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重庆职业教育发展论略

2016-03-17 02:27杨慷慨重庆文理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重庆永川402160重庆文理学院院校研究所重庆永川402160
关键词:技能型人才内涵式发展

杨慷慨(1.重庆文理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重庆永川402160;2.重庆文理学院院校研究所,重庆永川402160)



基于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重庆职业教育发展论略

杨慷慨1,2
(1.重庆文理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重庆永川402160;2.重庆文理学院院校研究所,重庆永川402160)

【摘要】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在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庆市技能型人才需求现状折射出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结构匹配度不高。重庆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在法律与政策的双重保障机制下,充分利用行业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度来维系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下走出一条真正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关键词】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内涵式发展

重庆直辖以来,尤其是2007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后,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要实现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下降、加快增加人均GDP、进一步提高机电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在出口产品中的比重等具体战略目标,重庆的经济发展还要提速,要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人才、技术短缺的发展瓶颈问题。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形态,自然要担当起为重庆经济发展输送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但重庆职业教育在发展中遭遇了内外因素的制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重庆技能型人才供需市场的平衡。因此,分析重庆技能型人才需求现状,探索重庆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路径意义重大。

一、重庆技能型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一)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时代背景

近年来,为吸引优秀人才来重庆就业创业,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和输出的优惠政策,伴随环境的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不断呈现,尤其是技能型人才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国际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剧、五大功能区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为重庆经济发展带来利好,国内外大批知名企业入驻,以软件外包产业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发展,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从数量需求逐渐转变为数量与质量结合的要求。据统计,目前我国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约2 400万人,而年度就业岗位需求仅为1 000万人左右,就业需求缺口较大[1]。2008年,重庆有科技人才20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7万人(技师、高级技师8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18.14%。抽样显示,企业渴望的技能型人才理想结构为:高级技师占劳动者的3.7%,高级工占23.1%。2012年重庆需要高级技师的人数为9.25万人,技师19.25万人,高级工57.75万人,共86.25万人。2008年重庆高技能人才缺口为50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缺口就近20万人[2],而最近几年,技能型人才的缺口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填补。

(二)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类型

2006年6月,重庆市政府决定将研发设计、软件设计、建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时尚消费等六类创意产业子项列为“十一五”期间重点扶持项目,逐步形成创意研发、创意产品生产、推广销售等环节完善的创意产业链。创意产业发展需要大量应用型营销策划人才。2007年,国家宣布重庆成为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人才需求呈快速增长之势。据中华英才网统计,2008年重庆人才需求总量占到西部十一省的15%。重庆具有比较完备的装备制造业,在冶金化工、汽车制造、仪器仪表、商贸物流等方面实力雄厚,伴之三峡农业生态区的建设,重庆在生物、化学、电子与微电子、土木工程、环境规划、工程管理等专业上产生了巨大的人才需求。

作为长江上游的历史文化名城,重庆以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旅游、休闲娱乐、会展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在社会需求变化的深刻影响下加速发展,它们将形成巨大的文化市场,拥有丰富的不同类型的文化产品,而这些产品的开发和销售都需要大量的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人才[3]。重庆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批外资企业来重庆投资。随着重庆寸滩保税港区的建立,大量高新技术产业涌入重庆,加之本地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等诸多因素,也刺激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市场。

随着重庆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外交流日益频繁,重庆旅游企业如酒店、旅行社的发展加速,对高素质旅游专门人才的需求也急剧扩大。根据重庆市《旅游“十五”规划》,重庆市要成为中国的旅游强市,因此需要培养一大批高层次的从事旅游管理的专业人才。“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重庆旅游从业人员需求年均增加3万人才能满足重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4],如表1所示。

表1 重庆市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和质量规划

(三)重庆技能型人才的应然需求

据重庆市人才市场对高职毕业生需求的调查报告表明,用人单位比较欢迎具有职高或技工学校学历的求职者。调查中46.36%的企业表示需要职高学历的人才,78.38%的企业选择“需要”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技术人才。根据其填写的企业名称和性质及人员规模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选择需要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技术人才的86%是中小型企业。72%的用人单位认为决定聘用与否的关键是是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64%的企业重视团队精神,58%的用人单位认为,企业用人的关键因素是踏实、事业心强和过硬的专业技术。调查问卷显示,在相同条件下,80%的企业认为,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求职者利于企业降低用人成本。32%的企业认为有各种证书的应聘者往往自我学习能力强、悟性好,易于接受新鲜事物[5]。综合来看,企业需要14%的研发型人才,约占50%的应用型人才,有48%的企业对人才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要求,52%的企业还要求求职者有一定工作经验。总体来看,企业更为看重的是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对企业创造价值的贡献度大小。这些调查结果,为重庆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思路。

二、技能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重庆职业教育发展实况扫描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各类职业院校办学目标的应有之义。从国家宏观层面上来说,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大好发展环境。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说过,“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同样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因此,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特别是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势在必行”。从中观和微观层面分析,重庆职业教育仍在地方法规政策、投入和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等方面存在发展瓶颈。

