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水资源短缺现状及对策

2016-03-17 14:38郑德凤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山西省水资源

张 卓, 郑德凤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 116029)

山西省水资源短缺现状及对策

张 卓, 郑德凤*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 116029)

摘要基于山西省水资源短缺的现状,针对水资源严重短缺及时空分布不均衡、水资源污染严重、干旱化趋势加剧、地下水严重超采等问题,提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跨流域调水、提高省间虚拟水的贸易量、建立污水监管长效机制、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解决措施与对策,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污染;地下水超采;干旱化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8 124亿m3,河川径流量27 115亿m3,地下水资源量8 288亿m3,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4位。同时水资源也相对短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25%。受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以及水资源污染不断加剧的影响,我国经历了一系列水资源短缺事件,例如:2007年太湖地区蓝藻大规模爆发,上百万周边居民出现靠水没水吃的“太湖现象”[1];2010年松花江流域再次发生工业原料桶流入事件,周边地区出现了大规模停水事件,多地矿泉水被抢购一空;2014年河南发生63年来最严重干旱,地处南水北调中线范围的多地却无水抗旱[2]。

我国中西部大部分地区自然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水资源严重匮乏。当前,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经济战略[3],旨在加强与古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资源整合和经济发展,绝大多数沿线省份均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区域,极大地制约了该经济战略的实施和拓展。研究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山西省位于我国中部,是我国水资源短缺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山西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笔者在分析山西省水资源短缺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措施及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1山西省水资源概况及研究背景

1.1水资源概况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面积15.6万km2,常住人口约3 600万,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区内地貌景观以基岩山地、黄土高原山地和断陷盆地为主,其中山地面积约占40%,主要山脉包括太行山、吕梁山、中条山、五台山、衡山、太岳山,且多呈东北—西南走向或近南北走向,利于水汽由南向北深入。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478mm,其中,中部地区降水量较多,约为550mm,南部地区由于地形因素降水相对偏少,约为500mm,北部地区降水偏少,低于400mm。区内河流数量较多,主要河流有黄河、汾河、沁河、涑水河、桑干河等,但多为季节性河流,水量受降水影响较大,属于干旱、半干旱区域,是我国水资源最贫乏的省份之一。

1.2研究背景已有研究对山西省水资源短缺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伊伟强[4]分析了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及区域水资源保障的空间状况,指出水资源短缺是影响山西省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最大的障碍;赵桂香[5]从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大条件下研究干旱化趋势对山西省水资源短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山西省水资源量正以每10年1个台阶的速度快速下降,尤其是中部和北部;王正友[6]研究了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所引起的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和地质塌陷等问题,并给出了预防地下水超采的相关对策;穆仲平[7]分析了山西省水资源开发的特点及问题,并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王颖[8]从水资源系统压力的角度,建立了山西省水资源系统压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全省进行水资源系统压力评价,结果表明:山西省总体上处于中度压力阶段,太原、大同、运城压力较大,长治、晋城、忻州压力较小,其他地区压力适中;王晓宇[9]基于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利用率和水环境承载力分析,提出了山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姚文秀[10]分析了山西省水资源的现状,认为山西省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必须从黄河引水,并提出了向山西中部和南部地区盆地“引黄”的方案。

2山西省水资源短缺现状

2.1水资源严重短缺及时空分布不均衡山西省水资源总量匮乏,水资源多年平均总量为138.1亿m3,位居全国倒数第2。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0m3,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7.0%。预计到2020年山西省缺水量将超过50.0亿m3,山西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11]。山西省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空间分布上,全省降水较多的地区为晋中地区和晋东南地区,而人口较多的晋南和工业基础良好的晋北降水量偏少。

2.2水资源污染严重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2]中按功能高低将水资源划分为五类: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II、I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山西省是传统的重工业基地,包含了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多种污水排放量较大的行业,此外,城市生活污水也是山西省污水的重要来源。在1998年对3 178km的河段评价中,IV类以上水质的河段占到总数的70%,2008年对该省25处主要河流的重点河段的监测评价结果表明,劣IV类水质的河段达21处,占评价河段总数的84%。水资源污染正面临着进一步加剧的危机。

2.3干旱化趋势加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加,西部地区的干旱化和水资源短缺现象进一步加重。山西省干旱化程度不断加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干旱化趋势尤为明显。随着干旱化趋势的加剧,山西省水资源以每10年1个台阶快速减少。赵桂香[5]研究表明:平均SPI的绝对值每增加千分之一单位,水资源总量减少1.90×108m3,河川径流量减少2.40×108m3。21世纪以来,山西省南部略有缓和的趋势,而中北部形势不容乐观。

