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传播化学文化的思考

2016-03-17 17:55石俊杰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化学家成人共同体

石俊杰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200062)

●学术新探●

成人教育传播化学文化的思考

石俊杰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200062)

尽管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目前成人教育的内容很少涉及化学知识。对此,本文基于文化学视角阐述了化学文化的基本内涵,也探讨了在成人教育中传播化学文化的重要性,因此认为对成人实施化学文化素养教育,势在必行。同时,从学科思想、化学家共同体、理论知识、思维方式及社会实践活动五个方面论述了化学文化对成人教育的影响,并从以上五个方面提出了在成人教育中传播化学文化的若干构思。成人教育传播化学文化不仅有利于促进成人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

化学文化;成人教育;传播

近30年来,国内有关成人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是人文社科方面,如会计、管理、保健、书法艺术、家庭生活等,却很少开设与自然科学相关的课程。但随着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三大理念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教育,已不再局限于正规的学校教育;学习,也已成为人们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人们的学习不再仅仅追求以职业为取向,而是把目光聚焦于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加广博的知识面。众所周知,化学如同物理、数学一样皆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其变化的科学”[1],同时,化学更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没有理由把它拒之门外。因此,本文尝试对成人教育传播化学文化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丰富成人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的相关研究。

一、化学文化内涵

在国内,有关化学文化方面的研究集中在化学领域里,其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服务中等化学教育。在阐述化学文化之前,我们先看文化的概念,进而厘清什么是化学文化。

关于文化的定义,现已达200多种。据此我们没必要一一罗列,这里以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社会与行为科学家教授戴维·波普诺(David Popenoe)在其著作《社会学》(Sociology)中的阐述为例,其大意是:文化被社会学家与人类学家共同认定为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所有群体和社会的人们共享非物质文化也共享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包括工具、钱、衣服以及艺术品等,非物质文化指的是抽象和无形的人类创造,如“是”与“非”的定义,沟通的媒介,有关环境的知识和处世的方式等。[2]

可见,戴维·波普诺对文化的表述具有高度概括性,文化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他还在书中指出非物质文化的基本构成元素有四种,即“符号”“语言”“价值观”及“规范”。这正如英国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B. K.)所论述的,一种文化应该包括物质、精神方面的文化,还有语言符号、社会组织方面的。不难发现,两人虽然对文化的表述有异,实则趋同。

那么,化学是否也属于文化的范畴,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呢?

我们知道,当今的化学具有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化学内容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核化学、生物化学等。此外,与化学相关的学科还有宇宙化学、地球化学及大气化学等。其次,化学产品种类丰富,化肥、染料、胶水、塑料、钢铁等不胜枚举。再者,化学有其对应的元素符号用语,诸如C(碳)、N(氮)、O(氧)、F(氟)、Ne(氖)等。另外,在化学世界里,人们进行化学实践所遵守的行为规范,所创造和所形成的思想认识、认知标准或科学精神等构成了化学的观念形态。

参照上述有关文化的定义,显而易见,化学具备构成文化的诸多要素,因此,它属于文化的范畴。不妨引用相关学者对化学文化所作的界定:“化学文化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发现、创造和形成的化学理论体系所具有的思想、方法、概念、定律,是学科中所采用的语言符号、价值标准、科学精神或人文精神、文化产品以及工作方法的总和。”[3]

二、成人教育简析

对于成人教育而言,人们对其概念的认识一直存在着争议,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一方面显示成人教育本身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显示研究者所处视角的多样性。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就有10多种,这一点从我国成人教育学专家高志敏教授的《“成人教育”概念辨析》一文中便可看出,该篇文章于2000年发表在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第十七卷第一期上。高教授除了对有关成人教育的相关定义作了详细解读外,还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关于理解成人教育概念的若干性意见。[4]让人欣慰的是,人们对于成人教育概念的理解却从来没有停滞过。最近,有关学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成人教育的概念作了如下的界定:

