并进,骈驰翼驱。”吕延济注:“言间声错杂,状如疾而相赴并走,如鸟翼之相驱逐也。”《说郛》卷七六引宋储泳《祛疑说》:“及其机微之积,错糅之变,则风霆流形,妖祥示像。”“错揉”又逆序作“揉错”,义同,明方孝孺《贮清轩记》:“及乎事变之陈于前,利害之交激,吉凶之揉错,向之翛然者,则已填襍秽污化为泥尘而不自知。”

(二)同素逆序词异文

同素逆序是汉语的一种特殊构词现象,同素逆序复音节同义词的构词语素相同,语序相逆,语义相同或相近。《朱子文集》中的异文有不少是属于同素逆序关系。

论说—说论

“四部丛刊本”卷第九十一“何叔京墓碣铭”:“至其论说古今,指陈得失,则又明白慷慨,可举而行。”

淳熙本:“论说”作“说论”。

按:“论说”、“说论”为同素异序词。“论说”,在此处义为“议论评说”,又如《礼记·文王世子》:“大司成论说在东序。”郑玄注:“论说,课其义之深浅,才能优劣。”汉王充《论衡·超奇》:“著书表文,论说古今。”

“说论”亦有此义。汉王充《论衡·超奇》:“儒生说名于儒门,过俗人远也。或不能说一经,教诲后生。或带徒聚众,说论洞溢,称为经明。”《朱子语类》卷第三十二:“范氏曰‘凡史之事’云云。第十七章凡七说,今从伊川范氏之说。伊川第二说,吕氏说论‘史’字,皆通。”《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明明与他说论,看这话是该说的不该说的!”

教告—告教

“四部丛刊本”卷第三十八“答薛士龙季宣”④:“兹者林扩之之来,乃知荣膺睿眷,出试辅藩,宣布之初,誉处休洽,深以为慰。又蒙不鄙,远贻书翰,所以教告甚悉。”

淳熙本:“教告”作“告教”。

按:“教告”犹“教导;教诲。”《书·多方》:“我惟时其教告之。”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教人以致知明德,而戒其即物穷理,诚使昏闇之士,深居端坐,不闻教告,遂能至于知致而德明乎?”

“告教”也有“告喻教诲”义。《书·立政》:“乃敢告教厥后。”夏曾佑《小说原理》:“无所为而为之事,则本之于天性,不待告教而为者也。”

(三)几类特殊词类异文

1.时间词异文

年—日—时

“四部丛刊本”卷第四“斋居感兴二十首”:“反躬艮其背,肃容正冠襟。保养方至此,何年秀穹林?”

淳熙本:“何年”作“何日”。

“四部丛刊本”卷第九“过盖竹作二首”:“浩荡鸥盟久未寒,征骖聊此驻江干。何时买得鱼船就?乞与人间画里看。”

淳熙本:“何时”作“何年”。

按:何年”、“何日”、“何时”均可以用来表示“哪一天,什么时候”。唐贯休《塞下曲十一首》之一:“归去是何年,山连逻逤川。苍黄曾战地,空阔养雕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清吴骞《扶风传信录》:“﹝仲仙﹞又吟曰:‘侬别去,泪双流,使我揉断离肠何日休。’”《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干?”

前—昨

“四部丛刊本”卷第十“和西江月”:“身老心闲益壮,形臞道胜还肥。软轮加璧未应迟,莫道前非今是。”

淳熙本:“前”作“昨”。

按:文中“前”、“昨”与“今”相对应,表示“以前,过去”。《孟子·梁惠王下》:“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唐田娥《寄远》诗:“忆昨会诗酒,终日相逢迎。”宋曾巩《襄州到任表》:“臣昨治济南,最为烦剧。”

2.方位词异文

南—前

“四部丛刊本”卷第九“武夷精舍杂咏·晚对亭”:“倚筇南山巅,却立有晚对。苍峭矗寒空,落日明彩翠。”

