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企业的知识共享创新效应研究①

2016-03-17 13:43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冠男李凯旭
中国商论 2016年8期
关键词:科技型交流结构

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刘冠男 李凯旭



科技型企业的知识共享创新效应研究①

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冠男李凯旭

摘 要:创新对于任何组织与企业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的关键。本文分析了知识共享与创新的关系,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知识共享对科技型企业创新的重要性,从而提出了科技型企业的知识共享创新效应路径,为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科技型企业知识共享创新效应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仍然是一个企业获得长效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对一个科技型企业而言,知识对于企业的进步与超越具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一个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筹码。古往今来,已经有很多的中外学者对知识管理、知识转化、知识共享提出了很多概念与模型,以此来研究知识的特性、知识的接受能力、知识的影响因素,以及其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联。知识本身所富有的隐含性、分散性,以及决策权的分配、人际信任、预期收益等众多因素影响着知识共享的程度与效果,同时也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二者在相互影响上具有重要的线性相关关系,有效的知识共享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研究知识共享与知识管理,对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知识共享与创新的关系

1.1知识的共享促进知识创新

在德尔菲集团的研究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一个企业而言,80%的知识存在于员工的头脑中,这些知识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知识体系。组织内部的许多知识,包括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这二者之间的交流与渗透均离不开员工之间的高度互动,紧密的互动造就了员工知识共享的良好局面。知识透过员工之间的交流、转移、记录、存储、共享,共同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讨论、分析、升华,变得更具价值与商业意义,员工头脑中的许多显性与隐性知识通过这种形式被共享,大大促进了企业的知识创新。

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与交流程度决定了企业的知识创新成果在企业内部传播的广度,影响着企业知识创新的发展趋势。一个企业的员工能主动地与他人知识共享,将对这个企业的知识创新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知识共享的程度越高,知识创新的成果越大;相反,知识共享的程度越低,知识创新的成果越小。因此,企业要实现自身目标,实现创新与进步,必须加大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程度,促进员工间的交流与互动。

1.2知识的创新依赖于知识共享

在这个知识就是生产力的年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而知识创新逐渐成为企业各种资源优势中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如果能够充分地进行知识共享,则可以利用彼此的知识资源进行各自的知识创新,以此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知识水平,使企业与个人实现双向共赢。企业离不开企业员工间的知识共享。企业的创新以充分的知识共享为支撑。

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对知识创新与共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们采用博弈论的方法,衡量着企业价值链上的知识价值与知识创新的平衡,从而得出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证据。从已有的文献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知识创新是参与者双方共同博弈的过程,随着企业开放与共享程度的增加,企业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主体参与到知识交流体系中来,大大影响企业的创新水平,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因此,知识的创新并不是一项凭空生出的能力,而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知识交流与充分的共享的基础上,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互相影响。

2 知识共享对科技型企业创新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事务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着迅速变化的周遭环境,这些外部环境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地发展知识创新,以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知识共享将对一个企业的创新氛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1知识共享促进组织间的协作

知识的共享带来了一种更为开放式的组织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影响了企业员工间的价值观念、知识水平,以及决策变更,带来了更大范围内的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基础。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作为一种调节的机制,使更多的个体融入到集体中来,参与者到企业的团队协作中。在现代社会中,单独的个体很难收获全面的行业信息,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因此,个体间需要充分的交流与互动,通过不同角度的沟通预测可能的未来变化,对企业的发展趋势作出合理的预测,采取理性的发展对策。因此,多种形式的内部交流,网络状态的组织间合作,将促进更大范围的知识共享与知识交换,实现更大范围的知识创新。

2.2知识共享促进企业的组织与结构创新

知识的共享打破传统企业自上而下的组织结构,使不同部门与组织间的知识实现流通与共享,从内部推动企业的组织结构的改变,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有等级差别的半封闭结构,不利于知识的共享和组织的创新。知识的共享将大大打破资源在各个组织部门之间的分配,使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通畅,知识的交流与互动更加频繁,从而失去企业的进步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组织结构的改善将对企业的管理与新的知识体系起到相对的促进作用。帮助企业决策者寻找到更新的思想与策略,使企业获得长久的创新的生命力。

