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须以人为本、弘扬个性

2016-03-16 19:08程春林
文教资料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弘扬素质教育

程春林

(赤壁市技工学校,湖北 赤壁 437321)

语文教学须以人为本、弘扬个性

程春林

(赤壁市技工学校,湖北 赤壁 437321)

当今的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更注重人格发展的个性化。以人为本,弘扬个性,是每一位语文教学者都应该时刻关注的问题。

语文教学 应试教育 以人为本 弘扬个性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1],当今的教育与中国传统教育相比,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更注重人格发展的个性化。因此,语文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弘扬个性便成了今天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都应该时刻关注的问题。

一、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迫切需要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推行语文素质教育。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已经被认为是不争的事实。近代中国长期处于积贫积弱的状态,不能不说与传统的中国封建教育没有关系。当今世界风云变化,市场经济大潮、全球一体化使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社会需要的是有个性、能适应快节奏社会变化的人才,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使之成为适应社会潮流的合格人才。因此,推行以人为本的语文素质教育,是民族国家振兴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要求。

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自身的规律与乐趣。只要你坚持从人出发、尊重个性、就会在受教育者——学生的身上找到你寻找的东西,得到你该得到的那份收获。“孔子教人,各因其才,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2]。正因如此,后人才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的佳话流传。

现代语文教学在教材设置、教学目的等诸多方面争论太多,至今也没有形成独特的规律。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语文教学是文言与白话之争;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文化大革命”,语文教学曲折反复,甚至抛开课本,为政治服务;拨乱反正,恢复高考,语文教学虽然出现生机,随即被高考这根指挥棒所左右,语文教育陷入了新八股的深渊。目前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完全置之度外,至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因为与高考无关也被列入不合要求的行列。于是,高分低能型人才不断从学校里输送进社会,最致命的是应试教育照顾了少数,抛弃了多数。一些青少年在应该接收正常教育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得到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里遇到的只是冷眼和不公。这样看来,语文教育难道不应以人文本、关注个体发展吗?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信息技术迅猛普及。面对知识爆炸的时代,思维敏捷的青少年已经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迎接这场信息革命。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应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这场革命中来,因为这场革命已经为人的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它是全方位地、立体地表现对当代人性的维护、人格的尊重。这就与两年前提倡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这就是语文教育的精髓:重视对人的心灵的塑造,重视对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以人为本,弘扬个性”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

1.培养个性,强调创新是语文素质教育的生命。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人的创造,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根据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是摆在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

“每个人的心灵有他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的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古今中外无数的发明家、科学家、作家的成就无不应证这样的道理:创造力与个性一脉相承。没有个性,便没有创新意识。从爱迪生到爱因斯坦;从卡夫卡、皮卡索到鲍勃·戴伦,他们的创造意识与哪个先人圣哲有相同之处昵?值得提醒的是现行语文教材倡导思想统一,实质上是在用统一的“规格”打造统一的教育产品,这是对学生个性的扼杀,对创造精神的扼杀。它与语文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把握学生发展的不完备性、非同步性、多倾向性、不确定性。真正做到师生教学过程中人格上的平等,按照他们心灵独有的形式去教育学生,决不能用简单的判断取代细致的分析、观察,始终把握个性是创造者的品质这个原则。在塑造不同学生心灵的同时,用教材体现出来的美好品质感染学生。

2.“求真、求善、求美”是语文素质教育的灵魂。

语文素质教育过程中以人为本,弘扬个性并不是要“培养不顾社会关系而独立存在的人”[3]。相反,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个性,采用适当的教育形式,把人类优秀的品质——真、善、美有计划地、恰当地教给学生。真善美的优秀品质一旦与具有创造意识的个人结合起来,就会对人类的共同进步事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不正当的欲望和优良的品质是敌对的,人受欲望的驱使而失去理智性的克制,就成为情欲的奴隶和贪婪的牺牲品,唯有战胜情欲而受指导于理智,去掉私心而尊重别人的利益,才能达到道德的境界。”素质教育尊重个性,强调创新是建立在去掉私心而尊重别人的利益的基础上的。

求真,就是要求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把事物的客观本质原原本本地告诉学生的同时,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的认识事物客观本质的方法。

求善,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掘课本美好的精神品质,让学生从中领悟、感知美好的事物的无限魅力,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的过程。

求美,是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作品的优劣、事物的美丑进行思考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过程。学生的求美过程会因理解能力的差异而各不相同,同样的事物,同样的课文,男生与女生的理解可能就不一样。在男生看来很美好的东西,女生不一定认为美。这就要求知识的传播者了解受教育对象的个性,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充分享受课文中的美并丰富美的内涵。

总之,求真、求善、求美是语文素质教育的灵魂,实施教育过程中,教师切不可简单行事,不看对象,一定要从每个学生的个性出发,有针对性地教育,才能培养出既有扎实文化功底,又有健康的思想情操;既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又能明辨是非美丑的高尚人才。

3.弘扬学生个性应大胆地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语文背景中学习语言,积累文化。

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同他们能否正确融入社会有内在的关系。要让学生正确融入社会,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来指导,好的语文教师应在诸多方面下工夫,达到既把不健康的黄色书籍及传播媒介拒之学生心灵之外,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青少年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语文教学在这个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根据个人体会,从学生个性出发引导他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不妨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指导他们坚持写日记,日记内容可多可少,但必须是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看法;也可以是从优秀名著中摘抄下来的名句;还可以是从电视等其他媒体听来或看到的故事。

4.充分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个性显得特别重要。

当代社会信息技术迅猛普及,特别是因特网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近了许多。信息化一方面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语言信息化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天的语文教学,再也不是传统简单的“人对人”教育。有时是“人与机器”,有时又是“人与机器再与人”这种复杂的关系。这样老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新问题又出现,面对知识爆炸,无所不包的机器,学生个性如何发挥?如何甄别机器语言的优劣?不得不由语文教师解决。传统社会里所有传媒上的语言信息基本上经过了专业人员的鉴别与加工,这种语言信息是具有不同程度的权威性的,但是,计算机网络上的语言信息是自由的、开放的、随机的,里面包含的语言信息或有价值,或没价值,或干脆是垃圾语言。如果不学习正确的汉语表达方式,就很难辨别网络语言的优劣。因此,个性化语言的培养就显得更加必要,而这种个性化语言需要更多地了解社会,掌握信息技术。

5.必须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高度看待语文教学,摒弃功利思想,尊重学生人格,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

“对于考试来说,语文是一种无法定量的东西,作文需要优秀的教师用心去体验,这对需要统一标准的考试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语文考试需要一定的弹性。我记得,梁漱溟年轻时多次考北大都不中,后来在印度哲学研究领域出了名后.被蔡元培先生请进北大教书,而台下坐着的正是当年与他一起考北大的成功者们;吴晗当年考清华时,也曾因数学不及格差点被拒之门外,后来因历史方面的专长而被特批入学。可见,考试制度虽然相对公平,却不符合精英教育”。老教授的话不正言中了当今考试对人的个性的危害吗?目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表面上无人反对,实际上收效甚微,主要因素还是家长、社会、教师三方面功利思想作怪,要彻底克服这方方面面的功利思想仍需时日。但是我相信,随着我国社会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日渐提高,语文教育一定会出现明媚的春天。

[1]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人民日报,2000.2.1(第一版).

[2]卢俊.爱弥尔.商务印书馆,1978:97.

[3]藤大椿.卢俊教育思想述评.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32.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弘扬素质教育
弘扬爱国精神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弘扬雷锋精神 坚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