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分分钟”探析

2016-03-16 19:08孔李茜王雪婷
文教资料 2016年1期
关键词:词类流行语句法

孔李茜 王雪婷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0)

网络流行语“分分钟”探析

孔李茜 王雪婷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0)

网络流行语“分分钟”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语境的变化产生了新的意思。通过分析其来源、推动其发展的因素,从而得出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其语用内涵、在句子中充当的句法成分,确定“分分钟”作为词的用法。同时,其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都发生了变化,成为具有凸显功能和强调功能的语用标记。

网络流行语 分分钟 语义 词性 语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方便人们言语交际的新词语应运而生。总结2014年出现的热词,“分分钟”有很重要的地位。“分钟”本是一个定义非常明确的时间量词,但由它衍生出的“分分钟”一词成了一个模糊的词组。流行语“分分钟”在人们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语用义,不再只是形容时间,甚至用“分分钟”表达对某一语言、行为、事件的观点看法及情感认知。打开网络,可以看到各种“分分钟”的不同搭配:“今天你分分钟办好某事了吗?否则就会分分钟出问题哦!”

一、“分分钟”的语义探析

(一)“分分钟”本义和新义

时间短语“分分钟”的一种说法是来自英语“a fraction of a minute”,这是英语中经常使用的表达,意思是一分钟的几分之一,即“分分钟”的意思。常用来形容做某件事所需时间之短,用不了一分钟就可办完。

百度百科中解释:“‘分分钟’近几年在粤语中开始流行。广泛地流传于南方。是一个非常有地方特色的词语。其意思和随时随刻为一个意思。大多用在甲催促乙赶紧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乙就说一句‘分分钟’表示非常胸有成竹并不着急的意思。或是自己主动说句‘分分钟’来表达我要去做某事的话那是很快就能做完的。”这是一个非常有地方特色的词语。许多人都喜欢用,因为它的意思已经很深入当地民心。也有少部分人会在后面加上跟从的话语。如:分分钟去洗衣服、分分钟到车站、分分钟搞定……

当然,我们认为:这两种意思之间是有联系的。比如:有一首歌叫《分分钟需要你》。这其实是一首粤语歌,由郑国江填词,林子祥编曲并演唱,二者均为香港人。该歌曲于1997年获得第二十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金曲奖。但此歌的发行年份实为1980年。香港作为粤方言区,历经英国人的百年统治,其语言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英语影响。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及香港的回归,香港粤语的影响逐渐扩大到广东等内陆地区。再后来,随着影视剧及网络的流行发展,进而扩展到整个汉语的网络流行语中。

(二)“分分钟”的色彩义——由中性趋于褒义

1.褒贬之间的中性词

在言语交际中,“分分钟”最初是不含任何感情色彩的中性词。中性词,是一种通用词,褒贬之间通用。

(1)表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相当于“很快”,但注意不能当“立刻”用。比如,甲催促乙赶紧去做某事的时候,乙可以说“分分钟搞定”或者“分分钟啦”,表示很快就能做完、不着急。

例1:妈妈发现孩子在上网而催促他快下线去写作业,孩子就可以用一句“分分钟啦”表达自己很快就去做这件事。

(2)由“很快”衍生出的“随时随刻”等义。如:前文中粤语歌的名字《分分钟需要你》,意思即为“随时随刻都需要你”。

例2:《爱情公寓》中关谷神奇说:信不信我分分钟切腹自尽!

例3:《万万没想到之小兵过年》第二集刘备说:你信不信我分分钟砍哭你!

