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两江四岸弹性景观设计的模式与方法研究

2016-03-16 09:35黄霜雪郦伟
惠州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两江惠州市世博会

黄霜雪,郦伟

(惠州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广东惠州 516057)

惠州市两江四岸弹性景观设计的模式与方法研究

黄霜雪,郦伟*

(惠州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广东惠州 516057)

城市河道景观是城市景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部分,涉及河道治理,航运,动植物栖息地保护,城市设计,大众心理学及美学等多个领域,在许多方面与城市发展以及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文章基于弹性景观设计等相关理论,并结合惠州市两江四岸现状,分析惠州市两江四岸景观规划问题、城市河道景观弹性设计的基本要求,因地制宜的对惠州市两江四岸进行弹性景观设计,探索出适合惠州市两江四岸弹性景观设计的模式及其设计方法.

弹性景观设计;海绵城市;雨水处理系统;城市河道

1.弹性景观设计国内外发展动态

1.1 国外发展动态

早在中世纪,在一些有关建筑设计的文章中,就已经开始出现有关弹性设计的描述,说明当时已经有设计师意识到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模式固定,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设计.弹性设计理论的早期雏形形成于20世纪上半叶,从许多设计师对空间划分以及空间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可以看出,弹性空间的塑造以及动态功能的建立备受设计师们的瞩目.除建筑领域外,在景观设计、城市规划设计领域也有一些设计师在进行着对弹性设计理念的探索.唐纳德认为在园林中要创造三维的流动空间,为了创造这种流动性,需要打破园林中场地与场地之间严格划分的模式,运用隔断和能透过视线的种植设计来达到.唐纳德的这一观点后来被认为是弹性空间营造的重要方法.

90年代后,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大力提倡,弹性设计理念的发展得以促进.由于这一时期各国对历史遗留建筑的关注力度加大,废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弹性设计在废弃建筑的改造再利用方面得到很大的认同和发展,在园林景观、公共艺术等领域也得到很大的发展.美国哈佛大学尼尔·G·科克伍德教授认为“弹性是人类和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和适应未来的能力,也是预测和规划未来的能力.”[1]

1.2 国内发展动态

弹性设计理念可以说贯穿于中国古典建筑与园林中.中国古典建筑与园林追求动静相宜、天人合一、曲径通幽的意境.讲究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中国古典园林多采用曲折自由的布局,并且善于在有限的空间运用借景的艺术手法营造丰富的园景,古典园林中常用“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2]借景手法,运用这些借景手法可起到扩大视觉感受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拓展空间范围,这也是弹性设计所提倡的设计方法.中国古典建筑通常采用灵活性很大的通用式设计.以住宅为例,中国传统住宅的功能是相对模糊的、变化的,中国传统住宅群也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若干院落组合或分散,就可以形成一个大宅院或几个小宅院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除了民居住宅之外,宫殿建筑也同样蕴含弹性设计理念,宫殿单体建筑在功能上的分工也相对灵活,例如乾清宫在清朝时期既是皇帝的寝宫,又兼负皇帝处理政务、朝礼、赐宴、娱乐等其他功能,清朝后期,参政议政、皇子读书也都在乾清宫进行.由此可见中国古典建筑中强调设计场地与周边环境的关系,重视空间边界的处理,空间功能灵活等特点正是弹性设计理念的体现.[3]

2.弹性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在特大洪水时都能通行,而其中与燕尾洲公园连接的部分,则可在20年一遇的洪水中淹没,以适应洪水对沙洲湿地的短时淹没,如图1所示.[8]

这个案例与惠州市两江四岸很相似,同样是关于河道的改造,两岸的联系也是改造的主要任务.惠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季候,每年洪汛期两江的水质、四岸的绿地也会遭到洪水的威胁,所以这个案例对惠州市两江四岸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

图1 金华燕尾洲公园常水位与洪水位景观对比(来源:弹性景观—金华燕尾洲公园设计)

2.1 弹性景观设计理论基础

“弹性”指当引起物体变形的外力撤掉以后,变形物体恢复其原来形状和尺寸的能力.[3-5]在建筑科学领域,“弹性”一词最初起源于生态学.随后弹性理念开始被引入包括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景观、建筑、工程和艺术设计等在内的诸多领域.[6]

所谓的弹性设计并不是独立于常规设计之外的设计方法的总结,实际上,弹性设计是融于一般设计过程之中的,它强调设计中的弹性思维.[7]所以弹性设计不仅具有涵盖时间的延展性,还包括空间的适应性,是一种四维的设计理念.

