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原著结合教学发微

2016-03-18 16:47邢起龙
安康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文史哲基本原理概论

邢起龙

(湖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原著结合教学发微

邢起龙

(湖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原著,而且原理需要置于西方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背景之中才能揭示其真正涵义。如果脱离原著,原理的实际意义就难以得到彰显。然而,当前的教材与教学几乎与原著脱离,导致教学实效性很难达到,因此有必要将原著与原理教学结合起来。在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原著为原理教学服务的目的,遵循适度原则、文史导向原则和整体取舍原则,以使学生听得懂并有所收益,从而增强原理课教学的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经典原著;教学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向来以较强的理论性使学生心生畏惧,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不够,普遍缺乏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的背景知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一般基本概念和范畴都能从原著中找到合理的解释。因此,教师和学生若没有原著背景知识是很难明白原理真实意思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教与学两难的问题。如果要寻找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实效性的途径,就应在原理教学中贯穿原著材料,做到有实有据。在原理教学中增加原著材料,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有助于增加教学深度。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体系不适合教与学

教材是学生学习兴趣的直接原动力,目前的教材虽经过多次改版,但仍与教学实际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以高教司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版)为例来进行分析。该版本浓缩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内容,存在如下突出问题:一是教材部分内容面面俱到,主次不分;二是教材内容缺乏背景材料链接;三是教材行文跳跃性较大,即文字空间较大且未展开,语言表述也较晦涩抽象。如价值形式这个知识点,“价值形式由简单价值形式到扩大价值形式再到一般价值形式,最终到货币的形成”,其表述只有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而没有展开阐述。教材留下的语言空白太多,学生学起来较困难,但囿于学时的限制,教师也不可能过多地来阐述某个问题。同时,教材的知识性与趣味性不足,让学生望而却步,这也是学生对该课程不感兴趣的一个客观因素。

(二)教学缺乏理论深度,学生难以透彻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理论性较强,学生如果没有背景知识作储备,理解起来肯定是吃力的。目前的教学一般只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成一门知识传授,而没有看到其背后的思想性,教学缺乏理论深度,使原理讲授陷入空洞的说教之中。学生虽然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然而却是囫囵吞枣式的,未必真正理解了。如“物质”概念,列宁的解释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其实,这句话是来源于恩格斯的思路,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1]343。因此,对类似“物质”等之类的概念要从原著中找到合理解释的答案,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不然对一些概念望文生义,势必有“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2]之嫌疑。

(三)某些概念和原理具有历史性,学生接受比较困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许多解释和理解还停留于前苏联教科书的内容,缺乏结合时代的创新性解读,也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宏观理解。尤其是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内容,涉及到一些具有政治性的概念,如阶级、无产阶级以及两个必然等等。这就需要阅读和查阅有关原著,找到概念的本初意思,这对于正确理解原理是非常必要的。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原著结合教学的必要性

在原理课的教学中,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是一个普遍现象,一般都把其成因归结为学生的理论功底较浅。但笔者认为,这其中还存在一个教材体系的问题,它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原理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应从教材设计上寻找解决措施,而原理与原著的适当结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方法和途径。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教学经验,“在经典导读这一教学方式中,学生较之一般课堂听讲更为主动”[3]。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一些与之相关的原著,以拓展教材体系,增强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可读性。如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涉及到“物质”和“辩证法”这两个基本问题,对“物质”的理解,可以让学生读《道德经》,从“道”的特征和演化规律来理解“物质”本体;对“辩证法”的认识理解,可以参读列宁《辩证法的要素》和毛泽东《矛盾论》等文章。如果带着问题去选择性的阅读有关知识点,就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激发其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兴趣。

(二)有利于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只是一些知识点的呈现和概念,而这些知识点和概念又根植于马克思主义一系列的经典著作之中。如果对原著文本不清楚,离开原著孤立地理解知识点和概念,原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无法掌握原理的真实意义。众所周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源泉。换言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观点都充分体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之中。所以,学习经典原著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明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来龙去脉,如此才能完整深刻地理解原理的真实涵义。恩格斯在1890年给柏林大学学生布洛赫写信就指出了要根据原著来研究马克思的理论,“我请您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是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这的确要容易得多”[1]679。习近平同志2011年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学员入学典礼上也讲到学习原著的意义,他指出:“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4]。

(三)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维方法。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742-743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对于他们的成长来说意义重大,“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1]285。那么如何使这些思维方法变成能力呢?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途径:一是多读原著,其义自见,方法自明;二是学思结合,反复思考;三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多接触社会,参与实践,提升理解能力。如此,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才会健康成长。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原著结合教学的原则

