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区域研修: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2016-03-16 19:08杨慧
文教资料 2016年1期
关键词:点校农村教师教研员

杨慧

(松原市教育学院,吉林 松原 138000)

农村区域研修: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杨慧

(松原市教育学院,吉林 松原 138000)

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关乎农村孩子的未来。在多年的教研实践中,我们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建基地校,抓点校,开展农村区域研修,促进了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农村 建基地 抓点校 区域研修 教师专业发展

农村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占有绝对多数,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情况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和农村孩子的成长。如何推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呢?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建基地校,抓点校,开展农村区域研修。通过发挥基地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抓好区域研修点校的基础上,带动整个区域乃至全县、全市教师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建立基地,确定点校

我们是市级教研部门,所以在开展工作时,先与各县区进行了协调沟通,分别确定了四所城镇中学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城镇基地校,确定了四所农村中学为农村区域研修点校。

二、制定方案,开展调研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情况,我们开展了以“教师专业素质情况”为主题的调研活动。这次调研活动采用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调查研究与指导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相结合的办法,取得了显著成绩。

普遍调查采取情况统计分析的办法,抽样调查是深入四所农村点校,采取问卷、座谈和深入教学教研活动等方式,了解教师的专业素质情况。

1.教师的基本情况调研。

制订详细的教师基本情况调查表,下发到各校。具体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第一学历及专业、最后学历及专业、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级别等。掌握了这些基本情况,就为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2.课堂教学现状调研。

各学科教研员深入四个农村点校课堂,通过听课、看教案、与教师交流等方式,了解各学科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教学能力等。教研员在听课后,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予专业指导,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调研结束后分学科形成学科课堂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最后汇总提升,形成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3.教研活动现状调研。

在每个农村点校参加一个学科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并与这个教研组的教师座谈,了解农村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形成农村初中教研活动情况报告。

4.问卷调研。

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种形式。问卷设计以《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问卷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了解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情况,并分块形成调研报告。

5.与校领导座谈。

通过设计好的座谈提纲,了解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情况及教育教学质量情况。

6.总结反馈。

在完成上述活动后,教研员将听课情况及教研活动开展情况向所在学校领导反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同时,我们对调研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整理,并撰写了“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情况”调研报告,确定了农村区域研修的方向,制定了研修规划。

三、立足实际,开展活动

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区域研修工作的基本思路为:抓住一条主线,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促进四个发展,即学校学习化、教师专业化、教研员专家化、教学高质量化;采用四种途径:专业指导、示范引领、主题研讨、资源共享;达到一个目标: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具体任务包括:构建成学习型组织,包括领导、管理、引领等组织机构;形成促进教师发展的机制,包括计划、运行、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形成同伴合作、自主研修的氛围,使研究学习成为教师自我提升的内在驱动力,养成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不断提高专业发展能力;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总结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方法及经验;发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学校及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发展。

1.成立组织,保障区域研修工作的有效开展。

(1)成立农村区域研修管理指导组织。

具体分为三级:市学院建立市农村区域研修领导小组:由市学院分管领导和学科教研员组成,负责区域研修活动的策划、组织和领导。各县区建立研修管理指导小组:由县区组长和学科组长组成,各县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初中教研的业务校长为组长,中教部主任为副组长,各学科教研员为本区域学科研修的组长,在区域研修校中按学科选出一名副组长。各区域建立研修领导小组:由区域研修点校校长任组长,成员校校长任组员。

(2)组建学习型组织。

各区域研修组织根据需要组建学习型组织,打造研修团队。学习型组织至少包括以下两个组织:一是学校学科教研组,主要由本校本学科或相关学科教师组成,由学校学科教研组长负责,进行日常教学研究;二是校际联合的区域学科教研组,要求每个区域每个学科组建成一个区域研修学科教研组,由区域研修体学校的学科教师组成,由进修学校和区域研修学校共同协商确定学科研修教研组长,主要进行教学疑难问题研究。研修指导由市、县教研员共同负责。

2.指导引领,保障区域研修工作的有序进行。

(1)定方案,送指导,助推学校和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制定区域研修方案。在2014年与确定的区域研修点校调研摸底的基础上,撰写“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情况”的调研报告,制定初中部农村区域研修方案。

二是进行培训指导。首先,对农村区域研修校进行培训,主要培训区域研修点校建设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其次,指导基地校制定区域研修方案。最后,指导点校开展研修活动。要发挥省级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示范校的经验、做法指导和带动点校的发展。通过抓基地、抓点校,以强扶弱、以点带面,激发学校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助推薄弱校的进步和发展,引领和推动整个区域教研的发展和提升。

(2)定主题,抓教研,助推教学质量有效提高。

各县、区学科教研员负责指导本学科教师分析教师素质和教学现状,找准薄弱点,确定研修主题,制定研修方案。市学院教研员提出年度研修主题,供各学区参考。

确定研修主题时要结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力争做到:从小问题入手,解决教师所急、所惑,重过程、讲实效。

(3)给任务,压担子,推动研修活动有效开展。

一是任务驱动。通过制定区域研修方案,给基地校和点校任务。各点校制定自己的研修方案,研修计划,校际间的区域性学科教研组按照学院要求,定期完成相应的研修任务。学校学科教研组要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校际联合的区域教研组要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各学科教研组要每月上交一次教研活动纪实,市县学科教研员要对活动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并提出改进措施。各学科教研员要定期给点校及研修成员校教师任务,组织开展活动。

二是课题拉动。各学科根据各县区域研修校的教研活动主题及调研情况,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要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力争做到:从小问题入手,解决教师所急、所惑,重过程、讲实效。

三是城乡联动。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示范校的作用,学院初中部为城镇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与农村研修点校结对,通过拜师、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将示范校的经验和做法辐射给区域研修校,在榜样的带动下发展提高。

四是网络互动。各学科通过QQ群进行学科交流、研讨活动;通过教师研修网,为区域研修校教师提供各种教学、学习资源,并及时将各种活动的开展情况上传。点校学科组长定期组织学习研讨,并将学习过程及困惑及时反馈给市县教研员。

研修形式采取网络研修与具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学科教研员要组建学科研修QQ群。平时的研修活动,通过网络研修对点校的研修活动给予指导,帮助教师解决研修中的实际问题。各研修组按照各自的职责和要求开展工作。市、县教研员定期深入点校进行具体指导。市学院选择适当的时候对点校教师进行培训。

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农村区域研修工作初见端倪,点校培养硕果颇丰。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推动了学校的专业发展。我们希望农村区域研修的道路越走越宽阔,越走越平坦,越来越有效地助推教师的专业发展。

[1]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要点·行动·示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12).

猜你喜欢
点校农村教师教研员
古籍文献点校成果的著作权问题研究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尔雅注疏》点校零识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清代台湾研究资料整理的新成果:评刘荣平、江卉点校《黄鹤龄集》
论西部农村教师专业信念提升策略
论卢文弨之学术、生平及其他——《仪礼注疏详校(外三种)》点校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