弹性景观设计是指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或某一环节具有灵活性和不完全确定性,促使设计结果不但可以在环境不断发展中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而且能在环境发生变化时显现灵活性和可调节性.[3]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把历史的已知因素和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均纳入设计的体系中,使景观在承接历史的同时还能满足社会和人不断变化的需求,使景观要素在有限的空间内也能灵活伸缩,展现出无限的视觉效果和功能变换.

2.2 弹性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2.2.1 弹性景观:金华燕尾洲公园

金华燕尾洲公园位于浙江省金华市金华江、义乌江与武义江三江交汇处,地处中国东部亚热带地区,受海洋季风气候的影响,旱、雨季分明,雨季常受洪水之扰.

该设计基于与洪为友的设计理念,将场地原有的硬质驳岸改造成具有不同安全级别的可淹没的防汛堤,增加了湿地生态景观系统的连续性.形式采用梯田式,梯田上种植适应季节性洪涝的乡土植被,梯田挡墙为可进入的步行道,每年洪水为梯田上的多年生蒿草带来充足的沙土、养分和水分,使其能茂盛地繁衍和生长,且不需要进行任何施肥和灌溉.[8]这样的设计不仅使防洪堤具有防洪作用,还能将自然的田园风光带入人工的城市景观,增强景观效果.

除了对河岸进行弹性改造外,公园还设计了一条横跨三江六岸的步行桥,联接起金华市南北两大组团,以及城市与江洲公园.彩桥因地势盘旋扭转,结合缓坡设计巧妙化解竖向高差.其中连接城南-城北的主要桥体在200年一遇的洪水范围之上,可保证

2.2.2 后世博景观:上海世博园中心绿地规划设计

世博会绿地最大的特点是它担负着世博会期间高容量集散停留空间和世博会后城市休闲绿地的双重功能,要求其在世博会期间必须有大面积的硬质广场、集散空间、顺畅的人流活动交通体系,而世博会后作为城市休闲绿地又需要大量的绿地及植物景观.[9]这种类型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主要强调设计的弹性思维,注重景观绿地功能的可变性,以缓解世博会绿地双层功能之间矛盾,实现世博会绿地会间与会后功能转换以及后续利用.

为了便于世博会绿地会间与会后的功能转换及后续利用,上海世博会绿地系统将世博会绿地分为永久性绿地和临时性绿地.针对永久性绿地和临时性绿地不同的性质和功能定位,采取相应的设计策略和建造方式.永久性绿地在世博会后要完整保留或更新,成为世博会场地后续利用的开放空间骨架.其主体绿化与开放空间应当一次性建设到位,尽量降低工程的“废弃率”.临时性绿地在世博会后要予以拆除,因此应主要以可移动的植物种植方式为主(如盆栽植物或植物箱等),配以临时性的小品或雕塑、座椅等,便于会后的移除和功能转换.

水体处理方面,在世博会期间,将驳岸处理为休憩台阶或坡地,把硬质池底作为下沉休憩广场,根据会间需要的铺装区域与面积,在水面上方架设打孔钢板,增加聚集休憩场所,世博会后,通过拆除钢板、露出水面,在下沉休憩广场中灌入处理过的江水,提高世博公园水面高程等方法来获得更大的水面.[10]

图2 世博会绿地会间与会后景观对比(来源:世博会绿地会间和会后功能转换途径的研究——以上海世博会绿地为例)

在道路铺地方面,为容纳世博会期间更多的参观人流,世博会绿地在会间必然要增加一些临时性道路和硬质铺地.世博会后,这些临时性道路和硬质铺地要予以拆除,还绿于园.

世博会绿地的功能与两江四岸的使用功能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同的是,世博会绿地是首先服务于世博会,会后再用于市民的日常休闲娱乐;而两江四岸是首先用于市民的日常休闲娱乐,遇到重大节日时再进行用于活动的临时性景观设计.但两者都涉及绿地的功能转换,所以世博会绿地设计对惠州市两江四岸景观设计存在一定的借鉴价值.

