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国货展销探究

2016-03-17 02:40仝群旺王素君
江西社会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总商会展销会南洋

■仝群旺 王素君

20世纪30年代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国货展销探究

■仝群旺 王素君

20世纪30年代,基于国内国货滞销和南洋华侨经济地位被日本威胁的状况,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主办和协办了多次国货展销会。其中,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主办于1935年和1936年的两次国货展览推销大会在参会厂家、参观人数和销售额方面都比以往有较大提升,达到了民国时期海外国货展览会的顶峰。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举办的国货展览推销大会增强了华侨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促进了国货厂商与南洋侨商的合作,改变了世界经济危机后国货南销低迷的状态。

20世纪30年代;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华侨;国货;展览推销

仝群旺,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副教授,博士。(江苏常州 213001)

王素君,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河北保定 071002)

近代以来,中国政府和民众将国货运动作为对外抵制外国经济侵略、对内发展民族工业的重要手段,国货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国货展览会的召开。到抗日战争前夕,中国国内举行的国货展览会大概有250多次。[1]国货展览会的举办不仅限于国内,华侨众多的南洋地区受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和当地华侨经济地位的影响而与国内国货运动互相声援,也举办了为数众多的国货展览会。其中尤以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举办的两次国货展览推销大会规模和效果最为显著,达到了南洋国货展览会的顶峰。[2]目前学界对于海外举办的国货展览会还缺乏专门研究。①因此本文想以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举办国货展览推销大会为研究对象,对南洋国货展览会召开的背景、展销路径和成果进行叙述和分析,并对其意义和价值进行评价。

一、国货展销背景

(一)中国国内和南洋地区国货市场萎缩,南洋华侨商业中介地位受到威胁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中国失去了东北的广阔市场,国货企业的销路受到严重影响。在外货的挤压下,国货的生存空间愈趋缩小,开辟和扩大南洋市场成了解决国货销路的主要途径之一。

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南进策略极大地威胁了南洋华侨的商业中介地位。日本将南洋地区视为海上生命线,除加强对南洋地区的殖民、投资以及矿藏和原料掠夺外,扩大对南洋的商品出口也成为日本南进策略的重要内容。早期日货出口南洋和进口南洋商品均经过华侨之手,后由于华侨多次举行抵制日货运动,使日货出口受阻。为改变日货出口南洋受制于华侨商人的局面,日本采取移民南洋开办批发零售商业,离间南洋土人与华侨的关系等措施来打破华侨的商业垄断,拓展南洋业务。[3](PW1)日本人“对于南洋华侨地位垂涎已久,何况历年受尽华侨排斥日货之痛苦,安得不起而代之”[4]。日本人“一方面训练人才,一方面在大小都市上开设商店,直接与土人交易,不再经华侨的手,与华侨立于对抗地位,竞夺零售商场”[5]。同时,日本政府和商人“派练习商船所集合之学生,或其商团报社所号召之同志”,到南洋了解南洋的风土人情和人民生活,还组织“样品船环游世界,以从事于推销”。[3](PE1)南洋的阿拉伯商人、印度商人和土著居民也纷纷绕开华侨批发商而直接与日本输入商或批发商交易,华侨商人的处境更加艰难。[6](P72-73)日本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1935年南洋货物输入总额,日本占1/4,中国仅占1/15。[3](PE2)1936年以来,日货南销更趋猖獗,日本“官商同心积极南进,几将尽攫南洋各地为其专有之倾销市场,而我国货物,此后有绝迹南洋之势”[7]。华侨在南洋“数百年确立下来的地位,被日本篡夺了去,是有十二分可能性的”[5]。

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也对南洋华侨经济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打击,“彻底暴露了华侨经济固有的本质的弱点”[8](P183)。华侨要恢复往日的商业地位,“唯一的办法,就是使华侨为推销本国货的商人,而非专为代外国资本家买卖货物的中介商,那末华侨商业势力,才有复兴的一天”[9]。同时,南洋的许多华侨商人由单纯从事商业向工商一体转化,在南洋创办了众多国货工厂。1932年,新加坡华侨工业有各类工厂共计99家。[6](P371-372)因此国货展销不仅是国内民族企业扩大产品市场的要求,也是华侨销售自身企业产品的需要。

