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分析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2016-03-17 05:48杨睿
考试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

杨睿

摘 要: 作者首先从南京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实践活动出发,分析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接下来以自己2014年度所指导的某个创新项目为例,探讨了如何从多方面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过程;最后阐述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培养的四条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科技创新 创新型人才培养 实践和探索

一、引言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指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校的组织引导下,大学生在校内或者校外教师的指导下,主要利用课余时间而自主开展的一种科技学术活动[1]。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高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2]。

二、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情况

目前,南京工程学院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主要在校团委领导下开展,由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协会负责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具体工作安排。

1.现状的分析

2014年度,我校共立项347个科技创新项目,最终有316项顺利结题,结题率达91%。2015年度,共收到立项申请556项,经评审,429项被批准立项,立项率达77%。我校的科技创新项目类型分为“挑战杯”竞赛培育项目、“挑战杯”竞赛支撑项目、本科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和研究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创新团队由学生自发组建,以小型化为主,组员不超过10名,配指导教师1~2名。此外,成立了创新工作实验室,以满足各类学生的创新实践需求。科技创新活动的实施步骤分为立项评审、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三个环节。为了保证了科技创新活动的有序进行,学校还出台了《南京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相关规定。

2.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大二和大三学生群体的走访和座谈,了解他们对科技创新活动的认知程度和态度,得到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

学生通常是白天正常上课,利用晚上、周末和寒暑假的时间做项目。由于正处于专业课学习的关键时期,课程紧、组员的时间不统一,遇到困难后,半途放弃项目,导致项目无法结题。

(2)创新课题缺乏专业的指导

部分课题行业背景较强,需要有相关领域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学校缺乏常态化的创新导师制度,没有从师资配置上、科研资金上保证一些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固定地指导学生创新。

(3)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力度不够

创新活动实际参与程度并不高,创新精神和意识尚未扎根于学生思维中,未形成一种校园文化氛围,大部分学生对其的认识还仅停留在完成项目的层面。

三、指导具体的科技创新项目

在分析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之后,接下来,以我在2014年所指导的某项目为例,具体说明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

1.项目背景

该项目的名称是《故障录波分析软件的实现与研究》(项目号N20140425),背景是通过设计一种录波分析软件,帮助运行维护人员对电力系统故障进行事后详细分析,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

2.指导项目的实践过程

(1)立项评审阶段

首先,通过推荐和毛遂自荐,确定了成绩优秀且有软件基础的学生组员。接下来,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向学生讲解软件的原理并演示功能,在他们的头脑中建立起对项目的整体性认识,指导他们写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内容,通过不断讨论和修改,完成申报书的撰写工作,并参加评审答辩,获得立项批准。

(2)日常研究和中期审查

通过让学生制定项目进度表,把项目进度划分为界面设计、代码设计、代码测试、功能测试、系统测试和交付测试六个阶段。按照要求,每月召开一次项目例会,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对今后的工作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对遇到的困难展开讨论,做好项目日志记录。基于这些记录,撰写详尽的中期报告,顺利通过学校的中期审查。

(3)结题验收阶段

结题验收前,学生认真地检查程序,加深了对程序整体结构的熟悉和对开发工具的熟练程度,负责软件测试的同学,从电力行业用户的使用习惯角度,进行了操作性和功能性测试,确保了程序能够正常运行。最后,学生从研究过程、研究成效和研究体会三个方面撰写了结题报告,经过专家评阅和答辩,获得了科技创新三等奖的好评。

四、探索创新能力培养的四条思路与对策

以上探讨了科技创新的现状和指导一个创新项目的具体实践过程,在结合和其他指导教师的经验和教训之后,探索出了四条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思路与对策,阐述如下:

1.指导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维

学生的思维很活跃,需要指导教师帮助学生对思路进行梳理。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人的思维有局限性,所以可以采用相互讨论、集思广益和头脑风暴的方法[3]。对科技创新过程中难度较大的技术性问题,指导教师要积极解答学生的疑惑,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前面曾提到学生存在畏难情绪,遇到困难会选择主动放弃,所以指导教师要加强心理辅导作用,帮助学生总结研究中的经验教训,找到失败的原因,督促学生坚持不懈地完成科技创新项目,避免半途而废。

2.培养学生知识积累和信息获取能力

知识积累过程是科技创新项目的准备工作,科技创新活动中采用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除了来自于课堂授课知识,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图书馆中的书籍、刊物和电子资源。目前,我校的部分大学生不会充分利用图书馆购买的各类中文和外文数据库信息资源检索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科技创新过程中所需要的准备知识和解决方案[4]。因此,指导教师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知识积累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科学的检索策略途径获取信息,对收集的文献信息进行组织、分析和评价,最终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创新的前提和要素。

3.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合作精神建设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较强,缺乏与人团结协作的精神。现代社会不仅需要人才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求人才具有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5]。因此,平时指导教师可以利用召开会议、集体讨论和学生群体沟通的机会,主动引导和提示学生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加强团队建设,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主动贯彻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学术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一个科技创新项目做出的结果再完美,如果不能恰如其分地使用学术表达方式将其呈现给读者;在答辩陈述时没有使用合适的学术语言与专家进行详细沟通,则都会影响到别人对项目内容的理解深度。指导教师不妨在项目不同阶段,指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锻炼学生严谨简洁、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和逻辑分明的学术表达能力。指导教师也应当利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汇报总结和问题交流机会,培养高效的口头学术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使用严谨科学的语言进行汇报和学术演讲,使他们在最后结题答辩陈述的过程中不会怯场,游刃有余。

五、结语

当前,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已经深入我们现实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理应按照如上的要求执行。指导教师只有不断实践和不断探索,才能使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符合社会和时代的要求,为我们的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和思维意识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永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三要素[J].现代大学教育,2000(06):85-86.

[2]张友志,苏本跃,等.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为平台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148-149.

[3]杨召全.思想政治课的“头脑风暴”[J].教育教学论坛,2013(18):254-255.

[4]李志勤,丛玲.论大学生毕业设计中的信息检索要点[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5):50-53.

[5]李广杰,王华.拓展训练对高校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J].大家,2012(05):139.

基金项目:南京工程学院2014年校级高等教育研究课题(项目号:2014ZC13)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培养
高校科研创新评价体系的建立与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级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协同创新思想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协同视阈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探析
构建沈阳地区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研究
国外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启示
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育机电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优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大平台构建研究
高中英语教学中创新人才培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