(3)由“随时随刻”又衍生出“有很大可能”。

例4:这个包这么便宜,分分钟是假的。

例5:这个人这么不认真,分分钟出问题。

2.褒义色彩的词

“分分钟”这一词的前两个意思,在人们的广泛使用中,它的贬义色彩慢慢被忽略,使用得越来越多的是它的褒义色彩。

如:表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做好。网上的在线打印平台叫做“分分钟印”,优势在于减少客户等待时间,减少其在打印店滞留时间,提升客户体验。这便运用了“分分钟”的褒义色彩。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为了讲解《新预算法》,制作了一个视频:“分分钟讲解新预算法”。

如:表示对一件事很有把握,胸有成竹,该事是小菜一碟。

例6:这点工作我分分钟就做完了。

例7:这对我是分分钟的事。

二、“分分钟”的语法特征

(一)关于词或短语的探讨

“分分钟”广泛应用于生活中,至于它是词还是短语,我们在这里做一个简单探讨。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独立运用”是指能够单说(单独成句)或“单用”(单独做句法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的,但不能单独成句)。如:我分分钟切完菜。“我,分分钟,切,完,菜”都能够单说或能单独作句法成分,所以能独立运用。同样,我们可以用插入法对这个“分分钟”进行分析。短语是可以分离的,中间往往能插入别的成分,词一般是不能分离的,分离之后就不表示原来的意思了。“分分钟”我们不能说“分分的钟”或者“分的分钟”,故而“分分钟”是以词的形式存在的。因此,我们认为“分分钟”是一个词。

(二)“分分钟”的句法功能与词性划分

从组合和聚合关系看,一个词类是指:在一种语言中,众多具有相同句法功能、能在同样的组合位置中出现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的范畴。词类是最普遍的语法聚合。词类划分具有层次性。如汉语中的词可以根据有无实在的词汇意义、能否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叹词等;虚词则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黄伯荣、廖旭东,2011)。句法功能则指一个语言单位在词组或句子中作的某个成分。词类的划分可依据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汉语由于不像印欧语系的语言那样有丰富的形态,因此其词类的划分则主要是根据其语法功能(吕叔湘,2007)。尽管汉语词类和句法成分的关系相对比较复杂,但我们认为主要依据词的句法功能判定词类的方法仍然是比较可信、可行的。

在传统汉语中,“分钟”是一个时间量词,“分分钟”形成后在句法成分和词义上做了扩展。在语义方面的变化前文已经分析过;在充当句法成分上,“分分钟”可作状语、定语。

做状语的情况比较多,如“分分钟需要你”这一短语中,“需要你”是谓词性的,“分分钟”则在它的前面起修饰作用,作了状语;例4“这个包这么便宜,分分钟是假的。”中的“分分钟”用在判断动词“是”的前面修饰后面的成分,是作了状语;例6:“这点工作我分分钟就做完了。”这里的“分分钟”放在动词性短语“就做完了”之前修饰,表明动作很快,也是作状语。其他如例2、例3、例5及后面的例8、例9也均是放在动词前面作状语,修饰后面的成分。为免赘述,不再一一分析。

作定语的情况也有,如例7中“这对我是分分钟的事”。这里的“分分钟”就是放在名词“事”的前面作定语修饰,表明这件事对自己来说是小菜一碟。

至于例1中的情况,“分分钟啦!”既然可以单说、单用(“啦”为语气词,是虚词,不能单用),首先可以认定“分分钟”是实词。其次,此处可以看做是在一定语境中对话的省略(“分分钟就去做啦!”)那么进一步判断,此处的“分分钟”仍然作状语。

可见“分分钟”是实词,在句子中常作状语或定语。

结合语义的角度看,“分分钟”的原始义为“一分钟的几分之一”,即很短的时间。而“分钟”是一个时间量词,它需要与数词组合后构成数量短语后才能作定语、状语。在我们所搜集到的语料中,“分分钟”不需要、也没有与数词组合的情况,所以不可能是时间量词;那它会不会是时间名词呢?时间名词也可以有作定语、状语的情况。然而时间名词既然为名词,就具有名词的一般特征,因此常常作主语、宾语(如:“昨天是星期一。”句中时间名词“昨天”就是作了主语)。在我们所搜集到的语料中,“分分钟”并没有出现在主语、宾语位置的情况。很显然,“分分钟”也不是时间名词。根据黄伯荣和廖旭东的观点,能在句子中经常作状语和定语的实词,应该就是形容词。

