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化进食量表在高校大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检验——以黄山学院为例

2016-03-17 02:27金美东余梦菲汪海彬黄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安徽黄山215041
关键词:效度信度大学生

金美东,余梦菲,汪海彬(黄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安徽黄山215041)



情绪化进食量表在高校大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检验——以黄山学院为例

金美东,余梦菲,汪海彬
(黄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安徽黄山215041)

【摘要】为考察情绪化进食量表在黄山学院中的适用情况,采用EES对600名黄山学院大学生进行施测,同时施测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相关分析、信度检验、方差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情绪化进食量表的正式量表包括17项条目;(2)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中文版EES由4个因子构成,共解释63.934%的方差变异;(3)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量表的4个因素结构模型拟合良好;(4)情绪化进食量表的信效度良好,信度分析表明总量表的α系数为0.879;(5)女生在积极情绪方面显著高于男生,在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敌对情绪3个因子上差异不显著。总之,EES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测量情绪加工的有效工具在黄山学院大学生中使用。

【关键词】情绪化进食;信度;效度;大学生

一、引言

情绪化进食(Emotional eating)最早源于Bruch(1964)[1]的研究,他认为情绪化进食者不能区分因为不同情绪而引起的饥饿感。此后,国外学者则将“情绪化进食”定义为“以进食的方式应对消极情绪的反应,从而使负性情绪得到缓解”[2]。消极情绪指的是焦虑、抑郁、敌对、紧张不安等情绪。从食物中得到安慰从而获得的效果都只是一时的,并不能永久得到安慰。这种把食物当成一种安慰或奖赏,用食物带来的愉悦感来缓解负性情绪的方式,往往会导致其他心理障碍的出现,例如体重障碍、进食障碍。以往的学者研究表明,情绪化进食得分高的人在负性情绪状态下容易出现暴饮暴食的行为,且对甜食和高脂肪食物表现出更大的兴趣[3-4]。近年来,情绪化进食方面的研究仅发现暴食者在某些负性情绪条目上的情绪化进食的得分显著高于肥胖者和正常体重者,而肥胖者与正常体重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5-6]。情绪与进食之间关系的研究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引起国外学者的极大兴趣。人类的进食行为受到情绪的影响,其影响范围涉及到食物的选择、进食的质量和频率,甚至是咀嚼的速度等方面。美国的学者研究发现,80%的人认为经济问题是其主要的压力来源,而40%的人声称他们利用疯狂的进食行为来缓解压力。这种压力会导致人体皮质醇水平升高,进而刺激了对零食的欲望。但这种舒缓压力的方法仅仅是当下奏效,而零食所产生的热量在人体内堆积,产生肥胖问题。多达50%的肥胖者喜欢用食物缓解生气、压力和抑郁等情绪。Kaplan等人在1957年提出了“焦虑-降低(anxiety-reduction)”模型[7],他认为肥胖者在感到焦虑时会进食过度,用这种方式来降低焦虑程度。这种机制认为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有可能影响了一些激素的合成,例如5-HT的合成。而学习因素的作用也同样不容忽视。Tanofsky-Kraff[8]等人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对此量表进行了修订。尽管情绪化进食的概念在国外早已被提出,但在国内很少有人对情绪化进食进行深入研究,而在大学生中应用情绪化进食量表来研究更是空白。本研究的目的有:(1)采用Arnow[9]等人编制的情绪化进食量表(EES)为基础,在黄山学院大学生中施测,从而得到情绪化进食量表在黄山学院大学生中应用的信度、效度等心理测量指标,并对量表进行修订;(2)探讨抑郁情绪、积极情绪、焦虑情绪和敌对情绪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3)为他人使用情绪化进食量表提供参考,并且填补国内对情绪化进食研究的不足。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学院的6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获得有效问卷405份,其中女生191人,男生214人,大一124人,大二93人,大三106人,大四74人。将总样本随机分成两半,其中199人作为样本A用来做探索性因素分析,剩余198人作为样本B用来做验证性因素分析。

(二)工具

1.情绪化进食量表。情绪化进食量表(EES)最早是由Arnow等人在成年人中编制的,总共有25个负性条目,询问被试在各种不同情绪状态下的进食欲望,评分等级从“完全不想吃东西”到“非常想吃东西”分5级计分。在此基础上,Tanofsky-Kraff等人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对此量表进行了修订。为使儿童、青少年更能理解量表中的情绪形容词,他们对原有的25个条目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并加入了“高兴的”等正性情绪,就正性情绪对进食的影响进行考察,但在分析结果的时候只对负性情绪进行分析。本研究中所采用的EES则是国人在Tanofsky-Kraff的基础上所编制的情绪化进食量表中文版。中文版的EES添加了在过去一周之内,该情绪影响进食的天数。朱虹等人的研究证明,中文版的EES在青少年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0-11]。

