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进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6-03-18 17:35张秋阳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610500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市民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张秋阳(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610500)



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进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张秋阳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610500)

摘要:进城务工人员是推动我国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现阶段,推进农村人口市民化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在进城务工人员迈入城市化的过程中,还无法直接从传统的生活环境和行为习惯中抽离出来,面对陌生的城市生活难免会产生失落感、孤独感和无安全感等一些消极心理。为使进城务工人员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的生活中,不仅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而且需要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认同感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市民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入

当前,城乡交流虽然日益频繁,然而城市人与进城务工人员的实质性互动并未增加,城乡之间的隔阂依然存在。进城务工人员由于政治制度、自身的技术能力和一些传统的行为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存在,阻碍了进城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社会的步伐,并产生了许多思想上和心理上的问题。因此,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并提高其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进城务工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综合素质,实现人生价值

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不断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满足和人作为社会主体自身的各方面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发展的内容也是随着时代进程而不断丰富的。可以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一生自我完善的过程。它有三个层次,一是能够适应劳动需求,通过劳动获得最基本的生活资源;二是在满足劳动和生存的基础上,人的先天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得到了自由的发展;三是人的个体的发展和群体发展、社会发展和谐统一。

进城务工人员从农村走向城市,原始的初衷无非是想增加收入,向往自己的将来有个好的发展方向,而这些想法仅仅停留在人的全面发展的第一个层次上。当他们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会感到茫然,甚至堕落,至于说人的全面发展的第二、第三个层次,在现有的制度和生存环境下需要经过更多的努力才能达到。个人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意识,才会在劳动中寻求自身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正确面对现实,把握发展形势,通过自身努力学习所需知识,提高劳动技能,丰富精神世界。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发展进而会促进物质世界需要的满足,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的过程中,使人生发展的三个层次都得到实现。

(二)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城镇化质量的提高

加快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是我国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进城务工人员向市民身份的转变需要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来提高他们的文化融入能力,从而使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因此,加快推进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不仅能够改善农村与城镇收入差距大等问题,实现共同富裕,也会改善国家的消费环境,拉动内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国家的经济建设步伐。同时,他们把城市的思想观念和先进技术带回农村,提高了村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是城乡发展的纽带和桥梁。应加大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使他们发挥模范带头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整体文化水平和科学技能,使他们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三)有利于党群关系的团结,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党群关系就是“鱼水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发挥每个人的力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在此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他们产生积极的心理情感,为融入城市生活做出更大的努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生活幸福感。在进城务工人员提升个人价值的同时,也有助于城市人与进城务工人员和谐关系的构建,使党的群众基础更加稳固。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使广大人民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追求和伟大的爱国意识,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在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教育理念,能够忧进城务工人员之所忧、急进城务工人员之所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当前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进城务工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足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对进城务工人员所进行的教育一般都只注重技能培训和业务提升,根本没有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去研究和了解其思想动态,通常仅仅把就业和工资待遇作为进城务工人员的主要问题,认为只要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创造就业岗位,就能解决一切矛盾。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时期条件下进城务工人员不仅追求工资的合理和社会保障的公平,同时也有各方面需求,如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对提高自身生命价值的愿望;希望改变被边缘化的境遇;提升城市适应和异地生活能力等。目前,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有了一些进展,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特征,无法像职业技能培训那样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些相关部门就容易产生懈怠的心理,使进城务工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是流于形式,而进城务工人员作为教育主体又具有流动性和工作的不稳定性,没有采取有效的个性化教育措施,也使进城务工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无法持续地进行。

(二)缺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现阶段的户籍制度改革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传统户籍制度的影响依然存在,这决定了进城务工人员被城市社会边缘化的状况。在城市化进程中,进城务工人员逐渐形成了特殊群体:他们从事着最脏、最累的工作却拿着微薄的薪水,不能得到与城里人的同等待遇,这极大地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再者,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作环境决定了他们的社会资本的有限性和工作的易变性,加之本身认知水平的有限性,导致了进城务工人员交流共同平台的狭窄性。更甚,由于进城务工人员被边缘化的现实,一旦他们失去劳作的体力就会面临被企业辞退的窘境。不公平的工作待遇使得他们失去了对企业的归属感,并产生对城市生活的恐慌感,因而更容易离开城市,使他们的流动性加大。综合以上现实,进城务工人员的政治、经济、文化境遇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处于不利的社会环境中。