(二)南洋国货消费市场广阔

南洋华侨人数众多。关于南洋华侨的人数没有确切的数字,但一般估计在600万以上[10],“此巨额之人口,分布全南洋各地,几使凡往南洋者忘去置身异国之感”[11]。1937年,英属马来亚华侨人数已达210万人以上,占总人数的41.3%。而新加坡作为当时马来亚联邦的一部分,华侨人数527 755人,占总人数的76%。[6](P237)

华侨传统的消费习惯并不随着居住地的改变而迅速改变,同时南洋地区主要以农业和矿业为主要经济命脉,工业普遍落后,难以提供华侨消费的工业品,国货成为南洋华侨消费的主要货物。曾担任国民政府国际贸易局局长的何炳贤认为南洋一带“实为今后我国工业品推销的最好园地”[12]。小林新作认为,中国人“衣食住都墨守该国固有的习惯”,因此,“随着近年中国内地产业逐步发达和海外华侨人数的增长,从中国本土向华侨居住各地的输出逐年增加”[6](P124),中国“只凭侨胞的爱国心以及习惯,占据了广大的市场”[13]。高事恒通过对中国输出南洋商品的类别分析得出,南洋贸易和国内贸易“实无多大的差别,不过是隔了两重海关罢了”[14]。

(三)华侨居于南洋商业中介地位,具有推销国货的有利条件

20世纪30年代,虽然华侨的商业地位受到日本和当地土人的冲击,但华侨仍占据南洋各殖民地进出口贸易的中坚地位。“南洋约一万万人之日常用品,均由华侨供给,华侨商人为推销欧美货与日本货之辅助机关。”[15]新加坡“商店,几尽为华侨所设”[11]。日本人也认为,“以南洋之大,一切货物分散、集聚之枢机,操于华侨之手”[16]。高事恒经过调查认为,“南洋各地之经营批发贩卖业者十九为华侨,故华侨所握经济权利极大”[17](P10)。新加坡华侨从事的商业种类有110种,6765家。其中杂货铺583家,咖啡店545家,经纪店383家,下杂店297家,家具店293家,五金店189家,药材店165家,酒店160家,饮食店95家,布匹店93家,瓷器店83家,中国杂货店71家。[6](P372-373)这些商店成为国货推销的主要渠道。

(四)华侨民族主义意识强烈

绝大部分华侨认为自己仍属于中国国民而不是各殖民国的臣民,对中国有强烈的政治认同。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的会长及董事大多在闽粤出生并在中国接受教育,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观念。由总商会第20届董事会名单来看,其中:福建籍董事13名,广东籍董事17名,其他省董事2名,特别会董福建籍2名,广东籍4名。[18](P217)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林庆年是福建安溪人,主营福建茶叶、汇款庄、中华学校等。[19](卷五,P166-167)副会长林文田为广东台山人,主要经营土产日杂进出口业务并担任典当行经理。[19](卷四,P75)

南洋华侨“受母国政情等因素的影响,经常抵制外国货物”。1905年以新加坡为中心兴起了不买美货同盟。[6](P72)台湾拓殖株式会社认为,1908年到1915年的抵制日货运动,是由南洋各地的中华总商会倡导的,1919年到1921年的排日运动是由南洋各地学生组织的,而1928年到1929年以来的排日运动则是由国民政府进行指导的。[8](P203-209)排日运动中,华侨国货代理公司在南洋各地纷纷成立。华侨利用掌握南洋地区批发零售业务的地位,停止销售日货,转而推销国货和欧美国家的货物。

(五)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是清末至民国中国历届政府的半官方机构,执行中国政府的国货政策