2.正负性情绪量表。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由Waston,Clark和Tellegen(1988)[12]编制而成。Waston等人将积极情绪定义为反映人们感觉热心、几级活跃的程度。消极情绪则是一种心情低落且陷于不愉快境况的主观体验。因此,该量表由积极情绪词和消极情绪词组成,包括19个情绪形容词,采用5点计分,从1—完全没有,到5—非常强烈。黄丽等人(2003)[13]的研究表明,中文版的正负性情绪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统计分析

运用SPSS18.0对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相关分析、信度检验和方差分析。同时采用LISREL8.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心理测量学分析结果

1.项目分析。根据所得的结果,将被试成绩按总分的高低排序,将前27%作为高分组,后27%作为低分组,然后对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各个题目上分数差异进行t检验,再对各题项得分与总分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量表只有9.7%的项目指数在0.2~0.4之间,有90%的项目指数超过0.4,这表明各个题项均有良好的区分度。

2.探索性因素分析。用SPSS18.0对样本A进行Bartlett球形检验和KMO检验,得到的结果显示KMO值为0.888,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为2 888.725,p<0.001,这表明数据做因素分析是适当的。主成份分析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分析发现,产生特征根值大于1的因子一共有4个,共解释方差63.934%(见表1),4个因子依次为:抑郁情绪、积极情绪、焦虑情绪和敌对情绪。其中6个项目落在因子1上,反映被试对象用进食方式应对抑郁情绪;4个项目落在因子2上,反映被试对象用进食方式应对积极情绪;4个项目落在因子3上,反映被试对象用进食方式应对焦虑情绪;3个项目落在因子4上,反映被试对象用进食方式应对敌对情绪,删除同时在两个因子上均有大于0.4的负荷6个项目4、12、17、18、20和22。

表1 EES各因子的项目及负荷矩阵

3.验证性因素分析。根据上述探索性因素分析和原作者的维度划分,对样本B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如图1所示,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修订版的模型拟合良好,各项拟合指标都大于0.9。

表2 EES在大学生样本中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度指标

图1  EES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图

4.正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信度分析结果显示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9,下属4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43、0.850、0.798、0.701,如表3所示。这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我们采用同时测定EES、PANAS的方法,并求它们之间相关系数的方法,获取EES量表的效标效度。结果显示(见表4),情绪化进食量表中的积极情绪进食与PANAS中的积极情绪呈正相关,而情绪化进食量表中的其他因子与PANAS中的消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

(二)黄山学院大学生情绪化进食的特点

将性别和年级作为自变量,EES及其下属4个因子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主效应显著(F=3.770,p<0.05),但年级的主效应(F=1.914,p﹥0.05)以及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F=1.223,p>0.05)。在性别上,仅积极情绪1个因子的得分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5),在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敌对情绪3个因子上差异不显著(p<0.05)。黄山学院大学生情绪化进食得分在性别方面的具体结果如表5所示。

表3 EES正式问卷及各维度的信度系数表

表4 EES及其下属因子与校标量表的相关情况

表5 不同性别大学生EES及其下属因子得分比较

四、讨论

本研究将情绪化进食量表引入大学生中进行修订,所获得的结果正好验证了前人的研究。中文版的修订,对于进食障碍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情绪化进食的观点在国外早已受到大家的重视,而国内由于没有有效测量工具,使得这一观点并没有受到国人的重视。许多人不知道自己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会有不同的进食欲望,将EES引入国内,让国人了解到人们会利用进食来对抗消极情绪,从而使有此方面进食障碍的人能更好地得到治疗。

与Tanofsky-Kraff等制作的EES相比[8],ESS中文版与原有的量表存在一定差异。经过项目分析之后,删除了原有条目中的六项,这是因为中外对情绪状态描述的词语在理解和文化背景上存在差异,因此删除这些条目以适应中文修订版。并且外文版本中的情绪形容词都是消极词汇,而中文修订版中增加了三个积极情绪词和一个中性情绪词,但在分析过程中仍然只分析消极情绪,对积极情绪在一周内引起的进食行为达到了1.29±1.42天,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积极情绪对进食的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在平时积极情绪对个体的影响和消极情绪对个体的影响是共同存在的。而在消极情绪方面仅发现两个因子,这是与前人的研究有所不同的地方。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被试对象并不能完全理解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这两种不同的情绪状态,错误地将两者混淆。本研究探索性因素分析将其因子概括为抑郁情绪状态、生气情绪状态、积极情绪状态和敌对情绪状态4个维度,其中有少数项目与所属因子并不十分相符,如“紧张不安的”和“心烦的”,它们更多被认为是焦虑情绪,而不是抑郁情绪。而由于被试对象在有些情况下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可能共同存在,而个体却不做区分,则产生这样的结果。此外,性别、不同年龄段和表明两因素的模型在不同群体中结构稳定,量表可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适用。EES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79,分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843、0.850、0.798、0.701,这与以往的研究较为一致[11]。综上可见,EES中文版的两因素结构稳定,综合以上各项指标来看,修订后的EES在信度和效度上都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这表明EES是适用于中国大学生群体的。效标效度是指测验分数与某一外部效标间的一致性程度。我们采用同时测定EES、PANAS的方法,并求它们之间相关系数的方法,获取EES量表的效标效度。结果显示,修订版的模型拟合较好,各项拟合指标都大于0.9。本研究从普通大学生中取样,证明了消极情绪对个体的进食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但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同时对个体进食产生影响。

