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

2016-03-19 17:21张五钢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大众化话语权马克思主义

张五钢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 )

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

张五钢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 )

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高校的强势渗透,国内社会转型期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对我国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们的影响,使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在我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中面临着许多的新情况、新挑战。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权威性和主导性,是我国高校面临的主要任务。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应当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以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塑造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体。还要注意马克思主义教育手段的创新,以及建立相应的保障措施等。

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作为社会学术语,话语权即说话的权利,拥有了话语权就能有效地影响和控制公众舆论。在现实社会中,话语权往往与意识形态关系密切。在西方,葛兰西是较早将话语权概念引入意识形态领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他指出:“社会集团的领导作用表现在两种形式中———在‘统治’的形式中和‘精神和道德领导’的形式中。”[1]这里,他一语道破了话语权对于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建设者的重要场所,也是各种意识形态争夺话语权最为激烈的战场。当今世界,经济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政治呈现出多极化的状态,文化则是受着多元化浪潮的影响,加之我国国内一系列复杂深刻的变化,使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特别是我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中面临着许多的新情况、新挑战。如何巩固和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恢复其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主导地位,自然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和教育者所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高校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强势渗透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武器

那些被称为发达的国家或被称为高经济开发国家(MEDC)的国家行为主体,在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与思想文化层面具有着一定的强势地位。这些国家在世界上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其表现就是在全球其资本扩张和文化扩张同时进行,并且其文化扩张大于其资本扩张,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这些推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西方国家利用其话语霸权和垄断性的科技优势,利用其渗透着的西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渗透着欧美中心主义的各种文化和意识形态,竭力争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影响着我国高校的大学生们的价值导向。

与此同时,国内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也对我国高校大学生施加各种负面影响。近年来,重利轻义、重能轻德、个人主义等思想在大学生中就颇有市场。不仅如此,曾经被批判的落后的封建意识形态,如官僚主义及封建迷信等也开始在大学生中沉渣泛起。这就使得在我国高校中出现了复杂、激烈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之争。

在这种状况下,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强势地位,对于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国内非马意识形态的侵袭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可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近年来,“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被重新审视,一旦大学生发现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与自己的社会经验与理性认识不符,就会或明或暗地疏远甚至于排斥这种主导意识形态”[2]。由此可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是有其现实的必要性的。主要表现在:

其一,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其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

其三,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其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巩固党长期执政地位的有力支撑。

二、巩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研究

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首先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深入到意识形态的各个层面[3],把马克思主义真理同我国生动鲜活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研究,以崭新的、生机勃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

(一)创新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研究

创新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研究,这是理论的时空观关系对理论创新给予的质的规定性。一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要求。作为对历史性活动反映和总结的马克思主义,必然会因时代境遇的不同而与时俱进,呈现出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在这种统一中,只有把握住理论创新的话语权,才能占领理论制高点,确保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二是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要求。继承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夯实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实践基础。在继承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才能强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创新话语权。三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要求。由于马克思主义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体系,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丰富多样的,因此必须在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基础上,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就需要不断扩展理论创新活动,用通俗易懂以及切合实际的话语阐述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必须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来不得半点虚假,否则理论创新的路径会深陷误区。

改革创新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必然要求,而社会功能的拓展是形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环节,契合社会成员的精神需要和心理认同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关键所在,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实现契合社会成员的精神需要和心理认同的目标。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形式研究

在西方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马克思主义,要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必须使其转化为中华民族的形式,就必须使其转变成能为中国的老百姓所接受的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理论形态”[4],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牢牢把握住民族形式的话语权。一要借言赋意,即是要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原理为标尺,对我国几千年来所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成语典故的本真词义加以改造,去赋予其与当今时代需要相适应的全新的内涵。二是要融合、创新,即把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我国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联系辩证的对接起来,从而创造出既符合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又与当代我国的具体实际相吻合的、符合我国当今的国情和我国当今的传统文化的崭新的理论形态。三是要寻源拓新,即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进行深层次发掘,创造出既符合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原理与内在本性,又体现我国的时代价值的具有我国当今的时代特色的新理念和新范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取得中华民族的民族形式话语权。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教育话语权研究

实践教育话语权,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中,教育的主体所拥有一言九鼎、掷地有声的教育话语。这种话语权能够促使我国高校的大学生们从实际出发,认知、理解并接受马克思主义。一是要把握好灌输教育话语权。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把握住灌输内容的话语权,才能使教育对象树立起正确的“三观”,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二是要把握好活动教育的话语权。在活动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处于一种平等的话语地位,因而教育者必须把握好积极的话语权,克服消极的话语权,以确保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教育话语权。三是要把握好新媒体时代的话语权。媒体的时代话语权就是受媒体影响的所谓受众,出于对自身或当今社会发展的形势的思考,而自愿的将自身的一些利益由新媒体进行非直接的即是间接的控制,并通过影像、音频、手机、网络等等新媒体的手段吸引人们,从而使得人们的思想及人们对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得到提升,这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教育形式。“以主动的、开放的、动态的姿态审视和夯实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实践基础。”[5]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权”向大众化转化的基本经验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党的指导思想的角度考察,我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话语权”,逻辑地排列着如下具有历史丰碑意义的“路线图”:即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在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向大众化转化方面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自为”作用,理智、主动、创造性地实施了一系列战略举措,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如适时把理论创新的“话语权”写进党的《决议》或党章,使其成为全党的共识、全党的意志,及时出版理论创新的“话语权”原著,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原汁原味地学习,在最短的时间内印发全党统编理论创新“话语权”的教材并大规模地开展培训教育活动,着力推进理论创新的“话语权”向实践转化的飞跃。将这些经验用于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的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马克思主义掌握话语权的实践,可以加大和推进着我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力度。