国民政府时期,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主要受全国总商会和侨务委员会的领导。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成为连接中国政府和华侨社会的桥梁,在执行中国政府的国货政策方面起着表率作用。[3](PE2)早在1922年,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就与马来英人合办马婆展览会,这是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第一次参与组织国货展览。②1928年新加坡举办国货展览济案筹赈会,总商会只是借出展览场地,并非主办方。1932年的新加坡大世界国货展览会,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为协办方。1933年,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在会址设立国货陈列所。

由于国货陈列所范围狭小,样本有限,参观者寥寥无几,因此不能承担提倡国货的责任。国内的国货厂商和南洋的推销商需要进行沟通联络的工作,同样需要一个“活动的,伟大的,共同性的组织”不可。这是国货展销会召开的两个直接动机。[20]此外,1935年5月在新加坡新世界游艺场举办的英国货展览会也对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形成了刺激。

二、国货展销路径与成果

(一)两次国货展销的组织与筹备

1934年7月11日,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董事会议决议举行国货展销会。1934年10月,派黄曼士回国征集货物参展。新加坡本地的厂商和代理商也可参加展销。为召开1935年国货展销会,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共举行筹备委员会11次,各股各组的小组会议也举行11次,为召开展销会做了充分的准备。[20]

鉴于1935年国货展销会的成功,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在1936年5月召开第八次董事会议,决议举办第二届国货展览推销大会。会议推举了筹备委员会,筹委会制定了大会章程、大会组织法、参加展览须知等。[3](PM2-7)1936年6月11日,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致函内地和香港地区各商会和工业组织、国货组织,请其转告当地厂商参加新加坡第二届国货展览推销大会。各地商会积极响应,并转令各地国货运动委员会、社会局、同业公会等劝说各厂商积极备货南来参加展览推销。国民政府实业部也通令各地商会和中华工业国外贸易协会、中华国货产销合作协会等召集各国货厂商备货参展推销。[3](PL5-7)各地国货厂商纷纷响应,积极备货参加新加坡第二届展览推销大会。

(二)两次国货展销开幕状况

两届国货展销会开幕式均在金升律大世界游艺场跳舞厅举行。两次开幕式仪式布置和程序基本相同。开幕式会场前座设主席台,台上覆盖白布,台后悬挂孙中山遗像,两旁党国旗交叉。1935年开幕式出席者有时任中国驻新加坡领事馆代总领事施绍基,上海厂商代表王志圣,香港地区厂商代表梁谦武,越南地区厂商代表梁博之,吡叻地区厂商代表姚秩平,槟城地区厂商代表朱和畅,中华总商会会长兼展销会筹委会主席林庆年、副会长林文田以及大会职员及各界来宾共约四五百人。[20]1936年开幕式出席者有时任中国驻新加坡领事馆代总领事施绍基,当年的中华总商会会长林庆年、副会长林文田及大会职员、各厂商代表、中西报记者等五六百人。两届开幕式程序基本相同,第一届包括十二项程序,第二届包括十四项程序,都包括奏乐;全体肃立,向总理遗像和党国旗行三鞠躬礼;恭读总理遗嘱;筹委主席林庆年致辞;时任代总领事施绍基致开幕词;总务股主任黄曼士报告筹备经过;来宾演说;职员演说;摄影;茶会等。[20][21]

1935年开幕式上,时任新加坡领事馆代总领事施绍基首先致辞,说明华侨了解国货发展状况和国货厂商调研华侨所需的重要性,希望参展厂商将调查所得反馈给内地厂商,同时希望以后国货展销会常态化。作为时任总商会会长林庆年首先说明在南洋提倡国货的重要性,接着说明筹备经过和参展厂商概况及参展产品种类,最后希望参展人员将调查所得反馈国内,并提出了政府豁免或减少出口税、组织轮船公司、自办保险、政府银行资助厂商的建议。上海厂商代表王志胜介绍了组织国货参展的过程及内地国货厂商的艰难处境。香港地区厂商代表梁谦武说明提倡国货的重要性及提倡办法。越南地区厂商代表表达了和吧城、泗水、槟城地区效法新加坡举办国货展销会的愿望。[20]1936年开幕式则首先由林庆年致辞,指出国货振兴的重要性,督促大家研究推销国货的方法,感谢职员筹备展销会的艰苦努力。[3](PF3-4)后施绍基致开幕词,提出了发展国货的六点希望:国内厂商来南洋考察商业;注重国货品质;降低国货成本;发展航运业和保险业;建立国货介绍所和国货市场;国内外共同筹款保证国货厂商前来参展。[3](PF1-2)最后由总务主任黄曼士报告展销会筹备经过。

