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经典推荐策略研究

2016-03-18 07:05华中师范大学武汉430079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6年1期
关键词:书目图书馆

●杨 毅 (华中师范大学 武汉 430079)



图书馆经典推荐策略研究

●杨毅(华中师范大学武汉430079)

[摘要]经典推荐工作在经典阅读中起着重要作用,和其他推荐主体相比,图书馆有着独有的优势。其经典推荐策略首先应是经典书目的编制与发布,“目录明,方可读书”,其次是图书馆与经典、读者的碰撞与交互,从而达到深度阅读的目的。各种经典推荐策略的制定与实施都离不开图书馆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角色认定,实现服务理念与工作方式的根本转变。参考文献7。

[关键词]经典推荐图书馆经典书目深度阅读

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由阅读延伸出的阅读需求、阅读推广、阅读群体、阅读流程、数字阅读等逐渐成为图书馆学界热门的研究话题。多读书、读好书,作为好书的代表——经典的阅读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成为全民阅读推广中的一个重点。和普通图书不同的是,经典更多是由历史的大浪淘沙沉积而成,代表着千百年文明智慧的结晶,它的形成经过历史的积淀、名人名家的筛选,因此,经典推荐工作在经典阅读中尤为重要。目前,学界对经典阅读研究较多,但对如何推荐经典,推荐哪些经典却着墨不多,深入研究较少。本文着力对经典阅读中的经典推荐作深入探讨,以期对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有所启发。

1作为推荐主体的图书馆

1.1图书馆作为推荐主体的优势

经典推荐源远流长,从清末到21世纪初,经典推荐主体都以名人名家为主,胡适、梁启超、章太炎、朱自清、郭沫若、王余光等人都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国学素养,他们的推荐自有权威性和号召力。随着市场经济和出版事业的繁荣,编者群体不再局限于名人名家,团体性编者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如学校、出版社、官方及社会组织等。和这些推荐主体相比,图书馆有着丰富的藏书,也有着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是阅读推广的主阵地,有着自己独有的优势。

首先,阅读空间构建是现代图书馆设计的主要出发点之一,优美的环境、舒适的阅读氛围是图书馆吸引读者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图书馆的空间环境中,读者为读书而来,书与读者是无隔的,进行阅读引导和书目推荐后可进行即时阅读,其推荐成效更明显直观。其他推荐主体在推荐内容上可能会是专业权威,但其推荐与阅读之间存在延迟,推荐很有可能成为无效推荐,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阅读行为。

其次,图书馆能够更好地把握读者特定需求,从而使推荐有的放矢。尽管其他推荐主体出于市场利益考虑,在推荐时会考虑到受众的需求,但他们所形成的受众需求往往是想像或分析得来,和受众群体真实需求还是会存在偏差。而图书馆是读者与书的联系纽带,不仅了解藏书,而且直面读者,可以和读者有一个互动沟通的过程,因此,图书馆的推荐会更贴合读者,更有针对性。

1.2图书馆推荐主体地位的缺失

在国家图书馆的检索目录中,以“经典书目”为检索词,检索到相关结果120个,著者部分除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图书馆外,其余均为个人、出版社、学校、培训机构及官方、社会组织。有着独有推荐优势的图书馆在推荐主体上处于缺失状态,这种缺失主要表现在:

(1)推荐未进入公众视野,即未见有以图书馆为编者的相关公开出版物。虽然图书馆有其他推荐主体没有的优势,但在经典的认定上,图书馆很少有相关的专家学者,其权威性自不如名家、官方机构;在书目的编写策划上,又不如出版社专业,能够进行精心组织。因此图书馆编写、出版经典书目很难产生市场号召力,获得经济效益。

(2)在图书馆内部,经典推荐目录的编制也并不是普遍现象。从各高校网站上的调研可以发现,高校为学生进行经典目录推荐的主体以教务处、院系为主。这也说明图书馆对经典推荐不够重视,关注阅读服务过程,忽视阅读引导。

2经典推荐策略之一——“目录明,方可读书”

清代著名史学家王鸣盛云:“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1]对于经典阅读而言,经典书目首先有着目录学的重要意义,可视为经典阅读的入门之途。首先,由于经典的权威性、选择性,经典书目可以让读者明了哪些是经典,继而展开经典阅读。其次,任何书目的编写都会按照一定次序编排,“部次甲乙,条别异同”[2],相较于个人零星的积累,是一个系统的阅读指导体系。这种系统性的推荐,可以使得经典阅读的选择面更广,深入性更强。

除了作为经典阅读的入门之途外,经典书目本身也可看作是经典阅读的一部分。中国传统的目录之学除讲究分类之外,更加注重“推阐大义,疏通伦类,将以辨章学科、考镜源流”[3],篇目、解题、提要都是书目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一传统一直影响到今天的书目编写。朱自清《经典常谈》在推荐《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中国重要典籍外,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王余光先生《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也对三十本典籍进行了阐释,深入而系统地剖析了它们对读者思想启迪的巨大作用。读这些经典书目,其实就是一种经典阅读,通过编者在推荐过程中对大义的阐释,客观上也能带来经典阅读的体验,产生经典阅读的效果。这种解题性书目在“浅阅读”时代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经典阅读与经典阅读推广方式。