2.4地下水严重超采山西省地下水可利用量约为50多亿m3,占该省总取水量的60%以上,地下水供水比例过大[11]。随着经济的发展,供水需求不断加大,直接导致对地下水的开采规模不断加大。此外,大面积开采煤矿也对地下水造成了破坏。地下水超采范围迅速扩展,形成大面积严重超采区,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地面沉降,地下水已基本无开采潜力。

3山西省水资源短缺问题的解决措施与建议

山西省政府充分重视水资源短缺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颁布水资源管理条例,增加资金投入,促进水资源开发利用,推行节水措施,加大水资源污染检测力度,协调多地水资源空间和时间调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现象。但是,山西省水资源问题日益凸显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已超过现有水资源承载能力,因此,需要结合该省实际,探索有效的解决措施。

3.1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13-14]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①提高民众节水意识,促进节水型社会的建立;②贯彻水利部提出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建立完善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测度和应用模型;③建立健全阶梯型绿色水价方案的制定和水价成本补偿方案的完善。

3.2跨流域调水工程在该省年降水与径流量大致稳定的情况下,有条件、有计划地引入外来水资源缓解山西省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是一项重要的举措。针对山西省及周边的水资源情况,引入外来水源,可分为直接调入水源和间接调入水源。直接调入水源包括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黄河小浪底引黄入晋工程及山西省中部引黄工程,间接调入水源主要是正在建设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3.3提高山西省与其他省份间虚拟水的贸易量[15-16]虚拟水是指工农业产品在生产或服务时所消耗的部分水源,是区域间通过输出工农业产品从而进行的一种区域内部水资源再分配。山西省缺水严重,应在确保区域内居民生活用水和生态服务用水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耗水严重的企业和项目,减少虚拟水的输出量,加大其他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的虚拟水输入量,加快绿色经济的建设步伐。

3.4建立污水监管和治理的长效机制建立污水监管和治理的长效机制依赖于以下三点:①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城市污水排水管网建设;②重点监督企业污水排放达标情况,严格控制污水排放量;③加速对重点河流及水源地治理[17]。

3.5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山西省严重缺水的状况一方面是由于资源性缺水导致的,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该省地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水资源未经利用便流入下游。为了加强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可以采取植树造林涵养水源的长效机制与短期内建设水库等蓄水工程相结合的方法,以期解决改善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荷生. 太湖宜兴近岸水域“湖泛”现象初析[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1,31(4):33-37.

[2] 史本林,朱新玉,胡云川,等.基于SPEI指数的近 53 年河南省干旱时空变化特征[J].地理研究,2015,34(8):1547-1558.

[3] 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2009(2):23-27.

[4] 伊伟强.水资源与山西省产业结构、空间结构演进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7,18(5):52-55.

[5] 赵桂香.干旱化趋势对山西省水资源的影响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8,25(4):492-496.

[6] 王政友.山西省地下水超采问题及其治理对策[J].水资源管理,2011(11):28-30.

[7] 穆仲平.山西省水资源特点及可持续利用对策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6,17(8):92-94.

[8] 王颖.山西省水资源系统压力综合评价[J].水力发电学报,2011,30(6):189-198.

[9] 王晓宇.山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4,15(2):49-53.

[10] 姚文秀.解决山西省水资源问题必须考虑从黄河引水[J].水利发展研究,2008,8(7):55-58.

[11] 师晓霞.探索山西水资源合理规划与利用[J].新农村,2012(6):139.

[12] 孙裕生,奚旦立.环境监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3] 赵良仕,孙才志,郑德凤.中国省际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空间溢出效应测度[J].地理学报,2014,69(1):121-133.

[14] 张俊艳,韩文秀.城市水安全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2):78-81.

[15] 刘宝勤,封志明.虚拟水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主要进展[J].资源科学,2006,28(1):120-127.

[16] 李方一,刘卫东.区域间虚拟水贸易模型及其在山西省的应用[J].资源科学,2012,34(5):802-810.

[17] 陈永焦.浅谈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科技信息,2010(11):381-382.

CurrentSituationandCountermeasuresofWaterResourceShortageinShanxiProvince

ZHANGZhuo,ZHENGDe-feng*

(LiaoningNormalUniversity,Dalian,Liaoning116029)

AbstractBased on the water resources shortage in Shanxi Province,there we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serious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uneven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erious pollution of water resources,intensified drought,and serious over 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including enhancing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water resources,transferring inter-basin water,improving the virtual water trade between different provinces,establishing long-term mechanism of sewage regulation,and strengthening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is research aimed to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relevant researches.

Key wordsWater resources shortage; Water resources pollution; Groundwater excessive exploitation; Aridification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专项项目(ZJ201

作者简介张卓(1988- ),男,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资源评价、管理与水环境保护。*通讯作者,副教授,博士,从事水文学与水资源研究。

收稿日期2016-03-28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2-279-02

4034);辽宁省社科联2016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LP1512)。

猜你喜欢
山西省水资源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浅议我国水资源的刑事立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