(三)两次国货展销会参展厂商和展品状况

第一届国货展销会参展厂商300多家,展览产品达20余种。参展厂家有上海市厂商145家,香港地区厂商31家,新加坡与马来亚各埠厂商与代理商136家。大会的产品种类包括织造、丝绸、棉布、呢绒、内衣毛巾、鞋帽、树胶造品、皮箧、家器、化妆品、肥皂、油漆、染料、五金电器、机器、建筑原料、教育用品、药材、医学仪器、烟草、酒、罐头用品、调味食品、滋养品、糖果饼干等,约25类。展品都经过大会审查,认为价廉物美,适合南洋需要才予以入选。[20]

第二届展销会共有268家国货厂商参加,展览场位186间。参加厂商分为两类。(甲)展览兼推销者:(一)直接参加者,本地38家,马来西亚怡保地区1家,中国香港和上海分别为2家和3家;(二)由本地厂商代理参加者,香港19家,广东19家,福建15家,上海48家,杭州1家,江西1家,山东2家,天津2家,北平6家。(乙)参加展览者:(一)直接寄来者,梹城2家,香港1家,广东2家,福建1家,上海3家,北平1家;(二)由本地厂商代理参加者11家。[22]其中,80%左右的产品来自于中国内地和香港。[3](PH14)第二届国货展销会展销产品种类基本与上届相同。[3](PI1-18)鉴于1935年国货展销会机械产品仅有一家参展,1936年国货展销会特别鼓励机器国货参展,以展现国货的最新面貌。1936年参展的华人机器行有一二十家,展品包括各项重工业制品,包括飞机、轮船、火车、汽车等机器配件,应有尽有。中华总商会特意将重工业制品的展销地点设在会场的中央。[22]

(四)国货展销中的妇女和学生

女性掌握家庭经济大权,国货展销会参观者绝大部分是女士。为吸引女士前往参观购买,1935年第一届国货展销会女士门票1角,男士门票2角,延长期间女士免费,男士1角。[23]延长期女士免费之后,女士参观更形活跃,“拖长辫之山笆姑娘,围着花布之娘惹,与及旗袍高跟鞋之摩登小姐,更较往日为多”[24]。1936年展览会期间,下午6点以前女士免入场券,在延长展销期间,全天免入场券入场。第二届国货展销会参观人员中,女性占3/4以上。[2](P66)开幕当晚,“各界士女,纷往大世界参观,金升道上,摩肩接踵,途为之塞。……参观士女,达一二万人。”[3](PN2)第二晚适逢周六,“场内士女如云,虽通衢大路亦难通行,摩肩接踵,人数较前晚多一倍以上”[25]。

为培育学生爱用国货的思想,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联合各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展销会。1935年国货展销期间,总商会邀请学校学生和教职员前来参观。10月6日参观学校有12所[26],10月13日参观学校有46所[27]。参观的学生和教职员人数达数千人。而1936年国货展销会每天都允许学生免费参观。“本展览会为欲引起学生认识国货,宣扬鼓励推销,特另定十月二日至十一日下午五时至六时欢迎各校学生到场参观。”[28]开幕前三天,即有15所华文学校共700余人由各校教职员带领参观。[3](PN4)