五、结论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分析和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本研究从普通大学生中取样,证明除了消极情绪,积极情绪也能对进食产生显著影响。此外修订量表的各因子和各类信度都已达到可接受水平。总而言之,情绪化进食量表修订版是一个信效度较好的测量工具。

参考文献:

[1] TERRY-SHORT L A, OWENS R G, SLADE P D, et al. Positive and Negative Perfectionism[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1995,18:663-668.

[2] FAITH M S, ALLISON D B, GELIEBTER A. Emotional Eating and Obesity: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 Obesity and Weight Control: the Health Professional Guide to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D]. Gaithersburg, M D Aspen, 1997:439-465.

[3] MACHT M. How Emotions Affect Eating: A Fiveway Model[J]. Appetite, 2008, 50(1):1-11.

[4] VAN STRIEN T, OUWENS M. Validation of the Dutch EDI-2 in One Clinical and Two Ronclinical Populations[J].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2003, 19(1):66-84.

[5] ZEECK A, STELZER N, LINSTER H W, et al. E-motion and Eating in Binge Eating Disorder and Obesity[J]. European Eating Disorders Review, 2011, 19(5): 426-437.

[6] MASHEB R M. Emotional Overeating and Its Associations with Eating Disorder Psychopathology Among over- Weight Patients with Binge Eating Disorde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2006, 39 (2): 141-146.

[7] LINSTER H W. Personality Traits Among Currently Eating Disorder Recovered and Never Ill First-degree Female Relatives of Bulimic and Control Women [J]. Psychological Medicine,2000,30:1399-1410.

[8] TANOFSKY KRAFF M. Validation of the Emotional Eating Scale Adapted for Us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EES -C)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2007,40(3): 232-240.

[9] BULIK C M, KLUMP K L. Alcohol Use Disorder Comorbidity in Eating Disorders: A Multicenter Study[J].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2004,65:1000-1006.

[10]胡春梅,王蕾.大学生重口味文化现状问卷的初步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33(1):138-141.

[11]朱虹.情绪化进食量表的修订及应用[D].长沙:中南大学,2012.

[12] WATSON D, CLARK L A, TELLEGEN A.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Brief Measure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8, 54(6):1063-1071.

责任编辑:吴强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 of Emotional Eating Scale Applying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By Taking Huangshan College as an Example

JIN Meidong, YU Mengfei, WANG Haibin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uangshan College, Huangshan Anhui 215041, China )

Abstract:The objective is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condition of the emotional eating scale at the Huangshan College. These methods are taken. For example, EES was used to test 600 students from Huangshan University; PANAS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motion scale; besides, the exploratory-factor analysis, the confirmatory-factor analysis,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reliability test and the variance analysis were used in the study.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in the following: (1) the formal scale of emotional eating scale included 17 items; (2) the Chinese version of EES was composed of 4 factors through the exploratoryfactor analysis, which explained the 63.934% difference in variance; (3) the four factors of the scale in the confirmatory-factor analysis were fitting well; (4)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questionnaire were effective and the alpha coefficient in the scale was 0.879; (5) Girls’positive moo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oys, and three factors of depression, anxiety, hostility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conclusion, the Chinese version of EES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it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tool for the students in Huangshan College.

Key words:emotional eating; reliability; validity; college students

作者简介:金美东(1985—),男,安徽六安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生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网络空间文明建设研究”(项目号:2014XAH002)和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大学生情绪复杂性的现状、机制与培养”(项目号:SK2015A519)以及安徽省级专业综合试点项目“应用心理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号:2014zy065)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5-01-08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004(2016)01-0149-05

猜你喜欢
效度信度大学生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慈善募捐规制中的国家与社会:兼论《慈善法》的效度和限度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科技成果评价的信度分析及模型优化
耳鸣残疾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
被看重感指数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构念效度
外语形成性评估的效度验证框架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