2.3知识共享促进员工更大的工作自治权

充分的知识共享代表着企业更宽松的交流与开放程度,这种开放与信任的工作氛围赋予了员工更大的工作自由,给予了员工更大的决策权,员工可以充分地行使自己的思考与行动,实现高度的行为自治。创新能力的培养正是需要在高度的工作自治条件下产生的,如果员工可以对自身的工作范围与工作内容进行自主地管理与自治,他们将实现更加灵活的工作方式,创新出更加有价值的新工艺,新技术,实现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对于一家科技型号的企业而言,知识共享对企业的创新行为具有更高的价值与意义,要充分地实现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打破内部知识壁垒,实现知识在更大范围的流通与转移,将会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帮助企业获益。

3 科技型企业的知识共享创新效应路径

3.1建立扁平化新型企业结构

传统的组织结构多是一种自上而下式的金字塔结构,这种结构上下层次分明,职责划分明确,部门与部门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不多见。在这样的组织结构中,企业的理念、规章、规划往往由高层向中层,再向职工层面层层传达,处于组织底层的员工往往只有执行的权利,而鲜有双向交流的机会。组织之间的内部知识流动不畅,导致企业员工的知识共享不足,创新能力不足,这种组织结构限制了各部门之间的知识交流,阻碍企业内部之间的知识共享,越来越受到当下创新型创业的摒弃。

扁平化的企业组织结构,大大打破了传统组织结构中各部门之间的壁垒。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员工之间的积极性,为各部门与组织间的畅通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中,企业的决策与理念将很快地传达给企业的各个员工,各个员工之间对于决策的意见与建议也将很快传输到管理者耳边,这种传播是双向的。在这个知识千变万化的年代,知识的更新与替代是无时不刻不在进行的,而开放式的扁平式结构,有利于企业间知识的传播与交流,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知识的共享。在这样开放而宽松的组织结构中,作为一个企业的普通员工都可以为企业的发展献言献策,提出个人观点,管理者的倾听与采纳将对企业员工产生极大的鼓舞,从而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这种员工与管理者之间高效的、平等的、开放的交流与畅谈往往会激发出智慧的火花,使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实现知识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

3.2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增进企业创新

学习是一个企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保障。不论是新型的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的制造企业,或者是研究型的科技型企业,均离不开学习这个主题。“学习”应该被整个管理层推崇,并列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知识的共享离不开学习,知识的交流也离不开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促进知识的汲收,才能产生强大的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哪种企业,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紧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强手如林的现代企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学习型的企业文化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对知识的渴望。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应从上至下大力推进组织学习与个人学习。应该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亲自带动全员接纳与学习新知识,引导全体员工多多涉猎报纸书刊,专业书籍,多多思考。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知识竞赛与趣味活动,巩固员工的知识能力,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让企业平台成为员工之间获取知识、分享知识、提高技能的良好平台。企业也应创设多种可能的条件为员工提供对外学习与交流、培训的机会,邀请优秀的管理者与高校教授前来讲座,吸收当前最新的科技与行业知识,为提高员工知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打下良好基础。 企业在内部要构建重视知识、重视人才、重视创新的氛围,尊重知识与创新,创建学习型的创业文化,为实现高效组织管理提供坚实的保障。

3.3建立多元化交流平台增进员工沟通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交流,许多重大的决策与新颖的“IDEA”均是在充分的交流中产生的。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要实现有效的知识共享与创新,就必须要提供公平、开放、宽松的平台,为员工的交流与学习,为知识的流通与碰撞提供广阔的空间。

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型的科技型企业,创建一个完善的以知识仓库为核心的知识管理体系是紧迫而必要的。这样的仓库不同于其他的数据库,它是一个知识的共享平台,所有的员工均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分享与学习到对企业有利的知识,并对这个知识库作出主动的收集、贡献与传播,它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可以通过浏览器向员工提供便捷的知识搜索,编辑与采集。通过这个系统,企业的高层领导可以了解到底层员工的所感所想,了解到最新的前沿资讯,以便定时对企业管理作出一定的调整与改进策略。员工的交流与工作环境也可以适当地做出改善,力求做到整洁、平等、方便沟通,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组织界限,使全体员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这样宽松的工作环境,不仅有利于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而且对许多创新型的技术与产品的开发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茹乐峰,苗长虹,王海江.我国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水平与空间格局研究[J].经济地理,2014(02).

[2] 吴宣艺,段雨默.高旭东谈产学研合作:走出误区释放企业创新活力[J].中国科技产业,2013(12).

[3] 刘超.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共享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2015.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3(b)-069-03

基金项目:①信任导向下高校教师知识共享的创新效应及实现机制研究“佳木斯大学青年基金”(2014WQ2)。

猜你喜欢
科技型交流结构
如此交流,太暖!
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性金融融资战略的相关研究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开始啦
论结构
论《日出》的结构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顶天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