成人教育是一定社会为了满足和促进成年人学习、生活及发展需要而进行的有意识的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并指出该定义所具有的内涵:第一,成人教育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并且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一定的社会历史形态和发展阶段是成人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宏观背景。第二,成人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主体性和自主性的成人,成人立足于自身的生活和发展需要而进行主动的学习。第三,成人教育仍然是一种教育形态,同样具有教育的一般属性,即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这些特性可以用“有意识的”来加以概括。第四,我们认为教育是一种对教育对象产生积极影响的活动,因此,要强调成人教育的积极意义。[5]

正如上述所说的,成人教育的对象是成人。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姑且不论其是否从诸如心理学视角、法律学视角、生物学视角抑或是社会学视角等方面来给成人作个界定,相信,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谁也没法否认成人是整个社会人群的主体,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不容忽视。这么庞大的人群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一部分。一方面,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他们也时时刻刻受着社会的影响。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类生活不断变化,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及各个国家都在踊跃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发展成人教育的意义不言而喻。

三、在成人教育中传播化学文化的重要性

为什么说在成人教育中传播化学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终身教育”的主张在上世纪60年代被提出时,公众的接受度并不是很高,但不久即引起了当代教育观念的转变。放眼当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地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倡导终身学习。在这样的理念影响下,成人教育的发展有了新的方向及新的目标。与此同时,成人教育被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之中,它成为实践学习型社会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理念的初衷,从个人层面来说,是为了实现个人发展的持续性和全面性;从社会层面而言,则是“为了谋求对社会巨变的适应性”“为了保持对社会巨变的警惕性”“为了获得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主动性”更是“为了获得对传统教育模式和生活模式改革的彻底性。”[6]总之,其出发点就是为了获得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而化学作为文化范畴的一部分,理所当然应该受到人们的重视,否则,连最基本的化学危险品都不知道,还谈什么人的全面发展,更遑论创建学习型社会了。况且,我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药品、洗涤剂、化妆品、防冻剂等也都是化学制品。显然,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本身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就不容小觑。此外,当人们正确认识化学,清楚化学与自然的关系时,还能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观。然而,在现实中,化学却受到了很多人的偏见,人们普遍认为化学就是做实验、有毒、有污染、有危险,甚至认为化学远离大众,那是化学工作者所操心的事,与自己无关。那么,怀着这般态度的人们又如何具有基本的化学素养呢,当与化学相关的危险来临时,他们也只能是束手无策。但对学过化学的人来说,即使在弃理从文几年之后,化学知识离他们已经非常的遥远了,他们依然还能记得化学所具有的安全意识和科学精神及化学所特有的符号,诸如危险品符号、基本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符号等,当遇到与化学相关的安全问题时,能临危不乱,正确处理。

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很多,每年都会有众多的事故发生,其中不少是与化学相关的,有些本可以避免,却因为不懂化学基本安全知识致使操作失误,最终导致事故发生。据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统计,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止,我国共发生569起危险化学品事故,累计死亡638人,受伤2283人。其中,与民众相关的,如在危险化学品销售环节发生的事故9起,在加油站或加气站发生的事故7起,另外1起发生在化工原材料销售点,1起在化工产品销售处。而在危险化学品使用环节发生的46起事故中,有28起是由于人们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违规使用液化气而导致的。在废弃环节中,共发生28起事故,其主要原因是危险化学品的违规堆放及操作失误等。[7]

毋庸置疑,化学在解决人类生活所面临的问题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也给我们人类带来了诸多灾难,如炸药的发明使得战争的伤亡巨大,三大合成材料给环境带来白色污染,农药的滥用给人们带来食品安全问题等。由此可见,人人都应该重视化学。

化学是一门实用科学,掌握化学知识是人类文明素养与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要使全社会公民都具有化学素养”[8]的口号早被提出,并对所有的非理科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化学素养教育。

