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精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2016-03-23 09:58王方全
今日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课后练习编者课标

王方全

“磨课”对老师来说并不陌生,但是,“磨课”到底该“磨”什么、怎么“磨”,这是教师往往比较困惑的地方。“磨课”就是“磨”教学的准备过程、实施过程,“磨”课堂教学的预设和可能的各种“生成”以及“生成的预设”。

一、“磨”课标——有的放矢,提高教学的指向性

课标不厌百回“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俗话说,有的放矢,只有有了课标这个“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磨”课标实际上就是解读课标,为课堂教学树立“靶子”。

首先,课标一定要“磨”懂。教师要了解课标的总体要求,知道每一个学段应该达成哪些目标,这些目标应该如何分解和细化,怎样把这些目标与教材、学生有机结合起来。教师是教学内容、学生与教学目标之间的“中介”,只有教师“磨”懂了课标要求,才能够在课标要求与教材内容、学生实际三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自下而上去逐级达成课标。

其次,课标一定要“磨”细。课标的表述往往是宏观的、高屋建瓴的,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它不可能把目标细化到每一篇课文或每一节课应该有什么样具体目标的程度。“磨”细课标就是要在准确理解课标的基础上,对课标的各项要求了然于心,能够把课标宏观的目标转化、表述为具体的目标,把课标的要求细化、具体化,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缩小课标与学生知识、经验之间的差距,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完成学习任务。

二、“磨”教材——准确理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磨”教材就是解读教材。教材是课程标准内容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必然途径。教师通过“磨”教材,才能准确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编者意图,才能通过教材把课标要求转化为学生可理解、可接受的教学目标,在学生和课程标准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让学生通过理解和接受教材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思想方法、思维品质等来达成课标要求。

首先要“磨”具体的教学章节或课文。“磨”教材是教师与作者、编者无声对话的过程。通过对话,教师了解作者、知道作品的背景和意图,理解作者通过文本传递的见解、观点、情感等内容,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不仅要“磨”懂字面上的显性的意思,还要“磨”懂字里行间隐性的东西。基于此,教师才可能准确预测学生在学习文本的时候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困难或障碍,才能在学生和文本之间适时地牵线搭桥,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作者和编者的意图,在潜移默化中达成课标要求。

其次是“磨”课后练习。课后练习往往是课文重难点、课文精华的所在,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对准确理解文本内容能起到积极的提示作用。作者情感态度、思想观点、编者的解读都会在课后练习中涉及。认真“磨”课后练习,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编者的编排意图,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教材内容,落实教学目标。

三、“磨”学生——了解对象,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成一句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首先是“磨”准学生的起点。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有了自己的准备性状态,这种准备性状态直接决定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程度,决定学习的过程和效果。同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告诉我们,只有找准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正确地设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找不准学生的起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就可能过难或过易,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其次是“磨”出学生的差异。不管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教师“磨”学生,不仅要“磨”出学生的性格、气质差异,还要“磨”出学生认知方式、认知风格以及元认知等方面的差异,知道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磨”出学生的差异,教师才能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既让每个学生吃饱,又让每个学生吃好。

最后是“磨”清学生的动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主观能动性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在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知道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学习需求等,通过内容、目标和学习活动方式激发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主体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教师“磨课”能力的高低一定是从“磨”课标、“磨”教材、“磨”学生这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缺一不可。只有教师认真“磨”好这三个方面,才能够准确设定教学目标、轻松掌控教学进程,做到教学前成竹在胸,教学时游刃有余,教学后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编者课标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编者语
编者有话说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编者语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编者语