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述评

2016-03-23 20:58李化树
关键词:印度俄罗斯大学

李化树 叶 冲

(1.西华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四川 南充 637000;2.四川文理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四川 达州 635000)

管理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述评

李化树 叶 冲

(1.西华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四川 南充 637000;2.四川文理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四川 达州 635000)

“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为沿线国家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研究,逐渐引发专家学者们的关注,涌现了许多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总结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特征,分析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探讨了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成因及对策。本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以寻求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契合点,为提升国家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参考。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述评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高度重视为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有利契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问题逐渐引发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涌现出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按“主题”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2005-2015年)发表的研究论文进行搜索,精确匹配状态下得到1154条记录,而按“篇名”进行搜索,精确匹配状态下得到78条记录,按“主题”含“丝绸之路经济带”(2005-2015年)发表的研究论文进行搜索,精确匹配状态下得到4218条记录,而按“篇名”进行搜索,精确匹配状态下得到1378条记录;在“中国优秀硕博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对2005年至2015年发表的硕博学位论文按“主题”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行搜索(精确状态)共得到188条记录,按“主题”含“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搜索(精确状态)共得到283条记录;在“读秀学术搜索”上按书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行检索得到相关图书83种。通过查阅高校图书馆藏书,检索知网、读秀等数据库,收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主题相关的著作、论文、报纸及政策文件等资料,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研究中,国内学者对我国自身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仅对经济带其他国家的相关研究进行评述。总体来看,学者对俄罗斯、印度和以色列的研究相对丰富。国内学者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研究论著极少。比较有代表性的论著,如赵中建的《战后印度教育研究》对印度高等教育的学校制度问题、效益和扩充问题、师范教育问题等进行了研究[1]。王留栓的著作《亚非拉十国高等教育》以中国、印度、菲律宾等十多个国家为研究对象,以这些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改革为主线,描述和分析了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2]。朱勃的《印度比较教育学——启发提问》对“印度高等教育水平低的原因是什么?近来(20世纪80年代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如何改进印度的高等教育等进行了研究[3]。张建新等的译著《亚太高等教育证书、文凭和学位手册》,对中国、印度、俄罗斯、伊朗等国家的高等教育的分类、高等院校的类型、学习管理、学位文凭的类型进行了研究[4]。米定斯基的《苏联的人民教育》,对苏联人民教育的制度、目的、原则,苏联的高等教育、师范教育等进行了研究[5]。非论著文献资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大方面。

一、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特征的研究

朱桂梅认为,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表现出人本取向的特征,如教育目的的人本化、教育课程的人本化和教育方法的人本化[6]。佟金梅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发展,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已经走出“象牙塔”,表现出市场化取向的特征[7]。赵中建认为,印度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表现出向私立为主转型的特征,具体体现在自筹经费的准大学的数量不断增多,受助私立学院向自筹经费学院转制,受助私立学院、公立学院大量开设自筹经费的专业等[8]。宋鸿雁也认为,印度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正向私有化转型[9]。戴妍、袁利平对印度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出的国际化的发展特点和趋势进行了研究[10]。杨晓斐认为,印度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体现了印度高等教育卓越、扩张和公平的特性[11]。莫玮苇认为沙特阿拉伯的高等教育具有与宗教密切结合,重视职业教育,女子教育迅速发展等特点[12]。刘园的硕士学位论文《沙特阿拉伯王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沙特阿拉伯王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指出,沙特高等教育表现出由“双轨制”到“一轨制”、巨额投入与低效矛盾加剧、国际化的发展趋势[13]。詹姆斯·考夫曼认为阿拉伯湾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呈现出私有化和美国模式至上的特征[14]。饶本忠在《论以色列对西方高等教育模式的移植》中指出,以色列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出抛弃以往欧洲精英教育模式转向美国模式的特征[15]。温诚认为,黎巴嫩高等教育发展的独特历史、国内狭小的人才市场需求、自由开放的政策使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呈现兼收并蓄的特征[16]。