(五)展会娱乐与交通状况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举行的两次国货展销会都是以金升律大世界游艺场为举办场地。金升律大世界游艺场 “场内规模宏敞,估地数十万尺,内容厂家陈列室百余,四周环以跳舞厅、酒菜馆、影画场、广戏场、沪戏场、马来戏场、掷物场,及广东福建马来各食物肆小商肆无数,诚为星洲惟一之游艺场所”[29]。1935年第一次国货展销会,大世界游艺场还增设了菲律宾“德梳”电力旋转娱乐机。各种歌舞、戏剧、电影、跳舞等游艺节目非常丰富,使参观者“即可参观国展又得欣赏游艺”,一举两得。[30]1936年国货展销会还邀请乐团助兴,“展览期内大世界另聘请业余弦乐(每晚一团)及增加各种游艺可供欣赏”[31]。

交通方面,为吸引外埠人前来参观,1935年国货展销会期间,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和马来联邦铁路总局协商,给予前来参观的外地人士铁路票价半价优待,住宿则由中国旅行社给予优待。[32]新加坡电车公司特加派芳林巴士车,“专事行驶大马路及大世界”,方便参观者往来。[33]1936年国货展销会除延续去年铁路票价优待外,展销会还为观众提供接送服务,“在展览期间内:每日由下午六时至午夜由小坡德国神农至大世界备有多辆巴士车川走载客”[34]。

(六)国货展销会中的宣传和促销

为吸引游览人员积极购买,各厂家商号在开幕前就确定了促销措施,大部分商家采取廉价促销和赠品促销两种方式。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将牌楼广告粉饰一新,并编印广告册和传单,广告册中夹有优待券,在购买时可以抵现金。[35]三民皮件公司采取赠送扇子的方式促销,使摊位人为之塞。大同制药厂雇佣会英语的妙龄女郎招待顾客,不仅吸引华侨,还能招待金发碧眼的外国人。[22]永福安药房保济丸买一送三。大同药厂药品买一送一,并送药三万包。源崇美茶庄“特备美丽的贮茶锡罐二千个,分赠顾客”[36]。

(七)国货展销成果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第一届国货展销会共12天,参观人数20万人以上,销售额10万叻币,第二届国货展销会共13天,共有20万人参加,销售额达20万元叻币。[37]第二届国货展销会在参观人数上与上届相同,但销售额是第一届的一倍以上。[2](P66)

三、结语

作为民国时期海外影响最大的两次国货展销会,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举办的国货展览推销大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国货展销大会展现、加强并形塑了南洋华侨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举行的国货展销会在筹办、举行的过程中,都接受国民政府实业部和国民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的指导。国货展销会的举办时间特意选择在当时国庆节前后,开幕式仪式基本和国内相同,并由时任驻新加坡代总领事主持开幕式,表现了对三民主义的信仰和对当时国民政府的认同。国货展销会地点大世界游艺场到处张贴着提倡国货的标语,也能够激起华侨爱国爱用国货的热情。[20]国民政府对新加坡国货展销会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和支持,国民政府主要领导人都曾为国货展销会大会题词③[38],实业部和各地商会积极协助新加坡总商会做好国货展品的征集和运输工作。国民政府实业部还为第一届国货展销会的展品征集拨款2000元。[18](P93)国货展销大会对强化南洋华侨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二)国货展销大会促进了内地国货厂商与南洋侨商在贸易往来方面的沟通合作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认为,侨商喜欢销售日货的原因在于侨商和国内厂家没有相当的联络。“有些侨商,虽想要推销国货,但因为平日和国内厂家不相往来,隔膜重重,要办国货,也不知从哪儿着手。”[3](P4-5)同时,因为国内厂商对南洋市场缺乏了解,“不能和侨胞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且对于南洋的销路没有相当的明了,所以出产的货物,不适合南洋的市情,缺乏了吸引顾客的力量”[3](P4-5)。通过召开国货展销会,国货厂商与侨商加强了联系和合作,有利于国货在南洋的销售。在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的邀请下,内地和香港各级商会和工厂联合会积极组织国货产品参与国货展销,使得国货展销会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三)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国货展销大会突出了“推销”的主题,促进了国货南销