(一)法律法规与职教政策不配套,职教发展保障乏力

重庆职业教育发展迅猛,但管理仍较滞后。以职业教育法规为例,国家于1996年就颁布了《职业教育法》,各地随后也制定了相应的职业教育管理措施,重庆也于2007年7月27日通过了《重庆职业教育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的颁布为重庆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但就其内容而言,还有很多缺失。如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做了规定,但明显缺乏反激励措施,也就是对其不遵守规定缺乏应对措施,规定没有可操作性,成了摆设。另外,关于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还不完备,如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占据重要的招生秩序方面很不规范,各区县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发展各自为阵,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重庆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重庆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仍不够健全,职教发展保障乏力。这与我国的劳动制度密切相关,而不单单是重庆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我国现行基于干部人事制度而制定的劳动制度,限制了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价值的认同,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劳动保障制度的缺失。这一劳动制度体系,阻碍了“先培训后就业”的劳动准入制度的有效实施。现行职业教育是由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行业部门组成的多头管理,形成了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管理部门三者互相制约的格局,导致行业对企业的服务不够,职业院校对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跟不上,职业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发挥不出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作用[6]。

(二)职教投入纵向增加横向不足,实训设施设备仍然落后

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与普通教育相比相对较高,教师培养、实习实训设备等方面需要足够资金投入。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06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职业中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2 163.69元,比上年增长9.25%,增比在各类国民教育中排名倒数第二,职业中学生均预算占国民教育生均预算仅15.68%。重庆市预算内教育经费104.27亿元,占财政支出17.55%,仅比上年增长0.06%,可用于农村职业教育的支出就更少了。2007年全国职业中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3 124.01元,比上年增长26.70%,增比在各类国民教育中排名倒数第三。重庆市中职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761.22元,比2006年的692.32元增长9.95%,而同期高校为2 636.03元,增长28.90%。2008年全国职业中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3 811.34元,比上年增长22.00%。重庆市中职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947.79元,比2007年增长24.51%,而同期普通小学、初中、高中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增长分别为44.26%、58.84%和86.27%。2010年全国中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经费支出为4 842.45元,比上年的4 262.52元,增长13.61%。同期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普通高校分别增长19.49%、20.37%、20.01%和12.26%。2010年重庆中职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1 521.83元,比2009年的1 052.51元增长44.59%,预算额度低于东部沿海发达省市,甚至低于贵州、青海等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同期重庆普通高校的生均经费为4 625.17元,比2009年的2 786.35元增长65.99%,增比排名全国第七。2012年全国中职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为7 563.95元,比上年的6 148.28元增长23.03%,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2 977.45元,比上年的2 212.85元增长34.55%。2012年重庆中职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3 188.11元,比2011年的1 914.20元增长66.55%,尽管增长幅度较大,但仍低于全国同期的平均水平,略高于重庆同期普通高中的2 739.88元,远低于重庆同期普通高校的9 778.93元。职业教育支出的相对不足,使多数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改善步伐缓慢,很多职业院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能满足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少数尤其是农村职业学校甚至缺乏必要的专业教学设施,严重影响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职教发展支撑体系缺失,人才供需市场失调

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除宏观的法律政策外,还需要丰富的物质基础和人的因素。重庆经济快速发展,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观念改变缓慢,学而优则仕的封建观念在农村仍有残余。职业院校的生源主要以农村学生为主,而相当部分农民送子女完成基础教育后,若子女无望进入高校深造,大都选择外出务工。还有一种观念就是认为上职校的都是差等生。我们无意指责家长的短视,观念的转变也不是几十年就能完全做到,他们的选择也是基于其家庭的现实需求,而在发达国家,许多成绩好的学生都选择接受职业教育。以上两种错误观念导致职业院校生源缺乏保障,学校规模发展缓慢。

支撑体系中人的因素的另一个方面是师资问题。一是师资数量不足。2008年重庆市普通高校教师数为28 398名,普通中学103 111名,小学119 161名,普通公办中专学校教师数仅为2 105名。2012年,重庆市普通高校教师数为35 744名,普通中学112 452名,小学114 036名,普通公办中专学校教师数为2 981名。二是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亟需加强,尤其是农村职业学校高素质人才严重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双师型队伍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三、重庆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追求

(一)加强政府强势引导,发挥政府主渠道作用

如黄炎培在《我之农村工作经验谈》中所说:“良以吾们既没有政权,赤手空拳地来改良农村社会,除掉根据一点热情所发出的情感,还有什么武器可以利用。”“所谓确立职业教育制度,此政府事也。”教育的发展,政府始终是主体,这是由教育发展的特殊性决定的。重庆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也曾制定了一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但由于政策缺乏普遍约束力,因此,必须借助法律的普遍约束力和强制性来调整职业教育活动中各个方面的社会关系,使各项职业教育政策通过国家意志的形式体现出来,并以国家强制力的手段保证其贯彻实施。职业教育的发展涉及经济、劳动等部门,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为保障职业教育的发展,还必须有重庆职业教育配套的相关法规,这也是职业教育管理的根本措施。