二、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成因与对策的研究

徐路对博洛尼亚进程中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她认为,俄罗斯的高等教育改革存在“民族”与“欧化”摇摆不定,并围绕学士—硕士两级体制杂交式折中、学术流动困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17]。圣彼得堡州立大学的Anatolyevna和Yuryevich教授对俄罗斯高等教育现代化中高校的问题、方向和实现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18]。Sheregi,F. E.的《俄罗斯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失调》对俄罗斯高等职业教育不能提供熟练的劳动力以满足俄罗斯经济发展需求的问题进行了研究[19]。安双宏、李长吉从性质、原因和对策三个层面对印度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财政问题作了探讨[20]。安双宏在其另一篇文章《印度高等教育的经费紧缺及其对策》中,分析了印度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和经费比例,论证了印度高等教育经费的紧缺状况,并提出了相关对策[21]。安双宏在《印度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充的后果及其启示》一文中对印度高等教育扩充的情况、原因及后果进行了探讨[22]。刘晓、张胤对印度高等教育发展中严重的依附问题作了详尽的探讨[23]。马君对印度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基础设施落后、财政投入不足、师资匮乏、质量不高、教育公平保障困难、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和采取的相应策略进行了研究[24]。郑勤华在分析印度高等教育情况的基础上,探析了印度高等教育扩展的原因,以及“知识失业”的成因,并提出了解决印度“知识失业”的措施[25]。易红郡、王晨曦对印度高等教育大扩充中产生的教育质量下降、办学经费紧张、高级专门人才的失业和外流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印度政府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如成立高等教育质量鉴定委员会,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采取措施遏制人才外流等改革策略[26]。Shailendra Kumar的《印度的高等教育贸易》对印度高等教育贸易逆差问题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印度是一个学生输出大国,但是一个外国学生留学人数非常少的国家,因此作者对这一产生这一问题的成因进行了研究[27]。Jandhyala B.G. Tilak的《印度高等教育的包容性有多大》通过抽样调查,对印度高等教育中性别、族群、宗教等的不平等问题进行了研究[28]。菲利普·G·阿尔特巴赫教授认为,印度的高等教育系统的特点是“卓越岛屿的平庸。“主流大学是缺乏质量的[29]。Mona Khare对印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导致的青年就业能力问题进行了研究。论者认为,无论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还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都不能满足印度对人才的要求,因此要通过通识教育增强青年的就业技能[30]。莫玮苇的研究发现,沙特阿拉伯王国的高等教育存在教育发展不均衡、低效率和过分依赖外籍教师等问题[31]。俞可对“债务危机”下塞浦路斯和希腊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进行了分析[32]。道洛斯·L·贝科对约旦私立高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33]。王文礼对20 世纪 90 年代以色列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34]。赵慧杰、施枫对以色列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以及财政支持减弱、科研持续力不足等问题进行了研究[35]。徐启生对以色列高等教育面临的政府投入削减、学生选择专业失衡等问题进行了研究[36]。朱耀顺、丁红卫等在对缅甸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37]。

三、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政策、制度的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俄罗斯“创新型大学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国家主义”是俄罗斯创新型大学发展战略的典型特征,战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尤其是在资源保障和制度创新两方面[38]。李艳辉、马什金娜对俄罗斯第三代高等教育国家标准的背景、框架、特点进行了研究[39]。李建忠,刘松年《俄罗斯联邦教育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其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启示[40]。何雪莲对俄罗斯为推动大学创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而实施的企业型大学政策进行了研究[41]。王丽伟对《教育优先发展规划》下俄罗斯“联邦大学”组建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42]。赵伟对俄罗斯“科教一体化”政策的执行及其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该政策对俄罗斯的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国家竞争力的增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3]。郑伟、匡瑛对俄罗斯的“国家优先教育工程”进行了述评[44]。再如,李芳、徐明的《俄罗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国际化》一文,对俄罗斯出台的一系列有关高校教师国际化政策进行了剖析[45]。孙春梅、肖甦对俄罗斯基于人才战略而实施的一系列高等教育改革举措进行了研究[46]。马君对2012年印度政府出台的《高等教育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2-2017)》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该规划以提升质量、增加教育机会和扩大办学自主权为总体指导原则,构建了一个以卓越、扩张和公平为核心的以管理范式转换,提高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和完善质量保障机制为基点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框架[47]。张学强、许可峰对印度高等教育“招生预留政策”的发展演变、主要特征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48]。盛荔对印度高等教育保留政策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了研究[49]。季诚钧对印度大学的“附属制”进行了研究[50]。