若进一步分析,“分分钟”前面不能加“很”,也不能加“不”修饰,形式上是“分钟”的变相重叠式,重叠后增强了表快速、容易、随时随刻等情态的功能,应认定为状态形容词。

三、“分分钟”的语用功能

(一)“分分钟”成为语用标记

“分分钟”的具体词义已经虚化,在不同的句中,表达不同的情感。然而,除了表达一定的情感外,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还具有语用标记的功能。席建国在《语用标记语功能认知研究》中指出:语用标记是指能够体现说话人心理上对客观世界及存在的性质、特征、规律的认知和描述所持的态度、评价、意志,或用以实现语言行事功能的自然语言表达式。它包括坦言性标记语、理据性标记语、阐发性标记语、断言性标记语、评价性标记语(主要是体现说话人主观上或情感上对某一事件及其结果的评价、态度、意见的倾向性,如:肯定、好恶、积极、消极等)。“分分钟”是用来表达说话人对话语命题所持的态度、进行的评价或明示话语的言语行为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分分钟”属于评价性标记语。

(二)“分分钟”作为语用标记的使用模式

根据对搜索的“分分钟”的语料分析,“分分钟”的使用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1.模式一:“分分钟”+所引发的内容

例:8:分分钟去做饭。

模式一中,说话人在言语行为所表述的事件前用了语用标记“分分钟”,强调了自己说话的语意重点。

2.模式二:言语行为1+“分分钟”+言语行为2

在该模式中,“分分钟”位于两个言语行为中间,它展示了说话人在说话过程中前后话语呈现的不同言语行为。言语行为1的话语大多是对客观事物的陈述,如例句5中“分分钟”后的言语行为2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

(三)“分分钟”作为语用标记的语用功能

语用标记“分分钟”具有以下两个语用功能:

1.凸显功能:在言语交际中,利用语用标记“分分钟”可以凸显措辞人的认知倾向和感情立场,如例句5:“这个人这么不认真,分分钟出问题”,“分分钟”加在“出问题”前凸显了对这个人不相信和鄙夷不屑的态度。

例9:这道题我算了一天都没算出来,你竟然分分钟就算完了!

该句中“分分钟”加在“就算完了”前表现了说话人对某件事的认知倾向和态度,即对听话人表达的羡慕、震惊之情。

2.强调功能:说话者为了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用“分分钟”引起听话人的注意,强调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整个句子或语段的重音都落在“分分钟”上,使得“分分钟”引导了结果或事件得以焦点化。如例句2中的“分分钟”将大家的焦点集中在说话人接下来所要讲述的事件上。

四、结结

人类的本性中蕴含求新求变的特点,这种本能的力量带给人们无限的动力和期待,推动人类对新奇事物的探索,带给人类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随着网络的广泛运用,平民大众参与创造、传播与享受娱乐成为一种潮流,在此背景下,产生了具有娱乐性的、新颖幽默的网络流行语。年轻人是当代网民的主体,他们乐于制造幽默和分享幽默,喜欢新颖别致的体验、反对墨守成规,因而希望创造出简单新颖的表达方式。这样一种新颖的表达方式本身成了他们排解压抑和愤懑的渠道。以“分分钟”为代表的网络流行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的时代特征。通过分析“分分钟”一词我们可以看出:“分分钟”在人们的言语交际中成了具有凸显情感和强调功能的语用标记,作为一个独立的词,“分分钟”在句子中可以充当状语、定语,渐渐成为比较流行的日常网络用语。然而,该词虽然被广泛运用于生活中,甚至常见于一些电视剧的人物台词中,给人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该词能否继续活跃并进入词典,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1]席建国,刘兵.语用标记语功能认知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08,(4):190-199.

[2]冯光武.汉语语用标记语的语义、语用分析[J].现代汉语,2004,(1):24-31.

[3]吴传飞.中国网络语言研究概观[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6).

[4]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5]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商务印书馆,2007.

[6]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词类流行语句法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用词类活用法扩充词汇量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巧借 流行语
基于“字本位”理论再谈汉语词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