因此,我们认为对占人数主体部分的成人实施化学文化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四、化学文化对成人教育的影响

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应用科学,其特殊的学科地位注定化学文化是多样化的,在此,我们仅以五个方面来探讨化学文化在成人教育中的影响作用。

(一)化学文化的思想对成人思想的影响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思想,化学学科的思想是人们在认识化学的实践过程中不断产生及完善的结果,是集体的智慧结晶。如守恒思想(能量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动态平衡思想(化学平衡、溶解平衡、电离平衡……)、量变与质变思想、一般与特殊思想、定性与定量思想、探究验证思想、学以致用思想,以及现代化学的绿色生态化学思想和经济化学思想等。这些思想无不引导着化学向前发展,化学思想成为化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化学素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成人来说,若具有这些思想,则能极大地丰富成人的思想认识,并积极地指导成人的实践活动。如化学一般与特殊思想,它是通过对某些事物进行研究,而得出的一般性规律及其特殊性一面,加以推广,任何事物与同类事物之间都具有普遍性一面,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一面;量变与质变思想则告诉我们质变是离不开量变的积累,我们要明白那些摇身一变成大人物的人,其背后也是有巨大付出的;化学平衡思想使我们知道,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酸碱性物质并不会破坏血液pH值的稳定性,那是因为酸碱平衡的原因。对于人们来说,快乐与烦恼的原因往往就是因为心理不平衡的原因造成的,那么寻求维持平衡的着力点就是引起心理不平衡的因素。

显然,化学文化的思想可以丰富成人学习者的思想认识,如同哲学思想一样,化学思想也能积极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二)化学文化的化学家共同体对成人教育共同体的影响

在化学领域里,化学家们无疑成了推动化学这门学科向前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组成了一个特定的集团:化学家共同体,他们以增进知识为己任,并用知识造福于人类。谈到化学家共同体,我们不妨先看看美国科学社会学家莫顿眼中的科学家共同体,默顿(Merton)在其著名论文《科学的规范结构》中写道:“科学的精神特质是指约束科学家的有情感色彩的价值观和规范的综合体。这些规范以规定、禁止、偏好和许可的方式表达。它们借助于制度性价值而合法化。”并且指出:“四种制度上必须的规范——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以及有组织的怀疑态度,构成了现代科学的精神特质。”[9]

这四种规范简要说开去,即普遍主义是指科学真理是客观的,科学的大门向人们敞开;公有主义是指科学产物是社会公共的财产,科学家不能独自享有,要公开发表其成果;无私利性要求科学家以追求真理作为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而不是追逐名利;有条理的怀疑要求科学家对事物具有一定的怀疑意识,但并非无条件性的怀疑,要有一定的规范。后来,默顿还补充了一条,即科学家的工作具有独创性。正如默顿认为的科学共同体那样,化学家共同体同样符合上述所描述的。当然,对于默顿的观点,争议是存在的,不过这已不是我们所要关注的焦点。因化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紧密程度高,科研成果要应用到社会生产上,故此,其功利性的一面则无可避免。但不可否认的是,化学家共同体对于促进化学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终身教育、全民终身学习的社会里,化学家共同体的范式值得成人教育借鉴,成人教育机构或其他相关组织可组成一个成人教育共同体,树立共同发展目标,建立组织规范,团体成员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合理配置和共同享有教育资源,以期协同进步,共同为社会的发展作贡献。

