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远程教育对促进教育公平的功能研究

2016-03-17 17:55程志高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公平学习者发展

程志高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成都610073)

●新常态背景下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论坛●

现代远程教育对促进教育公平的功能研究

程志高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成都610073)

现代远程教育基于系统网络的开放办学模式、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以及统一的质量保障体系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受到外部政策环境不完善和自身发展内在张力的双重影响,远程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中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只有进一步健全完善法制,加强远程教育市场规范管理,加大投入改善软硬件条件,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才能确保远程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中更好地发挥其应有功能。

现代远程教育;教育公平;功能

教育公平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代表,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对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具有积极作用。

一、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公平的解读

教育公平作为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其内涵不同,其内容和表现形式也不相同。总体上,其涵义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化,而且这种发展变化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伦理道德水平的发展和提高相联系的,或者说,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越高,教育公平所昭示的价值越丰富。中国古代“有教无类”思想和古希腊时期公民教育理念便是早期人们追求教育公平的体现。在现代社会,教育公平首先意味着社会主体具有平等的受教育权。1960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就明确指出,要消除教育中基于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观点、民族或社会出身、经济条件或家庭背景之上的歧视。

然而,由于受现阶段经济社会政治体制的影响和教育自身发展水平的制约,难以实现完全的教育公平。实践中主要从三个维度来衡量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起点公平指受教育机会平等、入学机会均等,这是最基本的公平诉求。过程公平,是指个人或群体在教育的不同部门和领域所经历和参与的性质和质量,譬如个人参与教育的选择性,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开放性等,以保障个人能接受自己所需要的教育。结果公平是指最终体现为学业成就、教育质量的平等,是一种实质性的、目标层面的公平。[1]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已经集中在学业成就等结果平等的问题上。而我国正处于从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到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阶段,主要问题已不是能不能接受教育,而是在教育过程中能否得到平等的对待,也就是意味着过程公平问题开始凸显。同时,民众更关注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后,入学机会的获得是否能上移至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5%,西部地区大多数省份位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这意味着接受高等教育对于多数适龄学生仍有一定难度。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很大程度上是基础教育结构性特征的积累和延续。对于普通社会成员而言,在错过了义务教育领域的均衡发展之后,依靠继续教育、终身教育领域教育公平的补偿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实现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多次提到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教育以其开放、灵活、适应终身学习等特点,正成为各国发展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年7月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15年6月底,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为48.8%,网民的规模已经达到6.68亿人。[2]中国网民增长呈现三个方面的新趋势:一是向低学历人群扩散,其中初中学历人群升幅较为明显;二是逐步向中年和老年人群转移;三是新增网民中农村新网民的绝对数量也高于城镇。这为网络教育、远程教育提供了平台,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也为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可能和条件。当代社会在职从业人员为提升职业能力,具有在岗在职接受学历、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客观需要;各类社会成员为追求人生价值完善以及身心健康,具有接受各类培训和终身学习的需求。灵活便捷的现代远程教育能够满足各类学习者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人们可以在不影响原有工作的同时随时随地完善自己,进而推动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因此,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在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中的重要作用,是缓解我国教育发展不公平的重要途径。

二、现代远程教育对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机制

(一)现代远程教育开放办学模式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入学教育机会均等

由于我国各地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和不均衡发展的现实,当前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主要表现为存在比较明显的城乡差异、地区差异、性别差异和民族差异。近年来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问题日趋严峻便是例证。有学者指出,尽管近年来农村孩子上大学的绝对人数没有减少,甚至还有可能增加,但农村孩子在大学生源中的相对比例在明显下降,与上个世纪80年代相比几乎下降了近一半。即便考虑到农村人口减少的因素,农村大学生的实际比例仍在逐年下降,越是重点大学、名牌大学比例越低,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3]

而远程开放教育学习不受年龄、地域、时间限制,学籍有效期长,为已失去学习机会及所有想学习的人提供了接受学历补偿教育的机会。高等教育入学率城乡差异、地区差异、性别差异等问题在远程教育得到较好解决。以四川广播电视大学为例,2013-2014年四季共计招收专科学生74857人,其中男女生比例为1∶1.18;专科学生来自35个民族,除汉族外,还包括藏、彝、羌、回、苗、土家族等34个少数民族学生;城镇户口学生占报读专科学生的53.13%;农村户口学生占报读专科学生的46.87%。