四、关于各类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研究

潘根兴的《土耳其高等农业教育》对土耳其农业教育的承担机构、教学体制、师资队伍、机构的组织机构、基础设施和内部管理等进行了探讨[51]。李广平对土耳其的教师教育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土耳其实现了教师教育的高等教育化与大学化,具有发展的优先性、改革的动态性改革权力的强迫性三大特征[52]。朱神海对土耳其教师教育存在的如教师素养不高、培训仓促、课程设置不完善等问题以及其相关部门采取的如创建教师委员会、实行教师资格认证体系、重视教师职前教育等措施进行了研究[53]。沈举薇编译的文章《巴勒斯坦的工程教育》介绍了巴勒斯坦工程教育的教职员情况、生源概况、基础设施[54]。贺婷对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初期的女性教育的政策、女性教育的概况及教育对女性就业的影响作了探讨[55]。魏小艾、田东平以技术学士学位和科学学士学位为重点, 探析了以色列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状况以及发展趋势[56]。Arthur M. Feldman将美国和以色列的本科医学教育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挑战作了对比研究[57]。

五、关于高等教育投资的研究

张男星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研究》中对俄罗斯高等教育的财政体制变革进行了研究[58]。廖彬彬的硕士学位论文对俄罗斯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及其实施进行了研究[59]。张颍的硕士学位论文对俄罗斯的高等教育拨款体制改革进行了研究[60]。许适琳等对俄罗斯的“高等教育成本共同分担机制”学费制度改革和“实名制国家财政券”进行了探讨[61]。黄克显对俄罗斯颁布的高等教育助学贷款新规定进行了介绍[62]。陈汉强对俄罗斯高等教育经费渠道多元化进行了分析[63]。叶玮光、孙伟在《俄罗斯高等教育经费资源配置问题》一文中,对俄罗斯高等教育经费资源的构成和国家预算资金不足、预算资金支配不合理、国立大学与私立大学拨款数额缺乏法定标准、高校对财政资金支配的缺乏独立性等问题进行了研究[64]。Elena Platonovaa、Juliy Bogomolovab等对俄罗斯公立和私立大学的融资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因提高竞争力需要,俄罗斯的公、私立大学都进行积极的融资,但大多数公立大学通过政府协议和国际性校际合作而获得资金,私立大学则主要通过本地居民国际培训项目、创办者长期融资和慈善机构捐赠获得资金[65]。孙涛、沈红对印度高等教育助学贷款的改革进行了研究[66]。胡茂波、朱梦玫对印度私立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改革进行了探讨[67]。张继明、范跃进的《印度私立高等教育经费政策探析》对印度私立高等教育经费分配的模式与向度、经费来源的发展趋势、绩效评估与管理进行了研究[68]。Anuneeta Mitra对印度高等教育的公共支出进行了发生率效益分析[69]。欧冰茹的硕士学位论文对土耳其的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进行了研究,包括土耳其高校学费的取消过程、学费的变迁、收费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改革建议[70]。何慧敏对以色列高等教育经费体系作了研究[71]。许长青对以色列教育收益率及国家的助学贷款、还款的负担进行了研究[72]。Kalman、Matthew的《以色列的最新冲突:高等教育支付》对金融危机导致的教育财政削减和由此引发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进行了研究[73]。

六、关于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研究

傅勇、杨华对俄罗斯的产学研协同机制进行了研究,包括目标协同机制、队伍协同机制和资源共享协同机制[74]。付轶男对俄罗斯高等教育课程结构的改革发展进行了研究,她认为,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俄罗斯高等教育课程沿着基础化、人文化、职业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多维复杂结构[75]。李芳、徐明对俄罗斯高校实施国际联合培养计划的动因、保障基础、实施状况等进行了研究[76]。Tatiana Krasnova的《一种范式的转变:俄罗斯高等教育的混合式综合学习》对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特点、价值、教学能力要求、实现手段等进行了研究[77]。

七、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研究

安双宏、程懿对印度高等教育质量作了评析,他们认为,印度高等技术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印度高等普通教育质量不高,办学体制落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私营化弊端严重等因素严重影响印度高等教育的质量[78]。郭朝红对印度高等教育质量的发展理念进行了研究[79]。Galina Motova1的《俄罗斯和欧洲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标准》对俄罗斯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标准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即受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的指导方针的影响,又具有前苏联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的特征[80]。李政云的《博洛尼亚进程中的土耳其高等教育改革》对土耳其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尤其是质量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81]。Farasatkhah, Maghsood和Ghazi, Mahmood的《伊朗高等教育质量的挑战:历史的回顾》对伊朗高等教育质量面临的挑战以时间为线索进行了探究[82]。