(三)化学文化的理论知识对成人认知的影响

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化学有个别名叫做“理科中的文科”,它形象的表明了化学这门学科的理论知识繁多的特点,化学理论知识包括化学的概念、原理、定律,它们或是体现一类化学物质、化学变化的共同特点,或是反映一些变化的内在本质和变化规律。这些理论知识往往是通过对化学事实性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推理、证实、演绎等理性的方法得到的,它们往往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形式,其中各种概念、定律、原理之间又按一定逻辑关系形成了严密的网络体系。[10]化学理论知识在化学素养的培养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对于成人来讲,他们生活经验丰富,但因为缺乏化学知识,对于生活中发生的化学现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化学理论不仅具有作为物质世界的知识价值,而且具有实际的功用作用,化学给人们提供了许多普遍性的观点,从而使人们能够理解人与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所以,在终身教育、全民终身学习的社会,要想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学习基本的化学理论知识是必要的,它有利于成人对事实性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有利于成人对所习得的知识形成系统化;有利于成人在看到化学现象的情况下,知其然的同时,又能知其所以然。

(四)化学文化的思维方式对成人学习的影响

关于化学文化的思维方法,我们试作以下说明:

1.归纳思维。化学理论知识繁杂,许多的化学概念、原理相似抑或是相关;众多的化学物质结构类似、制法原理相似、应用方式方法相通;化学反应复杂、现象变化更是多样。因此,归纳思维要求我们必须从这些零散的、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2.演绎思维。与归纳对应的则是演绎,化学演绎是从化学的一般性原理、规律、结论等到个别性原理、规律、结论等的思维方法或推理形式。例如,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进行演绎推理,预言出很多当时未被发现的元素,后来这些元素都被证实是存在的。

3.模型思维。化学模型是根据化学物质的结构、特征、性质而对其进行的近似、形象性的幕写。化学模型使得人们能够直接接触到抽象的物质,立体化的化学模型更加促使人们把握到化学物质的本质,使得枯燥乏味的抽象物体变得具体生动。

4.联想思维。在化学学习中,我们常常面对的是化学物质的表象,无论是无机化学还是有机化学,呈现给我们的多是物质的颜色或是特性,如这些黑色、蓝色、绿色、红色的物质到底是什么?他们有什么关联?具有易燃易爆性的物品是什么?这些无不需要联想思维。

当然,化学思维方法还有很多,如假说验证法、比较思维法、分类思维法、直觉思维法等。

对于成人来说,若具有化学众多的思维方法无疑对提高自己学习能力有巨大的帮助。21世纪本是一个社会变化迅速的时代,成人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来使自己适应社会,21世纪更是一个不同知识领域更新速度前所未有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单一的思维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谋求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而应该是众多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当不同思维方式的各自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时,相信学习也会变得更加高效。

(五)化学文化的社会实践对成人教育的影响

化学是一门注重实用价值的应用学科,化学家们的研究动力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他们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转为成人们所需要的产品,他们积极服务于社会,如今,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化学产品。近十年来,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化学得到快速的发展,化学家们创造了更多环保无污染的化学产品,如在食品、家电、汽车等领域内都是绿色产品的主要聚集地。化学家们取得的研究成果是丰硕的,自产生诺贝尔化学奖以来,有将近200名化学家获得该奖项。

但化学家们所取得的成功背后,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巨大付出。在成人教育领域里,对成人教育工作者来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增长教师能力和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对成人学习者来说,参加社会实践能培养学习者的敏锐洞察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创造学习者的社会价值,社会实践还能使人获得严谨的科学态度,如化学家们做实验将面临安全问题。为此,这就离不开严谨的工作作风。此外,社会实践活动还能使学习者成为一个脚踏实地的人。

五、成人教育传播化学文化的构思

(一)思想的传播

化学学科所形成的思想是人们在化学实践过程中不断产生及完善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化学思想和物理数学等学科思想一样具有哲理性。通常来说,哲理思想的传播具有一定的难度,例如,尽管哲学思想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但大众还是觉得哲学晦涩难懂。如此看来,化学思想的传播也有一定的难度。