(五)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权对我国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掌握话语权的促进作用

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权的研究对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掌握话语权而言,是具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以及后来一系列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赢得了国际话语权。然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发生,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话语权遭受严峻的挑战。

为了巩固和增强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权,一是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即是要提升中国共产党在经济新常态下进行供给侧改革的能力、提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提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我们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的能力,以及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二是要重视我国的文化话语权的建设。我国的文化话语权是我国的信息传播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大小的重要指标。我国要维护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文化利益,扩大在国际传播中的份额,就必须高度重视我国的文化话语权,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并努力扩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三是要树立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我国作为一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就要给世界人民一种对我们的坚定的信念、观念和非常值得信赖的美好的印象,这是一个国家极为重要的“无形资产”和“软权力”。要研究如何生动、具体、多方面地展示现代中国人的优秀形象,不要说教性的结论,要通过转变方式达到目的。因此,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营造和树立美好的形象,对我们国家的国家话语权而言是重要的保障,而这对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群体中的马克思主义掌握话语权的促进作用而言是不言而喻的。

三、增强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基本策略

(一)我们要在高校掌握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就必须要不断深化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更好地运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将我国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的头脑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起来,这对实现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掌握话语权而言是十分有意义。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布局全面展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得党心民心,《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出版发行,学习研究讲话精神的条件更加充分有利。深入推进讲话精神学习研究,要与深化中国问题、中国实践的规律性认识结合起来,与学术话语体系创新结合起来,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学习研究讲话精神要紧密结合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深入开展中国道路、中国梦研究,深化具有中国特色重点学科研究,深化哲学思维和思想方法的研究,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指导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在高校掌握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就必须要不断深化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必须要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指导我们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为增强我国高校当代中国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意识形态领域里的话语权,我们应该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凸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现代性、拓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回归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现实性。”[6]

高等院校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就必须占领我国高等学校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制高点。马克思主义要在我国的高等院校掌握话语权,这样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高校的指导地位。为此,一要把好“方向盘”,即坚持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新成果,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正确看待资本主义以及正确应对执政党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二要找准“坐标系”,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根本“坐标系”来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既要防止误入歧途,又要避免过犹不及,从根本上防止意识形态出现两个极端;三要弘扬“主流文化”,即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我国的大学生能够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自觉地摒弃那些腐朽落后、低级庸俗的文化,把我国高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牢牢地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手中。

(三)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必须具有高超的政治工作的艺术,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样就能在舆论的引导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使得主旋律得到大力的弘扬、正能量得到很好的传播,这样就能准确地找到高校大学生思想工作的切入点,准确地找到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增强我们与西方展开意识形态的争夺的能力,就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

(四)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就必须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主体塑造;这个主体塑造内含着执政骨干的率先引导和榜样示范、知识精英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宣传文化工作者的准确诠释和有效传播、普通大众的自觉认同和积极拥护等等因素。

如何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仰,实现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掌握话语权是我们要努力的目标,以下问题是我们要下大力气进行研究的。

一是对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不断致力于在我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经验、历程的研究。

二是当前我国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正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占领主阵地的问题还很令人担忧。面对当前我国高校话语权意识凸显的新形势,我们要进行当代我国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时代价值的研究。

三是要通过对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历史资源的研究,及对中国传统社会思想调控和社会整合的主要路径与方法、改革开放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探索与失误、改革开放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成功经验的研究,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与发展脉络的深入研究,通过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内涵解析及内在构成、主要特征、本质来源的深入研究等,来为我国高等院校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掌握话语权目标的实现提供有益的经验。

四是当代我国高等院校加强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建设的原则:其一是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多元化与一元化主导性相结合,其二是坚定的党性立场必须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之上,其三是对外来文化和传统思想的批判性和包容性的相互结合,其四是主流意识形态核心内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相互协调。

五是通过对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比较借鉴,通过对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教训和警示的研究,通过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增强本国意识形态社会认同的主要做法的研究,通过对以新加坡为首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特色举措的研究,为增强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要加强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还需要不断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载体与辐射范围的不断拓展,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方法和手段的切实改进。同时,还需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逐步完善,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成效评估体系的积极探索等。

总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事关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课题。其本质问题就是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凝聚力,从而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推动“中国梦”早日实现。

[1]葛兰西.狱中札记[M].葆煦,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16.

[2]吴琦,袁三标.从话语权视角看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31-33.

[3]李丹等.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教育的新探索[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2):61-65.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5]叶红云. 夯实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实践基础[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61-65.

[6]张荣洁.论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J].传承, 2012, (3) :14-15,91.

[责任编辑:郭昱]

2016-06-25

2015 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 2015BKS015)

张五钢( 1956—) ,男,河南开封人,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A8;B032

A

1671-5330(2016)06-0014-05

猜你喜欢
大众化话语权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