和一般的国货展览大会不同,新加坡总商会举行的国货展览推销大会“注重在推销”,这也体现在展览会的名称上。参加厂商可以自己派代表参加大会进行交易,也可以委托大会代为办理。[3](PG1-G6)国货展览推销大会的推销效果显著,自1937年起,改变了1932年以来中国对南洋出口连年萎缩的态势,出口总额逐步接近世界经济危机前的数额。星洲日报社同仁也认为,“本坡中华总商会复举办国货扩大展览推销大会二次,对于国货南销,颇有促进之功”[39](P618-619)。

(四)国货概念范畴进一步扩展,参展区域进一步扩大

和国内实业部国货标准不同,新加坡国货展销会扩大了国货的范畴。大会章程第二条规定:“本展览大会,专征集祖国各省埠,及海外华人自制之工商出品物,分类陈列,以唤起国人认识、爱用国货,扩大销路,发展海外市场为宗旨。”[3](PG1)因此,展销会把在新加坡及其他南洋地区和香港地区等地华人出资生产的商品都认作国货,国货范围比1932年国民政府实业部公布的《中国国货暂定标准》有了进一步的扩大,华人资本和华人经营成为其判断国货与否的唯一标准。如香港明元布厂的“剪子版”、“梭子版”布匹号称“唯一国货”,新加坡的大丰饼干厂的饼干和虎标汽水也号称“国货之王”。[3]

(五)娱乐与展销相结合,成为促进国货展销的有力武器

马敏认为,大众娱乐性是展览会能够持续举办的内在动力和本质属性。[40]融购物、娱乐与休闲于一体是国内外国货展览会的共同特征。新加坡总商会国货展览推销大会特意将会场安排在大世界游艺场,除大世界经理林建邦对国货展销会的大力支持外,“寓会于乐”,娱乐与参观、消费相结合也是新加坡国货展销会的主要目的。

注释:

①据笔者了解,目前仅有庄仁杰《中国国货运动:中国和英属马来亚的比较研究,1912—1941》(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和王红梅《民国时期南洋华侨的国货运动》(暨南大学历史学院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有所涉及。

②1922年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为顺利筹备国货参展,以正副会长和主要成员组成了中国副干事部,并派代表回国征集国货。参见:《马婆展览会种种》(《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月报》1922年第1期)。

③为第一届国货展览推销大会题词的国民政府要人和政府官员有林森、汪精卫、国民党各部部长,各地商会。参见:《二十余万言之国展特刊已于昨日出版》(《总汇新报》,1935年10月15日,第4版)。为第二届国货展览推销大会题词的国民政府要人和政府官员有林森、蒋介石、孔祥熙、宋子文、吴鼎昌、侨务委员会委员长陈树人、实业部国际贸易局局长郭炳文、驻南洋各地总领事及内地和港澳地区商会等。参见: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编《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第二届国货展览推销大会特刊》题词部分(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编印,1936)。

④1931年至1939年,中国向南洋出口总额分别为69550000元、41588000元、36304000元、36945000元、31955000元、40449000元、53826000元、56406000元、155315000元。1931年至1939年,中国向马来亚出口总额分别为24797000元、13113000元、13645000元、15469000元、12907000元、15655000元、19213000元、17546000元、33786000元。参见:姚丹《国货销行南洋之回顾与前瞻》(《中央银行经济汇报》1944年第12期)。

[1]马敏,洪振强.民国时期国货展览会研究:1910—1930[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2]庄仁杰.中国国货运动:中国和英属马来亚的比较研究,1912—1941[D].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2009.

[3]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第二届国货展览推销大会文书股编辑组.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第二届国货展览推销大会特刊[D].新加坡:新加坡中华总商会,1936.

[4]刘士木.南洋华侨之危机[J].南洋研究,1932,(3).

[5]陈谷川.完成实业计划与华侨[J].南洋研究,1931,(6).

[6]日本对南洋华侨调查资料选编(1925—1945):第2辑[M].孙承,译.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7]中华国货在南洋滞销沪市国货商请政府救济[J].国货会刊,1936,(5).