图3 世博会硬地与绿地转换示意图(来源:世博会绿地会间和会后功能转换途径的研究——以上海世博会绿地为例)

3.惠州市两江四岸存在的景观设计问题及弹性景观设计要点

东江是惠州的母亲河,东江、西枝江沿线集中了惠州沿江的大部分历史遗存,是构成惠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地段之一,是研究惠州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实物史料.东江、西枝江在《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被定位为滨江文化休闲主轴,是集生态、景观、生活、娱乐为一体的重要绿色发展轴.[11]

图4 两江四岸总体规划定位(来源:网络)

3.1 惠州市两江四岸存在的景观设计问题

由于惠州市降雨量逐年减少,东江、西枝江两江水位逐年降低,造成东江、西枝江河床裸露,枯水季节取水口取水困难.防洪、排涝标准低、设施不完善、安全隐患较多.岸线设计不合理,沿江建筑风貌、空间轮廓线与景观未得到妥善开发保护,如图5.两江四岸的文物、古迹亟待加强保护和开发利用.

图5 两江四岸沿江风貌(来源:网络)

3.2 惠州市两江四岸弹性景观设计要点

结合两江四岸周边用地和两江四岸内部的雨水收集系统进行景观设计,摒弃传统的以“排”为主的设计理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多种技术手段,实现景区内外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河道的“海绵”功能.

惠州市地处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常受洪水之扰.为保证两江四岸绿地的使用功能不受水位的限制,将重要常用的场地设计在洪水线之上,高地设计可居高临下观景的设施,保证场地使用和景观视线均不受限制;洪水线以下的场地设计生态防汛区或湿地景观区等,并设计一定的贴水或抬高的亲水设施,保证常水位和洪水位时市民均能达到亲水的目的.

对景区的景观空间设计时,要基于“后世博”的视角,设计永久性景观作为景区的骨架,留出部分灵活性较强的场地用于临时性景观的设计,便于进行大型活动期间和之后景区的功能转换.与世博会不同的是,世博会是首先服务于世博会,会后再用于市民娱乐休憩,而两江四岸是首先服务于市民的日常娱乐休憩,若有大型活动时再利用预留的灵活空间进行临时性景观设计.

4.惠州市两江四岸弹性景观设计的模式与方法

该设计模式一方面基于东江、西枝江枯水期、丰水期和洪汛期空间变化的视角进行弹性空间模式设计,化解由于场地的高差、水位上升或下降而造成的景观效果不均的问题等;另一方面是基于平常和大型活动期间景区侧重的使用功能不同的角度进行的弹性功能模式的设计,便于平时和特殊时期使用的功能转换.两个设计模式中间均植入海绵城市的雨水净化处理系统,将周边用地汇入景区的雨水和景区内部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储蓄、景观使用、灌溉使用,最终多余的无法消纳的雨水汇入东江和西枝江,一定程度上缓解两江的水污染问题.形成惠州市两江四岸独有的弹性景观,为未来惠州市的城市景观发展方向做出引导.

4.1 惠州市两江四岸弹性景观设计的模式

弹性空间模式:该弹性空间模式基于惠州市东江、西枝江枯水期、丰水期和洪汛期水位不同而造成的空间利用变化的基本现状,分别分析洪汛期、丰水期和枯水期所能利用的空间,根据每个时期的水位设计每个时期市民与水体的距离,并把市民常用的场所如大型市民日常娱乐休憩的广场设计在洪水线之上,保证不影响其长期使用.洪水线以下设计小型的透水广场和亲水设施.

图6 两江四岸弹性景观模式竖向图(来源:作者自绘)

图7 两江四岸景观模式平面图(来源:作者自绘)

弹性功能模式:弹性功能模式主要是从世博会绿地设计得到启发.世博会绿地的设计将会后的后续利用也纳入设计的考虑范围,便于绿地在世博会期间和世博会之后的功能转换.两江四岸景区的主要功能是为惠城区的市民、惠州市区周边游客提供一个娱乐休憩的场所,这是其与世博会绿地不同的地方.设计主要考虑市民的日常使用,将健身设施、休闲娱乐小品、亲水设施作为主要元素.洪水线以上的大型广场作为临时景观设计的预留场所,平时摆放可移动的盆栽、座椅、小品等,若遇大型活动如市庆,可将这些可移动的设施撤至周边绿地暂时摆放或用于活动设计,将留出的空地进行临时景观设计以举办活动.

图8 两江四岸功能转换示意图(来源:作者自绘)

4.2 惠州市两江四岸弹性景观设计的方法

根据上文得出的惠州市两江四岸弹性景观的模式,分析两江四岸场地人文与自然的现状和该弹性景观模式的需求,得出其弹性景观模式的设计方法,主要从景观设计和雨水处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景观设计方法:根据惠州市两江四岸的自身条件,结合其位置及特色,确立不同主题,将整个两江四岸规划设计成“一轴、两带、三段、四通廊、十四桥、十九公园”结构的景观带,确定其主要景观轴和重要景观节点.调查两江四岸枯水期、丰水期和洪汛期的水位线,确定重要景观节点的具体位置.