八、关于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

郭朝红对印度高等教育评估的价值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它认为其高等教育评估的价值体系包括注重高校对国家的贡献,培养学生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各种能力,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和鼓励追求优秀和卓越五大方面[83]。王心言、李志宏对印度高等教育新的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论者认为印度高等教育评估体系虽然具有共性要求,但又尊重学校办学的差异性,体现分类指导,鼓励特色,并且注重实践效果[84]。郭斌、张晓鹏对印度高等院校评估与鉴定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其特色体现在两步评估方法、评估申诉制度、累积平均绩点体系等[85]。夏丽萍、韩曾俊的《印度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探究》对印度高等教育评估的目的、类型、评估委员会的组织结构、评估内容与标准、评估程序和评估制度的特点等进行了研究[86]。

九、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大学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刘淑华、刘欣妍认为,俄罗斯的大学内部管理体制已经从管理走向治理,这体现在,大学管理的法制化、一长制与会议制相结合、决策主体分散化、权力中心下移[87]。车如山、季红波对印度理工学院精英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印度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包括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实践教学、学校高度自治和学术自由、广泛交流与合作[88]。Sangeeta Angom以印度的两所私立大学为例,探讨了印度私立大学的使命、所有权、融资、内外部管理、招生的过程与模式、教师地位、基础设施和支持系统等[89]。法海德对伊朗帕亚·莫努尔大学的管理结构、招生、不同学术层次的研究领域、教学体系等进行了研究[90]。伊朗学者汉森·祖尔对伊朗帕亚·莫努尔大学的远距离教育的目标、协调管理与组织机构、辅导制度、入学人数、科学活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等进行了研究[91]。马为公对科威特大学的学院设置、师资和教学设施、学术活动等进行了研究[92]。

十、关于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研究

刘颖认为,俄罗斯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呈现出市场化、高等教育体制的多元化和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国际化等特点[93]。周采认为,印度教育体制同其政治体制一样是分权的,中央政府对大学的控制是有限的,主要通过大学拨款委员会来实施管理;大学拨款委员会的主要权力是协调和决定大学的教学、考试、研究标准和新大学的建立;对于大学的内部事务,政府无权干涉。因此,印度大学具有高度的自治权[94]。安双宏对印度高等教育的政府管理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印度中央政府和邦政府依法共同管理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主要由一些代理机构实施。这种管理方式导致的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给印度实施全国性的高等教育改革造成极大困难[95]。德瓦什·卡普尔、裴宜理对中国、印度两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中,国家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研究[96]。再如,刘园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对沙特阿拉伯王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行政管理和监管进行了研究[97]。姜勇等对21世纪以来以色列的高等教育“新国家监管体制”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以色列的新监管体制强化国家管理的同时,尊重市场需求、尊重高校自主地位,注重根据国家战略规划和长期目标发挥政府作用[98]。宋陶立认为,以色列高等教育管理从建国前的“派别”教育管理体系逐渐发展为依法保障自治和高等教育理事会职能突显的体系[99]。金光(BalganAltangerel)博士学位论文对中国与蒙古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结构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德钢期木格在其硕士学位论文《蒙古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对蒙古国高等院校行政管理进行了研究。

十一、其它方面的研究

此外还有高等教育作用的研究,如黄民兴的《高等教育在沙特阿拉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00]、姚惠娜的《高等教育与巴勒斯坦民族国家之构建》[101]、于蔚天的《以色列教育立国经验研究》[102]等;招生与就业制度的研究,如叶向阳的《土耳其高等教育中学生的选拔和录取》[103]、张晓东的《俄罗斯将简化高校招收外国学生程序》[104]等。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历史的研究,如杜岩岩的《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的源流考察及其创新发展》[105]、张艳杰的《苏联解体20年俄罗斯学位制度改革回眸》、Kaplan,Vera的《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的历史》[106]等。影响个体参与高等教育的因素的研究,如Shaswati Pramanik对印度的影响个体参与高等教育的家庭因素,包括收入、宗教信仰、性别、社会团体等进行了研究。[107]教师流动的研究,如Ch. Shoaib Akhtara和Alamzeb Aamirb等对巴基斯坦高等教育机构的总奖励与教师流动相关性进行了研究。[108]高等教育咨询的研究,如Gulnara Dossybayeva对哈萨克斯坦的高等教育咨询的研究。[109]

