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在文化强国进程中的软实力作用

2016-03-16 16:42廖智勇
文化学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实力文学作品强国

廖智勇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江油 621709)



【文化视点】

文学在文化强国进程中的软实力作用

廖智勇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江油 621709)

以文兴国,更添一份的智慧。近年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以文化强国的重要性突显。文化强国进程中,文学是一种软实力,能发挥特殊的力量,助推国家文化发展。文学除了具有文艺美学的价值外,还具有较强的政治功能。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文学在政治文化社会进程及强国战略中的作用。

文学;文化强国;软实力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可见,提高国家软实力,实现综合国力的均衡稳步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文学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的文化软实力作用与国家发展关系密切,文学通过政治文化与文学意识形态等多个载体,可以产生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推助力。因此,分析文学在文化强国进程中的软实力作用,对国家政治文明发展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反思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文学在文化软实力中的地位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了解文学的软实力,要首先明确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对于文化的定义,多年来学术界有众多的解释与说明。而一般认为文化是一种包含语言、意识形态在内的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文化软实力以意识形态及精神财富感化思想,并且能够实现国家强大。此外,文化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其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性的力量,是无形的力量。[1]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文化软实力实际上是一种能力,而该能力能借助利诱、感染、吸引等,影响他人的想法,达到自己的目标。[2]优秀、进步的文学作品可以感染读者心灵,使其得到净化与升华,进而使全社会的精神面貌发生改观。腐朽、颓废的文学作品则可以使人性腐化、堕落,从而败坏社会的道德风气。由此可见,文学是影响文化软实力进步与否的关键,通过优秀、进步的文学作品,可以树立正确的思想,传播社会正能量。

二、文学在文化强国进程中的软实力作用

(一)国外文学在社会进程中的意识形态作用

文学是时代面貌体现,是宣扬时代精神的重要工具。古往今来,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一不同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密切相关,对推动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3]如美国女作家斯托夫人,通过其作品《汤姆叔叔的小屋》,充分暴露了美国黑奴制度的残忍与血腥,极大地强化了美国民众的废奴意识,为美国社会的进步及黑奴制度的废除起到了宣传作用。而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一诗,更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各国年轻人追求自己国家的独立与解放。[4]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哲理小说《蝇王》通过对人性的原善与原恶、人性与兽性、理性与非理性、文明与野蛮之间等一系列矛盾冲突,反映缺乏正确的管理制度或正确的管理制度被邪恶摧毁后的不良恶果,引发了人们对人性以及制度发展的深思。这些国外的文学作品通常是在具体的社会发展状况下而创作出来的。然而,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其发展的一般规律都具有共性,因此这些国外文学对本国社会进行中的意识形态作用,于我国而言也有其效用。[5]由此可见,文学对推动社会进步、宣传进步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借助文学作品的影响,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二)国内文学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意识形态作用

文化软实力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中的重点方针,在此基础上,党和国家开始日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建设,以及如何让传统文化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建设。文化软实力一方面被国家所关注,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国家发展,而党和国家的发展也是社会政治性活动的基础。由此可见,文化软实力在促进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能起到一定的政治作用。文学有很多衍生形式,将文学精神细分,可以使文学精神与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相融合。从我国的传统文学作品看,也不乏大量能对我国社会建设起到一定推动作用的优秀作品。如北宋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按时间先后次序对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的军事政治进行描述,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要撰写内容,其撰写目的就在于警示后人,防止历代君王重蹈覆辙,进而也使其成为历代王子皇孙必读之经典。再如《礼运大同篇》中提到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以著其义,以考其信”等,千百年来一直都是中华儿女为之奋斗的目标,而现阶段我党在十八大中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得不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提出的社会建设和发展方向与我国古代传统文学中的理想有很大的联系,即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对我国现代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6]

自古文学与教育是不分家的,很多文学作品都走进了学生的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而这些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社会理想也逐渐被学习者所接受,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理想、共同价值观,而这些有志青年也正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鲁迅的作品在我国中小学语文课文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他的革命文学作品《祝福》《孔乙己》《药》《阿Q正传》也教育中国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地与旧势力进行顽强抵抗,虽然现今社会旧势力已经不复存在,而鲁迅的精神却深入这些为社会建设而努力的年轻人身上。由此可见,无论是传统文学作品,还是近现代文学作品,都可以在社会发展中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可以是直接作用于社会意识形态,也可以是直接影响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7]

三、文化强国中的文学力量融入

文学在文化强国进程中的软实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要想在文化强国的发展过程中使文学力量得到最大发挥,笔者认为,应将文学与文化相结合,主要从校园和社会两方面入手。前者是与文学相关的教育,而后者是与文学相关的社会力量积攒。[8]

(一)校园内的文学教育

在校园内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可以达到对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直接教育,而具体的文学教育策略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方面,借助文科类院校的文学专业教育教学实现,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进行启发。例如,在课程设置方面,开设文学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基本文学素养,包括国内外文学名篇的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分析,文学大家的认知等。定期开展文学讨论会,鼓励专业学生与非专业学生之间就文学知识进行探讨与交流。邀请名家就文学作品开展专题讲座,给学生提供与作家接触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能更进一步地了解作品中的精神素养。

(二)社会文学宣传模式

从社会角度进行文学教育宣传,能为社会发展与建设带来很多益处。在社会中进行文学作品的宣传,不仅可以丰富大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还可以使公民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在社会中进行文学宣传的形式比较多,文学号召力较大,且形成的文学影响力也比较大。如国内文学爱好者及作者联手共建的中国原创文学网,其开放式的运营模式及严格的文品审查制度成就大批当代优秀文学作品,而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刘心武等大师则走上了央视的《百家讲坛》及各类网络直播平台,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广大观众解读《红楼梦》,使复杂而又严谨的文学研究及评论以综艺的形式在各类媒体上迅速传播。这些新型的文学宣传形式对我国文学的弘扬与传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邓雪英.试论文化软实力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中的重要作用[A].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2015年10月(上)民俗非遗研讨会论文集[C].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2015.3.

[2]蒋光灯.浅析文学在文化强国进程中的软实力作用[J].凯里学院学报,2016,(1):102-104.

[3]张传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4]刘德定.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

[5]徐稳.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6]王文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创新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3.

[7]刘琼.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8]周璐铭.中国对外文化战略研究(2000-2015)[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5.

【责任编辑:王 崇】

2016-09-10

廖智勇(1966-),男,四川绵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学研究。

G122

A

1673-7725(2016)11-0018-03

猜你喜欢
实力文学作品强国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实力抢镜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