(二)现代远程教育开放、灵活的学习方式及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可实现教育过程均等

现代远程教育具有独特的“人网+天网”优势。一方面,远程教育具有普通高等教育不具有的系统网络优势,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例,其以现代网络技术为媒介开展远程教育,突破了时空和地域限制,其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覆盖城乡的教学网络系统为广大求学人员提供了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机会。另一方面,现代计算机科学为远程教育实现教育过程均等提供了物质条件。任何人均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接受远程教育。远程教育过程可以突破学习空间和时间限制。近年来,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依托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构建起了分布储存、统一管理的资源传输平台和资源建设协作平台,建设了一大批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连接各级电大学习平台,可以支持百万级用户规模,从而使不同地域的学习者都能通过学习平台访问这些学习资源。同时,远程教育还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学习兴趣及知识层次,自主地选择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这种课程教学过程均等化是传统课堂无法实现。

(三)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的科学性保证现代远程教育结果均等

目前,我国对于远程教育的质量评价尚无统一的标准与要求,但广播电视大学在实践中形成了“五统一”、“五要素”的质量保障体系。“五统一”即全国电大执行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中央电大统设课程实行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全国各级电大实行统一命题、考试、评分标准。“五要素”是指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严格的学习过程控制、周到的学习支持服务、有序而规范的教学管理与运行、各级办学系统协调运作。同时,通过开展试点评估、年度开放教育教育教学检查、年报年检等工作,确保各级电大办学质量。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的毕业生追踪调查显示,电大毕业学生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均有较大提高,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和认同,部分毕业生逐步成为了就职单位的业务骨干。

三、现代远程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一)远程教育发展缺乏统一的政策法规体系,无法保障受教育权利的平等

我国远程教育的战略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同。各级政府虽然不断加大发展远程教育的力度,但在国家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的整个战略规划体系中,远程教育的战略地位并未得到应有的充分体现。从全国范围来看,远程教育的发展还没有真正进入各级政府宏观决策的范围,也就谈不上有统一的政策法规保障。我国现行教育法律体系中,没有一部系统完整的远程教育或终身教育立法,导致各级政府对远程教育的发展重视程度不够。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远程教育发展难以得到各级政府财政支持,远程教育学生和普通高校学生权利不对等,其培养经费没有列入政府财政预算。[4]这就直接制约了远程教育的基本建设,对学生的支持服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二)现代远程教育市场的失范,导致远程教育过程和质量难以完全保障

一方面,不少地方高校相继成立了成人教育学院或者网络学院从事远程教育,但其精力仍然集中于普通本专科学生的教学与管理上,其开展的远程学历教育重规模轻质量,甚至部分高校未把远程教育当成应承担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来推进,而是将其作为高校发展的副业和获取收入的手段。另一方面,远程教育仍然没有完全摆脱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模式,课程内容、课程设计、教学管理及教学方法忽视了成人学习规律和特点,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体现远程教育自身的特点。远程教育学习资源缺乏统一的标准。一些远程教育平台上的资源数量不足且难以做到及时更新。加之成人高校教学管理较为松散,不少学员参加成人学历教育的目的是拿文凭而不是学到真本领,学员本身对学习也不是很重视,成人学历教育含金量不高。这就导致社会对远程教育认识的混乱和评价的矮化,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远程教育毕业生的评价,进而影响到远程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三)现代远程教育带来的数字鸿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一方面,现代远程教育在给学习者提供极大方便的同时,缺少了传统课程所能给予学生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即便学生掌握了相关技能,只不过意味着教学任务完成,而教育的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则有待确认。另一方面,远程教育对学习者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学校提供的众多的教学资源、教学媒体、教学手段和学习形式,如果学习者缺少指导和自学能力,他们将不知道如何从这些信息、资源中提取需要的东西,学习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失去继续学习的信心。[5]特别是对于错失了接受普通高等教育机会的大龄求学者,受数字鸿沟影响,实际上是在新的教育方式下被隔离得更远了。这种结果会造成在传统教育中处于劣势地位者,在现代远程教育这种新形式下被更远地甩在了学习行列的后面。以四川广播电视大学2013-2014两年的招生数据为例,本科学生中,40岁以下占92.49%;专科学生中,40岁以下占89.40%。40岁以上的大龄学生占比很小。这是因为年龄较大的基层学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适应远程网络学习。