寻找两江沿岸的历史文化,结合自然环境,根据不同的历史背景对不同主题的景观节点进行主题设计,维护历史文脉的延续性.

进行与场地自然环境相和谐的设计,并充分把握人的行为与空间的关系.必要的时候可增设市民参与设计的环节,或者进行问卷调查充分了解市民的需求并吸取意见.

(2)雨水处理方法:雨水净化系统并没有预留出专门的用地,而是将雨水净化的功能体直接植入整个景区中.将场地中下沉的用地设计成海绵体,将汇水面汇集的雨水就近的排入周围的雨水收集池,再经过沉淀过滤进行初步的净化,然后经过生物净化池的生物净化,将雨水经地表带来的富营养等污染进行一定处理.经过一定净化处理过的雨水可补给景区的地下水或用于景区的使用,如景观灌溉、冲厕所等,最终景区无法消纳的雨水才排入两江,这样的雨水净化过程一定程度上起到减轻两江的水污染问题的作用.

图9 两江四岸雨水净化系统示意图(来源:作者自绘)

5.结语

惠州市两江四岸地区无论是自然还是人文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优势明显,开发利用的潜力大,但时下仍存在空间组织有失周全,水资源污染、雨洪调控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如果将弹性景观设计理念注入惠州市两江四岸,创造出适合惠州市两江四岸的弹性景观模式,将有望于解决惠州市两江四岸景观现存问题并提升整个惠州市的整体形象,促进惠州市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尼尔.G.科克伍德.弹性景观——未来风景园林实践的走向[J].刘晓明,何璐,译.中国园林,2010(7):10-14.

[2]张黎明.试谈园林借景[J].广东园林,1987(4): 8;22.

[3]魏婷.弹性设计理念在后工业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金长峪金矿旧厂区景观规划与设计为例[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5.

[4]刘樯.持久与灵活的创造——建筑弹性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4.

[5]王玮龙.中小户型居住空间弹性设计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6]夏臻,刘小钊,吕龙.基于弹性景观理念的江心洲岛规划设计研究——以南京新济洲为例.[J].中外建筑,2015.

[7]刘摘,张顾.弹性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初探[R].华东建筑设计院,2005.

[8]俞孔坚,俞宏前,宋昱,等.弹性景观—金华燕尾洲公园设计[R].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北京,100080)

[9]张绿水,张青萍.世博会绿地会间和会后功能转换途径的研究——以上海世博会绿地为例[R].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

[10]张绿水,聂秋明.上海世博会绿地后续利用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223-227.

[11]郭松萍.惠州市两江四岸园林景观规划概述[R].惠州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2006.

【责任编辑:吴跃新】

Mode and Method of Resilient Landscape Design in Huizhou’s Two Rivers and Their Shores

HUANG Shuang-xue,LI Wei*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Huizhou University,Huizhou 516057,Guangdong China)

Urban river landscap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 city’s landscape system and today's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involving channel management,shipping,animal and plant habitat protection,urban design,public psychology,and aesthetics,etc.,closely related in many ways to urban development and civic life.Based on related theories as resilient landscape design,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quo of Huizhou’s two rivers and their four shores,the paper analyzes the landscape problems of the two rivers and four shores,and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the resilient landscape design of urban river,and explores suitable mode and method for resilient landscape design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of Huizhou’s two rivers and four shores.

resilient landscape design;sponge city;rainwater treatment system;urban river

TU984.11

A

1671-5934(2016)06-0080-06

2016-11-12

惠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016-12)

黄霜雪(1990-),女,广西桂平人,风景园林硕士,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通讯作者:郦伟,教授,Emial:lw@hzu.edu.cn.

猜你喜欢
两江惠州市世博会
为申办2030世博会,釜山将全力以赴
一道三元分式最小值问题的求解与推广
“重庆.两江之星”新型智能亚轨道火箭成功发射
医者颂
惠州市区黄标车全部淘汰
惠州市海岸带优化开发的思路和对策
桂林市两江四湖规划布局研究与探讨
惠州市基督教两会中心关键技术的设计
晚清世博会参展棉纺织品的分析
重庆两江新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