(三)教育的内容与教育方法的单一性

在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内容中,一味强调对他们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训,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精神追求受到长期的忽视,在教育方法中注重对其指导式的灌输,只是把他们看作被动接受的客观对象,缺少彼此之间的良性互动,忽视教育者与进城务工人员主体作为思政教育主体的力量,严重削弱了教育的质量。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探索多种教育途径,实现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对进城务工人员不仅局限于技能培训,也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随同提高,从而真正满足其群众的现实需要,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完善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开展进城务工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制度保障作为基础,因此要创新社会管理制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现阶段,我国对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的保护力度加大,然而对他们的不公平待遇却表现出隐秘性的特征,其权益受到损害却无从申诉。因此,在精神方面,进城务工人员的心理压力与思想困境依然存在,尤其是年轻群体,有着当下青年共有的一些特点,如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更加注重公平,却容易多愁善感、心理承受能力较低等。若进城务工人员的这些思想困境长期得不到解决,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甚至会产生危害社会的行为。所以应完善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建立维权中心,加大社会救助的力度,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更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转变进城务工人员与城市人的“油水”关系,增加进城务工人员的城市归属感

从整个市民化进程来看,进城务工人员进入城市后一直处于被动接受和适应城市性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之中,但他们以前的文化生活传统一时也难以改变,因此不同的风俗习惯相聚必然会产生碰撞,这就需要加大城市的开放度,实现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城市包容度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体现,也是进城务工人员与城市人和谐相处的关键。它使人们在同一个空间内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一起推动城市的创新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使进城务工人员增加了安全感和幸福感,不再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产生孤独、焦虑的感觉。

(三)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法,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手机媒体、数字电视、互联网等新的信息传播方式的普及,我们俨然已经步入了新媒体时代,人类的生活已经近乎完全被电子网络所覆盖,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出现与普及更是使新媒体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成为人们现代化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标记。对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来说,他们相较于上一辈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也更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由于网络信息传播平台更广及监管力度的薄弱,一些不良的价值观念冲击着进城务工人员的传统意识,这就更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引导功能。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网络时代的优势,积极探索通过新媒体的传播特点来对进城务工人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通过互联网推送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设立专属的“网络温暖热线”,帮助进城务工人员解决疑难困惑;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等,以此方式来促使进城务工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以“中国梦”为核心,促进进城务工人员人生价值的实现

“中国梦”蕴含着丰富的人本思想,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的有机统一。在尊重人、服务人、发展人的理念下,引导进城务工人员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促使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进城务工人员在保留优秀的文化传统的同时,也要自觉摒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观的侵蚀。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要注重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提高其综合能力;不断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努力消除城乡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面对当前市场经济对专业技能的实际需求,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展不同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文化、技能水平,尤其对于初中毕业和高中肄业的农村青年,要结合市场需求,调整培训内容,使其适应城市化、工业化的用工需求,从而提高自身的工资收入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R].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2]张红霞,丁海涛.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5).

[3]孙其昂.加强社会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J].高校理论战线,2012(5).

[4]朱坤.论人本视野下的当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J].学理论,2014(2).

[5]石宏伟,冯芸芸.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

(责任编辑:陈丽娟)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of Chinese Migrant Workers to Urban Residents

ZHANG Qiuyang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610500, China)

Abstract:Migrant workers are an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China's urban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this stage, it is one of the main tasks of China's urbanization to promote the transfer of agriculture popu⁃lation.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migrant workers into the city, it is not directly from the traditional living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of the habit of pumping out. In the face of a strange city life will inevitably produce a sense of loss, loneliness and insecurity, and some negative psychological, in order to make migrant workers better adapt to the society and integrate into the life of the city, The government should not only establish a sound system, but also need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m⁃proving the cultural identity and self development of migrant workers.

Key words:transformed into urban resi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tegration process

作者简介:张秋阳(1988—),女,河南周口人,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收稿日期:2015-10-08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28(2016)01-0039-03

猜你喜欢
市民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综述
对农民工市民化内驱动力的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