四、更好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功能的对策

(一)健全现代远程教育法制体系

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但我国远程教育方面的立法却很薄弱。任何政策理念变为现实的指导方针,均须通过立法的途径,使其合法化,这样在推行的过程中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立法是确保远程教育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此,应尽快构建我国远程教育法律体系。通过远程教育立法,首先应当明确政府在远程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职责,防止不作为的情况发生,其中最重要的就要通过立法保证远程教育的经费来源。虽然,我国现有的某些政策和规定对成人教育经费来源作了要求,但这些规定缺乏法律的约束力和强制力,大多流于形式。离开了经费保证,远程教育理念的实现无异于纸上谈兵。国外通过立法建立的政府、企业及个人多种经费筹措渠道值得我国借鉴。如英国《皇家特许令》规定,英国开放大学可以通过获取政府财政支持、收取学费及获得研究资助等手段支持开放大学发展。印度《大学法》规定,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可以通过从中央拨款、学生收费和项目资金中获得运作资金。马来西亚《私立院校法》则明确了第一年的启动经费由政府投入。我国政府也应通过立法来保证我国远程教育的经费来源。[6]

(二)加强远程教育规范管理

对远程教育市场进行规范管理,不仅关系到教育资源宏观配置的合理性和公平性,更关系到远程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由于远程教育的公共性特点和公益属性,各级政府应加强对远程教育的管理,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内成立专门远程教育的机构,承担起对远程教育的指导、服务、协调、监督等职能。[4]对远程教育市场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定期对远程教育机构资质进行评估检查,保证远程教育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一致性,提高远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远程教育市场有序发展。

(三)完善现代远程教育软硬件建设

我国现阶段的远程教育,已经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并充分运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提供支持服务的新型教育模式。因此,健全的网络设施、充足的计算机配备以及服务平台、数字化学习资源等构成了远程教育硬件软件建设的重点。同时,这些设施应该在远程教育机构和学习者之间实现双向互动。随着移动互联网通信的快速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对教育技术手段的要求不断提高,依托4G网络、WIFI热点等技术,以微信、移动APP、移动课堂为载体的新兴教育技术手段的发展和运用,已经把远程学习带入了移动学习的时代。但目前对我国偏远地区的学校和个人来说,信息化的技术基础还是不平衡的,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上网的条件还受到制约,如果我们不能在教育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上加以推进,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会带来新的不公平。一方面,要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推广运用,让更多的学习者享受平等学习的机会。同时,技术设施还要求学习者具备必要的使用技能,否则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和推广也会受制约。

(四)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

远程教育学生的个性化、社会化、差异化,决定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难以完全采用普通高校以知识和研究为主的课堂教学。辅导教师实际上承担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课程,包括面授课、网上学习、实践教学是如何进行的,从而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一方面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加大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督促检查,特别是对学生参与面授课学习、社会实践、网络活动等各个教学环节提出具体要求,从而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改革课程体系,合理设置一体化、模块化的网络学习课程,创设针对性强、灵活实用、可选择性强的远程学习课程体系。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有组织地开展网络互动教学活动,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帮助学生解决个别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建立专门的课程网站、BBS论坛、QQ群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多种媒体学习资源,增强网上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刘欣.由教育政策走向教育公平——我国基础教育政策的公平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ac.gov.cn/2015-07/23/c_1116018727.htm,2015-07-23.

[3] 秦春华.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为何上不去[N].光明日报,2015-09-08(13).

[4] 彭坤明.开放大学建设初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64-77.

[5] 马成斌.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选择[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19-22.

[6] 中央电大咨委会第五子课题组.国外远程教育的立法对中国电大发展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08(11):14-19.

Study on the Function of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to Promote Educational Equity

CHENG Zhigao

(Sichua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Sichuan Chengdu, 610073)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has an open school-running model based on system networks, perfect learning support services as well as unified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education equity. However, due to the double impact of imperfect policy environment and internal tension of its own development, distance education has encountered many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n promoting education equity. There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ing and perfecting the legal environment, strengthening standardize management of distance education market, increasing investment to improve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conditions, deepening teaching reform, building learner-centered learning model,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distance education could play a better function in promoting education equity.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education equity; function

2015-12-21

2013年度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编号:13SB0405).

程志高(1985-),男,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思政理论课教研室副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府治理、思想政治教育.

G720

A

2095-5987(2016)02-0006-05

猜你喜欢
公平学习者发展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笨柴兄弟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公平比较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