那么,应如何有效传播化学思想呢?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传播化学思想文化,新闻媒体传播空间广且传播时效快,这样有利于化学思想在人们之间迅速广泛地传播开来。同时,也应加强对新闻媒体的审核力度,这样可避免媒体发布不实新闻,而给化学带来负面效应。如最近中央电视台(CCTV-8)播放“我们恨化学”这则15秒的广告就严重地误导公众,从而给化学造成了恶劣影响。[11]如果不加强审核,我们很难想象,像这样虚假并严重违背科学的广告还要传播多久。另一方面,深入到社区中,充分利用社区教育的资源传播化学思想文化,社区教育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中传播化学思想无疑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传播化学思想的过程中,也可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化学思想来源于化学实践活动,通过化学实验操作可以使人们获得深刻的印象,增进对化学的感性认识,体验到化学巨大的魅力。此外,化学实验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者对化学的兴趣,从而在实践活动中有效地传播化学思想文化。

(二)化学家共同体的传播

前面阐述过,化学家共同体是一个以增进知识为己任,并用知识造福于人类的特定集团,他们对于化学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终身教育、全民终身学习的社会里,成人教育机构或其他相关组织也可借鉴化学家共同体的范式组成一个成人教育共同体,共同为社会的发展作贡献。

那么,成人教育应如何传播这个共同体文化呢?笔者认为,可通过故事讲述法来传播其文化。当然,故事讲述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视频、广播、书籍等。对此,我们要注意结合化学的历史背景,体现化学教育的人性化。美国科学史家萨顿(George Sarton)就认为:“使科学人性化最好的方式,即使不是唯一的方式,就是对科学进行历史考察”[12]。另外,因化学家共同体是由个体组成的,因而讲述故事的内容应以化学家为主,化学家的故事有很多,涉及到他们的家庭关系、教育背景,化学家求学经历等,可以讲述他们所经历的磨难以及如何克服困难,在传播共同体文化时应强调共同体文化的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以及有组织的怀疑态度。对于整个化学家共同体来说,则可讲述其发展史,向人们介绍它的运行机制等,这样一方面可吸引学习者对化学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使得这个共同体文化得到传播。此外,在传播化学家共同体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成人学习者的批判意识、解放成人学习者的思想。总之,在传播化学家共同体文化时,要融进化学历史,尤其是化学家们的生动故事,使成人学习者能够感受到化学家共同体文化的魅力。

(三)理论知识的传播

就理论知识的传播内容来说,化学理论知识的传播应该围绕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来展开,呈现的知识应是成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

由于成人教育的对象是成人,他们对化学不了解或是了解甚少、没有基础或是基础薄弱,要求他们接受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显然不太可能,毕竟化学是一个完整且系统性强的学科,其理论知识庞大复杂,即使是化学专业的学习者也难说其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因此,我们没必要把一个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呈现给成人,相应地,我们应该传播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巨大相关性的化学知识,而不至于化学课程内容跟成人的生活严重脱离而变得枯燥无味。与生活相关性较大的化学内容可包括:化学与环境(污染问题)、化学与生命(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化学与能源(太阳能、化学电源)、化学与材料(衣服、生活用品器具)、绿色化学等。通过化学文化的传播可使得成人获得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并引导成人认识和理解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关注社会和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提高基本的化学文化素养,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从理论知识的传播层次上看,有个体知识传播;团队知识传播,包括正式团队知识传播,如工作小组、职能部门、项目团队等进行的传播,以及非正式团队知识传播,如兴趣小组、实践社团、社区团体等进行的传播;还有组织知识传播,主要是企业主体行为,是在企业的约束与引导下进行的知识传播。从知识的传播途径上看,有媒介传播(电视、网络、电子邮件、书面、宣传海报等)和非媒介传播(面对面交流、团队培训、知识交流会、研讨会、聚餐等)。成人教育传播化学理论知识应视具体情况综合应用各种传播方法。

(四)思维方式的传播

尽管思维是非常复杂的活动,但对于成人来说,因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使得他们对于思维层面的接受能力普遍较强,因此,笔者认为成人教育传播化学思维方式可通过下列步骤进行。