在经典阅读中,经典书目的引导作用贯穿始终,孔子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于下,则无所得矣。”经典书目选择的重要性、慎重性也于此可见。图书馆经典推荐首先就应体现在经典书目的发布与编制上,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发布专家推荐书目。从经典推荐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来考虑,发布专家推荐书目是图书馆最快速、便捷的阅读引导方式。图书馆的采访工作可以使图书馆能够集中获取已出版发行的经典书目著作,从而了解经典著作的情况。在经典书目著作出版多、杂的情况下,由图书馆发挥文献资源检索、处理的特长,为读者过滤出权威的、经典的书目著作。图书馆在进行挑选时,专家、官方推荐的经典书目应是首先。在发布的形式上,可以是好的经典书目著作的推荐,也可以对这些经典书目著作进行消化、吸收、融合和二次加工,结合读者的种类和需求,直接进行经典的推荐。在经典阅读推广中,发布专家推荐书目的方式对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来说都同样适用,推荐的经典也以非学科性经典为主。

(2)编制专业经典书目。和公共图书馆为社会读者服务,其阅读引导强调普适性不同的是,高校图书馆为特定的高校师生服务,除阅读的功能外,还要为师生学习、科研提供支撑,因此,高校图书馆在经典阅读推广中,除了非学科性经典的推荐外,更要从专业学习的角度进行专业经典书目的推荐与编制。使用“编制”而不是“发布”,就是指在经典书目的推荐上,高校图书馆应承担起原创的编著责任,将专业性经典进行整合、分类后介绍给读者。一方面因为当前的经典书目编制现状中多文史类的非学科性经典,对自然科学、经济管理、工程学等学科性经典涉及较少,提供给图书馆的参考就少,图书馆就需要自己去了解相关专业经典;另一方面,每个高校的专业设置情况也有所不同,编制适合本校师生学习、研究的经典书目就需要高校图书馆自己把握。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在重点推行学科服务,每个院系或是学科都配有学科馆员,学科馆员拥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与院系老师、学生联系紧密,更容易了解学生的需求,获取专业经典的相关信息,因此,专业经典书目的编制可与学科服务结合,作为学科馆员工作的一部分。另外,高校学生读者层次差别较大,对于本科、专科生来说,编制专业经典书目应以通识性、学习性为主,对于研究生来说,则应以研究性经典为主。如陈寅恪先生的《元白诗笺证稿》对本科生来说意义不大,但对文史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却是专业学习中不得不读的一个经典之作。

3经典推荐策略之二——碰撞中的“深度阅读”

3.1经典阅读对深度阅读的选择

何为经典?虽然在各个历史条件下表述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都不离开用重要的、权威的、有影响力的来界定。一部著作或文章能够称得上“经典”,必须要有着重大意义和吸引力,能够禁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冲刷,为大众所普遍接受。许总先生在《经典阅读与人文精神重建》一文中,认为经典的“经典性”有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强烈的人伦社会关怀,二是深刻的形而上学思考,三是内向的自我心性启悟[4]。从许总先生等人对经典的分析可得出:

在语言上,由于经典的形成需要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检验,与当下有或长或短的间隔,因此经典的语言也会与读者所处的语言环境有差异,给阅读造成一定的障碍。经典的这一语言特性使得经典阅读必须精读,走马观花式的泛读很难了解字面意义与内容。精读虽不能等同于深度阅读,但却是达到深度阅读的必要途径。

在内容上,经典不同于普通图书侧重于具体知识的传授与获取,它更多地触及“人世所面临的基本的永恒的命题”[5],没有专业、职业的限制,可以面向所有的大众群体。因此,经典阅读不是理解字面意义简单了事,而是通过领悟与内化,启悟内心、陶融人性、提升人的精神品格。深度阅读是相对于“浅阅读”而言,是指具有指向探索客观事物规律、提高思维能力、提高学养和完善人格的阅读方式[6]。它不仅是一种阅读方法,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融入思考发散和审美诉求。因此,经典阅读和深度阅读存在契合之处,经典的这种特殊性和内容的指向性,决定了经典阅读方式上对深度阅读的选择。

3.2碰撞中的深度阅读

(1)图书馆与经典的碰撞。文献保存功能是图书馆的基本功能,但是各种文献出版物浩如烟海,没有任何一个图书馆可以保存所有的纸质文献。图书馆采购文献,首先就有一个优化选择的过程。由于经典的形成需要经过时间、历史的检验,名人名家、权威学者的认定,是一个较为固定的系统,因此图书馆与经典碰撞首先就体现在图书馆对经典的筛选保存上。图书馆要知道哪些文献可以称之为经典,采购保存,提高馆藏质量;图书馆要了解各种经典的特性与内容,择优提供给读者。其次,图书馆与经典的碰撞体现在对经典的传播上。传播经典最主要的一步就是让读者了解馆藏,让馆藏主动呈现在读者面前,而不能是“养在深闺无人知”。经典的阅读本身具有一定难度,其内容多关乎心性修养,与具体知识无关,在阅读功利性的现代社会很容易被遗忘,因此,对于经典,图书馆更要承担起传播的职责,举行经典展评、经典导读、阅读体验等活动,让经典活起来,吸引读者了解经典、阅读经典。