[1] 赵中建.战后印度教育研究[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

[2] 王留栓.亚非拉十国高等教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3] 朱勃.印度比较教育学——启发提问[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4] 张建新等译.亚太高等教育证书、文凭和学位手册[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5] 米定斯基.苏联的人民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

[6] 朱桂梅.社会转型期俄罗斯教育改革的人本取向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4(8):225-228.

[7] 佟金梅.转型期俄罗斯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8] 赵中建.近期印度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兼析私立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之缘由[J].全球教育展望,2009(2):48-51.

[9] 宋鸿雁.印度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私有化转型——自筹经费学院发展的角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3):56-59.

[10] 戴妍,袁利平.印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点及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10(9):72-76.

[11] 杨晓斐.卓越、扩张、公平——印度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三极”战略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4(12):45-50.

[12] 莫玮苇.沙特阿拉伯王国的高等教育简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7(4):55-57.

[13] 刘园.沙特阿拉伯王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2.

[14] 詹姆斯·考夫曼,胡建伟.阿拉伯湾的高等教育:私有化与美国化[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1-3.

[15] 饶本忠.论以色列对西方高等教育模式的移植[J].现代大学教育,2010(3):62-66.

[16] 温诚.兼容并蓄的黎巴嫩高等教育[J].阿拉伯世界,2002(4):72-74.

[17] 徐路.博洛尼亚进程中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18] Anatolyevna, Pashkus Natalia.MODERNIZATION OF RUSSIAN EDUCATION: PROBLEMS, DIRECTIONS, AND POSSIBILITIES OF IMPLEMENTATION IN HIGHER SCHOOLS[J].Society: Politics, Economics, Law,2014(3):1-7.

[19] Sheregi, F. E.The Dysfunctionality of Russian Higher Professional Education[J].Russian Education and Society,2011(4):80-83.

[20] 安双宏,李长吉.论印度高等教育的财政问题[J].外国教育研究,1997(4):26-28.

[21] 安双宏.印度高等教育的经费紧缺及其对策[J].外国教育研究,2001(3):47-51.

[22] 安双宏.印度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充的后果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2000(8):76-78.

[23] 刘晓,张胤.印度高等教育发展对中国的启示——从依附理论角度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8(11):113-116.

[24] 马君.面向未来的印度高等教育发展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4(6):61-63.

[25] 郑勤华.印度的高等教育扩展与知识失业[J].教育与经济,2005(1):55-58.

[26] 易红郡,王晨曦.印度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对策及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5):71-76.

[27] Shailendra Kumar.India’s trade in higher education[J].Higher Education,2015(3):441-467.

[28] Jandhyala B.G. Tilak.How Inclusive Is Higher Education in India? [J].Social Change,2015(2):185-223.

[29] Philip G. Altbach.India’s higher education challenges[J].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2015(4):503-510.

[30] Mona Khare.Employment, Employability and Higher Education in India:The Missing Links[J].Higher Education for the Future,2015(1):39-62.

[31] 莫玮苇.沙特阿拉伯王国的高等教育简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7(4):55-57.

[32] 俞可.债务危机下的塞浦路斯和希腊高等教育[J].上海教育,2013(11):36-37.

[33] 道洛斯.L.贝科,阿麦德.A.阿尔维克特等.约旦私立高校的开端[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3-5.

[34] 王文礼.危机和挑战——以色列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的状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6):72-76.

[35] 赵慧杰,施枫.以色列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3(16):7-9.

[36] 徐启生.以色列高等教育面临困境[N].光明日报,2005-5-11.

[37] 朱耀顺,丁红卫,孙康.缅甸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及需求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68-72.

[38]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俄罗斯创新型大学发展战略及其保障机制研究”成果报告[J].大学(学术版),2012(6)78-84.

[39] 李艳辉,O·A·玛什金娜.俄罗斯第三代高等教育国家标准:背景、框架、特点[J].高等教育研究,2014(2):102-109.