[8]日本对南洋华侨调查资料选编(1925—1945):第1辑[M].崔丕,姚玉民,译.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9]国货在南洋概况[J].中行月刊,1933,(5).

[10]朱如淦.国货在南洋之销路及其改进的商榷[J].时论,1937,(43).

[11]汪中.国货如何去南洋[J].钱业月报,1934,(7).

[12]瑞洪.开拓南洋国货市场之检讨[J].侨务月报, 1936,(3).

[13]念华.国货在南洋[J].工业月刊,1946,(11).

[14]高事恒.中国与南洋贸易之展望[J].南洋商业考察团专刊,1936.

[15]李耀商.南洋之中国人[J].南洋研究,1931,(5).

[16](日)木村增大郎.日本人眼中之南洋华侨[J].南洋研究,1931,(6).

[17]南洋商业考察团.南洋商业考察团报告书[Z].上海:中华工业国外贸易协会,1937.

[18]李秉萱.文献解读与历史叙述:二战前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的角色与功能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2011.

[19]南洋名人集传[M].槟城:南洋民史撰修馆编辑部,1941.

[20]国展大会经由昨日开幕[N].总汇新报,1935-10-06(6).

[21]中华总商会主办第二届国货展览推销大会今日热烈举行开幕礼[N].总汇新报,1936-10-02(2).

[22]中华总商会主办第二届国货展览推销大会昨日下午假大世界跳舞厅举行热烈开幕典礼[N].总汇新报, 1936-10-03(2).

[23]国展会展期三天优待妇女界免费参观[N].总汇新报,1935-10-13(3).

[24]国展会延期首晚入场免费关系游客女多于男[N].总汇新报,1935-10-15(2).

[25]第二日展览会之夜参观仕女如云空前盛观[N].总汇新报,1936-10-04(3).

[26]国展会招待各校学生参观[N].总汇新报,1935-10-07(3).

[27]国展会鼓励学生爱用国货昨日招待四十余校学生参观[N].总汇新报,1935-10-14(2).

[28]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主办第二届国货展览推销大会欢迎学生[N].总汇新报,1936-10-07(4).

[29]李培德.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香港工业展览会[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30]大世界游戏场为增加参加国货展览会士女兴趣起见展览期间一切游艺大加刷新[N].总汇新报,1935-10-05(1).

[31]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主办第二届国货展览推销大会内助兴[N].总汇新报,1936-10-07(4).

[32]欢迎马来亚各埠人士前来参观[N].总汇新报, 1935-10-05(3).

[33]展览场中一瞥[N].总汇新报,1935-10-06(7).

[34]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主办第二届国货展览推销大会游客注意[N].总汇新报,1936-10-07(4).

[35]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举办征联赠品[N].总汇新报,1935-10-05(2).

[36]源崇美茶庄展览[N].总汇新报,1935-10-05(1).

[37]第二届国展推销大会昨晚最后一天更形热闹总计参观者近二十万人[N].总汇新报,1935-10-15(2).

[38]二十余万言之国展特刊已于昨日出版[N].总汇新报,1935-10-15(4).

[39]星洲日报社.星洲十年[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7.

[40]马敏.史学研究贵在“开新”[J].史学月刊,2016, (3).

【责任编辑:王立霞】

K205

A

1004-518X(2016)05-0132-0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经济民族主义的近代阐释:民国时期国货运动研究”(13YJA790107)、河北省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民国时期河北省国货陈列馆研究”(S2016008)、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校长境外研修计划资助项目

猜你喜欢
总商会展销会南洋
南洋爱国华侨三领袖的赤子情
历届科普惠农特色优质农产品展销会
德国江苏总会总商会镇江办事处授牌仪式成功举行
晚清南洋文人结社与华文文学的发生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代表团到访辽宁
商家跑路,如何维权
人小鬼大狄仁杰
民国南洋华侨文献出版热及“南洋”观辨析
浙江南洋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