(2)图书馆与读者的碰撞。在经典阅读中,图书馆、经典与读者是经典阅读得以实现的三个要素。图书馆作为经典推荐的主体,读者作为经典接受的客体,二者的碰撞不是静态的你来我往,也不仅仅是主动的吸引,还体现在二者的交互与交流。首先,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同样也应是经典的阅读者,能和普通读者一样产生共同的体验,使这种交互与交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基础。其次,图书馆要承担起导读者、联系人的责任,开设各种经典导读的活动,建立读者与经典交流的平台。交流的平台可以是实体的教室、报告厅、咖啡室等或传统或现代的实体学习空间,也可以通过微博、博客、微信、电子邮件等虚拟平台。以笔者所在的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由专门的公共关系部负责阅读引导与经典推广事宜,定期举办“风雅悦读会”与“文华阅读季”活动。“风雅悦读会”是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作为专业导读者和读者一起分享经典的阅读体验,在进行经典推荐的同时,也深化了读者对经典内容的认识。在交流平台的选择上,“风雅悦读会”都是在图书馆“风雅斋”举行,”风雅斋”中没有高高在上的讲坛,而是“圆桌会议”的设计,专业导读者与普通读者围坐一起,平等、及时的交流与勾通。“文华阅读季”是一系列阅读活动的组成,有导读、阅读辨论、征文评奖、点评等。每次导读活动开展之初或结束之后,导读人员还会及时在图书馆微博、微信上发布,引出经典讨论主题,让图书馆与读者得到更多的交互,真正起到引领经典阅读的作用。

4结语

经典阅读是对人类宝贵精神财富的传承与沿续,是个体成长与全社会发展的共同选择。经典阅读的活力要被激活,需要作为知识保存与传播重镇的图书馆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角色认定,积极主动地进行经典推荐与阅读引导。各种经典推荐策略的制定与实施首先来自图书馆服务理念和工作方式的转变。

在服务理念上,化被动为主动。资源与服务一直是图书馆工作的两大支柱,经典关乎图书馆的资源,而经典推荐则是图书馆推出的服务内容。关于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学者论述颇多,但无论哪一种观点,主动性与开放性都是大势所趋。最近几次的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阅读率持续走低,对经典作品的阅读更呈下降趋势。因此,图书馆在经典阅读中要主动承担起经典推荐人、经典导读者的责任,不要坐等读者来,而是要想法设法吸引更多的读者来到图书馆阅读经典。

在工作方式上,化静态为动态。在经典阅读所涉主体中,图书馆似乎一直处于阅读场所的简单界定上,其在经典推荐中的作用也体现在发挥一种“场效应”[7]。这种静态的场效应是图书馆作为专门的阅读场所优势所在,但也束缚了图书馆在经典阅读中主体地位的发挥。笔者认为,图书馆在经典推荐中的角色除了要营造一个好的

场效应外,还要作为活动的主体充分参与,让经典推荐贯穿经典阅读过程。这种动态的参与角色主要体现在:一是经典推荐书目编制的动态性,经典推荐书目发布与编制可根据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经典认定的变化及文化环境所需适时修改,不能一成不变;二是经典推荐方式的动态性,可以通过举办导读、讲座、交流等活动吸引更多读者知道经典、了解经典、阅读经典,升华阅读效果,让经典推荐流动起来,生动起来。

参考文献

[1]王鸣盛.十七史商榷[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45.

[2][3]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影印版):9.

[4][5]许总.经典阅读与人文精神重建[J].江淮论坛,2011(4):159-167.

[6]黄荔.论互联网时代的深度阅读重拾[J].广西社会科学,2013(2):173-175.

[7]吴雁.集合式现场阅读的文化优势[J].上海图书馆杂志,2006(5):18-19.

(宋小华编发)

Discussion on the Strategy of Libraries' Classics Recommendation

Yang Yi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China)

AbstractClassics recommenda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classical reading, compared with other recommending subject, library has its own advantage. The strategy of classics recommendation should start with compiling and releasing classics bibliographies and secondly is to make collis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library, classics and readers, thus to attain the goal of deep reading. Formulating and actualizing all the classics recommendation strategy can not go without that library breaks traditional method and role cognizance to achieve basic transitions of service concept and working arrangements. 7 refs.

KeywordsClassics recommendation. Library. Classics bibliographies. Deep reading.

[收稿日期]2014-11-19

[作者简介]杨毅,文献学博士,现在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工作。

[中图法分类号]G250.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845(2016)01-0017-03

【阅读推广专栏】

猜你喜欢
书目图书馆
竞赛书目推荐
竞赛书目推荐
图书馆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图书馆
去图书馆
本刊邮购书目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赠书书目
中央文献出版社等提供869种可供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