首先,案例呈现。举个例子:南海水是咸的,东海水是咸的,所以所有的海水都是咸的。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一周期的氢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第二周期的锂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也是1,由此可推出第一主族所有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当然,化学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只能表示规律或是事物存在的合理性,而不表示其存在的必然,对于推出的结论还需要进行假设验证。

其次,思维解说。如归纳思维,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知道归纳思维是根据特殊事物进行推演得到普遍事物规律的一种思维方式,即从个别属性特征到一般事物的共同属性特征。客观事物总是个别与一般对立统一存在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个别与一般的辩证统一关系正是归纳思维的客观基础。

最后,实践与练习。通过习题练习可以训练学习者的思维,如何解决问题,是全面提高学习者思维水平的关键所在。练习题设置要综合考虑成人学习者的时间、知识水平、兴趣等因素,以贴近生活、培养兴趣、难度适中为原则。

(五)社会实践的传播

化学家们为诸多的社会问题提出很多的解决办法,比如为了解决因人口爆炸而引起的粮食问题,他们曾面临着无数次的失败,最终寻找出那些养分含量高、肥效快的化学肥料,这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从而解决了社会的粮食问题。此外,还有美容业、教育业、健康业等各行各业都有着化学实践活动的影子。

社会实践是化学学科不可或缺的一课,作为必要一课,传播这类化学文化应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积极利用化学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号召成人学习者积极参与到简易的实验操作中,易操作的生活小实验有很多,例如,白醋与小苏打(NaHCO)反应可以给小气球充气,洗涤剂可以使得分层的油水相互混合起来,白醋可以用来清洗水壶内的污垢(碳酸钙和醋酸反应)。当然,化学实验也要考虑到安全性问题,这个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验操作应以简单性、趣味性为主。化学实验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者对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所以,实践活动是传播化学文化的重要手段。

有关化学文化对成人教育的影响作用及化学文化传播的若干构思表明化学文化的诸多要素对成人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成人教育传播化学文化有利于成人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成人教育是实践人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环节。

[1] 张嘉同.化学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35.

[2] [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63.

[3] 付勇,房寿高,吴星.简析化学文化与化学教育[J].化学教育,2006(6):12.

[4] 高志敏.“成人教育”概念辨析[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17(6):5-10.

[5] 李兴洲,徐德娜,耿响,成人教育的概念再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7(2):43-44.

[6] 高志敏,等.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9-31.

[7] 李健,白晓韵,任正中,等.2011-2013年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10(6):143-146.

[8] 陈平初,李武客,詹正坤.社会化学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9.

[9] [美]R.K.默顿.科学社会学[M].鲁旭东,林聚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63-365.

[10] 王伟群,龚魏魏.化学文化的特征分析及教育应用[J].化学教育,2007(10):9.

[11] 高语阳.“我们恨化学”广告暂停播放[N].北京青年报,2015-11-26(A12).

[12] [美]萨顿.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M].陈恒六,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49.

The Thought of Disseminating Chemical Culture in Adult Education

SHI Junjie

(Institute of Vacational and Adult Education,Faculty of Education,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China,200062)

There are many potential safety problems in our life. and there are countless accidents occur every year, some accidents which chemical-related could be avoided, but because many people do not understand the basic chemical safety operation and led to the occurrence of tragedy, Obviously, this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t present, the content of adult education is rarely related to natural science such as chemistry. Therefore, in order to obtain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 and the society, it is very important that we should disseminate the chemical culture in adult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meaning of chemical culture which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tudies, and discusses chemical culture's influence on the adult education from five aspects: the subject thought, the community of chemists,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the social practice. and proposes some ideas about the spread of chemical culture in adult education.

chemical culture; adult education; dissemination

2016-01-10

石俊杰(1991-),男,苗族,湖南凤凰人,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

G672

A

2095-5987(2016)02-0015-07

猜你喜欢
化学家成人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化学家的工具
祝贺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张展霞教授九十华诞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成人不自在
Un rite de passage
立志终成化学家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