法律法规不能代替政策,解决好职教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需要配套的政策支撑。通过政府的刚性政策,在法律的框架下强化职能部门的统筹协调,畅通中间梗阻,打通行业和企业、学校及管理部门之间的关节,促进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6]。政府需制造强大的社会舆论,持续引导社会大众更新思想观念,确立正确的人才观,营造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以旅游人才培养为例,政府在大力宣传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上,提高从业人员的门槛,将基础较好的大学旅游专科升格为本科,或将有较好旅游专业基础的专业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实为打破重庆旅游业发展需要与人才培养现状不匹配瓶颈的有效之举。

(二)多途径促进行业企业参与,市场决定人才规格

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特征,行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类型和标准的制定,需要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尤其是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应用创新能力,需要在企业的真实场景中培养。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的平台,职业院校应完善校企融合共谋发展的制度,推行校门对准厂门、课堂衔接车间的教改模式,建立以岗位需要为前提、以岗位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体系,促进教师向多能方向发展,让学生提早接受职场训练,带着工作经验走上岗位[6],缩短就业适应期。

重庆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校企合作始终呈现出“一头热一头冷”现象,职业院校热,企业态度冷,合作层次不深,整体上说校企合作发展现状不乐观。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和人才的消费者,有责任和义务在信息提供、师资队伍、实训设备等方面为职业院校提供支持。职业院校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能有效降低企业再培训成本,企业也将从中受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市场需求变化和产品结构调整而不断变化,加之人才培养的长周期性,职业院校需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和课程结构,否则将导致人才结构性失业和教育资源浪费。职业院校必须明确办学定位,遵循市场经济和职业教育的双重规律,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规格、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以市场需求设专业,以企业需要定课程,为社会、企业、家庭和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7]。

(三)把握人才培养主渠道,促进职业院校内涵发展

不管教育改革如何进行,教学始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良好的教育教学,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做引导。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职业教育办学规范化,完善职业院校办学质量考核标准,完善由行业、企业主导的第三方办学评价体系,多方位促进职业学校在内涵发展上着力。优质高效的教学必须要有一支优质的职教师资队伍作保证,要构建起以职业发展导向为核心的师资培训模式,引导教师向一专多能或多专强能方向发展,探索具有职教特色的职教师资职称评定办法[6]。

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大量优质人才资源和实用技术方面的优势,在教学、实践等各个环节实现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要的对接,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与企业岗位需要的对接,办学效益与企业效益的双赢。以教学内容改革为突破口,以构建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为核心,建立起学校与企业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生产、服务和管理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8]。职业教育在注重教育公益性的同时,需要不断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进行集团化、集成化、规模化办学,追求规模效应。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利用好重庆作为一个国际化开放城市的优势,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校运营机制等方面将自身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探索出有地域特色的职教发展之路,更好地助推重庆经济社会发展。

注释:

①数字来源于由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2006—2012年)。

②数字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年鉴。

参考文献:

[1]曹勇,刘灿国,陈畅欢.“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模式内涵式发展战略的思考——关于重庆职业教育基地内涵式发展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9(13):32-36.

[2]郑长均.城乡统筹背景下的重庆市高职教育发展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7):6-7.

[3]张东.从重庆市场需求看高职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紧迫性[J].科技信息,2008(15):583-584.

[4]李家智.重庆市旅游经济发展与旅游人才培养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78-79.

[5]朱永永.重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分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3):50-53.

[6]邱光碧.关于中职学校发展中的困惑与思考[J].教育咨讯,2007(11):53.

[7]宋建军.高职院校应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J].考试周刊,2012(10):135-136.

[8]邢娣凤.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发展与区域经济的互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7):115-117.

责任编辑:吴强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ongqing Based on Demand of Technical Talents

YANG Kangkai1,2
(1. Vocational Education Institut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Yongchuan Chongqing 402160, China; 2. Colleges Research Institut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Yongchuan Chongqing 402160, China)

Abstract:The training objectiv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determines its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ongqing.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echnical talent demand reflects the poor match of Chongq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structure.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ongqing needs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sensitivity that the industry enterprises owns to the market demand to sustain the effectiveness of talent training with the double safeguard mechanism of law and policy, and explore a real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wa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uilding a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Key words:technical talents; safeguard mechanism of schools-industry cooperation;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作者简介:杨慷慨(1972—),男,侗族,湖北恩施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重点课题“基于城市功能分区的重庆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号:14SKM04)和重庆文理学院重点科研课题“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移民路径选择”(项目号:Z2012CH17)以及重庆文理学院院校研究重点课题“应用型大学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5-05-07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004(2016)01-0125-05

猜你喜欢
技能型人才内涵式发展
西安高职旅游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构建培养环境,提升我校数控专业教学的职业能力
从倒逼机制视角探索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途径
推进内涵式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浅谈高校动画专业将理论引向实践教学方法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内涵式发展思路探索
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内涵式发展与创新转型探讨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从人力资源需求的视觉浅谈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