[40] 李建忠,刘松年.《俄罗斯联邦教育法》对我们的若干启示[J].教育探索,2009:142-143.

[41] 何雪莲.创新的义务:俄罗斯企业型大学政策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4(3):23-29.

[42] 王丽伟.俄罗斯《教育优先发展规划》框架下“联邦大学”的组建及问题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2(12):75-80.

[43] 赵伟.俄罗斯“科教一体化”政策的执行及其效果[J].教育探索,2010(9):145-14.

[44] 郑伟,匡瑛.新世纪俄罗斯国家教育改革行动计划——俄罗斯“国家优先教育工程”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08(11):47-51.

[45] 李芳,徐明.俄罗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国际化战略[J].西伯利亚研究,2013(5):33-35.

[46] 孙春梅,肖甦.人才战略背景下俄罗斯的高等教育改革举措[J].煤炭高等教育,2015(5):54-58.

[47] 马君.印度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基于印度“高等教育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2—2017)的分析[J].高教探索,2014(3):65-70.

[48] 张学强,许可峰.“优惠政策”与“预留政策”——民族公平视域下的中、印高等教育招生政策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10(2):49-53.

[49] 盛荔,徐辉.试论印度高等教育保留政策的合法性与有效性[J].高等教育研究,2015(5):99-103.

[50] 季诚钧.印度大学附属制对我国独立学院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7(7):50-54.

[51] 潘根兴.土耳其高等农业教育[J].世界农业,1993(10):47-48.

[52] 李广平.土耳其教师教育的高等教育化与大学化转型[J].外国教育研究,2009(7):7-10.

[53] 朱神海.土耳其教师教育发展的若干问题[J].教育评论,2011(6):154-156.

[54] 沈举薇.巴勒斯坦的工程教育[J].世界教育信息,1999(2):14.

[55] 贺婷.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初期女性教育与就业[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3):8-10.

[56] 魏小艾,田东平.以色列高等工程教育概况及发展趋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3):75-77.

[57] Arthur M. Feldman.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in the U.S.and Israel: contrasts and common challenges[J].Isr J Health Policy Res,2015(4):56.

[58] 张男星.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

[59] 廖彬彬.俄罗斯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及其实施研究[D].厦门大学,2008.

[60] 张颖.俄罗斯高等教育拨款改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

[61] 许适琳,王烨姝.俄罗斯“高等教育成本共同分担”学费制度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1(2):125-128.

[62] 黄克显.俄罗斯颁布高等教育助学贷款新规定[J].世界教育信息,2014(2):74-75.

[63] 陈汉强.俄罗斯高等教育经费渠道多元化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09(6):79-82.

[64] 叶玮光,孙伟.俄罗斯高等教育经费资源配置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2010(1):119-122.

[65] Elena Platonovaa,Juliy Bogomolovab.Various Approaches to Financing Russia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tegrating into the Global Educational Environment[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l2):393-398.

[66] 孙涛,沈红.印度高等教育助学贷款的改革与启示[J].教育研究,2009(7):94-99.

[67] 胡茂波,朱梦玫.印度私立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改革及借鉴——基于印度“十二五”规划的审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4):36-42.

[68] 张继明,范跃进.印度私立高等教育经费政策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6):88-93.

[69] Anuneeta Mitra.Public Spending in Higher Education in India:A Benefit Incidence Analysis[J].Higher Education for the Future,2015(1):71-91.

[70] 欧冰茹(Ozlem Donmez).土耳其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D].北京理工大学,2015.

[71] 何慧敏.以色列高等教育体系研究[J].教书育人,2012(3):23-25.

[72] 许长青.以色列教育收益率及其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负担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3(4):56-64.

[73] Kalman, Matthew.Israel's Latest Conflict: Paying for Higher Education[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7(14):27-28.

[74] 傅勇,杨华.俄罗斯的产学研协同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4(19):61-63.

[75] 付轶男.传统与变革:俄罗斯高等教育课程结构发展透视[J].外国教育研究,2007(12):67-71.

[76] 李芳,徐明.俄罗斯高校国际联合培养计划透析[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4(3):74-78.

[77] Tatiana Krasnova.A Paradigm Shift: Blended Learning Integration in Russian Higher Education[J].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2):399-403.