(一)适度原则

目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时数为48学时,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内容,因而课内学时非常有限,很难在课堂内抽出时间来阅读和讲解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鉴于此矛盾,笔者建议采用如下方法:首先,教师可以在原理基础上伸展自己对相关原著的理解;其次,选择某些与原理联系紧密的原著重点讲解。因此,在原理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地选择原著材料,而这就需要教者把握一定的度。每个学时中教者可选择两三个原理点精讲,并围绕其中的难点来选择原著,通过原著的解读回转来再看原理的基本内涵甚至追溯其来源。

(二)文史导向原则

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更多的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一门知识、一个系统来传授,而忽视了其本身的思想性。教师在讲授时许多理解不是基于原著,而是照本宣科、人云亦云;或是讲课缺乏生动性,无法化解理论、概念难题。学生虽然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但学完之后还是云里雾里。当然这其中还有社会经验的缺乏导致的理解障碍,学生虽知道几条原理,但并不懂得其中的奥妙。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离当今时代有一定距离,要想正确理解原著的基本内涵,需要加强文史哲知识的学习,了解经典作家生活的时代以及原著的终极价值。

首先,教师需要具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需要具备扎实人文功底的教师来主讲,而不是随便安排个教师来讲那样简单。这类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学生收获的大小,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文化积累或文史哲修养的程度。而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得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使学生思维得到训练、境界得到升华,又要生动、贴近现实,这对主讲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师的理论水平对于课堂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该课程的教师必须掌握一定量的经典原著,并在教学中以文化育人的理念来进行教学设计。

其次,学生也要具有文史哲的常识。目前,高中阶段的分科现象是不合理的,致使大部分理工科学生认为文史哲知识根本没有用处,从而以应付的态度学习原理课程,学生因缺乏文史哲常识而导致其不能很好地理解原理和概念。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很多概念和范畴都涉及到文史哲的一般理解范式,如世界的本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等概念,都可以从文史哲的角度加以理解,如此既可丰富学生的文史哲知识,又能扩大其文化视野。学生若没有这些背景常识,其听课将会如雾里看花。比如教师在讲资产阶级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时,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历史知识,故而对历史现象很难上升到哲学高度去思考。因此,学生文史哲常识的缺乏也是导致该课程缺少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这个角度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比较适合的原著材料是十分必要的。

(三)整体取舍原则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中,很多人发现有内容重叠现象。有些与高中政治课的内容重叠,如商品、商品经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概念和知识点;有些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重叠,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思修课程也有。虽然教材体系修改过多次,但这个问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笔者认为,这个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个整体,高中与大学的出发点和深意应该是不同的。如商品、世界观、价值观等概念,高中课本有,大学课本也有,但立意不同,理解的高度也不一样。因此,大学阶段的讲授更应与原著结合起来。在选择原著时一定要与讲授的内容相结合,不能脱离教材选择原著,要注意原著与基本原理的对接。总而言之,应该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的需要来取舍原著材料,而不能整个课堂让原著扮演主角。

四、结语

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仅仅为考试而被动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因而教学也多流于形式。同时,马克思主义往往作为主流意识形态进行传播式教学,而忽视了其学术性和思想性。一些教师往往经典功底不足,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简单、抽象的理解,致使学生感觉不到该课程的学术性和思想性,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不能随意曲解或任意理解发挥原理,而要结合原著进行正确的理解和阐释。原著作为原理教学的支撑材料,目的是为了说明和证明原理的合法性来源,还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真正面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831.

[3]尤西林.经典文本导读在大学人文学科教学中的地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3(3):71-75.

[4]习近平.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J].党政干部参考,2011(6):3.

【责任编校龙霞】

To Analysis the Combinating Teaching of an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 arxism and Original W orks

XING Qilong
(School ofMarxism,Hubei UniversityofTechnology,Wuhan 430068,Hubei,China)

The basic principleof theMarxism is derived from the clssic original works of Marx and Engles,and the principle needs tobe placed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history ofwestern philosophy and the history ofMarxism's philosophy to reveal its truemeaning.If separated from theoriginal works,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of the principle isdifficult tobe demonstrated.However,the current teachingmaterialsand teaching is almostoutof the original,leading to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s very difficult to achieve,so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the original work with the principle of teaching.In the process of combining,teachers should adhere to the original works servicing teachingof the principle,follow the principleofproportionality,history oriented principleand theoverall principleof selection,in order tomake studentsunderstand and gains,thereby enhancing theeffectivenessof theprincipleof teaching.

The Basic PrinciplesofMarxism;the clssic original works;theeffectivenessof teaching

G641

A

1674-0092(2016)05-0122-03

10.16858/j.issn.1674-0092.2016.05.027

2016-03-22

2012年湖北工业大学校级教研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适量原著材料的方法研究”(2012039);2014年湖北工业大学校级教研项目“用先秦儒家思想资源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的研究”(2014092)

邢起龙,男,湖北广水人,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先秦儒家政治哲学、心灵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文史哲基本原理概论
我校举行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回信暨“5.17”讲话精神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重要回信精神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为什么众多大科学家都精通文史哲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文史哲人才培养也要“从娃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