淳熙本:“南山”作“前山”。

按:“南山”泛指南面的山,其中的“山”指武夷五曲的晚对峰,与隐屏峰直面对立。“晚对亭”位于武夷精舍边上,朱子《武夷精舍杂咏诗序》曰:“直观善前山之巅为亭,回望大隐屏最正且尽,取杜子美诗语,名以‘晚对’。”

“南山”与“前山”指向相同,说“南山”是因为“晚对亭”在武夷精舍南面,说“前山”,则是因为“晚对亭”在精舍“前山之巅”。

四、异句异文

对“淳熙本”而言,“四部丛刊本”在语句方面有不少的增加或减少的内容,由此形成异句异文。这些已不是单纯的字、词原因形成的异文,更多涉及到朱子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本文不展开讨论,仅举例说明之。

(一)增句异文

“四部丛刊本”卷第八十七“又祭刘共父枢密文”⑤:“老泪如倾,远寄清血。呜呼哀哉!尚飨。”

“淳熙本”无“呜呼哀哉!尚飨。”

“四部丛刊本”卷第九十一“何叔京墓碣铭”:“邵武之东,百里而近,七台之麓,小溪之滨,有君子者,曰何君,名镐,字叔京,予获从之游相好也。”

“淳熙本”无“百里而近,七台之麓,小溪之滨。”

(二)减句异文

“四部丛刊本”卷第三十六“答陈同甫”:“夏中朱同人归,辱书,始知前事曲折,深以愧叹。”

“夏中朱同人归”句上“淳熙本”有“九月十五日某顿首再拜同甫上舍老兄”十六字。

“四部丛刊本”卷第八十六“谒故侍中太尉长沙陶威公祠文”:“惟公忠顺勤劳,机神明鉴,没而不朽,食此江濆。”

“惟公忠顺勤劳”句上“淳熙本”有“某猥承人乏,假守此邦,祗事之初,以礼见于先圣先师。而视其学,则有公之遗祠在焉”三十三字。

总之,异文的类型是错综复杂的,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标准,就可以分出不同的类别,而不同类别异文之间又经常存在这样的那样的联系。文中我们探讨《朱子文集》异文的四大类十三小类,但并非就涵盖了该文集所有的异文类型。《朱子文集》异文数量庞大,表现形态非常丰富,产生原因十分复杂。全面梳理、分类、研究其中异文,对《朱子文集》版本校勘、汉文字现象、汉语词汇史乃至于朱子理学思想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注释:

①转引自《汉语大字典》“疆”条。

②淳熙本题作“题曾子后”。

③淳熙本题作“魏元履墓志”。

④淳熙本题作“答薛湖州”。

⑤淳熙本题作“再祭刘枢密”。

参考文献:

[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270.

[2]洪成玉.古汉语词义分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48.

[3]王力.古代汉语(修订版)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1: 541.

(责任编辑:陈果)

A Study on the Types of the Variants in Zhuxi's Corpus: Centered on Chunxi Text and Sibucongkan Text

CHEN Ping

(School of Humanity and Teachers Education, Wuyi University, Wuyishan, Fujian 354300)

Abstract:Song Chunxi text Mr Hui An Corpus was the earliest existing Zhuxi's corpus which was compiled in Zhu's birth.Between it and the current Sibucongkan text Mr Hui An Zhu Wengong Corpus there are a lot of Variants. Classification, combing these Variants, and analysis the reasons,in the Version collation, characters, vocabulary, etc, has important academic value.

Key words:Zhuxi's Corpus; variants; types

中图分类号:H13∶B24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09(2016)02-0005-06

收稿日期:2015-09-12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A类项目(社科)(JA13309S);武夷学院科研基金项目(XL1215S)。

作者简介:陈平(1977-),男,汉族,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词汇学、训诂学。

猜你喜欢
异文类型
“黄鹤去”与“白云去”究竟孰优孰劣?——崔颢《黄鹤楼》首句异文考辨
谈《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的一处异文——读红零札
安大简《诗经·召南·小星》异文考辨
西夏文草书《礼记》异文一则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利用野花组合营造花海景观的技术研究
李白诗歌异文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