[78] 安双宏,程懿.当前印度高等教育质量评析[J].江苏高教,2012(2):153-155.

[79] 郭朝红.印度高等教育评估的价值体系与质量发展理念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1):61-64.

[80] Galina Motova1.Russian Higher Education and European Standards of Quality Assurance[J].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2012(1):25-36.

[81] 李政云.博洛尼亚进程中的土耳其高等教育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2(7):104-109.

[82] Farasatkhah, Maghsood.Quality Challenge in Iran's Higher Education: A Historical Review[J].Iranian Studies,2008(2):115-138.

[83] 郭朝红.印度高等教育评估的价值体系与质量发展理念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1):61-64.

[84] 王心言,李志宏.印度高等教育评估新方案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11(10):44-46.

[85] 郭斌,张晓鹏.印度高等教育评估与鉴定新方法的特点及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8(9):132-136.

[86] 夏丽萍,韩曾俊.印度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探究[J].天府新论,2013(6):150-153.

[87] 刘淑华,刘欣妍.走向治理:俄罗斯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变革取向[J].比较教育研究,2015(2):19-23.

[88] 车如山,季红波.印度理工学院精英人才培养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3(1):48-52.

[89] Sangeeta Angom.Higher Education for the Future[J].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2015(1):92-111.

[90] 法海德,宋懿琛.帕亚莫·努尔大学和伊朗的远程教育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等,创新与合作——2003世界开放大学校长会议文集[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上海电视大学等,2003:6.

[91] 汉森·祖尔,谢孟.伊朗的远距离教育[J].内蒙古电大学刊,1995(4):77-79.

[92] 马为公.发展中的科威特大学[J].阿拉伯世界,1982(2):14-17.

[93] 刘颖.俄罗斯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09(6):152-153.

[94] 周采.印度高等教育发展及其启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1-86.

[95] 安双宏.印度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J].比较教育研究,2006(8):35-38.

[96] 德瓦什·卡普尔,裴宜理等.中国与印度高等教育改革中

的国家角色[J].清华大学教育研,2015(3):1-20.

[97] 刘园.沙特阿拉伯王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

2012.

[98] 姜勇,严婧,黄瑾.以色列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变迁与启示[J].高教探索,2013(5):72-76.

[99] 宋陶立.以色列高等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

[100] 黄民兴.高等教育在沙特阿拉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西亚非洲,1992(4):48-51.

[101] 姚惠娜.高等教育与巴勒斯坦民族国家之构建[J].阿拉伯

世界研究,2015(4):107-120.

[102] 于蔚天.以色列教育立国经验研究[D].西北大学,2011.

[103] 叶向阳.土耳其高等教育中学生的选拔和录取[J].外国教育资料,1993(4):75-77.

[104] 张晓东.俄罗斯将简化高校招收外国学生程序[J].世界教育信息,2014(13):79.

[105] 杜岩岩.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的源流考察及其创新发展[J].现代教育管理,2014(1):120-123.

[106] Kaplan, Vera.The History of Reform in Russian Higher Education[J].European Education,2007(2):37-59.

[107] Shaswati Pramanik.The Effect of Family Characteristics on Higher Education Attendance in India:A Multivariate Logit Approach [J].Higher Education for the Future,2015(1):49-70.

[108] Ch. Shoaib Akhtara ,Muhammad Adnan Khurshidb.Total Rewards and Retention: Case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Pakistan[J].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2):251-259.

[109] Gulnara Dossybayeva.Kazakhstan's Higher Education Counseling [J].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1):159-163.

Review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for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in Economic Belt of Silk Road

Li Huashu ,Ye Chong
(1.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0, China;2.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Danzhou 635000, China)

The deep promotion of “One Belt, One Road” has provided favorable opportunity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along the “road”. The relevant research on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of Silk Road and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has aroused attention and discussion of experts and scholars who have made a variety of achievements in this aspect. These achievements have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alyzed the policy and system environment of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probed into the problems,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reforming process of higher education. Moreove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various types of higher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results for national universities in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re summarized. In this way, it is feasible to seek the conjunction point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nomic belt of Silk Road and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which will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enhancement of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the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economic belt of Silk Road; Review

2016-09-01)

李化树(1964-),男,研究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发展战略研究”(NO.15XJL021)。

猜你喜欢
印度俄罗斯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印度式拆迁
另辟蹊径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