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策略对138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临床效果

2016-03-17 03:21刘婷
实用医药杂志 2016年9期
关键词:整体依从性血糖

刘婷

护 理

整体护理策略对138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临床效果

刘婷

整体护理;糖尿病;依从性

近几年来,糖尿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我国预计有近亿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他们身体功能衰退,加之记忆力下降,在配合治疗方面有一定的欠缺[1]。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以控制血糖联合对症治疗为主,尚无根治方案,最终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的依从性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提高患者对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遵从治疗计划和方案,对于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已经非常成熟,并且国际上依旧有大量的关于降糖药物的研发。该研究重点从护理的角度进行讨论分析,研究整体护理方案对于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0月—2013年12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的13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包括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排除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患者,排除其他代谢类疾病的患者。

将1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9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40例,女29例;年龄60~78岁,平均(65.4±4.4)岁;病程0.5~16.1年,平均(8.9±2.1)年。对照组患者男41例,女28例;年龄61~78岁,平均(66.1±4.0)岁;病程0.5~16.5年,平均(8.7±2.3)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策略[3]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干预治疗,包括胰岛素、二甲双胍、格列苯脲等常用药物,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整体护理策略,包括以下内容:

1.2.1 树立整体护理的理念 以患者为中心,加强人文关怀及制度保护的护理概念,除了必要的技术培训及护理培训外,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老年患者的特点,并成立护理小组,对每个患者负责到底,依据患者不同阶段的状态来强化护理的重点,并加强护理流程的管理,注重延续性和整体性,树立整体护理的理念。

1.2.2 心理指导[4]老年患者年龄较大,心理上更是需要额外的关照,并且老年患者情绪上的影响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影响更大。医护人员要努力和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对患者细心、关心、诚挚,争取取得这些老年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的忧虑情绪,包括注射胰岛素的疼痛感、并发症的恐惧等等。

1.2.3 饮食指导 对于糖尿病患者,合理的控制饮食尤为重要,因为糖尿病本身就是代谢类疾病,食用过量食物或者高糖食物会影响血糖的控制情况。在保证患者基本热量及营养的基础上,一定要控制油脂、甜食的摄入,以粗粮、青菜为主,少量多次,禁止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

1.2.4 用药指导 叮嘱患者合理用药,对其用药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指导患者坚持有规律的用药,不可自行减量、停药,并且由于老年患者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下降,很容易造成漏服或者错服,因此需要设计必要的表格,来督促患者服药,并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服药的次数,并及时调整剂量。

1.2.5 运动指导 依据患者的身体条件以及喜好,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供患者选择,以有氧运动为主,比如散步、慢跑、游泳等。由于老年患者年龄过大,因此要严格控制运动时间,每次以1~2 h为宜。对于合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患者,要注意运动的渐进性。对于肥胖患者,要以控制体重为目标,安排运动计划。在整个运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低血糖的发生,要叮嘱患者随身携带糖块或者高糖食品,防止运动中发生低血糖。

1.2.6 自我监测血糖 指导患者进行血糖的自我监测,并整理出记录,定期到医院复诊时出示血糖控制数据,以供医师判定疾病进展以及用药指导。

1.3 疗效判定标准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记录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方案的满意度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比较非常满意和满意之和所占的比例。同时记录并比较两组护理方案下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两组患者依从性进行调查并分析,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5],在患者出院12个月以后,从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四个方面对患者进行评估,共计发问卷138份,回收138份,回收率100%。

在患者出院12个月以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分,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6],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填写,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感觉、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采用()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比较如表1所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上述三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组(6 9例)治疗前 1 0 . 6 ± 4 . 3 1 5 . 6 ± 5 . 1 7 . 4 ± 0 . 4治疗后 6 . 1 ± 2 . 1#* 8 . 2 ± 2 . 9#* 6 . 1 ± 0 . 2#*对照组(6 9例)治疗前 1 0 . 2 ± 4 . 6 1 6 . 1 ± 4 . 4 7 . 5 ± 0 . 3治疗后 8 . 1 ± 3 . 0# 1 1 . 9 ± 3 . 2# 6 . 8 ± 0 . 2#组别 空腹血糖(m m o l / L)餐后2 h血糖(m m o l / L)

2.2 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 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如表2所示,观察组非常满意60例,占87.0%,满意8例,占11.6%,总满意率为98.6%;对照组非常满意40例,占58.0%,满意18例,占26.1%,总满意率为84.1%,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如表3所示,观察组低血糖发生5例,占7.2%,酮症酸中毒发生2例,占2.9%,高渗性昏迷发生2例,占2.9%;对照组低血糖发生15例,占21.7%,酮症酸中毒发生5例,占7.2%,高渗性昏迷发生4例,占5.8%;观察组患者总发生率为1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4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如表4所示,观察组患者在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治疗以及血糖监测的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完成上述四项依从性的比例更高,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2.5 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如表5所示,观察组患者整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感觉、社会功能及心理健康等具体指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表5 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躯体功能 角色功能 躯体疼痛 总体健康感觉 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观察组 6 9 9 6 . 4 ± 5 . 5* 9 6 . 2 ± 6 . 4* 8 8 . 7 ± 3 . 2* 7 2 . 4 ± 2 . 3* 9 6 . 7 ± 7 . 5* 8 9 . 4 ± 5 . 5*对照组 6 9 8 4 . 2 ± 4 . 9 7 7 . 1 ± 4 . 7 6 2 . 3 ± 4 . 4 5 5 . 9 ± 4 . 3 7 8 . 8 ± 5 . 6 7 2 . 2 ± 4 . 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慢性内分泌系统疾病,可以导致蛋白质、糖以及电解质等代谢紊乱。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控制其治疗成本,提高成功率,对于个人以及社会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护理工作,对于进一步改善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大量研究表明[7],有多种因素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包括心理干预、是否定期服用药物、运动干预等。因此通过护理工作来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老年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疾病治疗的依从性,包括但不限于糖尿病,始终有一定的困难,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难点,其原因可以概述为以下几个方面:(1)记忆力减退,认知能力差;(2)一般为独居生活,缺乏家属的监管,导致患者无法按时服药;(3)知识理念落后,对于糖尿病的危害认识明显不足,自己认为没有症状就减药或停药。针对上述原因,笔者采取了整体护理策略。

该研究通过对138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研究,评估整体护理策略的临床效果。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策略,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策略,包括树立理念、注重饮食、用药、运动方面指导等等。研究结果表明,给予整体护理的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更明显的改善,并且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更高;在依从性比较中,观察组患者在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治疗以及血糖监测的依从性均明显好于对照组,说明整体护理策略对于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谷雪静,吴江涛,王 燕,等.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对2型糖尿病代谢状况的控制及患者依从性的评价[J].中国综合临床,2012,28(11):1310-1314.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8.

[3]李志琴,李秀苹,张秀花.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护理干预[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4):88-89.

[4]卜少英,陈宝娣.临床护理路径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30(3):72-74.

[5]高华娟.影响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与护理对策[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9):79-80.

[6]屠 云.无缝隙优质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2437-2438.

[7]闫 莉,卞正霞.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5):614-617.

[2016-03-14收稿,2016-04-12修回] [本文编辑:吴 蓉]

R473.5

B

10.14172/j.issn1671-4008.2016.09.032

266071山东青岛,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第一疗养区一科(刘婷)

猜你喜欢
整体依从性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